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17)

美國電影的興盛(上)

(1908-1918)


  1908年以後,愛迪生和比沃格拉夫的電影托拉斯似乎已取得勝利。性情急躁的肯尼迪此時除了一些無足輕重的舊貨商、馬戲團丑角、假寶石商、魚販或兔皮商以及一些無業遊民所經營的電影業以外,已沒有什麼敵手。這些人幾乎都是新來美國的移民,其中包括:威廉·福斯、卡爾·萊默爾、L.B.梅育、巴拉本、卡茲、凱賽爾、包曼、華納兄弟、阿道爾夫·楚柯爾、塞繆爾·高德費許等人。

  當時肯尼迪所擔心的是歐洲方面的競賽。經營音樂咖啡館的巨商茂篤克,曾把舊大陸上被百代和梅裡愛所排擠的幾個大製片公司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國際製片與放映公司」,自己擔任這個公司的經理。但是,巴黎「受騙者會議」的失敗,使茂篤克喪失了勇氣,他轉而對史密斯—歐本的天然彩色膠片很感興趣,而聽任這個曇花一現的聯合企業趨於瓦解。

  肯尼迪一方面極力促成歐洲方面競爭者的失敗,另一方面,用威脅的方法將電影企業中的三個部門加速集中在自己手裡。到1910年,他在這方面已經獲得勝利。「電影專利公司」1的一個分支機構——通用影片公司,用200萬美元把57家主要的發行公司收買過來。從此以後,美國9480家影院中,受這一托拉斯支配的有5281家,佔全部影院的57%。

  --------

  1即被一般獨立製片商稱為「愛迪生托拉斯」的影片公司。

  如果競爭的對象是汽車工業或者是罐頭工業,那麼上一勝利可說已經是一個決定性的勝利。可是電影的技術日新月異,1908年認為很好的攝制方式,到1911年就成為不流行的方式,而愛迪生托拉斯卻始終故步自封,使用老一套的方式。

  凡是屬於愛迪生托拉斯系統的每一大製片公司當時都有它自己的按年付酬的演員和導演。他們每星期要拍三四部影片。這些影片都不准超過一本,所花的費用也不得超過數百美元。

  商人出身的肯尼迪一定記得他從前經營的洋釘托拉斯雖享有專利權的獨佔,但由於這一行業,別人只要有一萬美元的資本就可和他競爭的緣故,結果歸於失敗。而攝制一些一本長的影片,投資人只要僱用一些失業的演員,在露天或者在簡陋的佈景中扮演他們自己不會扮演的角色,所費成本比製造洋釘還更少。

  以賭馬為業的凱賽爾和包曼只用了3000美元就創立了他們的影片公司。他們攝制的影片,每部成本不過200美元,而獲得的收入卻超過10倍。因此他們大量攝制影片,把這些影片推銷給他們所控制的租片商。他們發跡的經過,和販賣留聲機的商人威廉·鮑威斯、戲劇商愛德溫·丹霍塞、經營「鎳幣戲院」的卡爾·萊默爾、福斯、楚柯爾等人的發跡經過,實際上大致相同。

  這些頗為自負地自稱為「獨立的」新製片商,用增加幾塊錢津貼的方法,吸引托拉斯的技術人員到他們那裡工作。威廉·雷努斯和保羅·潘采爾就是這樣脫離了維太格拉夫公司,愛德溫·鮑特也同樣離開了愛迪生公司。這些以前做過巡迴演出商的獨立製片商比托拉斯的老闆們更熟悉群眾的愛好。潘采爾到鮑威斯那裡以後,第一次就拍了一部《雙槍將》,在六個月裡就獲得5萬美元的純利。

  這些新成立的影片公司的生意日趨興旺,因為托拉斯不能滿足「鎳幣戲院」日益增長的需要,每星期最多只能供給兩個到三個節目。有些地區的「鎳幣戲院」,雖然和托拉斯訂有合同,但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又和獨立製片商發生聯繫,企圖從他們那裡獲得一些新出的影片。

