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之·鄧鵬《天生創業狂》(前言)(2)

第二章·安迪·魯賓:一個極客的旁白

促使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是我能通過Android接觸許許多多的人,如果有31億人在用手機,那麽這就是接觸人們的偉大途徑。——安迪·魯賓

創業路徑: WebTV網絡公司、Danger公司、Android公司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

安迪·魯賓是美國科技界炙手可熱的人物,他開發的Android手機系統是這個星球上當今最火熱的事物之一。在Android系統的猛烈沖擊下,全球手機市場重新洗牌,諾基亞、RIM等老牌手機巨頭日落西山,來自臺灣的HTC借勢而起,摩托羅拉、三星再現崢嶸,蘋果公司遭遇挑戰……
  作為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最顯赫的身份是谷歌副總裁,甚至可以說,他是改變全球IT產業格局的人之一。在IT發展史上,Android的作用甚至可以與Windows媲美,正如當年微軟在PC市場的崛起,憑借Android系統的迅猛發展,谷歌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領域搶灘登陸。而安迪·魯賓與比爾·蓋茨相提並論,就連史蒂夫·喬布斯生前對他也敬畏三分。
  拋開這些耀眼的光環,安迪·魯賓的身份是發明家、矽谷極客、機器人愛好者、電子產品發燒友、30余項專利的所有者,以及兩家小公司的創始人。一步步走來,從一無所有到權傾天下。支配他不斷前進的源泉,是骨子裏對電子產品的熱愛,是發明創造的本能。
  1963年,安迪·魯賓出生於紐約上州紐約上州,譯自英文Upstate New York,並非真正的州,而是紐約州的一部分,習慣上將紐約市以北的整個紐約州都稱為紐約上州。查帕瓜鎮。在他剛開始記事的時候,電子浪潮席卷整個美國,引發創業風潮,做心理學家的父親改行經商,創辦了一家電子產品直銷公司。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魯賓比其他孩子更早、更多地接觸到電子產品。父親將最新的電子產品拍照建立產品目錄,之後它們便統統成為魯賓的玩具。魯賓從小就被包裹在一個電子產品構成的奇妙世界裏,他的臥室總是掛滿了最新的設備,在潛移默化中,對電子產品的熱愛深入骨髓翻譯自維基百科“Andy Rubin”條目。。
  魯賓在學生時代並不出眾,就讀的學校也屬於普通水平。他在查帕瓜鎮上的Horace Greeley高中讀了4年書,1981年進入紐約一所私立大學尤蒂卡學院,花了5年時間才拿下計算機科學學位。
  學院式的理論研究並非魯賓的特長,商業性質的科學發明才是他的興趣所在。1986年大學畢業後,魯賓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光學設備制造商,鼎鼎大名的卡爾·蔡司公司獲得一份工作。由於自動化方面的特長,在卡爾·蔡司公司,魯賓擔任機器人工程師,後來被派遣到瑞士領導一項機器人項目。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經歷,他或許還要在這家德國公司打拼多年。
  1989年夏天,魯賓到開曼群島度假。一天深夜,魯賓遇到一個露宿街頭的家夥,從衣著看此人並非窮困之輩。在好奇心驅使下,魯賓與他交談,得知他被女朋友趕出住處,由於事出倉促,來不及準備錢財,一時間竟無處落腳,只能夜宿街頭。魯賓善心大發,為他找到一個住處。
  感念之余,此人慷慨許諾,可以引薦對現狀不滿的魯賓到自己所在的公司——蘋果公司。
  全力投入摯愛之物
  1989年,假期結束不久,魯賓就成為蘋果公司的員工。此時,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已經被驅逐出去,擔任首席執行官的是百事可樂原總裁約翰·斯卡利,在他帶領下,蘋果公司正四面擴張。
  在那個年代,蘋果公司是極客的天堂,發明家的樂園。財力豐盈的蘋果公司鼓勵技術創新和發明,並致力於將它們推向市場。同時,管理的散漫為奇思妙想提供了生存空間,催生出各種奇妙的點子。從呆板沈悶的德國公司跳槽到活力四射的蘋果公司,魯賓塵封的靈感被成功激活了。
