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篤《巴渝神話傳說》(2)巴祖廩君的英雄神話 (上)

引子

單於巴人先祖的神話傳說雖然很多,但最生動具體的,主要是廩君的神話傳說。

(一)廩君的淵源及其確立

廩君是巴人原始社會最早的部族首領。關於他的事跡傳說,在《世本》、《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水經註》和《晉書李特李流載記》等史籍中均有較詳細的記載。其中《世本》是先秦的典籍,最先記廩君的事跡:

廩君之先,故出巫誕。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暉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鐘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生於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廩君名曰務相,姓巴氏,與樊氏、暉氏、相氏、鄭氏凡五姓,俱出皆爭神。乃共擲劍於石,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嘆。又令乘土船,雕文畫之,而浮水中,約能浮者,當以為君。余姓悉沈,惟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①

這段記載表明,廩君巴人五姓是從巫山一帶遷徙到武落鐘離山的。據《太平寰宇記》卷一四七《長陽縣下》雲:武落山一名難留山,在縣西北七十八裏,本廩君所出也。長陽縣在今湖北省清江流域。漢代稱恨山縣,隋改為長楊縣,唐又改為長陽縣。清江原名夷水。《水經註夷水》釋日:夷水,即恨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其澄清,因名清江也。又說:夷水自沙渠縣(治今施恩)人東經難留城南,城即(恨)山也。獨立峻絕,西面七裏余得石穴,昔巴蠻五姓,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董其祥先生認為:武落,就是巫落,就是巫的部落。②益加證明廩君巴人五姓是從巫載所在的巫山東遷至長陽的一個支系。

由上可知,廩君源出巫誕(載)部族的一支。故任乃強先生認為先有巫載文化,後才有巴文化和楚文化。巴族承巫載文化而興,其時間晚於巫載約一千年,比蜀文化的開展亦可早幾百年。③這是從文化學角度上論淵源;但若從民族世系淵源上追溯,巴祖廩君的世系還有更遠的淵源。《山海經海內經》載:

西南有巴國。太嗥生成鳥,成鳥出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

宋人羅泌《路史後記一》則又略有不同說法:

①據《世本八種》秦嘉謨輯補本。

②董其祥:《巴史新考》,重慶出版:土1983年版,第25頁。

③任乃強:《巫師、方士與(山海經)》.載《文史雜誌)》1985年創刊號。

伏羲生成烏,成鳥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後照,後照生顧相,(降)處於巴。④

按:太睥亦作太昊,伏羲亦作宓犧、庖犧、伏犧、伏戲。《世本帝系篇》(清張澍萃集補註本)雲:太昊伏羲氏。知太嗥亦即伏羲。孔安國、皇甫謐的《帝王代紀》列伏羲為三皇之首,謂:《易》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是為炎帝②;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謂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司馬貞《史記索引》解釋:世衰,謂神農氏後代子孫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帝王代紀》說三皇之間各相隔五百余年,則伏羲自黃帝相隔千余年。按此推算,廩君的始祖後照和顧相乃是伏羲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子孫,與伏羲相差不過百年左右,則巴人始祖豈不比黃帝還早出九百年?這當然只是歷史傳說。若按神話中的伏羲,則能緣天梯建木以登天,是主管東方木德直至日出之地一萬二千裏的東方天帝③。

以上我們僅只詮釋了《世本》這段神話的開頭部分,即廩君巴族的淵源;下面再說廩君的確立。

在廩君未確立之前,這一支巴人共有五姓,沒有君主,互不統屬,所以俱出皆爭神。爭神,即爭統治權、爭帝位。《爾雅釋詁》釋神為治也,即治理。《獨斷》訓為安仁立政日神。故古人稱帝位為神器,如班彪《王命論》:遊說之士,至比天下於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帝王巡幸稱為神禦,如顏延之《車駕幸京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神禦出瑤軫,無儀降藻舟。

①據《四部備要》聚珍仿宋本,中華書局校刊。②裴駟:《史記集解》引。

④參見.《山海經.海內經》、《淮南子》中《墜形訓》及《時則訓》。

五姓共同約定了選舉君主的辦法,能從遠處擲劍中石上目標者,能用土陶船浮於水中者,通此兩關即奉為君主。結果只有巴氏務相能中劍、浮船,其余競爭者劍未中,船都沈了。於是共立務相為君,稱為廩君。廩君的含義是什麽?按《說文》釋廩字為谷所振人也,即谷倉。民以食為天,故廩君即能惠民糧食有余的君主。又《廣雅釋言》:廩,治也。即治理民眾的君主。兩義或許兼而有之。但也有另兩種解釋,一種認為:土家族稱虎為李。李在古代屬止韻,陰聲;廩在古代屬侵韻,陽聲。二者有陰陽對轉的關系,所以李、廩均可指虎,廩君就是虎君。此一廩字就不能簡單地視為圖騰,而應視為兇悍勇武的象征。甥一種解釋認為:廩可能是靈的誤寫,巴人無通俗的文字,後人用漢字記巴人的事,常用音近之字代替,廩、靈音極近,故廩君就是靈君。靈者,巫也;君者,酋長也,合二而一,即為靈君(2)。

