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谷歌、亞馬遜、雅虎是以囤積專業知識、制造商業機密,還是分享信息問鼎全球?
IBM 曾經就像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員工只有絕對的服從與執行,此種商業模式能否依舊暢通無阻?
曾經讓我們頂禮膜拜的商界翹楚,或因學歷造假、或因頭銜假冒而辜負了我們的信任,信用可否重新拾回?
信息時代,權力屬於最具協作能力、能夠構建共同目標、發動組織人浪的領導者。透明時代,信用變得脆弱,卻又異常堅挺。
激活組織“突觸”,掀起循環人浪
大腦的工作單位是神經元,其中有些專門負責認知功能,而另外一些則大小不一地聚集在一起,執行更為復雜的任務:有些用來存儲記憶,有些則只是單純地傳遞信息。神經元具有一種興奮薄膜,它可以產生並傳遞電信號的獨特單元。當一個神經元要作出反應時,就要發出一個電信號(如同發一封e-mail)到特定的大腦區域。為了到達目的地,這個信號必須躍過神經元之間的空隙:突觸。兒童的大腦中大約有1000 萬億個突觸,到了中老年,這個數字會銳減到100萬億~500萬億。突觸的功能好壞決定著大腦是否能夠正常工作,或者說,這些神經元的間隙才是關鍵。強健的突觸可以輕松地傳遞信息,即動作電位,這使得神經元發出的信號能夠自由傳輸,從而讓各種由大腦發出的復雜指令得以執行;而虛弱的突觸無法很好捕獲信號,從而導致信息堵塞。
假設一個坐滿了球迷的體育館是一個大腦,每一位觀眾都如同一個神經元,與他人聯系溝通的欲望和能力就是興奮薄膜,而觀眾皮膚與皮膚之間的空隙就是一個突觸。在某些看臺區,觀眾間的聯系很緊密,說不定相互認識,座位經常固定在一起,或者是同一個隊的球迷。觀眾頻繁地交流會使這一區域顯得異常活躍,一起吶喊助威,互相幫助,如相互傳遞從流動商販手中購買的東西,偶爾入座的陌生人也很容易跟大家打成一片。但在互相聯系並不緊密(突觸虛弱)的看臺區裏,信號(動作電位)無法順暢地傳遞,球迷們只能獨自加油,即便買包花生,也得親自動身跑一趟。
連接不同神經元的突觸,與多條道路交匯的路口有些相似,不同的動作電位可以同時在此發生作用。多個動作電位的共同刺激,可能會誘使某些虛弱突觸也進行信息傳遞,類似地,在體育館內,大部分人參與制造的人浪可以刺激帶動那部分不怎麽活躍的觀眾,一起起立並吶喊助威。事實上,我們俗稱的腦波,就是一組神經元同時發出電信號,使動作電位越過強弱不等的突觸到達目標區域的現象。因此從腦電圖學角度來講,本質上,大腦也會制造人浪。
與大腦裏的情況相似,在人的行為領域裏,人與人之間的事件變化總是會影響最終的執行結果。
如果讓體育館裏的 萬名觀眾全都蒙住眼睛,捂住耳朵,人浪的發起就非常困難;
如果讓他們低聲傳遞信息,那麽也就只有人浪發起者所在的看臺能聽到指揮;
如果引入太過復雜的感情,他們的交流就又有可能產生曲解。為了在整個組織(大腦、體育館、團隊和企業)中產生超越個體的交流渠道,從而制造出人浪,我們不僅要清楚地了解人浪發起者的意圖,還要知道影響人際空間的事件,即影響突觸強弱的因素。
1994年10月23日,網景通信公司發布了第一代互聯網瀏覽器。這標誌著互聯網技術的平民化普及,進而宣告了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溝通交流的方式隨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的自由流動對世界的運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我們的相關認知卻還沒趕上這些變化的節奏。要想適應這些變化並在全新的時代獲得成功,就必須建立一個新的理論框架,以便於我們在審視歷史的基礎上理解正在發生的變革。
本書第一部分將對促成當今世界面貌的過往瞬間進行探索。最先是信息時代的誕生以及該背景如何促使商業模式從“命令和征服”式到“合作與分享”式的轉變。接著說明這些技術的發展怎樣影響了人際關系。最後闡述了為何做事的方式在世界中變得重要起來。
第1章財富引擎巨變:土地—資本—信息
去哪裏找回我們遺失在知識中的智慧?去哪裏找回我們遺失在信息中的知識?(T.S. 艾略特)
財富積累的零和遊戲
有時,為了展望未來,我們必須先回顧過去。在此我們要回顧的是公元_33_ 年前後的歐洲封建社會。
14 世紀30 年代,當時的英格蘭出現了一股葡萄酒需求熱潮。這種酒最先在諾曼人中風靡開來,接著英國的一般貴族開始跟風,用紅葡萄酒代替傳統的日常飲料和啤酒。他們認為葡萄酒可以增強活力,提供維生素以及捱過漫長寒冬所必需的熱量。飲用葡萄酒不僅充滿樂趣,還是一項時髦的活動。由於氣候寒冷,英國本土不適合種植釀酒的葡萄,他們必須從法國進口他們想要的酒。於是他們先用羊毛從弗蘭德斯人(Flanders )那裏換取當地出產的布匹(這在當時可是好東西),然後把布匹運到法國南部去交換用以釀酒的水果。幸運的是,當時的弗蘭德斯和加斯科涅(Gascony,位於法國西海岸)都處於英國人的統治之下,因此,他們的貿易活動不會受到阻礙,運輸安全能得到保障,獲取的葡萄酒也可以輕松地滿足他們的市場需求。
然而正因為如此,加上無數封建的細枝末節,當時的法國人對英國人懷恨在心。於是,_33_ 年他們攻占了弗蘭德斯,並重新獲得了歐洲本土的控制權,由此掀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戰爭整整持續了___ 年,直到公元___3 年,英國人被趕出歐洲大陸回到本國繼續喝啤酒時,這場戰爭才正式結束,而他們嗜好啤酒的習慣卻一直延續到今天。
所有這一切跟處於當今高技術信息時代從事商業經營的我們有什麽關系呢?喝啤酒並不是唯一從中世紀保持下來的習慣。在那個以土地為本的時代裏,誰擁有最多肥沃的土地,誰便是當仁不讓的統治者。土地是有限資源,我擁有的越多,你擁有的就越少;我擁有的越多,我的權力就比你大。土地意味著糧食,意味著從土地農奴(小商販、佃農和手工藝人)手中獲取的地租,這些人生產的產品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這就像是一種一一對應的關系,每個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都是最有權勢的人。直到今天,靠自己的家族領地,伊麗莎白女王依然是全英國最富有的人之一。所以,在資源有限的封建時期,貴族們為了獲取和保持自身的權勢,都學會了如何保衛和囤蓄土地。他們在自己的屬地上蓋城堡,挖壕溝,征服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事物,一點一滴地積累自己的財富,這是另一個歷經數個世紀依然完好保持下來的習慣。
