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景區:如何突破旅遊發展瓶頸?(下)

提高過夜率

過夜率是一個景區是否能產生附加增值收入的重要指標,住宿、餐飲、特色商品及其他服務消費肯定會數倍於區區一張門票。佛道文化都講究修煉,深挖景區宗教文化體驗,對促進過夜率會有極大幫助,綜合性服務大大提高景區的收益性。

常年遊客參觀量穩定

普通風景區一般會形成比較明顯的假日經濟,如長假、小長假和寒暑假。宗教文化景區會額外增加更多的節日吸引,比如宗教節日、初一十五等,這些都會促使信徒調整假期在普通工作日到訪景區,減小了宗教文化景區的遊客數量變化,保障了景區發展穩定性。


宗教文化景區的發展劣勢

門檻高

宗教有其固有聖地、聖物,形成了固有的一些名山名寺,其他的景區如果要有大的突破就必須要有大創新、大手筆、大衝擊的旅遊產品,才能脫穎而出。

同質化嚴重

中國的宗教文化景區同質化現象嚴重,多是依靠原有的宗教文化資源。傳統名山名寺遊人如織(如四大菩薩道場等傳統宗教聖地),其他宗教文化景區很少能起到吸引人氣帶動當地旅遊業的作用,極少有創新,沒有獨特吸引力。這同時也造成了遊客選擇去名氣較大的傳統名山名寺。

遊客年齡層偏高,受眾面偏小

遊客一般為信徒、興趣者或許願者,對宗教毫無信仰的人不管如何推廣宣傳都不可能去遊玩。信徒一般又以中年以上人群偏多,如何吸引年輕人,提高他們對宗教文化體驗的興趣是宗教文化景區發展的一道難關。

娛樂範圍受限

宗教文化景區具有宗教的神聖性,不適宜過於商業化、娛樂化,但又不宜過分沈悶、嚴肅,如何讓景區具有吸引性、具有適度的休閑項目,又能融入宗教元素,不打擾虔誠的信徒,這就需要在景區的分區規劃上突出新意與亮點,保證景區的運營可靠性之外,具有吸引遊客停留的發展特質。

如何解決宗教旅遊發展難題?

現狀來看,中國傳統宗教旅遊主要的問題在於業態過於單一,導致旅遊者的體驗豐富度不夠,多元化不足,宗教旅遊自身的服務能力和營收能力也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從而進一步影響寺觀有關的修繕建設工作,反過來繼續影響旅遊者服務體驗,如果問題得不到改進就會惡性循環。因此,突破困境的關鍵就是向多業態經營轉變,增加餐飲、住宿、娛樂等設施,打造一個綜合型的旅遊體驗景點。但該如何具體落實呢?

2015年(江蘇無錫)靈山打造了拈花灣禪修小鎮,它使靈山從一個單純的佛教文化觀光景區,蛻變為度假勝地,2016年數據顯示,整個靈山及拈花灣的遊客量高達400萬人次,僅拈花灣小鎮一項,靈山集團就以40多億的資產獲得6億一年的收入和六成以上的毛利,禪修小鎮,似乎是中國宗教文化發展的一條出路。

禪修小鎮利用佛文化+度假=禪意生活方式的主題,將禪文化與度假旅遊深度融合,通過禪的方式來塑造俗世對佛的解讀,將宗教性與生活性達到內在統一和延續。

小鎮規劃本著「既要把故事和概念講好,又要把功能和路線組織好」的要求,背山面水,五條山坳形同佛祖釋迦摩尼的拈花指,進而演化為禪意十足的五瓣佛蓮,故事和概念頓時形神具備。正是基於耿灣地形,通過三條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組織,拈花灣規劃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體功能布局,並配以禪意的命名體系,形成以佛祖拈花手掌為原型的總平面。

從禪修小鎮的發展來看,宗教文化景區開發要深度契合旅遊產品升級的內在客觀需求,還有社會消費趨勢的外部深刻洞察,塑造核心旅遊吸引物。針對現階段社會的發展態勢,找準主題定位,打造主體現代化業態,借助多種藝術文化形式與良好的生態環境的襯托,通過酒店、地產、休閑、綜合服務、商業等實現盈利。

對於可持續性發展有兩條路可走:

其一,繼續擴充旅遊觀光體驗內容;

其二,開辟新的文化旅遊體驗形式,敏銳地捕捉旅遊度假大時代的先聲。

對於宗教旅遊而言,傳播教義文化是初心,但合理的商業性開發也是維護宗教場所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禪修小鎮是中國宗教文化旅遊發展的指明燈,它把宗教從神聖性的殿堂轉化到現代化生活中,將受眾群體從教徒延展到了大眾,將單純的教義轉化成了生活和生產,這種更日常化和體驗化的宗教形式,值得中國所有宗教文化景區借鑒和深入探索。未來宗教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推動中華悠久文化的弘揚,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原載2018-09-08 https://www.sohu.com)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