  肯尼迪利用報紙對「鎳幣戲院」這種背信行為大肆攻擊,運動政府設立檢查上映影片的機關,並勾結警察借口所謂安全條例,查封獨立的影院。可是他這些措施對分散在象歐洲那樣廣大地區上的幾千個放映商來說,卻沒有什麼效果。於是他又唆使艾爾·麥考埃指揮下的流氓來攻擊人數較少、易於擊破的獨立製片商。他們把硫酸倒在顯影藥水裡,使底片全部毀掉,攝影機被砸爛,真的子彈從演牛仔的演員耳邊掠過,在群眾演員中間引起鬥毆,造成傷亡事件。肯尼迪的這種辦法,完全承襲了他的舊東家洛克菲勒的故技,後者曾經派遣武裝匪徒,用炸藥炸毀美孚公司的競爭者的輸油管。

  石油托拉斯可以用壟斷輸油管和煉油廠的辦法來建立它的獨佔,可是這種辦法在影片的流通和發行方面卻很難想像。但伊斯特曼給予電影專利公司的膠卷獨佔權卻有可能使它在打垮獨立製片商方面取得勝利。

  然而由伯呂拉都爾經理的盧米埃爾工廠在美國的分廠,不久就出售了好幾百萬英尺的膠片,而里昂老廠的產量卻沒有任何增加。事實上,所有印有盧米埃爾兄弟公司商標的膠片都是在美國羅切斯特製造的。到了1911年,伊斯特曼放棄了這種詭計,公開宣佈廢棄和托拉斯簽定的合同;而伯呂拉都爾本人則成了伊斯特曼的膠片銷售總經理。但另一方面,在愛迪生這方面還有「山立格」、「維太格拉夫」、「卡勒姆」、「比沃格拉夫」等這些營業顯然很興旺的影片公司,繼續和獨立製片商進行鬥爭。

  以前經營地毯業的芝加哥人山立格「上校」,此時已成為規模龐大的攝影場、服裝車間和樣片洗印廠的老闆了。他的影片公司專門攝制西部片。他的演員們走遍全美國,尋找風光明媚的地點。1908年初,攝影師托馬斯·伯森斯和導演弗蘭西斯·鮑格斯為了拍攝一部由一個失業的魔術師來演出的影片《基督山伯爵》,到了洛杉磯市的郊外。為了拍攝這部影片,他們在一個荒涼的小村建立了一所小小的攝影棚,這個小村被賣主起名為好萊塢,意即長青的橡樹林,雖然這種樹木在加利福尼亞州根本不能生長。

  山立格曾在他芝加哥的攝影場裡排演過羅斯福總統在非洲打獵的影片。攝制此類影片是他的擅長。他以一個曾當過騎兵、參加過古巴戰爭的退伍軍人、綽號湯姆·密克斯的演員為主角拍了幾部故事片。這一角色受到觀眾極大歡迎,變成了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直到今天,法國的孩子們都還記得他的名字。

  在維太格拉夫公司方面,斯圖亞特·勃拉克頓的目標要比一般觀眾更高些。他在拍攝了莎士比亞的作品之後,又攝制了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如摩西、拿破侖、林肯等的傳記片。《拿破侖》一片花去了好幾千美元的攝制費,維太格拉夫公司大肆宣傳,說曾派專人到歐洲搜集過拿破侖的史料和他用過的物品。這些影片在美國是最早超過一本標準的影片。但影院上映時仍把它們分為幾個插曲來放映。同時維太格拉夫公司又在斯圖亞特·勃拉克頓的監督下,由G.D.培克、拉萊·特林伯爾、D.史密斯、詹姆士·楊格等人擔任導演,繼續攝制了它那部有名的系列影片《真實生活景象》。