這種競選君主的方法,既民主公正,又切合當時生存、開拓的需要。競賽在眾目睽睽的監督之下,無法攙雜任何絲毫的人情、印象因素,完全憑兩項本領,是無法攙假作弊、蒙混過關的,比現代競選的選票或評委打分還要民主公正得多。又因為原始氏族或部落之間為求生存常發生爭戰,沒有強悍的武功是無法勝任領袖的,所以用擲劍來測試武功;而生活在峽區清江流域的巴人,善水、浮船是他們采鹽、漁獵、貿易交換以及部落遷徙等的惟一的交通運載方式,所以善水、造船、浮船的本領顯然十分重要,部落君主於此項本領的高低,實關系到整個部落經濟生活、生存發展的命運。從這種競選方法中透露出巴人自古就有豪放①彭武一:《古代巴人廩君時期的社會和宗教》,載《吉林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

②參見管維良:《巴族史》天地出版社1996年2月版,第35頁。坦蕩、務實致用的優良傳統。(二)鹽陽智滅鹽水神女《世本》載廩君事跡又雲: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日: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為飛蟲,與諸蟲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余日。廩君不知東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縷以遺鹽神,日:纓此即相宜,與女俱生,不宜將去。鹽神受而纓之。廩君即立陽石上,應青縷而射之,中鹽神。鹽神死,天乃大開。①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晉書李特李流載記》、《太平廣記》卷四八一都有類似的大同小異的記載。鹽陽即鹽水北岸,水之北稱陽。鹽水源出於清江縣西部亭山,夷陵郡巴山縣清江水,一名夷水,一名鹽水。②管維良先生《巴族史》認為上述說法只是大框框,鹽水的具體地址在今湖北長陽縣西,清江河畔的鹽地濕泉,又名鹽水,鹽池河、鹹池河等,該水水溫常年四十二度,含鹽比重高,古代一直產鹽。鹽水東下接清江半峽,長十多裏,盛產淡水魚類。與此地廣大,魚鹽所出很是相符。現恩施縣東四十裏有鹽水故城,估計鹽陽就應在這一帶。

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看,這則神話故事披露出已進入父系氏族公社制的廩君巴部族與尚處於母系氏族公社制的鹽水神女部落的一場戰爭。鹽水神女勸廩君說: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①據《世本八種》秦嘉謨輯補本。

⑦分別貝.《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註引《荊州記》和《通典》卷一八七。留共居,但廩君不許;《太平廣記》輯《錄異記》本記載為廩君日:我當為君,求廩地,不能止也。這表明:母權制的神女想與父權制的廩君爭取平等的聯合,她們滿足這魚鹽之鄉的安定生活;而廩君所率領的巴族卻要向外擴張開拓廩地,不願滿足現狀,因此拒絕留下,這就勢必發生矛盾沖突。鹽水神女軟硬兼施,晚上則來與廩君同宿(《太平廣記》本明說鹽神夜從廩君宿),從感情上籠絡挽留;白天卻化為飛蟲,與諸蟲群飛(管維良《巴族史》認為這是聯合有關氏族與之決戰),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余日,則從武力上加以困阻,目的仍是使廩君留下不走。也許廩君開始並未動殺機消滅她們,只是想通行過路;但因鹽神的困阻,妨礙了他開拓進取的宏圖,所以決計消滅她們。但因天昏地暗,七晝夜不辨東西方向,所以便用智取,派人把青縷(一縷黑發)送給鹽神,告訴她:你佩帶上這縷青絲,我就答應留下來與你共同生活,否則我們就將離去。鹽神誤以為這是真心之約,便接受而佩帶身上。廩君卻站在岸石上,對準佩帶青絲者射箭,所謂擒賊先擒王,一箭射死了鹽神。諸蟲一見首領已死,便與俱飛者皆畢去④,於是天空大大開朗明亮了。

廩君開始並不想殺鹽神,因為他的目的還要繼續前行直到夷城(詳後),並不想占領鹽神地盤;如廩君開始想殺她,那麽晚上鹽神來與他同宿時動手豈不更方便麽?有論者提出:鹽神夜晚即來與廩君交歡,必然喬妝打扮而來,故廩君並不知來取宿者即鹽神。噠種推測並不合文本原意,因為鹽神旦即化為飛蟲,與眾多飛蟲並無區別,廩君當然無法辨別哪一只飛蟲是鹽神,所以送青縷讓其佩帶,就是為了辨別佩帶青縷的飛蟲即是鹽神。再說,鹽神的目的是為了以繾綣之情來挽留廩君,豈有①見《太平廣記》輯《錄異記》。

⑦李誠:《巴蜀神話傳說芻論》.審子科大出版社1996年版。第250頁。

Views: 29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