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風情與文物》有鳳來儀(3)

這樣飄然欲飛的格局,在戰國銅器的圖案上就看出一點端倪了。東漢的畫像石的圖案中,已經看得相當清楚。地位尊貴的主人與客人在正廳樓上宴客,樓下有樂隊伺候,可了解他們令人羨慕的休閒生活。

到了唐朝,這種格局出現得更多,長安大明宮含光殿,據中共學者復原的圖樣,就是這種配置。具體而微的模型,與日本京都在明治時代復原建造的「平安神宮」大體上類似。灰瓦、紅色的木架構、白牆壁,只是規模小些,又沒有一座高臺,缺少氣勢。在敦煌壁畫中有不少這樣的建築布景,大多為佛像的背景,像徵西方極樂世界。畫中的建築,屋簷下面的椽子向上翹,都有大鳥翅膀的感覺。

很難想像,這些十分流行,而且使用了一千年的布置方式,到唐末就完全消失。自唐末到宋代,是否真正消失,或其消失的原因,都不十分清楚。但在宋元之間的界畫上,畫有仙山樓閣的形狀,已經完全不是對稱的鳳鳥型了。建築物也大有改變,體型縮小,廊閣收緊,不再有展翼的風貌。當然建築物的正脊上,早已不見鳳凰的蹤影,中國人開始把乘鳳凰飛去的想像完全放棄了吧!元代元清觀的壁畫上,尚有一類似的高臺,其上之建築仍保留了一樓二閣的格局,但是建築體態很僵硬,只把屋角起翹,已無原有神韻。

 

了解這樣的背景,再看京都的鳳凰堂就感到特別親切。與唐代中國的建築比起來,鳳凰堂是小規模的。一樓二閣也有兩層的模樣,但實際說起來,只不過是雙層的屋頂,只有地面層可用。中央的大廳,室內為兩層的高度,兩閣因面積小,只是一種裝飾而已。但裝飾做得有模有樣,自連結廊到兩閣,近上簷的地方均挑出,欄杆,好像有上層的房間,實際上則只是造假的裝修罷了。這可以說明,這座鳳凰堂是根據唐代二層格局所設計,因規模縮小而造成一層的佛堂。 

這一點特別值得注意:鳳凰堂雖不大,看上去是一列建築,但有用的空間只有大廳。兩廊與閣均為走道,面湖而立,沒有實際的用處。這是把宮殿的造形拿來做園景使用,而其功能則為一座佛堂,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這種造形與功能脫節的情形是很普通的。我們很高興當時的日本貴族在佛教建築上假借了敦煌壁畫中宗教建築的觀念,把它融化在園景設計之中,使我們今天可以由此回顧盛唐時代的建築狀貌。

Views: 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