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發《散文詩學導論》第五章〈症候矯治〉(3)

二、要提升“四種素質”:即思想素質、想象力素質、語言素質和創新素質。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首先,散文詩的精魂在於思想,思想的深度即散文詩的力度。散文詩寫到最後,拼的就是思想深度,但這種思想深度不是貼標簽式的思想深度,也不是把散文詩演繹成哲學式的思想深度,而是充分體現在字里行間的、潛移默化的思想深度,一種藝術高難度創新的思想深度。詩人是煉金術士,首先要在思想上煉金,似乎我們都無力超越,思來想去,我覺得沒有更多的東西可以延續永恒的詩意,包括生命,包括真理,包括那些經得起淘洗的典籍,之所以能延續下來,並且難以褪脫靈魂的顏色,就得助於思想,以及表達這種思想的語言。打開魔匣,我們耍著一個個語言的花招,目的也在於放飛思想,試圖深入事物的內部進行深奧的摩擦,生熱,然後產生精神的能量。二是想象力素質,必須有益地吸收現代派的表現手法,比如說通感、斷裂、拼接、復調、跳躍、意象疊加等多種手法,為什麼不用這些以豐富散文詩的表現形式呢?散文詩與詩歌一樣,沒有想象就沒有散文詩,如朱成玉的“落葉是疲倦的蝴蝶”、吳忌的“鳥是樹的花朵”,多絕妙的句子啊!三是語言素質問題。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面對電腦屏幕搜索枯腸,不斷地追隨語言,組合語言,點化語言,用語言去表達我們的心聲,語言總是這樣讓人猝不及防,甚至窮盡一輩子的心力,仍措手不及我們的思想。因而,“我們正在與語言搏鬥。我們已卷入與語言的搏鬥。”(維特根斯坦:《文化與價值》,轉引自章啟群:《哲人與詩•維特根斯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對於散文詩人,以及試圖通過自身的努力積極向繆斯靠攏的人來說,已不啻等待靈感的蒞臨,也不僅僅期盼著狂飆突進,或者是平平仄仄雙聲疊韻,他必須找到語言表達方式,找到語言部落中適合自己生存的空間與先鋒的圖騰,找到涉及我們、逼近和慫恿我們感悟物象的恰當的言辭。這種最純真的語言其實“是為存在及萬物命名的最初儀典”,海德格爾說:“語言是我們存在的家。”(海德格爾:《人,詩意地安居》,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年8月版),對語言的體認,把握語言的奧妙,贏得語言,豐富語言,發展語言,用自己那一張心靈與自然對應、詞與物交融的詞匯表,以及它的排列組合方式,為散文詩的振作做著一點實際的工作。四是創新素質。俄國批評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手法的藝術》中說:“藝術的手法就是使對象陌生化,使形式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長度,因為感覺過程本身就是審美目的,必須設法延長。藝術是一種體驗事物之創造的方式,而被創造物在藝術中已無足輕重。”(什克洛夫斯基:《作為手法的藝術》,轉引自楊誌學《詩歌:研究與品鑒》第89頁,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陌生化藝術必須突破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散文詩的生命在於變化,在於給人一種以往未曾見到而又樂於見到的東西,如果散文詩對於人們沒有新鮮感了,散文詩也就凝固了,其藝術生命也就終止了,可見“陌生化”對於散文詩創新的意義之所在。

三、要磨煉“三種功夫”:散文詩要發展,必須下硬功夫,下真功夫,下苦功夫。一是要下“硬”功夫,是相對於散文詩的“軟”而言的,軟弱、浮泛、酸柔、甜膩、媚而無骨是散文詩創作的大忌。綜觀散文詩史,魯迅的《野草》是韌性戰鬥精神的頌歌、心靈自我解剖的記錄、針砭社會痼弊的投槍,何“軟”之有?麗尼的散文詩從苦吟到吶喊,陸蠡、何其芳的散文詩對既往人生旅程的紀念,何“軟”之有?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