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以文化自覺促民族復興
人們習慣以“改革”“法治”“反腐”作為今年中國發展的關鍵詞,但實際上,2014年我國文化發展也別有景觀。
2014年,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孔子學院迎來了十周年紀念日和“全球孔子學院日”、扶持小微文化企業和創意人才的文化產業新政密集出臺、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並引發了文藝界的集體討論。與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的態勢相應,文化發展也呈現出了活力迸發、欣欣向榮的景象,從哪個側面梳理都有濃墨重彩。而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尋找和確定自身在全球文化中的身份認證,是所有這些文化動態的共同旨歸,也是當前和未來文化實踐的主題。
今年“五四”青年節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曾和著名哲學家湯一介先生促膝交談,了解《儒藏》編纂情況;在教師節前夕看望北京師範大學師生時,他又強調,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裏,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些富含象征意義的細節,展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傳統文化的關註與重視,也引發了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再認識和再思考。
與之相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發展的一系列講話,則從更加系統化、理論化的高度拓寬了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強調了文化復興助推民族復興的巨大意義。他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上的講話以及發給全球孔子學院全體師生的賀信中,深入闡釋了中國在繼承、復興民族文化上的態度,在吸納、兼容世界文明上的思路,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鑒中弘揚中華文化的理想。在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他又以無愧於“偉大民族”“偉大時代”勉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強調文藝工作應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這些講話精神,為各個領域的文化實踐確立了價值方向。
民族的復興,首先體現在文化的復興上;國家的崛起,勢必伴隨著文化的自覺。作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華文明是華夏子孫必須繼承、守護、光大的瑰寶,是民族復興和發展的基本依靠力量。作為具有悠久歷史且從未間斷的獨特文化傳統,中華文明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鑒,也是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課題、世界文明演進的重要推力。從目前文化發展的動態來看,無論是文化思想研究、文藝作品創作,還是對外文化交流、文化產業實踐,都在逐漸體現出這種文化的自覺性,並通過各種各樣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創意,彰顯出文化的民族身份。
歲末回首,2014年可稱“文化年”。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正逐漸形成一種新的社會共識,並將在助推社會發展、民族復興上逐漸展現出力道。((2014-12-26,光明日報))
Comment
2014年漢語橋—美國高中生夏令營活動。 資料照片
捷克帕拉茨基大學孔院舉辦“孔子學院日”活動。新華社發
美國阿克倫大學孔院學生練習毛筆字。 資料照片
美國西肯塔基大學孔院中國文化體驗中心。 資料照片
今年5月,第七屆全美中文大會在洛杉磯召開。在開幕式的舞臺上,中西方兩位“灰姑娘”翩翩起舞,令人眼前一亮:右邊甩著水袖的中國姑娘叫葉限,從中國古代傳說中走來,一群中國學生在她的身旁扭起了秧歌﹔左邊跳著芭蕾的西方姑娘叫仙蒂蕾拉,誕生自歐洲的格林童話,身邊一群美國少年的嘻哈舞歡快灑脫。
優美的中外名曲交替奏響,中間還穿插著中國少年“四是四,十是十”的繞口令以及黑人少年調皮靈動的Rap(饒舌)。欣賞著這部由中國杭州藝術學校和美國洛杉磯藝術高中的同學們聯手排演的音樂劇,觀眾不僅為小演員們的演技所折服,更由衷感嘆中西方文明心有靈犀。
這部中西合璧版的《灰姑娘》,在此前杭州藝術學校和美國洛杉磯藝術高中聯合開辦孔子課堂時,劇本就已經“註定”。中西交流的窗門一旦打開,思想文化交融與碰撞的火花燦爛奪目。這樣的改變及其更深遠的影響,伴隨著遍布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的465所孔子學院和71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的創建,潛移默化地發生。
合作,從創新模式開始