在數百年後的工業革命初期,蒸汽動力機械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許多富有創意的生產模式。制造業的生產效率與規模都得到了空前發展。聰明的企業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想出某種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的辦法,並借此擠垮手工行會的同行,以更低廉的價格把產品大量投放市場。依靠機器,人們可以更快速、更系統化地積累財富。人們不再需要窮其一生積累足夠的資本,或冒著生命危險航海到未知的世界去尋找寶藏。每位有足夠資本的投資者都有機會獲得某項新發明,並建立起專業化工廠進行高效生產,從那些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競爭對手手中搶奪市場份額。發明與創新直接帶來財富,新一代的投資者淘汰了舊時的競爭者,他們靠投資賺取利潤。____ 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出版,資本主義從此誕生。“資本”一詞源自拉丁文“capitalis”,意為“人頭”。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你必須依靠頭腦取得成功。
盡管產生財富的引擎由土地變為資本,封建時期財富積累的“零和”本質仍然沒有改變。同土地一樣,資本也是有限的,我擁有的資本越多,你擁有的就越少。靠更多的資本,我就能夠創新和擴張,做你沒法做到的事。資本家制定了一套新的權力規則。擁有資本時,資本家把資本緊緊捏在手裏,除非是為了更大的收益而投資,否則決不放走一分一厘。資本就是我們利潤的源泉。在此後的幾百年裏,資本就意味著權力。為了獲取成功,我們必須瘋狂地爭奪資本。
總的來說,我們做著跟封建時期差不多的事情,圍繞我們的財產建立壁壘,以防止競爭對手的入侵。我們控制市場,嚴守商業機密,並且確保每一樣東西都受到專利或版權的保護。我們控制信息的單向流動,確保我們可以掌握市場信息,而消費者卻沒法了解我們。我們建立了新聞與出版制度,以便更加完善地處理和編造信息。我們學會了分割和駕馭信息,告訴某一市場的消費者這部分信息,而告訴其他市場的消費者另外一部分信息。我們的組織架構就反映了“命令與征服”式的權力結構和自上而下的等級制度。壁壘資本主義的習慣很快滲透到企業的各個方面。
讓我們先暫停回顧歷史,來關註幾個發生在工業革命時期的事件,在後面的篇幅中,我們將了解到這些事件所蘊涵的歷史意義。__ 世紀中期,美國人剛剛發明電報不久,一些頭腦靈活的資本家為了一舉發跡,試圖利用這個新發明建立一個總長度達數千英裏的銅纜網絡,把商業發達的東海岸與當時正處在快速發展期的中西部連接起來。由於缺乏妥善規劃,這次投資活動並沒有給他們帶來預期的回報,電報傳輸能力嚴重過剩,而當時的市場規模太小,電報業的營業收入不足以抵消鋪設線路所花費的投入。於是,發電報的價格迅速下跌,投資者也因此破產,但他們失敗的投資活動卻帶來了電報業的爆炸式擴張。
一時間,通過電報發送文本文件的價格跌到了前所未有的_ 美分/ 字,發電報一下子成了既方便又實惠的通信方式。但是這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正如《連線》(Wired )雜誌記者丹尼爾·克羅斯(Daniel Cross )所敘述的那樣:“記者們現在可以通過電報把內戰戰況的長篇報道發送回報社,因此促進了威廉·倫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 )和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 )等人創造的龐大新聞帝國的誕生。同樣,低廉的電報價格還刺激了全國範圍內的商品買賣和股票交易,這也為國際貿易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這是一個足以改變世界的進步。半個世紀後,這個通信網絡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的手裏得到急劇擴張,他們在原有線路基礎上加設了電話線路。當然,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也前瞻性地於___3 年和美國政府達成了壟斷經營特許協議,以此來確保自己的利益。事實上,電話體系就是電報體系的加強版,它的出現給商業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讓我們把歷史快進到1994年信息時代剛剛誕生的那一刻:在那一時期,技術進步再一次對社會行為模式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和推動。機遇無處不在,然而我們無法清晰地分析和把握絕大多數機遇的前景。接踵而至的新發明、新產品、新商業模式使得一些過去無法實現的美夢一夜之間變成了現實。跟以前數次技術革命時的情形一致,企業家們再次開始四處活動。某些人似乎忘了電報業最初的教訓,將全副家當投入其中,在世界各地鋪設光纜。與當年瑪·貝爾(Ma Bell )鋪設的電報銅纜以及後來的電話線相比,光纜的傳輸能力有了質的飛躍,一組光纜線可以在數百公裏內傳輸多達3 000 部電話之間的通話,而半徑粗1倍的一組電報銅纜卻只夠在5公裏內傳輸24組對話。
使用諸如波分復用(WDM,指在同一根光纖中同時讓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光波長信號通過不同光信道各自傳輸信息,稱為光波分復用技術。——譯者註)之類的新興技術後,光纜的傳輸能力還能再提高64倍。科學家甚至預言,隨著技術的發展,光纜傳輸能力將接近無限。光纜的架設再次面臨著傳輸能力過剩的問題,新一代通信業投資者鋪設線路的熱情高漲得好像要把洗手間的水龍頭加粗到導彈發射井那麽大,而全球通信的實際需求卻只能用掉理論傳輸能力的5% 。於是,通信價格再次暴跌,一大批懷著發財夢並投入巨資的公司也跟著倒閉,但這卻把全人類帶入了一個信息流動空前快捷、信息傳播價格空前低廉的新時代。
遊戲規則變了:從囤積知識到分享信息