  到1914年前夕,維太格拉夫公司自誇僱有39位導演和幾百名演員,在這些演員裡面,肥胖的約翰·布尼和他活潑的配角弗洛拉·芬奇已聞名於世了。

  卡勒姆影片公司在以前做過演員的西德尼·奧爾柯特的指導下,拍了它第一部名叫《賓虛傳》的影片,但由於影片的編劇事前沒有獲得原作者的許可,結果公司不得不付給原作者兩萬美元的賠償費。奧爾柯特在佛羅里達州導演過一些以印第安人和美國南北戰爭為題材的影片,同時又從那裡的貧苦白人身上找到一些社會的題材。後來,他被派到愛爾蘭,拍了一部描寫1890年愛爾蘭起義的影片,由於英國人的抗議,以後他轉而拍攝一些較富於民間故事性的影片。此後他又按照當時的風氣,周遊世界,在耶路撒冷拍了一部他最負盛名的影片,即描寫基督一生的《從馬槽到十字架》(1913年攝制)。

  薩爾·陶萊曾在愛迪生公司充任鮑特的助手及其繼承者,他試拍的影片被在比沃格拉夫公司擔任五年藝術指導的格裡菲斯的天才光彩所掩蔽,以致默默無聞。

  D.W.格裡菲斯於1875年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的拉格蘭基,父親是一個因南北戰爭而破產的南軍上校。格裡菲斯由他的姊姊撫育成人,後者是一個小學教師,用菲薄的收入來養活人口眾多的家庭。格裡菲斯曾當過新聞記者、消防員、詩人、流浪漢和冶金工人。他在成為一個普通演員、扮演一些配角以後,和巡迴劇團的女演員林達·阿維特孫結了婚。

  1907年夏天,這一對年輕夫婦因在紐約失業,接受了愛迪生公司配角的工作。格裡菲斯寫了兩三本電影劇本,以後和他的妻子以每週15美元的報酬被比沃格拉夫公司僱用,加入該公司的攝制組。

  不久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名導演麥克·寇瓊因年老退休,格裡菲斯就接替了他的工作,成為導演。1908年6月,他導演了第1部影片《陶麗歷險記》,描寫一個女孩子被吉卜賽人拐走的故事。

  格裡菲斯寫過戲劇,也寫過小說和詩。他從自學中獲得相當廣泛的文藝修養,使他能夠採取一些比較高尚的題材。他東鱗西爪地從托爾斯泰、莫泊桑、傑克·倫敦的小說,丁尼生、勃朗寧的詩,安德烈·德·洛德、弗朗索瓦·科佩的戲劇中吸取題材。在三年當中,他每星期攝制兩部影片。這些最初的作品至今尚不大為人所知。有些電影史家常把格裡菲斯寫成一個神,好像他能夠從虛無縹緲中發掘電影語言似的。

  但他從1908年到1912年間所導演的將近400部的影

  片,並不是完全都有獨創性的。例如《冷落的別墅》這部影片,因為它的劇情是從描寫被匪徒追趕的妻子轉到她的丈夫趕去救援的場面,所以常被人們當做一種完全新發明的表現手法,即「平行動作」來看待。但實際上威廉森早在1900年就已採用過這種手法了。而且《冷落的別墅》在很大程度上是抄襲了1906年百代公司的一部影片,即根據安德烈·德·洛德的一部名劇攝制的《在電話機旁》。

  格裡菲斯在比沃格拉夫公司工作時期,他的巨大功績在於他吸取了各派或各個導演點滴的分散的發明,加以融匯貫通,組成一個系統。可是截至1911年前為止,不論人們怎樣說法,格裡菲斯在處理他所有的場面上一直只知應用和梅裡愛差不多一樣的遠景。他的獨創表現在他對「交替蒙太奇」的研究上,而不是表現在把同一個場面切割成一系列的「景」上(例如《小麥的囤積》一片就是這樣)。有人說他在《黃金迷》一片中已應用特寫,這是不對的。他在試用人工照明方面也比他的競爭者要晚,而且一直很簡劣。但到1911年,他的作風卻發生了變化。在影片《隆台爾的報務員》中,他把「交替蒙太奇」和危急關頭的拯救鏡頭,同緊張而節奏很快的場景剪接在一起,同時還應用了中近景和例外地插進幾個道具的特寫鏡頭。

