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平:海外華人信仰對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的意義(2)

老子言,“上善若水”。我們尋求共同點的境界要高,應追求“上善”“止於至善”;但在文化包容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卻需要身位之低,必須匯聚於“下”,“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特別是在信仰問題上,不可自視掌握有“絕對真理”,居高臨下,反而需要虛懷若谷、以一種“低”“下”的姿態使“江河匯於大海”。僅就宗教而言,宗教信仰所指導、規范的社會實踐標準和社會倫理規范顯然與政治標準有所區別,但不一定就與社會政治層面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必然矛盾、相悖;這是因為宗教信仰之思曲折地反映出人的現實需求和理想追求,其向往的真、善、美、聖也是屬於這個世界的,當然可以與社會需要的真理、完美、和善及神聖求同、共在。我們在與海外華人交往中,應該大講、特講這種認知,引發共鳴、達成共識。

 

應該說,信仰包容及共在雖然主要是從社會政治意義上而言的,因為我們的共同關注實際上應該立足於今生、此岸、這個世界及其現實需求,但其進路、入口恰恰可能通過文化、精神甚至宗教信仰而曲徑通幽,讓全世界華人走到一起,從而殊途同歸。其實,許多海外華人的故土情、中國心是通過其傳統宗教信仰來表達和持守的,中國傳統宗教是其思鄉曲、華夏情。這些華人華僑雖然移居海外,卻長期留存著眷念故土之心,而最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的則往往是其一代一代相傳的來自故鄉的宗教信仰,這已經成為其中華精神認同的象征符號,是其文化生存和精神生命之依托。 

正因如此,我們在國內對宗教展開的商榷、討論、爭議或批評,應該在認識論層面上具有開放式探討、研究的平臺。要對其進行意識與存在、理論與實踐、建構與基礎、思想與社會等關係上的必要思考,也必須辯證地、整體地、相互關聯性地對其進行研究。在當今世界絕大多數人仍然保有宗教信仰的國際環境中,這種開放性、對話性的溝通非常之必要。我們在全球范圍、國際舞臺上也應該全面、辯證、客觀、科學地看待“有信”“無信”,“有神”“非神”之辨。這在我們的華僑工作中尤應如此。我們不能把宗教信仰與其社會現實的生存相剝離,不可只是膚淺、表層地指責和批評宗教信仰,而不去從深層上深刻、透徹地看到並反思宗教信仰所反映和基於的社會現實存在。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一些源自中國本土的宗教信仰雖然今天在中國已經處於“消失”之境,但海外華人仍然保有這些宗教信仰,而且其作為社區文化在當地社區建設中還作出了獨特貢獻,已被當地社會所認可和包容。對於這種境內外的反差,我們一定要認真思考和研究,體悟其處境化在海外的社會意義和其根源性在中國的文化價值,以便找出最佳適應或應對之策。同樣,我們應該鼓勵海外華人所在國的領導人及其民眾尊重中華文化傳統、了解中國精神真諦,為海外華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提供更好的條件。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