通信技術的飛躍給我們的世界帶來巨變。信息不再像其他資本那樣是零和的,而是無限的。我擁有很多信息,你也可能擁有很多信息。信息也不像貨幣,它的價值並不固定,有很大彈性。不管你的財欲有多麽強烈,你兜裏的_ 美元始終就是_ 美元,但知識的價值就不一樣,它會隨著你的需求而增值。比如,醫生說你患了某種疾病,你就會願意花上比身體健康時多得多的錢去了解相關的治療信息。
在壁壘資本主義時代,掌握一門專業知識的人,譬如律師、醫生、會計等,都會大肆運用信息的彈性價值特點,通過兩種方法謀利。一種方法是像囤積其他商品一樣囤積知識,把它們分成小份,然後抓住顧客急需這些知識以解燃眉之急的機會(比如惹上了官司或疾病纏身),把每一份信息都高價售出;另一種方法是他們還使用各種無法破譯的專業術語和復雜代號,如法律措辭、稅務代碼以及其他各種冠冕堂皇的行話,構築起壁壘,阻止外行人進入他們的圈子,以此擡高自己的身價。人們對某一信息的需求越高,就越願意花大價錢請專家為他們答疑解難。
在當今這個由各種線纜連接起來的世界裏,由於信息的傳播變得快捷廉價,普通人與專業知識之間的隔閡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消除掉了,專家和他們的專業信息都已經貶值,信息本身的單價下降得尤其厲害。比如說,現在花上大概50 美元就能在全國範圍內搞一次在線信用記錄調查。權力與財富已經不再屬於那些囤積信息的人,而屬於那些致力於降低信息分享門檻、推廣信息全民化的人。
這一簡單的事實讓壁壘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變得過時。自從信息成為當今商業運作的引擎,權力就被自由分享信息的人所掌握。信息產業巨頭(如雅虎、谷歌、亞馬遜、易趣等)懂得成功的秘訣已不再是囤積專業知識,不再是制造商業機密,也不再是把信息當做私人財物,現在成功的秘訣在於讓信息流通。谷歌是世界上資本總額最大的公司之一,它取得成功的經營訣竅就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可以說谷歌是靠分享而成為市值數百億美元的商業巨頭的。亞馬遜的核心經營理念也是分享,不是分享它的產品,而是分享信息。它的成功在於它建立的一套新穎而直觀的信息分享方案。這些方案包括了“願望清單”“站內檢索”“我愛排行榜”等功能,依靠分享信息把那些有著共同興趣的讀者群有力地聯系在一起。易趣甚至更進一步地借由信息自由流動,將整個市場交給用戶群自理。信息本位新經濟結構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信息產業內部,更多的是觸及了每一個人。在獲取成功的方式上,各行各業都正在經歷一次重要的轉型。現在就連一般的工廠也不再把基層流水線的工作人員當成是單純的組裝工,而是漸漸把他們看成是受過職業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正是依靠這些基層技術人員,工廠的生產線才得以穩定可持續地發揮生產力。
普利策獎得主、《紐約時報》記者托馬斯·弗裏德曼在其有重大影響的著作《世界是平的》中,詳細地闡述了當今不受拘束的信息傳播給整個世界帶來的影響。這種傳播突然間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其中一些已經被應用在多個新興商業模式中。這些新興模式涵蓋了公司間的協作、專業能力的利用、供應和配送、核心經營能力擴張等多個商業領域。信息的開放不僅讓公司努力維持與消費者的良好關系,同時也為公司的自身發展提供了動力。如今,很多有前瞻性的公司正為了適應與利用這種信息開放性而建立新的經營模式,托馬斯·弗裏德曼在其著作中列出了一些這方面的典型例子。
東芝維修中心利用UPS 快遞平臺提供服務,因為這比東芝搭建自己的送修網絡更便宜;
戴爾利用遠在印度班加羅爾的程控交換中心為其電腦用戶提供實時的售後服務支持;
身處鹽湖城的家庭主婦在家裏就能舒舒服服地直接連線到捷藍航空售票中心的電腦,預訂廉價機票。
顯然,數字時代的磁懸浮列車已經駛離車站,沒有人知道它的終點是什麽地方。
弗裏德曼在其書中對當今這個聯系異常緊密的“平面”世界進行了詳細的宏觀社會經濟分析,這些分析向我們展示了正在重組__ 世紀全球商業格局的巨大力量。由於信息的自由傳播,公司不會像以前那樣管理內部團隊,團隊也不再以傳統的工作模式運作,甚至每位公司職員間的日常合作方式都與以往截然不同。對公司來說,過去那種自上而下、“命令與征服”式的垂直管理模式已不復存在。對我們來說,往日裏一個人在一個工作日要完成的工作,已逐步演變為與身處全球各地的公司團隊和合作夥伴平等開放地打交道的過程。知識指引行動,那些能為員工提供更多具有價值信息的企業,可以得到員工更多的回報。
與世界一樣,企業也逐漸平面化。以前只歸某一部門負責的任務現在也許需要全員參加。_00_ 年,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公司醜聞、產品缺陷和管理問題後,冠群電腦(Computer Associates )開始重建公司形象,它一下子就裁掉了訂單管理部門的300 個職位。公司執行總監約翰·斯溫森(John Swainson )解釋道,這樣做是為了讓銷售部門的職員直接向消費者負責,這項措施的潛在用意是:為顧客處理訂單不再只是訂單管理部門的責任,而是公司每位職員的工作。現在,很多公司的管理者都開始著手取消“重點科研中心”、“創新中心”之類的部門,把這些部門的工作內容分攤給全體職員,每位職員都要投身到“重點”研發中,每位職員都必須致力於“創新”。如果創新是一股席卷全公司的人浪,你不可能僅依靠你的臭鼬工廠(Skunk Works,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高級研發部門,開發了多種尖端軍用飛機,不受公司一般行政資源制約。——譯者註)那_0 多位精英進行創新。
當傳統的垂直管理模式被打破,人際關系變得扁平化時,“命令與征服”式的公司等級制度也就失去了威力。新的組織架構強調溝通與協作,要想在這個環境下取得成功,關鍵是公司與員工都需要發展新技術,掌握新力量,並把這一環境下出現的新型經營方式制度化。員工個人也需要建立起適應這種架構的新型人際關系網。在整個過程中,公司和員工都應該學會分享。
當今的世界已經越來越像一個棋局,每一顆棋子都高度專業化,各有所長。有的棋子沿對角線移動,有的直走;有的不受步數限制,有的條條框框卻很多。然而,除了一些罕見的情況外,你至少要有3 顆棋子,才足以將對手置於死地。棋賽裏的勝局大都是靠不同棋子的協作取得的,如果你恰當地擺放所有棋子(棋子間能相互呼應),你離成功也就越來越近。兩個相互配合的“車”,就算各在棋盤的一側,威力也非常強大。當今的企業經營之道也是如此。成功取決於經營者以何種方式讓那些背景差異巨大、熟練程度不一的員工形成互補。在這個連線的世界裏,權力屬於那些最有協作能力的人。
