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1)

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共同體呈現的是多維度、多層次的總體性共同體樣態,其中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認同與價值持守是其核心的凝聚方式,也是「共同體」存在樣態生成發展的關鍵。在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澱中,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敘事結構: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本質是孕育其生成發展的文化底板,反映了中華民族對共在生存智慧的價值自覺,並構成這一文化敘事結構的邏輯起點;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標識作為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根本特質,孕育了民族的根基與靈魂,同時承載著對文化身份的歷史探尋和時代思考,並構成這一文化敘事結構的價值基礎;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表達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構建的價值聚合方式,彰顯了在中華民族共同體「五大認同」中的基礎性地位,因而構成這一文化敘事結構的實踐旨歸。

中共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核心價值目標,「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以民族復興夢想的名義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大敘事中,成為全體中華兒女文化認同的顯性時代話語。2014年9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概念:「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實現中國夢的政治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一系列中央文獻對其內涵進行了不斷豐富和發展,這就為在「共同體」前提下實現中華民族新的歷史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新近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指出:「必須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必須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顯然,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一個涵攝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維度多層次的總體性共同體樣態,在深層次上是一個文化共同體,各民族的文化認同與價值持守是其核心凝聚方式。人是文化的存在,這也是人超越動物界和實現人的價值存在的前提,也是人類社會文明創造的基礎。我們應回到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價值起點,深度挖掘「中華民族共同體如何可能」這個基礎性問題。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共同體」,就在於各族人民不僅有地緣、業緣、血緣等紐帶,而且存在著連通其價值生存方式的「文緣」紐帶,堅實的「文緣」紐帶持續強化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創造和價值認同,不斷塑造著中華民族生成和聚合的基本方式。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深度挖掘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和相通的價值表達方式,明晰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的文化敘事結構,這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不斷傳承、創新和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

鄒廣文,1961年生,內蒙古赤峰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哲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化管理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哲學基礎理論、文化哲學以及當代社會發展理論。(來源:《哲學研究》2021年第11期 / 2022-03-05 爱思想平台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