  在蘋果公司,魯賓參與了多項革命性產品的研發,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部無線 PDA、第一個軟Modem。可惜,從1989年魯賓入職開始,蘋果公司就開始走下坡路:管理上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前景黯淡,財務堪憂,一些很好的創意得不到重視,許多工程師心生離意。
  1992年,魯賓從蘋果離職,加入一家名叫通用魔術(General Magic)的公司。該公司前身是蘋果通訊設備部門,創始人是比爾·阿特金森、安迪·哈茲菲爾德和馬克·波特。他們都曾是蘋果員工,由於開發的手機項目無法獲得蘋果管理層的認同及資助,1990年從蘋果脫離出來獨立運營。到1992年時,已經在業界小有名氣,與摩托羅拉、索尼、飛利浦等建立市場關系。
  通用魔術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魯賓之前曾參與這個項目並顯示出了出色的研發能力,他的到來令公司實力倍增。雖說是後來者,魯賓的熱情和投入絲毫不遜色於創業者。他在辦公室搭床,吃住都在那裏,與馬克·波特等人夜以繼日開發Magic Cap系統。
  1995年2月,通用魔術公開上市,在投資者的追捧下,上市當天股價翻了一番。然而由於Magic Cap系統過於超前,無論是以摩托羅拉代表的硬件廠商,還是AT&T等通訊運營商都無法接受,通用魔術很快陷入絕境。最後,創始團隊不得不將公司轉讓給他人,逐漸轉向其他領域。
  飯碗與興趣哪個更重要?
  1995年7月,從通用魔術辭職的史蒂夫·帕爾曼、布魯斯·李可與菲爾·高盛三人創辦了Artemis研究中心,即WebTV網絡公司的前身。由於人手不足,他們從之前的公司那裏大量招募員工,很快發展成了30人的團隊。作為前同事,安迪·魯賓應邀入夥,擔任技術工程師。
  Artemis網站聲稱其研究範圍是:“失眠、厭食、社交恐懼以及自閉等問題。”但實際上這只是為了掩飾業務性質,其實際業務是開發針對電視觀眾的瘦客戶端瘦客戶端(Thin Client)指的是在客戶端—服務器網絡體系中的一個基本無需應用程序的計算機終端。 它通過一些協議和服務器通信,進而接入局域網。,以便他們能夠從網絡上選擇性收看電視節目,核心產品是一個可以通過電話線、調制解調器連接互聯網的電視機頂盒。
  1995年9月,Artemis獲得第一輪融資150萬美元,不久更名為WebTV網絡公司,橫空出世。安迪·魯賓繼續那種無休止的研發生活,他甚至將床搬進了辦公室,並獲得了多項通信專利,WebTV機頂盒商品化成為現實。WebTV網絡公司與飛利浦、索尼等國際巨頭建立合作關系。WebTV機頂盒分別以349美元和329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索尼和飛利浦,一套無線鍵盤額外收費50美元,每月服務費為1995美元,允許用戶在電視屏幕上瀏覽網頁、收發郵件。
  起初,市場反應冷淡,到1997年4月,只有56萬用戶。但隨著市場逐漸認可,用戶數量迅速攀升。1997年秋季,僅僅過了半年時間,用戶數量便達到15萬。這年,營業收入超過1億美元 數據來自1999年4月Harvard Business Review封面文章“Steve Perlman and WebTV (A & B)”。。
  WebTV網絡公司迅速地引起了各界的關註。正致力於構建網絡電視產品與服務的微軟將其視為兼並對象,比爾·蓋茨親自出馬談判,最終以425億美元將其收購。作為微軟位於矽谷的分公司,安迪·魯賓繼續留在WebTV網絡公司。隨後,在微軟的強力後盾支持下,WebTV獲得了飛速成長,用戶數量在1998年突破30萬,1999年達到80萬,發展勢頭一派良好 數據來自1999年4月Harvard Business Review封面文章“Steve Perlman and WebTV (A & B)” 。。
  WebTV的崛起,離不開包括魯賓在內的創業元老的付出。然而,就在1999年,由於一個過錯,魯賓丟掉了飯碗。事情的起因是,魯賓制造出一個裝有攝像頭和麥克風的機器人,在公司內到處遊蕩。有一次,控制機器人的計算機被黑客入侵,雖然沒有造成實質性損失,卻嚇壞了微軟安全部門。他們勒令魯賓將這個機器人處理掉,魯賓未予理會,而是選擇了辭職。