  截至1912年底為止,在他的才能逐漸發展的時期中,格裡菲斯一方面進行他的技術實驗,一方面又發現了許多有才能的演員。他從維太格拉夫公司奪得了佛洛倫斯·勞倫斯以後,又陸續聘用了下列這些演員:別名麥克·塞納特、倣傚麥克斯·林戴作風的米歇爾·辛諾特,專演喜劇的奧文·摩爾,以及長卷髮、年紀很輕、從5歲起就當演員、藝名瑪麗·璧克馥的格迪絲·史密斯。她專門扮演少女,而馬麗昂·利奧那德和林達·阿維特孫(即格裡菲斯的夫人)則扮演母親或者飽經憂患的婦女。格裡菲斯又把他的聽差羅伯特·哈隆、傑出的群眾演員梅·馬許、毫無舞台經驗的瑪麗·璧克馥的女友桃樂賽和麗蓮·吉許,變成電影明星。他又把瑪蓓爾·瑙曼、佛洛倫斯·拉巴提、伯蘭基·斯維特、利奧納爾·巴裡摩爾和托馬斯·英斯這些以後成為好萊塢知名人物的人引上電影之路。

  美國電影的重心原來分散在紐約和芝加哥,到格裡菲斯才把它移到加利福尼亞州沿海一帶。1910年冬,他的攝制組搬到洛杉磯,只在每年淡月的時候,才重回原地。許多公司都模仿比沃格拉夫公司的這種做法。但是,好萊塢的建立,還是獨立製片商的功勞,而不是托拉斯的功勞。

  電影明星和好萊塢今天已成了同義的名詞,獨立製片商就是由「爭奪明星的鬥爭」而獲得勝利的。卡爾·萊默爾是第一個開始這一鬥爭的人,他設立了一個名叫I.M.P.的公司,這個名稱既含有「小魔鬼」1的意思,同時又有「獨立影片」2的意思。I.M.P.公司向格裡菲斯的攝制組進攻,首先把號稱「比沃格拉夫女郎」的佛洛倫斯·勞倫斯搶過去,以後又把瑪麗·璧克馥,連同她的弟弟、妹妹、她的情人奧文·摩爾以及她的導演托馬斯·英斯一起都拉過去。璧克馥的母親深怕自己的女兒會遭到象佛洛倫斯·勞倫斯同樣的命運,因為勞倫斯曾經被列入托拉斯的黑名單中,自被萊默爾解雇後,一直找不到事做。因此當I.M.P.公司的攝制組乘船去古巴度冬的途中,璧克馥的母親帶著警察乘一艘小汽船跟蹤追來,準備以拐騙未成年人的罪名控訴萊默爾、奧文·摩爾和托馬斯·英斯。這一事件最後是用一張支票了結的。自此以後,托拉斯的優秀演員接二連三地脫離了托拉斯,被獨立製片商收買過去。

  --------

  1英文Imp意為「小魔鬼」。——譯者。

  2按I.M.P.是IndependentMotionPicture(獨立影片)的縮寫。——譯者。

  獨立製片商聯合組織了一個名叫「銷售公司」的影片發行公司,這個公司不久分裂為兩個互相競爭的集團,一個叫做「環球公司」,另一個叫做「互助公司」。

  每星期發行35部影片的「環球公司」,由於鮑威斯和萊默爾之間的內部競爭,本身又發生分裂,最後是萊默爾獲得了勝利。在這個公司的附屬公司中,鮑特和史璜遜的公司因有楚柯爾的支持,發展最快。