600年以前,商人們靠在街角達成的物物交換協議就能取得生意上的成功。今天,商業經營模式已經變得正規化了許多。總的來說,一家公司不外乎就是一群人為了追求和共享特定的利益而組成群體,並集體行動。[ 公司本身在很多時候只是一個法律符號,很多公司在特拉華州註冊,但這並不要求員工們每天都趕到特拉華州去上班。] 並非所有人都為某家公司效力(有很多人是自由工作者、會計師、承包人、代理人、顧問、企業家等),但所有人都在為一個商業化的、利益交換的世界效力。在這個世界裏,每個參與者都需要以某種形式和他人協作,每個人都可能是其他人的消費者、客戶、賣主、供貨商、項目合作夥伴或轉包商等。正如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 )的著名詩句所說:“沒有人能自全,沒有人是孤島。”我們都是社會這個圖景中的一小部分,我們沒法單靠個人的力量達到我們的目的。
我獨自一人做不成什麽事,我感到自己是某個集體的一分子,我覺得自己身處市場體系當中,通過參與合作來進行市場競爭。在當今世界裏,這些都是恰如其分的自我定位。在信息經濟時代裏,成敗取決於你是否有能力通過強有力的方式把你和其他人聯合起來,如何搭建人際空間的溝通橋梁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如何與他人發生接觸?如何創造出強勁的突觸來傳遞我們的行動潛能?當商業經營的硬通貨從土地轉變為資本再轉變為信息和知識時,我們也同步地感受到了權力的架構由“命令與征服”式的等級制度演變為協作式的、平面化的集體努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會如何像棋子那樣相互呼應地工作,就成了新時代人際交往的必修課。
強有力的人際溝通不僅有助於取得現實的成功,它更代表了一種人本價值。人際關系是我們成為現代人類的基石,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賦予了色彩和意義。我們死後的墓碑上多半不會寫道:
西爾維亞·瓊斯(Sylvia Jones),1960~2042 年,戰略規劃與執行公司副總裁,連續個財政季度完成公司的經營目標。
而更可能像下面這樣:
斯坦·史密斯(Stan Smith),我們愛戴的丈夫、父親、兄弟與叔叔。他用微笑讓這個世界變得溫暖。
工作帶給我們收入,人際關系則帶給我們長期的價值與財富。建立更強有力的人際關系有助於我們取得更有意義、更深遠的成功。
第2章通信技術是把雙刃劍
電腦是沒用處的,因為它只能夠告訴你答案。(巴勃羅·畢加索)
關系、交流、溝通、協作,這些就是我們借以填充人際空間的方式。交流(communicate )一詞源自拉丁文communicare ,本意是分享。隨著交流方式的不斷演進,人際關系的本質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在過去_0 年裏,由於通信技術的介入,人際空間的突觸作用變得與以往大不相同。這些變化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模式,更大大提升了人們傳遞與接受信息的能力。然而,這樣的能力是一柄雙刃劍,它既能為我們帶來好處,也可能傷害我們。
IBM 的垂直管理模式
在封建資本主義年代裏,經營一家像IBM 這樣的公司比在今天容易得多。還記得他們著名的藍西服嗎? IBM 曾經是一家以嚴謹的企業文化而著稱的公司,其員工深受這種文化的影響,藍色西服幾乎成了他們的招牌工作服。當那些穿著高級藍色西服的主管走進寫字樓時,每個人都能一眼看出他們的身份。他們的藍西服筆挺、醒目,就像中世紀貴族們為麾下騎射隊所配備的華麗軍裝一樣。
如果你在IBM 工作,你就得知道每天上班應該穿哪一種“軍裝”。在過去壁壘式意識形態仍然在企業界占主導地位的時候,一家大公司想要塑造類似IBM 這種集體觀念比現在容易得多。那時,你擁有很多垂直渠道,可以向你的下屬灌輸政策、規則、經營目標,甚至價值觀。你可以張貼告示,召開會議,只在管理層內統一口徑。你想讓全體員工知道的訊息,哪怕只是暗示,都會通過這些垂直的渠道傳到他們耳中。員工們只需穿著藍西服,忠實地執行你的決策。這樣的經營模式對管理層和員工來講都不壞。管理層只管下達命令,而員工們只需要知道行動方向。
利益協作:在雨林系統中制造人浪
如今,存在於IBM 中的這種壁壘已經逐漸消失於企業內部,特別是大型企業。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得過去沒有互動的員工建立起直接的和緊密的聯系。公司的全職雇員需要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共事,他們可能是來自合資企業的員工、子公司的同事、獨立運行的實地承包商、外地來的外包商代表、在家辦公的顧問以及其他各種你能想象到的同事關系。在供銷體系全球化的今天,這些錯綜復雜的勞動力關系使得企業的人力與公關部門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掌控了。
現今典型的企業組織架構,與其說是整潔有序的城邦,不如說是一個中美洲雨林生態系統。那些高大、年老的喬木決定了生態系統的主體結構;藤蔓則在樹下隨意生長,布滿大樹之間的空隙,同時也把喬木跟低矮的灌木以及地面連結起來;一叢叢地衣和苔蘚隨處可見;系統底層總是有種類繁多的灌木、蕨類、小樹苗以及寄生植物;花朵總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開放;數不清的鳥類、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則在這一生態系統的潮濕、肥沃的角落裏搭建自己的窩。這種雨林生態系統式的公司組織比傳統的冷冰冰的壁壘式企業組織模式多出無限可能。在這樣的企業模式裏,員工們不必再穿著藍西服,那些在家辦公的雇員完全可以穿著睡衣幹活。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員工階層制度已不再適用,昔日那種給員工單向灌輸企業價值觀的溝通方式也已經過時。現在的管理層很少給員工下達硬性指標命令,而是讓員工自己把握日常工作的方向。如今的員工層是一套由各個相對獨立的單元自發組織形成的立體生態系統。從本質上來講,生態系統依靠內部互動而存在,企業的生態系統也不例外。你必須利用過去沒有用過的各種手段與身處系統內部的各個單元相互溝通,才能在這個系統中茁壯成長。
