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此諸因,猶太主義產生世間極虔誠的宗教,希臘主義產生世間極燦爛的哲學。阿諾德以為文化在趨赴完美,希臘主義與猶太主義不可缺一,缺一則流於畸形發展。盎格魯薩克遜民族都偏於猶太化,缺乏希臘化。英國固然,美國亦復如是。法國學者勒南(Renan)批評美國說:「像美國一類的國家盛倡普通教育而無鄭重的高等教育,將來智力平凡,習俗陋,精神膚淺,普遍學問缺乏,必貽無窮之後悔。」阿諾德引這段話,謂為 知言。一言以蔽之,英美都難免為腓力斯氣所征服,非極力提倡希臘主義。 而這種責任就是批評學者的責任。
《批評論文· 第一集》以 1865 年出版。

到 1888 年他又出了一部《批評論文· 第二集》,第一集所載的是廣義的批評,大半講歐洲思潮和學風,第二集所載的是狹義的批評,專講文學,其中除《托爾斯泰》,和《阿米兒》 (Amiel)兩篇以外,都是討論英國詩人,如《彌爾頓》、《格雷》、《濟慈》、 《華茲華斯》、《拜倫》、《雪萊》,等篇。第一篇為《詩學研究》(The Study of Poetry),最為重要。在這篇文章里阿諾德提出一種衡詩的標準。
他說衡詩最難免除兩種錯誤。第一是歷史的錯誤(historic fallacy)。一篇詩在文學發達史所占位置或頗重要,而就詩論詩,不必是一篇傑作。學者往往把
歷史的重要和詩的本身價值混為一談,就犯了歷史的錯誤。(比如《柏梁》
章開中國聯句倡和之始,以歷史的眼光去看,這詩很重要;而就詩論詩則實
無足取。)第二是私見的錯誤(personal fallacy),人人都有偏見和癖性,
阿其所好,伐其所異,就犯了私見的錯誤。

比如約翰遜自己是保皇黨,論彌爾頓便不免攻擊他的革命主張,自己是古典派,論格雷便不免厭惡他的浪漫色彩。大約批評古人最易犯歷史的錯誤,批評近人,最易犯私見的錯誤。要免除這兩種錯誤,阿諾德提出所謂「試金石主義」(the touchstone theory)。

通常試金的質,以試金石摩擦之,看它的痕紋如何。阿諾德以為鑑別詩的優
劣也要有一種試金石。這種試金石是什麼呢?就是大詩人的名句,他從荷馬、
但丁、莎士比亞、彌爾頓諸人作品中選出幾段實例,遇着一首詩,拿它們去
比較,就可以見出高低。

所比較的詩儘管風格性質完全不同,但是如果是上品詩,一定都含有同樣的「高度嚴肅」(high seriousness)。他拿這種眼光去評英國詩人,只取莎士比亞和彌爾頓數人,像喬叟(Chaucer)德萊頓(Dryden)彭斯(Burns)一般人都被他指摘了。

我在上面說過,阿諾德因受牛津的影響而過信權威,他的「試金石主義」就是一個例證。這種主義固然含有若干真理。但是文學是創造的,新的作品和古的作品總不免各具特殊風格,難相提並論。古人名句究竟能做衡詩的標準麼?我們總不免懷疑。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