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摘錄

傅柯·回到未來:所是中的不再所是

構成傅柯文學布置的越界,似乎一開始便以一種時間軸線上怪異逆反所給予。表面上,越界被定義為對於既有法則的褻瀆,實際上卻是一切無定限未來的展開。反式考古學成為考古學意義下的「回到未來」,成為從「所是」(過去),到「所是中的不再所是」(未來)所畫出的抽象彈性之線。

這種激進的書寫在眾多作者的推波助瀾下,使得文學從十九世紀開始等同於語言界限的獨特操作,書寫意味勉力停駐於語言,即將不再是日常或邏輯語言的界限上,也在一切可能與理性話語即將噤聲、口吃、錯亂及瘋狂的邊境上。

語言在此與其他能力(視覺[影像]、聽覺[聲音]、觸覺、嗅覺…)斷裂,不再是「溝通或分析的語言」,不再是「神的語言」,不再是「爸爸媽媽的語言」, 不再是任何法西斯領袖,或大寫父親的語言,甚至不再是任何「的-語言」(langage-de),而只是語言自身。

作為文學的反式考古學,越界首先迫使語言只能以赤裸狀態呈顯(「沒有任何內容能連結於它…」Foucault, 1994a : 238),緊接而來的結果,便是致使「文學不再能被給予它本身之外的任何客體」(Foucault, 1964 : 2)

亦即在語言的赤裸狀態下,從事越界習練的文學本身,亦不再可能由任何情節所包覆(至少,情節在此成為次要的);越界一方面迫使語言剝除其一切既有內容,赤裸存活於自身界限上,成為總是指向域外的元素。

另一方面, 無內容的空洞語言存有其實卻又是僅能自我映射的怪異鏡像,文學的客體因而是而且僅能是文學本身。(見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73-74頁,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二十五期,2011 年 1 月,頁 69-100)

The Montreal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Textiles presents the Fold/unfold (plier/déplier) exhibition. The MCCT have selected a number of well-established designers including UK artists Philippa Brock, Sarah Kelly, Tine De Ruysser and Elisabeth Lecourt.The artists will showcase their visions of the theme fold/unfold in works that are "surprising, moving and created with a great depth of savoir-faire"


傅柯·疊置缺席的交互鏡像

于是,文學成為述說且不斷述說、展演自身的在己存有 (être en soi),然而其所憑藉的語言(其用以說之物與其所說之物),卻弔詭地早一步成為雙重缺席的存有

傅柯的文學布置似乎是一種多重空無的加乘,或是疊置缺席的交互鏡像。如果透過反式考古學的操作,越界書寫意圖對既定歷史與典範「去摺曲」(déplier),這個操作本身則僅為了「再摺曲」(replier) 成一種文學存有。

或者反之,當文學總是意圖摺曲於自身時,越界書寫卻不斷將摺曲本身迫往「去作品狀態」(désœuvrement)。傅柯的文學布置是一個去摺曲的摺曲,或不斷褶曲的去作品。

當吾人欲在此開展、爬梳文學的意義時,卻愕然發現文學的意義,僅存在於當它蜷縮或回捲於空無的自身時。在越界的前題下,文學成為一種在自身、對自身或根據自身的重複,且僅在此重複中,文學成立。

然而,這個在空洞中不斷重複自身之物,究竟是什麼?是文學。但文學是什麼?是文學的重複。文學最終引發一個套套邏輯,一個惡性循環,一個沒有出口的定義迷宮,一個多重轉移的語言癌症(見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74頁,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二十五期,2011 年 1 月,頁 69-100)

          Se laisser aller à être soi-même(Let go to be yourself,oil painting)

Views: 8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