讓我們回到體育館的例子。人浪的形成少不了體育館內每位球迷的參與。全職雇員就像那些買了季票的鐵桿球迷,球隊的勝利與他們息息相關,這一點足以成為他們積極投身人浪的動機。然而另外一些觀眾(比如說簽約顧問或者實地承包商)的態度則完全取決於你開出的報酬。如果你開價合理,他們或許會站起來加入人浪。但體育館裏還有很多其他觀眾,他們坐得離你太遠,你無法直接鼓動他們參與。這些人並不一定與你齊心,他們也許只是碰巧來看一次比賽,甚至是來為客隊加油,與你的利益相沖突,這些人都可能使你的人浪中斷。如果所有不持季票的觀眾都拒絕參與你發動的人浪,也許你就只能孤獨地站在體育館裏揮舞雙手。
一個社會組織總是由背景關系錯綜復雜的人出於某種共同利益而組成。今天,我們與組織內的合夥人、股東或者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聯系變得更緊密,同時也變得更松散。變得松散的原因是對於那些供貨商、自由雇員、兼職職員、外購商、自由中間人等各種合作夥伴來說,共同利益的聯系已經不足以說服他們毫無保留地跟我們站在同一戰線。而變得緊密的原因在於,如今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依靠這種聯系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在如此復雜和發展迅速的關系脈絡背景之下,我們更應該竭力與各個利益相關的群體溝通,協調利益, 構建共同目標,發動足以席卷整個體育館,足以影響、同化那些利益對立者的人浪。
價值差異:阻擋人浪的新壁壘
信息時代的企業經營之所以越來越復雜,不僅是因為它建立在各式各樣的新興人際關系模式的基礎之上,還在於這些關系模式所涉及的當事者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越來越遙遠。哲學家戴維·休謨(David Hume )曾說過,道德想象力隨距離的增加而消減。他的意思是,你對半個地球之外某人的聯系感與責任感,肯定不如你對半個辦公室、半個城市甚至半個國家之外的某人那麽強。事實上,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最好不要與太過遙遠的事物有所牽連。比如說,醫生們就很少到異地出診,他們總是說:“我的責任只限於這家醫院,你說的那地方是由其他大夫負責的。”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在塞內加爾的某個人過於遙遠,於是我們不免把他的存在抽象化,而抽象的事物不會引起我們的責任感,這就是我們的邏輯。
多個世紀以來,地理隔閡是限制我們社會職能的決定因素,它將我們的活動範圍規定在一個相對同質化的環境內。我們日常打交道的對象或多或少都跟我們有文化共識,因此雙方可以相對容易地把握人際空間內的各種明示和暗示,更好地理解對方的行為模式。然而,通信技術的全球化讓這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如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人緊密相連。這種聯系沒有國境的限制,也沒有文化背景的保護。無處不在的光纖數據線就像針尖刺穿肥皂泡一樣輕易突破了本地文化的神經膜,為我們帶來一系列全新的、富有挑戰的人際關系範式。比如上易趣競價某個商品,或通過視頻跟地球另一端的某位項目組成員私下聊天。你可能發現,你正在打交道的人以前跟你沒有任何交往,你們並不一定操同一門語言,甚至不一定認可彼此的文化行為模式。比如說塞內加爾的那位,你們公司剛剛為他開通了互聯網,現在他已經是你所在項目組的一員。現在,你就可以與他以及遠在達喀爾的項目組進行遠程協作了。
在數字化時代來臨之前,我們的生活節奏遠不如現在緊張。那時,我們有很多時間去熟悉彼此,去了解每個熟人的各種習慣。而如今,大型企業從不同部門、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中挑選人員組成項目組的做法已司空見慣。跨國供銷鏈與國際售後服務中心的反應速度與處理速度比流感傳播速度還要快。企業並購加速了文化價值觀的整合,而這樣的整合很少會顧及作為個體的員工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彼此溝通。我們經常通過酒店會議、視頻聊天、電子郵件、移動電話以及傳真等手段構建起企業內部關系網。在我正在編輯本章的時候,我的一位下屬在城市的另一邊辦公,她通過即時聊天的方式向我要一份材料,我直接把這份文檔通過軟件發送到她那裏,速度甚至比從辦公室對面走過來取還要快。我們現在已把這樣的事情當作理所當然。
在我們建立起理論框架來促進彼此的了解之前,機遇就已經把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連接在一起了。這樣一個距離急速拉近的世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誤解,比如回復一封電子郵件時,你無法從郵箱地址判斷出收件人的性別、國籍、教育背景,你無從得知他是把牛當做食物還是奉為神靈。在美國,當資歷不同的兩位主管意見相左時,他們也許會坦率地當面交流以求達成一致,然而在印尼,這樣的做法只會使事情更糟。在雅加達,當地主流的經營理念是“asal bapak senang ”讓老板滿意。印尼的中層主管通常傾向於獨自解決問題而不向上級匯報,有時這甚至意味著向高層隱瞞事實真相。
同一件事,不同的價值觀
《建立跨文化競爭力》(Building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一書作者方斯·特姆彭納斯(Fons Trompenaars)博士與查爾斯·漢普登特納博士(Charles Hampden-Turner)曾就跨國企業各個國家的職員之間表現出的巨大文化差異作了一次世界範圍的調查,他們向來自數個不同國家的員工們問了如下問題,以了解他們對待忠誠與規則所持的態度。
你搭好朋友的車出去卻不幸撞了人。你朋友的律師告訴你:“如果你能在法庭上作證,告訴法官你們當時的車速是20英裏/ 小時, 你的好朋友就不會有什麽大麻煩。”實際上,你知道當時的車速至少是35英裏/ 小時,而最高限速是20英裏/ 小時,而且四周沒有其他目擊者。
你的好朋友憑什麽相信你會說謊來幫助他?你又會怎樣看待公民對法律的義務,以及你對你朋友的義務?
