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朝戈金的口頭詩學研究 上

朝戈金是當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界知名的中年學者,其研究領域非常廣泛,涉及民族文學、文藝學理論、史詩學、口頭傳統研究等,且卓有建樹,自成一家之言,在中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乃至國際學界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最為學界稱道的是他在史詩學與口頭傳統研究上的貢獻。在中國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的研究由書寫範式轉向口頭範式過程中,朝戈金將口頭詩學理論引介入國內,成功地將它運用到蒙古英雄史詩研究上,創建史詩研究的新范例,助推了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範式轉換的完成。朝戈金對口頭詩學的引介、實踐、反思與建構引領了中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時至今日,這一理論依然在這些領域,乃至其他相鄰學科的研究中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和闡釋力。

一、朝戈金的學術轉向

朝戈金的治學方向、關注的領域以及相關學術成果在他公開出版和發表的論著、媒體訪談與報道、新聞報紙以及書評序跋等中清楚地表現了出來。從1985年至1998年,少數民族文學是朝戈金學術研究的重心,幾乎所有的論文與專著都是關於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特別是關於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研究的話題。毋庸置疑,他在與關紀新合著的《多重選擇的世界———當代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的理論描述》中對「民族作家與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雙語問題」、「民族文學的審美意識」的理論探索對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的理論生產和創新的學理性研究具有開拓作用,對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少數民族文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產生積極健康的影響,至今時常為中國學人提及和引用。他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科的概念、對象和范圍》等系列論文中闡述的觀點和見解也被采納和引用到《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相關詞條的撰寫,成為編撰這些詞條的基礎。

1999年,朝戈金的研究重心已經轉向史詩學與口頭傳統研究,而且這一重心持續到現在,乃至將來。其實,這並不奇怪,朝戈金青年時期便有過兩次學術轉向。本科時期,他鐘愛外國文學,閱讀了許多外國詩人和作家的文學作品,具備了一定的外國文學閱讀積累,且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學士論文《斯巴達克斯與歐洲歷史小說》。碩士時期,朝戈金攻讀丁正彬先生的研究生,轉而研究現代文學,撰寫了碩士學位論文《老舍小說形式結構的分析》。1986年,朝戈金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工作,開始大量接觸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和民間文學研究,學術旨趣又轉向了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且提出了許多獨到的理論見解。1999年,朝戈金由文學轉向口頭傳統與民俗學研究的趨勢非常明顯,這是他的第三次學術轉向。(中國民俗學網 2019-01-11)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