  「互助公司」包括兩個主要的集團,一個是艾特肯和弗洛伊勒的集團(即「信託影片公司」和「皇家影片公司」),另一個是凱賽爾及包曼的集團。後二人很有預見,他們把製片工作分為好幾個獨立的公司,其中有托馬斯·英斯的「皮松第101號公司」和麥克·塞納特的「啟斯東公司」。

  獨立製片商除了對托拉斯的鬥爭以外,還有他們內部的鬥爭。影星們就利用這一鬥爭,從中獲取利益。瑪麗·璧克馥脫離I.M.P.公司(環球公司系統),加入皇家影片公司(互助公司系統),後來又回到比沃格拉夫公司(托拉斯系統),最後和楚柯爾(名演員公司)簽訂了合同。這種鬥爭有時甚至造成武裝的衝突。1912年,萊默爾的攝制組在馬克·丁登法斯的指揮下,幾次企圖襲擊凱賽爾和包曼的攝影場。經過幾次激烈的前哨戰之後,萊默爾的隊伍遇上了托馬斯·英斯為了拍攝南北戰爭影片而組織的軍隊。在英斯強大的備有數門古炮的武裝面前,萊默爾的隊伍只好偃旗息鼓退卻。

  獨立製片商這時仍為他們的影院繼續輸入歐洲的影片。1912年,楚柯爾購進一部由薩拉·貝恩哈特主演、梅爾康東導演的法國藝術片《伊麗莎白女王》。他為這部影片付出了兩萬美元的高價,但另一方面卻獲得了三倍的收入,因為這部影片不僅在「鎳幣戲院」上映,而且還在大劇院上映,並且通過巧妙的廣告,使人誤信將由薩拉·貝恩哈特本人親自登台與觀眾見面。

  這個成功使得美國電影擺脫了當時尚處於半巡迴放映的狀態。楚柯爾利用他的收穫和經驗,借用法國藝術影片公司「有名的演員,有名的戲劇」的口號,成立了一個新的公司,名叫「名演員公司」。他計劃每星期對日益增多的高級影院供給一部大型影片。楚柯爾僱用了導演薩爾·陶萊和E.S.鮑特,同時還僱用了許多著名的戲劇演員和優秀的電影演員(包括瑪麗·璧克馥在內)。他把影片分為三級,即由戲劇演員演出的為甲級,由優秀電影演員演出的為乙級,由普通演員演出的為丙級。但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獲得最大成功的卻是乙級影片。因此,在「鎳幣戲院」即將結束的時候,電影明星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1913年美國電影企業在建築影院方面投資1.25億美元,在製片方面投資5000萬美元。為了獲得這筆資金,那就必須向銀行借款。華爾街開始對獨立製片商感到興趣。托拉斯的命運,從此就被決定。最初第一流的影院網,即馬卡斯·勞烏的影院網以及由楚柯爾供給影片的「派拉蒙公司」,都是在托拉斯之外組成的。

  肯尼迪以僱用百老匯演員的方法來謀對抗,但已經太遲了。所有托拉斯的公司,除了及時採取了「明星制度」的維太格拉夫公司以外,不久都陷於困難的境地。1915年,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宣佈解散「電影專利」公司。實際上,最高法院只是把托拉斯已經失敗、已被消滅的事實,加以批准和承認而已。

  肯尼迪的過時方法,長期束縛了格裡菲斯的才能。格裡菲斯的抱負在他描寫南北戰爭的影片(如《戰鬥》,1911年攝制)、描寫社會的影片(如《豬巷火槍手》、《紐約的帽子》)和壯麗的歷史片(如《人類的創始》、《原始人》)中已可看出。但除了重新攝制的《愛諾克·阿登》(2本,1911年攝制)及其他兩三部影片以外,他直到1913年才能夠導演放映15分鐘以上的影片,反之,歐洲老早以前就已生產放映2小時到3小時的影片了。

