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太〈媽祖文化在越南的傳播與交流研究〉(1)

媽祖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庇護神,其信仰文化從宋代產生後就伴隨官方與民間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和發展傳播到海絲沿線各個國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毗鄰中國,古稱交趾、安南的越南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的國家,其文化受中國文化影響很大,是漢文化圈的一部分。這樣有著方便的區位條件和相近的文化特征,使媽祖文化傳播到越南後,有著廣泛的發展和影響力。

一、越南媽祖文化的現狀

媽祖文化在越南的傳播發展中出現了大量的供奉媽祖神靈的宮廟與會館,有些流傳至今,成為了媽祖文化在越南傳播的歷史見證與現狀表征。根據越南學者阮玉詩、張英進、阮俊義、阮福才等的統計與研究,越南現有134座主祀媽祖的天后宮與會館和170多座配祭媽祖的宮廟與會館,[1][2][3]這些宮廟與會館主要分布在越南南、中、北三大區域。

(一) 南部地區的媽祖文化

南部地區是越南90%的華人的聚居地,是媽祖宮廟數量最多的地區。據統計,南部地區現有123座天后宮與會館,占全越南媽祖宮廟的92%,主要分布在兩個地區:一是以胡志明市為主的東南部地區,二是以湄公河流域地區為主的西南部。[1]東南部有天后宮與會館55座,其中胡志明市共有33座,胡志明市舊稱西貢,歷來是華商聚集之地,其中以廣州籍華人最多。[3]胡志明市天后宮與會館其中比較有名的如:穗城會館天后廟(阿婆廟)、瓊州會館、五幫共同會館、溫陵會館等。穗城會館位於第五郡阮鷹街,俗稱「阿婆廟」,是為來越之廣東穗城籍華僑華人興建之聯絡同鄉供奉媽祖之地。穗城會館的天后廟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1800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重修。從形制上來看,穗城會館天后廟是典型的中國式廟宇。穗城會館天后宮內保存至今的清道光十年(1830)、鹹豐九年(1859)、光緒二十四年(1898)的三方《重修穗城會館碑記》是見證穗籍華僑在越南安身立命之重要物件。[4]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溫陵會館是由當時福建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等福建泉州府五縣的同鄉共同創建的、具有典型閩南風格的建築,其中木石雕刻尤為精美。其館內先供奉天后聖母,後又增供觀音,故該會館也被稱為觀音廟。

西南部湄公河地區面積2.3萬平方公里,人口1800萬,是越南人、高棉人、華人與占族人共同居住的地區。湄公河地區河流密集,東、南、西三面靠大海,被譽為「魚米之鄉」。長期以來,該地區各族群混居在一起,相互間的習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產生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據調查統計,湄公河地區現共有75座主祭媽祖的天后宮或天后廟,其中華人創建的有57座,越南人創建的有18座。華人創建的57座其中有1座在芹苴市,5座在檳椥省,2座在錢江省,3座在隆安省,6座在永隆省,4座在安江省,11座在茶榮省,16座在朔莊省,8座在堅江省,9座在薄寮省,9座在金甌省。另外,該地區還有配祭媽祖的關帝廟、北帝廟、保生大帝廟、水神廟、處主聖母廟、火神廟等各類民間信仰宮廟近70座。[5]

参考文献

[1] (越)阮玉诗.天后信仰在越南湄公河流域的传播及其特点[J].妈祖文化研究, 2017, (1): 56-69. (3)

[2] (越)张英进.越南薄寮华人的天后信仰[J].妈祖文化研究, 2018, (1): 32-28. (1)

[3] (越)阮福才.越南胡志明市华人"天后圣母崇拜"的研究[A].第五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 (2)

[4] 李天赐. 越南华侨华人妈祖信仰初探——以胡志明市穗城会馆天后庙为重点[J]. 莆田学院学报, 2011, (1): 1-7. (1)

[5] (越)阮玉诗.天后信仰之传播和变迁: 以湄公河三角洲的越南人为例[A].第五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 (2)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