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東:後期維特根斯坦美學觀探析(3)

我們很容易就陷入了”語言的陷阱”,以爲有一種美的東西實存於世界內。還容易將其與非審美性的評價混淆在一起,如前面所列舉的三個命題。與探究其它哲學問題一樣,維特根斯坦對”美的”一詞的分析也是從它的初始用法入手,指出這個詞的關鍵不在於其自身的意義,而是所使用的場合與語境。

維特根斯坦並不是從詞開始進行分析的,而是從更爲原初的詞的使用,從某些場合、情景與遊戲或活動進行剖析。詞語或者表達本身在語言遊戲中往往並不重要,因爲它們的意義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早已延伸到另一層面上去了。維特根斯坦指出語言的一個特徵在於:”顯然,在實際生活中,當作出了什麼判斷,那麼諸如‘美的’、‘好的’等這些審美形容詞幾乎並不起什麼作用。或你在詩歌評論中説:〔泰勒〕‘他用的想像很準確。’你用的語詞更接近於‘對的’和‘正確的’(就像這些詞是通常説話中所用的那樣),而不是‘美的’和‘可愛的’。”[15]

與其哲學思想一樣,對於美學,維特根斯坦也希望人們能夠逃脫概念的束縛,然而遺憾的是在美學史上,人們都難逃美學與美等概念的牽制。因而走出概念的束縛,成爲後期維特根斯坦美學的一大任務。我們沒有必要囿於概念自身,應當從呆板僵化的概念中解放出來,在審美活動與遊戲之中重新理解語言的意義。

三、走出概念的囚牢:審美的非概念化

在美學思想上,維特根斯坦基本上吸收了哲學家康德的美學思想。康德爲審美確立的幾條原則:審美活動的非功利性,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和非概念化,都爲維特根斯坦所讚同。可以説,兩位偉大的思想家前呼後應,各自都爲美學指出了前進的道路。更爲可貴的是在語言哲學的浪潮里,維特根斯坦還能冷靜地思考審美的非概念化問題。

對於種種美學藝術欣賞術語,維特根斯坦是堅決反對的。例如,關於”審美力”,他認爲”像這些理論詞匯,在實際活動中並不會有任何作用,藝術欣賞並不都需要‘審美力’這個術語。一個人沒有‘審美力’這個概念,對之毫不知曉,並不等於他不會審美。藝術創造也不都需要弄懂‘審美力’這一概念,偉大的藝術是渾然天成的”。維特根斯坦説:”‘審美’能力不可能創造一種新的組織結構,它只能對已經形成的組織結構進行調節。審美力能擰緊螺絲,但它不能制造一種新的機械裝置。”審美力不過是一種概念化的術語,並不能創造新的審美,不過是一種具有調節性的裝置。”審美力作爲調節。分娩不是它的事情。審美力使某一種事物成爲可接受的。琢磨潤色有時是審美力的一種功能,有時卻不是。我有審美力。甚至最精致的審美力也與創造力無關。審美力是感受性的提煉。真正的審美活動與這些概念無關,它是一個複雜的活動。在複雜的審美活動中,所謂的審美力也是變化的,不是能從概念上加以把握的,審美力可能令人向往,但不能被人把握。”[16]審美力不過是感性的提煉,與審美以及創造性並沒直接關係。

這表明美學概念和理論與審美活動是兩回事情,前者對後者沒有必然作用力。”猶如調節、助産與分娩一樣,適當的調節與助産有利於分娩,但調節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代替分娩。一個不懂美學概念和理論的人,這並不妨礙他的審美,也不影響他的創造。而如果他在進行審美活動時,卻還帶着理性思維,進行着概念分析,閉目聆聽一首曲子時,他老在想這首樂曲到底是優美還是恬美,那麼美則已抽身離他而去”。[17]因而審美必須要擺脫概念和理論的束縛,否則就無法進入審美的愉悅之境。

[15]劉悅笛:《維特根斯坦的分析美學概觀》,《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6期。

[16]枏樗子:《在”美”的深層結構中對話》,2009年4月28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57ded0100dinl.html,2009年5月10日

[17]枏樗子:《在”美”的深層結構中對話》,2009年4月28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57ded0100dinl.html,2009年5月10日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