推廣本國語言及文化,世界上不少國家做過各種嘗試,法國有法蘭西學院,德國有歌德學院,西班牙有塞萬提斯學院。但是西方人在其相似文化背景下走出來的語言推廣之路,適不適合中國人?一方面要借鑒前人已有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要將中華語言及文化的特點納入考慮範圍,從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誕生起,孔子學院通過合作辦校,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國際文化交流新路。
對每個在孔子學院求學的中外學生來說,這所學院的模式是新鮮的。距離白宮9公裡的馬裡蘭大學是美國知名大學之一,全美第一所孔子學院2004年11月17日在這裡成立。成立之初,馬裡蘭大學的學生們搞不清楚這個學院是做什麼的。10年後,馬裡蘭大學孔子學院的註冊學員逾2000人,學院下屬15個孔子課堂和漢語教學點,不但給本校學生開課,社區的小孩、老人甚至暫居的旅遊者都有機會在這裡學習漢語。這所已成為當地教育國際化重要標誌的孔子學院,目前正致力於漢語教師的資格認証培訓,再有一個月就將從馬裡蘭大學教育學院畢業的中國姑娘胡珂已通過了幾輪考核,即將成為一名中文老師。她說,在當地小學教書,不僅中文要過關,教學方式也要考慮到美國文化和當地孩子的特點。這幾年美國對中文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大,她和同學的求職過程都很順利。
這種新鮮的模式,令合作方共贏。《論語》有雲:“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孔子學院重心在傳道授業,而以文會友、以合作求發展也是重要的探索和嘗試。2011年,美國學者唐納德·裡恩等發表了對孔子學院經濟影響的數據化模型研究成果。裡恩等人指出,孔子學院在中國的國際貿易特別是吸引國外直接投資方面可能產生積極效應,孔子學院創辦以來對全世界的旅遊業貢獻率達3.7%。2014年3月1日,首家中資機構參建孔子學院,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將直接參與安哥拉內圖大學孔子學院的建設,首批提供為期10年、總額15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修建500平方米的孔子學院專用校舍,組織安哥拉學生來華參加夏令營,合作培訓當地員工,提供教學設備。安哥拉內圖大學孔子學院除開展漢語教學和文化交流活動外,還將與中資企業合作設立定向培訓班,為當地學生提供技能培訓和就業新渠道。孔子學院總部將這種中資企業投資文化交流的模式命名為“安哥拉模式”。“安哥拉模式”是一個縮影,正如《論語》所雲:“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而西方大哲人亞裡士多德也有類似表述: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以智慧求突破,以突破求合作,以發展求共贏——這個觀點,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在不同場合重申:“我們始終是堅持以外方為主,中方為輔,在合作的形式上採取中外高等學校和中外的中小學結對子的方式來一同走過。”
“孔子學院必須走市場化之路。”許琳和孔子學院總部對合作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漢語國際推廣不是純教育,更是一個文化產品,必須以產業、市場的方式來運作。”然而,誰也沒有預估到外國人辦漢語培訓班的熱情,許琳說:“一開始我們投資是一塊對一塊,現在我們隻出3塊錢,人家就肯出7塊錢了。”據了解,目前部分孔子學院已採取包括收取學費、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爭取當地社團資助、申請科研經費等在內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積跬步至千裡,匯涓流成江河。在孔子學院這個平臺上,每個人、每個機構的模式創新與體驗匯集於斯,由語言及文化,由個體到群體,直至浸潤心靈,最終成就了國與國之間交流的新篇章。今年5月12日,孔子學院拉丁美洲中心揭牌儀式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舉行。孔子學院拉美中心是繼美國中心後孔子學院總部設立的第二個海外地區中心,旨在根據拉美文化特點,協調整個拉美區域的孔子學院工作。中國駐智利大使楊萬明說:“事實証明,漢語教學以及與之相伴的各類文化活動為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拉近兩國人民的情感距離,推動兩國友好合作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的這番話得到了出席儀式的智利前總統弗雷的認同。弗雷指出,拉美中心在智利揭牌,是智中兩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保持良好關系的結果,兩國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在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依托孔子學院這個平臺,國家間的交流拓展出更多渠道和方式。據統計,10年來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共出席孔子學院活動200余次。而出席過孔子學院活動的各國政要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英國首相卡梅倫、巴西總統羅塞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等200多人。正如國家漢辦高級顧問、前歌德學院(中國地區)總院長阿克曼總結的那樣:中國按照與所在國直接合辦的原則建立孔子學院,為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
