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突發奇想,撰寫那篇談糖炒栗子的長文,是因臺灣詩人兼美食家焦桐邀我參加他主辦的「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研討會(2007)。原本是詩人、教授的焦桐,圍繞「飲食文學與文化」,寫散文、編雜志、搞評鑒、開課程,還組織國際學術會議,一路風生水起,讓朋友們看得目瞪口呆。今天的焦桐,「美食家」成了他的第一標識。2004年,我替他主編的《文學的餐桌》作序,特別強調「中國談論飲食的文章及書籍的共同特色:不滿足於技術介紹,而是希望兼及社會、人生、文學、審美等」;2011年,我又為他的簡體字版《臺灣味道》撰寫前言:「談論飲食而能勾魂攝魄,需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故事、細節、心情,以及個人感悟。書中提及的很多餐館,你大概永遠不會去;提及的好些菜色,你也永遠不會品嚐,可你還是欣賞這些文章,除了詩人文字的魅力,更因背後蘊含的生活態度。」

四年前,我請焦桐來潮州參加「韓江講堂」第四季,他演講的題目是《臺灣味道——臺灣特色飲食的形成和文化性格》。事後,焦桐贊不絕口,說「你們潮汕實在太有文化了」,好些廚師放下手頭的工作,趕來聽講座,還買書請他簽名,讓他受寵若驚。正是有感於此,我們相約攜手,合辦美食文化國際研討會,可惜因各種主客觀原因,至今尚未兌現。

美食需要教育的傳遞

談飲食文化的人,喜歡借用《禮記·中庸》的說法:「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還有另外一句名言出自曹丕《典論》:「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這後半句的意思是,必須三代富貴,才能真正懂得服飾與飲食。這里強調的是日常熏陶——除了味蕾的培養,還需要吃出品位,吃出文化,吃出教養。落實到「潮州菜文化研究會」,切磋廚藝,開發出不同類型的潮菜——有面向老饕、有面向文青、有面向富豪,也有面向普通大眾的;此外,整理歷代菜譜,搜集美食故事,勾稽歷代詩文中的潮菜,並從文學史與文化史角度開展研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而在此過程中,「美食教育」將發揮很大作用。

所謂「美食教育」,兼及廚師與食客。全國各地的潮州菜館孰高孰低,我沒有調查,不敢信口開河。不過以我在北京生活的有限經驗,新鮮食材的供給最為要緊。沒有合適的食材,再好的廚師也白搭。曾有大廚向我推薦某酒樓的潮州菜,品嚐後大失所望;當值的廚師這麽解釋:因挑剔且相對富裕的上等食客不多,不敢進嬌貴的好食材。

食客的培養,好酒樓與預製菜,兩條路線均可發力。既要獨特性,也講標準化,可以做到嗎?我以為,二者路徑不同,但齊頭並進,久而久之,必定水漲船高。最忌諱的是,還沒起步,就互相拆臺。潮州菜的聲譽,眼下是有了,但因食材緣故,價格偏高,普通百姓無法經常消費。這個時候,如何將性價比合適的預製潮州菜分送到千家萬戶,以提升全國人民的飲食水平,是個更為急迫的話題。我注意到近期潮州市正著力打造「潮州農產品食品化、食品工業化、中央廚房潮州菜潮流化」,是否真是「下一個億萬級風口出現」我不懂,但希望在北京家中能隨便吃到三四分模樣的潮州菜。對於地方政府來說,之所以積極推廣「預製菜」,那是因為只有標準化,才能把產業做大做強。這方面的經驗,國外的可舉1890年創立的英國立頓紅茶,國內的則有年營業額超5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的沙縣小吃——二者都談不上精彩,但以量大取勝。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