  光有好想法還不行
  在蘋果公司、通用魔術和WebTV的工作經歷拓寬了魯賓的產業視野,同時讓他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基礎,也結交了大批誌同道合的工程師朋友,為隨後的創業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1999年,從WebTV離職之後,魯賓在矽谷中心城市帕羅奧圖成立了一個實驗室,開始了一段短暫的自由散漫的極客生活。實驗室擺滿各式各樣的機器人,魯賓一天的大多數時間就在這裏度過。沈浸其中,魯賓對電子產業的興趣復燃了,不分晝夜地構思開發各種新奇的電子產品。
  當時正是互聯網經濟巔峰,矽谷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互聯網公司,但人們對互聯網的應用大多局限在電腦上。魯賓認為,這些硬件其實並不能滿足人們對互聯網的個性化需要,於是設計了一款手機大小的設備,可以用來掃描物品,將圖片上傳到互聯網,以便發掘更多的關於這些產品的信息。這款被魯賓稱為“數字化海綿”的設備定價10美元,但由於商業前景不被投資人看好,僅憑魯賓個人的財力,顯然無法將之大規模生產,最終只得胎死腹中。
  此事讓魯賓意識到資金的重要性。有時候,僅憑一個好點子還不足以吸引投資人,如果有一家正規的公司來運作,在財務上進行完善,再加上一款出眾的產品,也許不難贏得投資方的認可。
  找準市場定位
  2000年,魯賓與兩位前同事聯手創辦了Danger公司,致力於研發移動平臺、軟件、服務和設備。
  魯賓將之前那款不成功的產品進行二次研發,增加了無線接收器和轉換器以及許多新功能,並植入自行開發的DangerOS系統,使之搖身一變,成為一款擁有全鍵盤、大屏幕的智能手機。當然,最核心的上網功能再次得到加強。魯賓將這款手機命名為Sidekick。
  Sidekick研發出來之後,受到德國移動運營商T-Mobile的青睞,並向Danger公司定制,由夏普代工生產。
  作為一家籍籍無名的小公司,Danger的優勢在於產品設計與研發,而生產制造與銷售等環節則交給專業公司,借助它們的力量生存、發展、壯大,這就是安迪·魯賓為Danger公司找到的商業模式。這恰恰體現了正確的自我定位。所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小公司最忌求大圖全,與其無限擴張業務範圍,不如靜下心去,在所擅長的領域耐心耕耘,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地基。
  2002年10月,Danger公司正式發布Sidekick系列首款產品Hiptop,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集成了網上沖浪、電子郵件、網上聊天、在線遊戲等功能,一經推出便受到歐美商務人士的熱烈追捧。在2002年的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上,Hiptop被評選為年度最佳掌上無線移動設備。
  Hiptop在市場上一炮走紅,為Danger公司贏得市場和業界的諸多贊譽,安迪·魯賓也名聲鵲起。
  2002年,安迪·魯賓應邀到斯坦福大學做演講,其間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當時谷歌創始人拉裏·佩奇在臺下聆聽講座。演講間隙,拉裏·佩奇找到安迪·魯賓與他攀談,並試用魯賓的手機,發現Google已經被列入默認搜索引擎。受此啟發,拉裏·佩奇萌生了開發谷歌手機和手機系統的念頭。後來谷歌果真向這兩個領域進軍,安迪·魯賓成了項目負責人。
  放棄是重新起步的開始
  作為Danger公司聯合創始人,安迪·魯賓是如何來到谷歌的呢?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在Danger公司,魯賓的職位是CEO,他盡最大努力做好一個經營者和管理者,盡管這並非他的強項。
