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世紀,是魏、蜀、吳三國鼎立的紛爭時期。由於海外貿易的大力發展,促使造船技術進一步精進,即使在三國的長期戰爭時期,中國造船業也發展迅速。吳國的疆域主要是在長江中、下遊南岸以南加上東南沿海地區。吳國在孫權在位時期,利用連接外海的優越地理條件,不僅發展了海外貿易而且進行友好海外國事活動,既增加了國庫財政收入,又穩固了後方。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和東南亞及西方的海上交往日益頻繁,既有友好互訪,也有物資交流。「南海、印度洋上,巨舶穿梭,風帆片片,一派繁盛景象。」

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內紛亂局勢使得中西交流呈現變化多端、錯綜復雜的特征。由於南方經濟的發展,政府采用了積極的海外關係政策,這一時期南海和東海海上絲綢之路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此同時,對外貿易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當時中原王朝的對外貿易發展涉及到了15個國家和地區,不僅包括東南亞諸國,而且也包含了西到印度和歐洲的大秦(羅馬)等國家,促進了這一時期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南北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西面的終點進一步從印度半島東南部向西推進,跨越阿拉伯海,抵達波斯灣,不過這條航線當時沒有固定化。歷史學家王仲葷引阿拉伯人《古行紀》中的記載:「中國的商船,從公元3世紀中葉開始向西,從廣州到達檳榔嶼,4世紀到錫蘭,5世紀至亞丁,終至在波斯及美索不達米亞獨占商權。」10世紀中葉成書的阿拉伯學者馬斯歐迪著《黃金原和寶石礦》亦曾記載,中國船慣於航行「到阿曼、西拉夫、奧放位和巴士拉,而這些國家的船舶則自由地航向中國」。另據史載,中國與大秦天竺之間「舟舶繼路,商使交屬」。


(4)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公元6世紀,隋朝統一了全國,隋煬帝繼位之後,發展了海外貿易,並與途經國家和地區友好往來,但朝代歷時較短,沒有更加深入的發展。

唐朝延續了隋朝前期發展的興旺之勢,國勢昌盛,生產發展、海外貿易空前發達。朝廷特別設置了「市舶司」專門負責管理海外貿易的相關事宜,如征收航海相關的稅款,設立倉庫,保護外商的正當權益,制裁違法官員等等。在這種政府保護的刺激之下,南海和印度洋上,商船來往,絡繹不絕,廣州、泉州、寧波、揚州更成為當時的國際四大貿易港。相比之前中原王朝「海上絲綢之路」航線的規模,唐代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更加繁盛興旺,在當時被稱為「廣州通海夷道」,亦足見當時海上貿易的繁榮。賈耽(730-805)在《皇華四達記》中對唐代這條海上絲綢之路亦有所記載,將從中國廣州至大食國的巴士拉港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東航路,航路經過的國家為今天的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等等;將中國廣州至阿拉伯半島及亞丁灣、東非、紅海的航道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西航路,烏刺(奧波拉)是東、西兩條航路的交會點。賈耽詳細地記錄了這兩條航線的途次、航期等,這條「廣州通海夷道」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隨著海上交通的不斷發展以及海外貿易的擴展,廣州商舶逐漸增多,中國出口的絲綢、陶瓷、漆器等商品和進口的海外奇珍異寶及香料都會在廣州進行集散。

 (5)海上絲綢之路的全盛

在公元10世紀中葉,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愛墾註:狹義907年-960年,廣義902年-979年)的分裂格局,完成了對長期混亂的統一。但是由於在長期戰爭之中對經濟和物質的嚴重消耗,宋朝對於北方的遼和西北的西夏已無力征服,只能進行消極的防守。同時,在開國之初,需要一段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因此,宋朝占據了江南地區,並借助地理位置的優勢,繼續發展海外貿易。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