在了解調查結果之前,想想你會怎麽回答這些問題。在那些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傳統民主國家,比如美國、瑞士、瑞典與澳大利亞,接近_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朋友“無權”或“只有部分權利”期待得到他們的幫助,而他們自己則選擇在法庭上說真話。然而在韓國和南斯拉夫,只有不到20% 人會這麽做,余下的人都覺得幫助自己的朋友是正確做法。“當我們在日本展開這項問卷調查時,”漢普登-特納告訴我說,“受訪的日本人認為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要求暫時離開訪談現場。我覺得他們這樣的反應不同尋常,於是同意讓他們離開去討論這個問題。25分鐘後,他們回來告訴我說,他們認為正確的答案是直接告訴他們的朋友:‘我肯定會站在你這邊,你讓我怎麽向法官做證我都會照辦。但是,我希望你能從我們的友誼中找到足夠的勇氣來一起面對現實,講出真話。’我認為這是一個理想的答案。他們願意講出真話,表現出普遍主義的價值。但同時,他們的傳統文化背景卻是特殊的,友愛與對朋友的忠誠在這一文化背景裏有很高的價值。日本受訪者最終放棄了傳統背景而選擇了普遍主義,但是途徑跟來自新教文化背景的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截然不同。”
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審視其他文化的價值觀時,都有否定其他文化價值取向的傾向。瑞士人也許會對他的韓國同事表現出不信任,因為他覺得韓國人不尊重權威。相應地,韓國人也不那麽喜歡瑞士同事,認為他們不珍視友誼和朋友間的忠誠。當你需要跟位於全球供銷鏈上背景差異巨大的人打交道時,更簡單地說,在你要給一大群人發電子郵件時,上述那種文化價值差異會帶給你什麽暗示?你是否還覺得企業應該在全球範圍內推行統一的行為準則?如果人們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對方的價值觀,你又能用何種方式發起人浪呢?
軟件開發商Lotus 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他們著名的企業郵件群發平臺Notes 和Domino 時,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這類問題。比如說,為了讓平臺發揮他們宣稱的虛擬酒吧閑聊式(virtual watercooler,由於澳大利亞天氣炎熱, 當地人把供應冰啤酒的小酒吧稱為“watercooler”。“virtual watercooler”用以形容這類供應冰啤酒的小酒吧特有的那種輕松而利於陌生人攀談的環境,這裏指Lotus 公司的郵件群發平臺方案致力於在公司中模仿這一輕松環境。——譯者註)的文化調和作用,公司專門設計了針對日本企業客戶的專用界面,新增了在正式工作之前互相講一些小笑話的功能,以迎合當地的企業公關習慣。
然而,調和文化差異始終是一件讓人精神崩潰的差事。如果每兩個或多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都需要費神去調和的話,工作量會大到令人無法想象,現在一次簡單的小組交流都可能涉及4~ 5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代表。
現代通信技術真的無所不能嗎?
如今的企業已變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空間距離不再是人際溝通的隔閡,人際溝通變得比以往更松散,每天都有新成員加入到我們人際溝通的圈子中來。以上這些變化有一個共同的源頭,那就是電子通信的發展快速填補了人際空間的突觸。電子通信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它催生了當今新興的、強大的人際協作平臺,卻用一種不尋常的、被解構了的方式達到這個目的。
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我們創造與使用符號的能力。符號幫助我們了解世界,同時也是我們借以創建社會與心理關系網的基本工具。人類交流是一種對符號化信號的集體認同模式,其中語言只是一小部分。對於我們相互理解相互溝通來說,姿勢、聲調、面部表情、音量以及肢體語言都起到了言辭無法企及的重要作用。在電子通信方式(電報與電話)問世以前,人際交流的主要形式是面對面交談。一般情況下,我們談話時都能看見對方的表情,從中破譯出對方說話的真實目的。然而,在過去的__ 年間,技術的進步逐漸把那些面對面交流時必不可少的行為學線索從我們的主要交流方式裏移除了。先是電報,緊接著是電話,讓我們能更方便地互相保持聯系,一種局部性的聯系,但這種形式的聯系缺少了很多具有社會符號意義的交流線索。工業時代的社會發展速度使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消化交流模式的演變,並發展出一套適應新興交流模式的符號與符號解讀方案。但是,人們從未完全信任過這些新興的交流模式。比如說,在企業界,一般程度上的生意往來可以通過電話完成,但如果遇上特別重要的大筆交易,那種傳統的、可以相互握手、相互交換眼神的當面談判就變得比電話洽談更重要。
讓我們回顧一下各種新興的、富有創意的商業溝通媒介:電子郵件、即時聊天軟件、移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還有短信,每一種溝通媒介傳遞信息的方式都各不相同。相對於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它們總會損失一些信息,歪曲一些信息,或過分依賴某些信息。每一種媒介就像一張過濾網,接納一些符號,過濾掉其他類型的符號。想象一下這些新媒介的出現速度吧,比如說電子郵件,如今大多數人已不再把它當做一項新奇的時髦產物,然而它來到我們身邊不過10 年而已。20世紀90 年代中期,一些人還在用數字傳呼機,就算有人用手機,也是那種體積比這本書還要大的笨重玩意兒。
通過電子媒介交流時,我們缺乏傳統交流方式的互動性,話語主導權的輪換也不像使用傳統媒介那麽界限分明。電子媒介表現出更多的單向性和時序性。當信息交疊時信息意義的準確性就會受到影響。
盡管我們現在的合作模式可以比作棋盤上不同棋子的互相呼應,但我們賴以溝通的電子通信手段卻無法完全傳遞信息,使這種合作局面更像是橋牌比賽而非國際象棋比賽。在國際象棋裏,交手的雙方能得到關於場面局勢的全面信息,而在橋牌裏,你只能看見那些牌面朝上的明牌。然而與橋牌不同的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交流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迷惑對方,而是為了將信息傳遞給交流對象。我們或多或少地希望把所有的牌都攤開。這就是信息時代的兩難局面,技術使我們相互聯系,然而這種聯系的方式卻支離破碎,我們不能像適應傳統媒介那樣適應新興的交流方式。在這樣的聯系方式裏,我們失去了許多借以徹底解析對方行為動機的關鍵符號等線索。