  格裡菲斯的影片受內容過分壓縮的損害很大。他那部饒有趣味的《豬巷火槍手》,由於故事情節不能超過一本,在1913年幾乎無人能夠瞭解。但格裡菲斯在縮減他的題材、使之變成一個簡短的故事上,已充分顯示出他的才能。例如由安尼泰·魯斯編劇、瑪麗·璧克馥和巴裡摩爾演出的《紐約的帽子》一片,對美國小城市那種冒充風雅的習氣給予了尖銳和恰當的抨擊。這部影片,由於製作完美,成了以後查爾斯·卓別林《朝聖者》一片的先導。

  格裡菲斯在拍了那部直接模仿意大利電影的豪華影片《貝斯利亞女王》(共4本)以後,就投到獨立製片商方面工作,隨同他來的有他的優秀攝影師皮萊·皮采爾以及他的攝制組全班人馬,如麗蓮·吉許及桃樂賽·吉許、羅伯特·哈隆、唐納德·克利斯浦、伯蘭基·斯維特、梅·馬許等人。格裡菲斯在互助公司又與托馬斯·英斯及麥克·塞納特碰到一起。由於這三名著名的導演,美國電影自此遂進入它的鼎盛時期。

  麥克·塞納特的奇特才能,使喜劇學派的中心從塞納河畔移到了太平洋沿岸。1912年9月23日,他發行了第一部「啟斯東的喜劇」,名叫《柯亨收回一筆欠款》,這是一個在電影史上劃時代的日子。

  這位年僅30歲而兩鬢已斑的加拿大人,曾經在格裡菲斯的培養下當過三年演員和助手。他是一個模仿麥克斯·林戴的演員,同時又是一個法國派的導演。格裡菲斯雖然也拍過喜劇,但這種影片並不是他的專長。維太格拉夫公司的兩大名角——約翰·布尼和弗洛拉·芬奇——在喜劇方面並沒有超過萊昂斯·彼雷和蘇姍娜·葛朗台之上。因此美國的喜劇除了追逐片以外,實需從頭做起。

  塞納特和格裡菲斯一樣,是一個最能發現有才幹演員的人。從維太格拉夫公司脫離出來的瑪蓓爾·瑙曼,留山羊鬍子的福特·斯特林,綽號「花花公子」的麥克·斯溫,綽號「胖子」的羅斯各·阿勃克爾,綽號「旋球」的漢克·曼,斜眼睛的平·特爾賓,綽號「畢克拉特」的艾爾·聖約翰以及卻斯特·康克令和路易絲·法占達等等演員,都是塞納特一手提拔起來的。塞納特以後又使華萊士·皮萊、格洛麗亞·史璜遜、哈洛德·勞埃德、哈萊·朗東、W.C.菲爾茲、平·克勞斯貝等人從默默無聞中變成了有名的電影明星。電影史家對於塞納特這位生產過許多傑作的偉大電影創作者長期忽視,最後才給這位舉世無雙的喜劇先驅人物以應有的注意。在歐洲的電影資料館或舊貨市場上,我們今天還可偶爾發現塞納特非常成功的作品。和托馬斯·英斯一樣,塞納特主要是攝影場的主持人,一個傑出的組織者。他自己雖然也導演影片,但更多的時間是處於監製者的地位。

  塞納特有他獨創的風格,這種風格是建立在噱頭和特技攝影的應用、群眾演員的增多和他們滑稽的服裝上的。他按照意大利即興喜劇的手法培養出來的演員們,時常按照臨時想出的劇情(這種劇情往往出自某一競爭的影片),在露天即興演出。塞納特的風格,具有流暢、準確而活潑的特點,他善於掌握劇情的進度,並且以他從格裡菲斯那裡學來的那種準確方式,使用蒙太奇。瘋狂和自由不羈是他作品的特徵,在他的作品裡,特技攝影使那些最不真實的事實也變為可能。例如:摩托車在電線上行駛;汽車從電車上面越過;膂力過人的大力士把被他打倒的敵人舉起來,像扔石頭那樣拋擲;兩隻腳並在一起跳過一堵牆,等等,這些都和從七層樓上跳下來同樣成為電影的特技。這種不真實情況的表現,在今日已從喜劇片中消失了,但在動畫片中仍然存在著。

