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一章:什麼是地質旅行
一、從遊山玩水談起
隨著人類物質生活的逐步提高,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人們就會想到提高精神生活的享受。遊山玩水——離開家門,外出觀光,遊覽名勝古跡,尋訪名山大川就是其中之一例,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各地的旅遊事業蓬勃發展,參加旅遊的人們日益增多。
況且人們在暢遊之餘,頗有大開眼界、增長見識的感觸。借他山片石,為我所用,對於促進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建設還能起到積極的作用。請看歷史上不少政治家、科學家、史學家……的成就,差不多都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聯繫在一起。後者也就是遊山玩水,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就是旅遊吧!比如孔仲尼周遊列國,風塵僕僕14年之後,著書立說,設立講壇,開辦教育,成為偉大的教育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被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不朽名著,是作者經過長途跋涉,遍訪華夏,對各地區的經濟、風俗、習慣、古跡、山川充分觀察以後而寫成的。李時珍到過河南、河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調查民情風俗和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踏遍青山尋找草藥,深入民間搜求秘方以後寫成了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的《本草綱目》。徐宏祖從22歲開始,花了34年的時間,馳騖數萬里,足跡遍及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16個省區,凡遊蹤所經的古洞、名剎、溫泉、飛瀑、奇峰、深林、幽篁等靈境奇觀,無不捨身而趨,飽覽而歸。他以驚人的毅力,非凡的膽識,「聞奇必探,見險必截」。終於寫下了一部地質、地貌的考察記錄——《徐霞客遊記》。該書成為舉世聞名的古代地學名著……如此等等,不勝枚舉。所以說,遊山玩水決非閒暇無聊之舉,乃是高度文明的表現。遊山玩水不僅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對於陶冶性情,開闊心胸,培養自己樂觀向上的個性也大有裨益。
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後,製造了各類理想的交通工具,使遊山玩水更為方便。各種服務性行業的大力開展,又為旅遊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再由於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遊事業得以迅速發展,旅遊業已成為當今經濟結構中的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各國政府所重視,不少國家甚至把它列為國庫收入的不可缺少部分。
因此,如何指導人們去遊山玩水,提高欣賞山水的能力與水平,如何觀察風俗民情等社會面貌,怎樣結合科學考察去遊山玩水,都成為今日精神文明建設中一件頗為必要的事了。
提到遊山玩水,人們往往以羨慕的語氣向地質或地理工作者問道:「你們的職業為你們創造了遊山玩水的有利條件,跑過不少名山大川吧?」從表面看,地質或地理工作者有較多的時間和條件跟大自然打交道,能接觸到許多山水風景。但從本質上講,他們更多地是注視著路途上的地質、地理現象及其特點,盤算著在科學或經濟意義上有什麼發現。因此,縱使是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的絕處佳境擦身而過,也往往無意流連而讓它過去了。
二、地質旅行並非遊山玩水
對於研究或考查地質、地理、生物、水利或其他科學目的的「遊山玩水」,嚴格地說,並非人們常說的旅遊。特別是對地質工作者的野外旅行來說,則另有其稱呼,名之曰「地質旅行」。說得清楚一些,就是以旅行手段進行地質考察的一項業務性活動。
當然,以地質旅行方式考查地質時,不可能對山水地質的特徵瞭解得十分詳盡,但是很有必要。比如說,一位即使很有經驗的地質學家,初到某地,在缺乏任何地質資料情況下要開展工作,也必須先作一次走馬觀花式的旅行,熟悉一下那裡的地勢起伏、山川分佈、岩石露頭、植被覆蓋、氣候特點乃至當地的經濟情況、交通條件等等,這是為下一步怎樣開展調研工作進行物質和思想準備所必需的。
或者,一位野外工作時間較短的年青地質工作者,初到一處,雖有現成的大量地質資料可以幫助他瞭解本地的地質情況,但他畢竟是「新兵上陣」,對前人的工作成果首先要有一個「消化」過程,最好的消化方法就是親身實踐,獲得感性認識,而這個開始階段的實踐工作,也頗帶有地質旅行的意思。
還有一種情況,更是經常遇到的,許多地質工作者可能由於職業的緣故,每到一地,見有山巖,總喜歡敲打一番,習慣地拿出放大鏡,觀察一下這裡的地質標本,探索此間的地層年代、含礦情況、化石面貌、構造格架之類,說不定會有所發現,乘興而歸。這種「遊山玩水」的工作方法,也可以說是地質旅行吧!也許是一種傳統,凡是碰到地質工作者聚會——比如業務會議以後,往往擠出半天或一天的時間到附近看看山容水貌,概略地瞭解一些地質情況,這樣的「遊山玩水」通常也被稱為地質旅行。因為這種旅行並不是單純地出於雅興或好奇,而是地質工作者聯繫自己的專業、隨時隨地增進自己見識的一種好機會。
對於地質院校的學生,到野外作教學實習,由教師領著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聽講解、作記錄、畫素描、采標本,沿著事先選定的路線行進,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地質旅行。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廣大學生對地質科學的興趣。
與此類似,老師們率領中學生開展地學夏令營活動,到野外去,邊走邊講,引導青少年初步瞭解若干地質礦產知識。這樣的路線踏勘,寓科學於旅遊之中,也是一種地質旅行。
由此看來,地質旅行不同於觀光賞景、接觸民俗、選購土產、寫作遊記之類的一般旅遊,而是具有學習專業知識性質的科學旅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