使用即時通信所面臨的另一重壓力被稱為期望確認因素。在工業時代,我們總是可以從容不迫地起草信件,因為我們知道,就算是匆忙趕出來的便條,交到郵差手裏後從甲地送到乙地所花的時間也不會比通常更短。相應地,收信人也可以從容地構思回信。那種信息流動的頻率決定了我們可以擁有足夠的時間,就算是急件,我們也可以得到一刻緩沖時間來整理措辭。但現在這一切都變得不可能。我們皮帶上別著的、辦公桌上擺著的各式高科技道具無時不刻地提醒著我們:馬上給某人回話,期望確認因素常常迫使我們不經過深思熟慮就必須做出回應,這一點確實影響了我們的交流質量。而電子媒介只能傳遞部分符號信息的性質使這一情況更加嚴重。電子媒介裏不斷跳動的數字時針總是欺騙我們,讓我們誤以為已經花了足夠多的時間來認真構思交流內容。
透明化時代:信用變得脆弱但更具價值
1995年以前,如果人們想購買某件商品,比如說烤面包機,他們會找到當地專門賣這類小家電,而且價錢還算公道的商店,挑選一臺看起來最好用的帶回家。如果他們比較節儉又正好空閑,也許會多跑幾家商店,或者找相關雜誌瀏覽使用測試類的文章,又或者根據廠商提供的商品目錄。然而,在現在這個網上交易普及的年代,可供消費者選擇的賣家變得不受地理限制,只要消費者願意,他們完全可以找一家有信譽的遠程零售商進行網購。從2004 年6 月到2005 年3月短短9個月的時間裏,電子商務已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擴張,而消費者也越來越成熟,他們現在會花上好幾個小時在超過10 家不同的網店瀏覽對比,直到找到稱心如意的貨品。
信息好像是蹣跚學步的小孩,它到處晃悠,東倒西歪,但你沒法完全掌控它。我們當初應該早一點把這個比喻告訴瑞帝優上(RadioShack )公司的前CEO 戴維·埃德蒙森(David Edmondson)。對消費者來說,零售商的信息高度透明化是一種優勢,但對於埃德蒙森這種有秘密需要掩藏的商界人物,透明化意味著垮臺。
1994年加入瑞帝優上時,埃德蒙森在他的簡歷裏編造了幾行內容,聲稱他曾取得過加州太平洋沿岸浸會聖經學院神學與心理學學士學位。_00_ 年_ 月,在他的職業生涯達到頂峰的_ 個月後,他被迫離職了。盡管他提到的學校已搬到了俄克拉何馬州,並改了名字, 來自《明星電訊報》(Fort Worth Star-Telegram)的一名記者還是設法揭開了真相。埃德蒙森的職業生涯是構築在謊言之上的,但也是因為謊言而被擊得粉碎。
像埃德蒙森這樣的例子不少。近幾年的新聞報道裏充滿了成功人士偽造簡歷的醜聞。
矽谷的電子存儲設備商Veritas 前財政總監和執行副總裁肯尼斯·隆查(Kenneth Lonchar)在2002年被曝捏造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諷刺的是,Veritas 這個詞的拉丁意思就是“真實”);
聖母大學橄欖球隊前總教練喬治·歐列瑞(George O’Leary)也因為被揭露捏造在其母校打球的經歷以及一個碩士學位而被迫辭職;
在線職介公司Monster.com 的發起人傑夫·泰勒(Jeff Taylor) 還曾經在自己的網站上給自己冠以假冒的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頭銜。
我們如今正生活在一個透明化的時代裏。1994 年,這樣的鬼把戲也許很容易蒙混過關,但是,當大量的個人記錄從檔案櫃裏搬進數據庫之後,互聯網的力量使得幾乎一切謊言都面臨被揭穿的高度風險。《新編牛津大辭典》把“Google ”列為動詞條目的舉動就是這一事實的真實寫照,正如該詞條的例句所說:“你和某人搭訕,交換了電話,約定了下次見面的日子,然後在1346966000個網頁裏搜索出關於這個人的一切。”最近《匹茲堡郵政憲報》(The Pittsburgh Post-Gazette )上刊登了哈利斯互動(Harris Interactive )調研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3% 的人在與生意夥伴見面之前都會習慣性地上網搜索對方相關的資料。有一家名叫“不要和他約會”(DontDateHimGirl. com )的網站甚至讓受騙的女性把那些欺騙過她們的家夥的姓名和照片放在網絡上。正如這家網站的創建者塔莎·C. 約瑟夫(Tasha C. Joseph )告訴《紐約時報》記者時所說:“這就像一份為女性設立的約會信用記錄報告。”現在,任何人只要有一臺數碼攝像機,就可以把自己最糟糕的時刻記錄下來,放到
YouTube.com 上與全世界分享。它的出現給政治、娛樂、執法、音樂,以至無數人的私生活等都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在如今這個透明化的年代裏,民意測驗專家可以通過比較你的年紀、收入,你註冊參加的政治團體,你開的汽車,你向哪些慈善機構捐款,以及其他一些輕易就能收集到的個人資料十分精確地判斷出你的投票意向。
以上這些事實給商業經營帶來了巨大影響。在過去透明度還沒有達到讓你看穿生態系統的樹墻時,外界觀察者所能總結出的形象不過是一片雨林的輪廓,不會多想森林內部是什麽樣子。當時,企業可以建立合資子公司,以此作為高風險經營時的自我保護措施,就算子公司真的遇上了麻煩,母公司的聲譽也不會因此受到損害。以前企業只需要對中層管理者進行職業行為準則培訓就足以預防公司形象受損,因為基層的生產線裝配工跟外界聯系很少,沒機會給公司惹上什麽麻煩。現在每位員工都可能在聊天室或博客裏談論自己的企業,第二天這些評論就會在德拉吉報道(www.DrudgeReport. com,建於1994 年,最初是一個電子郵件通信社區,現在是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在線政治媒體之一,主要報道源於網絡新聞,曾因率先報道克林頓醜聞而。—— 譯者註)或者煙槍網(www.thesmokinggun.com,建於1997 年, 是美國一家專門披露政府檔案、法庭記錄和名人醜聞的網站。——譯者註) 出現。人們甚至給員工的網上記錄和公布自己企業不當行為的現象取了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告密博客”。信息越來越透明讓你再也無法藏身於雨林系統中的低矮灌木裏了,建立子公司或者雇傭代理人的做法都不再奏效。人們可以輕易地從雨林中找出你藏身的那棵樹。
信息化社會很容易變為一個窺視狂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人們變得越來越好奇,熱衷於“探究”更多真相。人們迷戀於窺探行為,因為窺探秘密變得越來越簡單,成本越來越低。比如打聽到某樣商品或服務的最低價格所帶來的物質上的實惠;刺破別人負面隱私的獵奇快感。世界各地的電視觀眾最近都迷上了“真人秀”——專門展現普通人私生活的節目[ 在美國,現在專門有一個頻道全天播放這類節目,而在英國,著名的真人秀節目《名人老大哥》(Celebrity Big Brother )差點引發一場外交風波]。我們對鄰居家發生的事總是饒有興趣,而現在我們突然可以真正窺透墻壁,就像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滴水一樣。當你把一滴水滴到載玻片上時,它顯得那麽清亮潔凈,然而透過顯微鏡,你卻能從中看到一個隱藏的世界,倍數每增大一點,你就會發現一大堆之前沒機會親眼目睹的懸浮物,第一眼看上去顯得那麽幹凈透明的水滴,突然之間變得雜亂無章。顯微技術的發展使你得以窺探水滴,帶著由此激發的好奇心,你不由自主地對其他類似物體內部世界的秘密產生了獵奇心理。