  滑稽的模仿是塞納特喜用的手法之一。他倣傚尼克·溫特,在攝制歷史劇以前,拍攝了一些滑稽偵探片。在他的影片裡常有一群服裝整齊的警察,即所謂「啟斯東警察」的出現,後來為了迎合戰爭中士兵的口味,又代以一群富有誘惑力的海水浴女郎。她們身上穿著游泳衣或睡衣,十足表現出滑稽可笑的低級趣味。麥克·塞納特的演員們,在十五年之中,一直不停地在炸彈爆炸、手槍不住射擊、柩車飛奔、腳踢屁股、幽靈、陰謀家、臥車、郊區、救火車、狂歡的婚禮中間競事演出一些喜劇片。這些影片只用了十五個月的時間就風靡了整個美國。

  為了爭取新的有才幹的演員,啟斯東公司的大老闆凱塞爾不得不以每週150美元的報酬,替塞納特聘請了一位啞劇演員,即一位當時在美國各地作巡迴演出的英國年輕演員查爾斯·卓別林。

  卓別林於1889年誕生於倫敦的一個貧民窟,由母親撫育成人。他的母親是一個舞蹈演員,具有善於模仿的才能和驚人的觀察天才。卓別林在很小的時候就要自謀生活,當人們給他扮演一些小角色時,他還是一個小孩子。在20歲那年,他加入了卡爾諾劇團,這是一個培養英國優良啞劇傳統的劇團。卓別林在劇團學習跳舞、翻跟斗、練習雜技;他除了學得無聲藝術的一般手法之外,還學得一種使他所有的動作具有一種非常優美的感覺的技術。他為了巡迴演出,曾經到過巴黎,周遊過全歐洲,兩次到過美國。在被啟斯東公司雇去充當喜劇演員的時候,他正夢想著做一個情侶演員,扮演羅米歐這一角色。

  他的第一部影片攝於1914年2月2日,名叫《謀生》。這部影片是在塞納特的助手萊爾曼導演下拍攝的,後者為了對法國喜劇表示敬意起見,特將自己的名字叫作亨利·百代·萊爾曼。在這部影片裡,卓別林打扮成一個英國紳士的模樣:頭戴一頂灰色絲絨禮帽,身穿燕尾服,嘴上留著濃濃的八字鬍,鼻架單眼鏡,腳上穿著一雙漆皮鞋。他扮演一個狡猾兇惡的騙子。惡作劇幾乎一直是他在啟斯東公司時代的特色。

  卓別林在選擇他那套破舊衣服上曾猶豫過一段時間。他拋棄了八字濃胡,而改用尖角的山羊鬍。不久以後,他替自己規定了下面的打扮:一頂圓頂帽、一撮小鬍子、一雙特大的鞋子、扭屁股的走路姿勢、一根細而短的手杖、一條肥大無比的褲子、一件小得可憐的上衣,裡面穿著一件破舊不堪別出心裁的背心。

  所有這些服裝式樣幾乎都是從麥克斯·林戴那裡學來的。夏爾洛的形象很像麥克斯扮演的那個可笑的想保持其尊嚴的窮光蛋。亨利·萊爾曼、麥克·塞納特和瑪蓓爾·瑙曼導演了最初的夏爾洛的影片。當時啟斯東喜劇片的明星是福特·斯特林。他飾演的角色是一個留著山羊鬍子、凶狠、粗暴的美國佬。卓別林在他第四部影片《夏爾洛和雨傘》(原名《陣雨之間》)中,開始和斯特林搭配演戲。這時卓別林已有他自己獨特的服裝,但手裡還沒有那根手杖,因此就不知如何處理手的動作,結果他抓了一把雨傘,當作手杖來使用,並且第一次做出使他成名的那種走路姿勢。人們如果今天重看這部影片,就會看到夏爾洛這一有名的人物是從這部影片起開始誕生的。