改變,從一扇窗、一座橋開始
今年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會見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師生代表時指出:“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作為幫助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把“金鑰匙”,孔子學院從推廣中文入手,給人們帶來的改變遠遠不止於語言能力。
這把鑰匙,首先為人們打開了一扇認知中文乃至中國的窗。許琳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年輕的孔子學院誌願者教師剛去美國著名的私立中學——康涅狄格州萊克維爾的“The Hotchkiss School”時,那裡的人們對她的印象是“謹慎得近乎懦弱”。為了更好地授課,這位教師拼命給自己充電。3個月過去了,該校400多名學生中有近1/5的人選擇中文作為外語選修,這所學校還給自己起了個中文校名——“昊濟思”。
孔子學院以推廣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從零開始,目前全球註冊學員近百萬人。據統計,目前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達到1億人,美、英、法、日、韓等44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
打開這扇交流窗後,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座求知的橋。《論語》有雲:“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往,加州伯克利高中給學生確定的遊歷目的國多是西班牙和法國等國,今年就把遊學度假目的地定在了中國。“中國之行讓我腦海中的中國形象真實起來,”伯克利高中11年級學生伊莎多拉·麥克說,“中國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個抽象概念,而是一個我去過的、實實在在的地方。”在10年時間裡,馬裡蘭大學孔子學院先後有200余名學生前往中國參觀學習。馬裡蘭大學校長陸道揆註意到,該校孔子課堂裡有15個三四年級的學生,大多來自低收入的非洲裔美國人家庭。當他們選修漢語課程後,數學、英語分數都提高了。陸道揆說,這15個貧困學生和他們的家人一起到中國參觀訪問開闊眼界,也許有朝一日,他們中的一些人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真正實現美國教育改革中“教育均衡”的思路。
這把鑰匙,一端連著中華文化,一端連著世界各國。孔子學院與當地學校的合作,不僅重塑合作雙方,還在改變更多的東西。
許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孔子學院一位來自四川綿陽的女教師,汶川地震後她父母雙亡,又離了婚。在這樣的背景下,她來到美國一個小鎮擔任漢語教師。在她去那裡之前,鎮上的居民甚至都沒見過中國人,從這位女教師這裡才開始認識中國。這位女教師寄宿在一對美國老夫婦家裡,長久的相處讓異國文化不再成為障礙,這對美國老人成了她“父母一般的親人”。這位女教師回國之後,那對美國老夫妻還專程到四川去看望她,親身了解中國。
從陌生到了解,從交鋒到交融,在孔子學院這個平臺上,碰撞在所難免,也無須回避。自2010年起,美國一些機構開始調查在美孔子學院的“所作所為”,從要求孔子學院提供與中國合作院校、漢辦往來的財務報表,到審查教材中是否有意識形態輸入等。“地毯式”調查沒有查出什麼,最終加州某學區在教材審查時對《哪咤鬧海》一節提出了意見。檢查者稱哪咤穿肚兜“相當於裸體”,美國的中小學教材中不允許有裸體出現。這,只是兩國文化認知上的差異。
正是由於漢語教學上合作雙方的休戚與共、坦誠相待,與各國孔子學院的合作才能繼續下去,路也越走越寬。2014年4月1日,最新的英國移民法草案中專門針對漢辦的漢語教師及誌願者的項目被單獨列出,給予最長24個月的簽証,以確保漢語教師和漢語教學誌願者推廣漢語文化,加強中英兩國文化交流。
2600年前,孔子對子路說:“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2600年後,孔子學院與所在國院校的深度合作,正進入這樣的節奏。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奈普說,對孔子學院的熱愛是中美兩國共同的利益,也是世界利益,他鐘愛古老、深奧的東方文化,他的學生有來自中國的,也有打算去中國留學的。
共贏,從多層次平臺搭建開始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博士說過:“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在許琳看來,孔子學院不止傳播孔子的智慧。
“孔子學院就像是一條項鏈。”許琳說,“把散落在各地的資源聯系起來,眾多珠子匯聚而成的項鏈,要比其中單獨一顆珠子更有價值。”阿克曼則提醒,在互聯網時代,文化交流的目標已不是宣傳自己的文化或者自己的價值觀,而是搭建互相理解的舞臺。在孔子學院這個日益發展的平臺上,誰在翩翩起舞?