  魯賓是一個優秀的工程師,但還不足以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者。在他領導下,Danger公司對產品研發不遺余力,市場開拓卻進展緩慢。因此,盡管品質優秀、理念超前,但Hiptop一直無法打開更大的市場。這引起了董事會的不滿。2003年,董事會罷免了魯賓的CEO職位。
  2003年晚些時候,由於對新管理層不滿,魯賓離開了一手創辦的Danger公司,再次成為無業遊民。
  創始人被董事會罷免,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史蒂夫·喬布斯、肖恩·帕克等人都有此經歷。大多數故事的結果都是兩敗俱傷:創始人丟掉了公司,公司則元氣大傷,在資本和市場壓力下面目模糊。從感情上,對創始人來說,出局固然難以接受,但從長遠看,若能果斷抽身也不失為明智之舉。對於創業型公司來說,保持穩定發展至關重要,管理層的爭鬥無疑會拖累公司發展。既然管理變更不可避免,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解決,以免拖延日久。
  安迪·魯賓奉行的是簡單主義,他明白自己的長處,也清楚地知道自身不足。工程師創業擁有技術優勢,魯賓將此發揮到淋漓盡致,領導開發了Sidekick手機,並得到了市場的認同,這使Danger公司獲得立足之地,並為未來留下成長空間。至此,安迪·魯賓的使命已經完成。至於將Danger公司發展壯大,那應該指望更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而不是一個技術天才。
  從本質上看,安迪·魯賓具有創業狂的特質:能夠輕松地創立一家公司,卻不可能在某個領域留戀太久——他們的想法太多了,才華橫溢、精力十足,總是處於活躍狀態,即便遭遇失敗也來不及惋惜和懊悔,因為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他們去做。人生簡直就是由一連串無休止的創業組成。
  從Danger公司離職後,魯賓跑到開曼群島消磨了一段時間,但已經嘗到創業甜頭的他不甘寂寞,又開始計劃新的創業項目。由於在卡爾·蔡司公司的經歷,魯賓萌生了研制數碼相機的想法,他興致勃勃地編寫了一套針對數碼相機的軟件,準備大幹一場,只是因為無人投資,不得不作罷。隨後的幾個計劃均無疾而終,最終,魯賓又將目光轉回到智能手機領域。
  融資還是被收購?(上)
  2003年10月,安迪·魯賓與尼克·斯爾、克裏斯·懷特等人在帕羅奧圖創建Android公司。Android是一部科幻小說中對機器人的別稱,身為機器人愛好者的魯賓將之作為公司名稱可謂別有意味。
  魯賓拿出所有積蓄,召集來一批工程師,致力於開發一個面向所有軟件開發者的開放式移動手機平臺。這個項目融合了魯賓畢生工作和創業經歷,是他技術的集大成者,其中有通用魔術公司Magic Cap系統的身影,也有WebTV對互聯網的敏銳感知,以及Sidekick系列手機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經驗。其中的精髓則是互聯網概念與開放式平臺,這放大了該項目的商業意義。
  對於未來收益不明朗,但前期投入巨大的創業項目,如果沒有雄厚的財力支持,將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不幸的是,Android項目正是這樣。啟動資金很快便全部花光了,無米下鍋,項目面臨解散風險,魯賓不得不放下手頭的工作,四處找錢。危急關頭,老朋友史蒂夫·帕爾曼借給魯賓1萬美元,幫助他暫時渡過難關。後來,史蒂夫·帕爾曼多次出錢,累計投入10萬美元。
  史蒂夫·帕爾曼商業眼光出眾,不僅幫助魯賓完成Android項目的前期開發,還為公司前途出謀劃策。在史蒂夫·帕爾曼看來,Android最好的出路是依傍一家氣質相投的大公司。
  某種程度上,創業就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對於創業者來說,創業過程中遇到再多困難也不稀奇。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具體問題雖然千差萬別,但是有兩件事卻是老生常談:第一,資金問題。由於不清楚什麽時候盈利,未來還會遇見何種難題,啟動資金當然是多多益善的。但這基本上很難辦到,所以就會出現第二個問題:缺錢時怎麽辦?是選擇融資,還是接受收購?