人們正在窺探更多事物,因為窺探這一行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實現,窺探發現的內情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讓我們回顧一下《明星電訊報》記者希瑟·蘭迪發現戴維·埃德蒙森偽造應聘瑞帝優上公司簡歷的故事吧。她展開對埃德蒙森的調查的起因是“這位總裁在轉型當職業經理人之前曾經開辦過兩座教堂,但因為屢次醉酒駕車,面臨著第三次出庭受審的命運”。企業醜聞、名人離婚案、政治腐敗案……每天的新聞(通過電視、廣播、手機、RSS 聚合式新聞訂閱器、“黑莓”電子郵件主動轉發服務等各式媒體)把當前各類偶像人物的越軌行為即時披露給大眾。大眾窺視變得如此熱門,究竟是因為媒體掌握了太多的傳播空間,需要靠這類節目來消耗,還是我們本身變得習慣近距離接觸他人的私密空間呢?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一旦抓到了醜聞的影子,我們就會無休止地挖下去。
一封普通郵件斷送了他在金融界的前程
當保羅·張按下“發送”按鈕,把一封電子郵件發送給朋友時,他沒想到這一舉動會葬送了他在銀行投資界的美好前程。當時,凱雷集團剛剛聘用了這名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__ 歲的年輕人,並把他安排到了首爾韓國總部,短短3 天,他便通過網絡向他在紐約的朋友吹噓自己花天酒地的新生活。“我知道,在紐約時我就算得上是一匹種馬了,”他在郵件裏這麽寫道,“可是現在,我每天晚上能要到5~ 8 個女孩的電話號碼。每次我出門,都至少有3 個辣妹願意跟我回家”。
接著,他還自誇如何利用公司安排給他的公寓,把其中一間臥室當做“閨房”,而另外一間則用來從事性活動。驚愕的收件人把郵件轉發了上千份到華爾街,其中一份理所當然地被他的頂頭上司看見。保羅失去了工作,在銀行投資界也聲譽掃地。這一醜聞發生在2001年,5年後,人們還在談論它。我專門上谷歌搜索了關於“保羅·張、凱雷”的內容,我想保羅未來的老板和同事也會這麽做,然後發現他的種馬故事在搜索結果的第一頁裏出現了5 次。毫無疑問,這個汙點將伴隨他一生。
大腦通過建立神經元網絡來構成和保存記憶,每一段網絡都被烙上一些形象具體的烙印,而成千上萬個這樣的烙印便構成了我們的記憶。互聯網系統保存信息的原理跟我們的大腦完全相同。數量龐大的網絡終端相互連線的數據庫系統的集體壽命比人類個體的自然壽命要長得多。就算某個網站被關閉,數據被清空,它仍然永存於一個被稱為“網站時光機”的站點裏,這一站點至今已經備份了1996 年以來的550 多億個網頁。而所有這些長駐於網絡的集體記憶讓那些曾經失足的人很難再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在信息革命以前,庸醫可以搬到其他城市去行診,不用擔心被揭穿。但現在,很多國家都建立起了全國範圍的行醫記錄數據庫,任何人都可以訪問這些數據庫,檢索每一次醫療事故記錄。這種記錄機制對企業、商店以至易趣賣家都一樣具有約束力。
現在,帶來麻煩的不光是保羅·張那種事實確鑿的自白式電子郵件。隨著信息傳遞的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想法,而且不用為言論真實性擔心。信息保真度的標準大大降低了1980 ~ 1990 年間的大眾傳媒高峰期,大型傳媒企業仍然扮演著公眾信息的守門人的角色,它們雇傭了一批專業記者和編輯來審核信息的真實性,然後再把它發出去。為此,這些記者和編輯專門開發出一套獨立檢證機制來確保信息真實,或至少確保自己能收到一筆可觀的報酬來讓信息躲過這套機制的檢測。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從這批專業人士手中奪過了審核權,把它交給鍵盤前的每位網民。恬不知恥者慣於從誣告中謀取利益,在電子媒介普及之前,就有思想家預言到了這一局面。
如今,每位能接觸到鍵盤的人都有能力給你本來十分牢固的個人信用抹黑。那些尚未經過調查核實的指控可以像經過事實檢驗的真理一樣迅速地傳播,這些指控一旦傳開,就算後來被證明是誣告,也需要花費可觀的資源來消除影響。技術的發展使得如今每一個人在作出商業決定之前都會仔細地調查對方的信用。信用因此變得脆弱,但它的價值卻越來越高,它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但也是一種負債。
順流直上,尋找未來出口
不管其影響是好還是壞,信息的自由流動已經讓人們的相互關系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皮尤研究中心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100萬上班時間使用即時在線聊天工具的員工中,40% 的人認為這些工具增進了團隊合作感,32% 的參與調查者則認為使用這些工具的人更傾向於在工作時間閑聊,29% 的人認為它使人註意力不集中,11% 的人認為它給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壓力。毫無疑問,通信技術的發展已經為數個世紀以來逐漸形成的那套傳統交流機制劃上了句號,也改變了建立在那套機制之上的很多文化習慣。最後,它也改變了企業運營的模式,以及處理企業個體之間關系的運行模式。
我們已無法回頭。我們無法讓人際交流的規模退步,也無法讓人際空間的透明度降低。信息這個精靈已經逃出了長久以來禁錮它的油燈,不再理會任何人許下的願望。在灰暗生銹的銅燈裏的隱居生活早已使它感到厭煩,它已經用透光的、可以輕易窺透的墻壁為自己蓋起了新房。在前邊這兩個章節裏,我們已經討論了這座房屋的主體結構:壁壘制度的消亡,世界的平面化,企業生態系統模型的建立,電子媒介的不完備性,不受控制的透明度,流言的破壞力,以及信用的重要性。所有這些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和交流中的重大變化都在向我們提出問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用何種方式取得成功?我們應當如何把時代的挑戰轉化為動力?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將一一解答這些問題。在此之前,還有一些重要的因素需要考慮:在科技激變的大背景下,我們的社會凝聚力、社會信任度,以及社會價值取向將發生怎樣的演變呢?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