孔子學院的老師們是當然的舞者。“我們外派的老師兩年一換,每個老師都是‘中國文化的名片’,都是民間大使。”許琳說。這些誌願者教師來自全國各地,均經過遴選。除品德、學識、教學管理經驗等方面的要求外,中方院長還被要求具有海外經歷,最好精通所在國語言。通過漢辦的審核後,中方院長及教師還要經過為期3周的集中培訓,內容包括中國歷史文化、中外禮儀教育等,此外還有嚴格的心理測試和輔導。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曾總結:“孔子學院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通過這一渠道,我國的知識分子成建制地走出去了,而且是一直在走著。”
這個平臺上,還有更多人躍躍欲試。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董事長斯蒂芬·佩裡說,現在孔子學院在英國非常時髦。48家集團俱樂部經常舉辦社交聚會,現在流行說“你好”“吃了麼”甚至還有人說“飽了飽了”。斯蒂芬·佩裡認為,講漢語的意義不在於表示自己學習了漢語,而是把中國當作了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文化學者易中天說:“文明的趨向是‘求同’。因為文明的背後,是核心價值﹔而隻有人類的共同價值,才最有價值。”對許琳和她的同事來說,文化交流的平臺一旦建起來,它的舞者就不會局限於漢語教學者和學習者,更多的學校、企業甚至國家都將在這個平臺上舞出屬於自己的一段美麗。
夢想,由直面現實開啟
當下如何定義成立10年的孔子學院?不少受訪者告訴記者,孔子學院不再是隻能學到漢字、太極的地方,也不再等同於一所“漢語培訓機構”。相關資料顯示,孔子學院推出的許多中國文化普及課程,已經涵蓋了發達國家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所有年齡層。“完成這個目標,我們隻用了不到10年。”許琳說,“但也應該看到,孔子學院在教學質量和創新上亟須突破。”
探索已經開始。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校長麥克斐打算在學校的孔子學院裡新建一個中國音樂中心。該校所在地是美國搖滾歌手貓王的故鄉,是全世界流行音樂中心之一。麥克斐說,他曾遊覽了中國的100多個城鎮,看過各地的各種演出,撫摸過唐朝、宋朝不同時期的樂器,“音樂是通用的語言,能代替文字更進一步地展示和發揚中國文化”。
陸道揆則希望,未來7~10年內馬裡蘭大學孔子學院能積極拓展網絡課程教學。“中美關系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意識到一個更強大的中國正在崛起,這要求雙方對彼此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前幾年孔院的重點是培訓語言,接下來一定要幫助彼此了解深層次文化。”馬裡蘭大學孔子學院名譽院長、學院創始人劉全生說。這位76歲的物理學教授認為,儒家文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與美國國父華盛頓的110條謙恭處事準則有不少相通之處。
劉全生希望,孔院下一步不僅要傳播中華文化,還要把中美兩種文化和觀念結合起來,做全球教育的平臺,應對下一代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實現所有這些目標的基礎是彼此尊重。未來的世界共同屬於東方和西方,兩者應將彼此最精華的部分合為一體。孔院要讓東西方在這裡交匯。”劉全生說。
而在許琳心中,未來的孔子學院應該像2500多年前的杏壇一樣,杏花春雨,明窗淨幾,各國人民到這裡來,笑語盈盈,能看到老師和弟子們彈琴、歌唱、射禦、撰書,能夠看到並體驗中國文化,一進門就像到了中國。她透露,國家對孔子學院下一個10年的發展已經有了明確規劃,即通過孔子學院這個平臺,去學習其他國家在文化發展上所取得的優秀成果,通過各種方式鼓勵研究中國文化的各國學者,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2014年09月28日,來源:光明日報, 本報記者 田延輝 本報通訊員 練 洛)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