  這就是當時擺在魯賓面前的兩條岔路——它們通向不同的結果,魯賓會如何選擇呢?

融資還是被收購?(下)

在美國,Android手機市場占有率穩居首位,並保持高速增長,就連蘋果和微軟也相形見絀。2011年,谷歌公司將摩托羅拉手機業務收入麾下,同時繼續面向平板電腦及手機廠商提供開放免費的Android系統,進一步占領移動終端市場。2012年,Android系統已成全球最受歡迎的操作系統。
  安迪·魯賓無意中參與到一場更為浩大的對決中來。他本是為Android系統更好地發展而投入谷歌懷抱,卻引發了一場科技革命,不僅令手機行業重新洗牌,並且延伸到手持終端和個人電腦領域。2012年3月,微軟發布了“win8”操作系統,並與諾基亞聯手研發“win8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領域谷歌、蘋果、微軟三方爭霸的局面,不久的將來可能在平板電腦市場上演。
  安迪·魯賓對Android的未來信心十足,他說:“這世界有了Android,就不需要另一平臺。因為,這是一個開放的甚至是免費的平臺。”對於微軟和蘋果,也許並不這麽認為。
  小結:魯賓的妥協與執著
  與馬克·紮克伯格類似,安迪·魯賓也屬於工程師創業的典範,所不同的是,他並不總是主導創業進程。
  魯賓的兩次創業經歷,從一個側面闡釋了創業者在創業型公司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
  第一次,魯賓被Danger公司董事會“下課”。他對此頗為淡然,既然已經完成創始人的使命,為公司爭得一席之地,離開也未嘗不可。所謂“術業有專攻”,魯賓清楚自己的優勢在於發明創造,經營管理不是他的專長,他也不願意在這方面浪費時間與精力,把公司交給董事會不是更好嗎?
  正是有了勇敢的放棄,才得以從糾纏不清的泥濘中起身,投入新一輪的創業。
  過去的積累會成就現在的事業,這句話對魯賓來說頗為適用。在蘋果、通用魔術、Artemis、Danger等公司的工作經歷,使魯賓能夠以全面而專業的眼光審視手機行業,從而研發出Android系統。
  在這個過程中,以前的同事組建為創業團隊,而老同事兼老朋友史蒂夫·帕爾曼無異於創業導師。每個創業者身邊都應該有一個良師益友,對於安迪·魯賓來說,史蒂夫·帕爾曼正是這樣的人,他的角色有點類似於紮克伯格身邊的肖恩·帕克,以自己的創業經驗和教訓給出切實指導。與紮克伯格不同之處在於,安迪·魯賓並沒有一個相當於薩瓦林那樣善於“找錢”的搭檔,而單憑魯賓個人的財力和史蒂夫·帕爾曼的資金支持,Andriod系統無論如何難以做大。
  作為發明家的魯賓追尋的是將科學發明付諸市場化產品的可能,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他作為創業者的魅力。因此,他總是處於缺錢狀態。每個企業都做不大,或者剛開始就拱手讓給了別人。從這一點出發,就不難理解安迪·魯賓為何將Andriod賣給谷歌:他真正關心的是自己的發明創造是否能夠普及應用,而非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這樣的創業者可能有無窮的思路或靈感,不用多少周折即可將之變為產品,但是,產品的商品化過程卻是他們的軟肋,找到一棵大樹不失為一種生存之道。

Views: 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