  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在酒館中被捕》(與瑪蓓爾·瑙曼共同演出),已預示了後來一些有名的主題。這部影片描寫夏爾洛在一家下流的小酒館裡當侍者,在那裡他愛上了姿色出眾而不受騙的明泰·竇菲。他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到一家大飯店裡,冒充格陵蘭的大使。他一面向瑪蓓爾·瑙曼調情,一面暗底下在他的情敵屁股上賜上幾腳,或者在小酒杯裡吹口哨。可是當這個大出風頭的侍者回到小酒館之後,他腰上繫著的一條圍裙暴露了他的身份,他的情敵當場加以揭穿,於是引起了一場大扔奶油蛋糕的戰鬥。

  在啟斯東公司工作的一年期間,卓別林共拍了35部影片,這些影片都是一本或兩本的影片。《蒂麗情史》是由塞納特根據有名的小型歌劇拍成的一部電影,由卓別林和瑪麗·德雷斯勒共同主演。

  在塞納特那裡,卓別林經歷了必需的即興喜劇的教育。在他周圍,每個演員都有他固定的角色。羅斯各·阿勃克爾扮演一團和氣的胖子、魯莽漢和笨蛋;瑪蓓爾·瑙曼專扮演一個美麗而任性、容易激動又愛無理吵鬧的女人;麥克·斯溫扮演凶狠的歹徒;福特·斯特林扮演暴躁的魯莽漢;卻斯特·康克令扮演昏憒膽小的糊塗蟲。每個角色都有一定的服裝和打扮來表示他的特徵,就如過去波利契內爾、阿勒甘、比埃羅那些人物那樣。

  即興演出,自由表演,輕鬆活潑,富有生氣,所有這一切都成為支配這些演員們的特點,這種特點即使在今天也還使啟斯東的舊片具有一種不易模仿的迷人力量。這些影片的藝術和詩意,並非從長時間的反覆思考中得來,而是從臨時的發現,從噱頭和經常不斷的鍛煉中產生出來的。

  正是這些手法,使得26歲的卓別林在幾個月之內就成為有名的喜劇演員。全美國的人爭著要看這位留小鬍子、予人好感的查理的影片。大戰推遲了西歐對卓別林的發現,但是美國的資本家們此時已經瞭解啟斯東公司從卓別林身上發了一筆大財。

  托拉斯的崩潰,使這位明星離開啟斯東公司,到獨立製片商那裡工作。安德生(即有名的牛仔布朗柯·比利)把卓別林每星期的薪金提高十倍,而每月只需拍攝一部影片。1915年,這位偉大的喜劇演員參加了愛賽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演員、編劇和導演。他受聘於愛賽耐公司之時,美國電影正在發生極大的轉變。格裡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就是在這一時期攝成的。

  1914年的大戰標誌著歐洲電影的衰落和美國電影霸權的建立。在電影方面,正像在工業及財政金融方面的情形一樣,大戰加速了遠見的人士所早已預料到的變化。

  電影是一種工業,同時也是一種被文化和公眾注意所決定的藝術。光靠大量地製造管絃樂器、紙張和印刷機、畫布和油彩,是不足以產生優美的音樂、文學或繪畫的。當然,這些表現文化的技術基礎,它們的功能決不應予以忽視,但它們卻不像經濟與社會的因素那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例如,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城市發達、人民有相當閒暇和財富的工業國家,影院網的發展必然要比在一個人口分散、人民終日從事長時間的勞動而收入很少的農業國家裡迅速得多。

  一個人口眾多、人民勤勞的國家,遲早會有商業上和藝術上佔重要地位的電影出現。當然,這個規律如果機械地搬用,是會發生錯誤的。例如丹麥與瑞典此時攝制了一些質量很好的影片,而同時在那些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如英國和德國,影片生產無論在量的方面或質的方面卻仍然都很平凡。

  在一個人口不多的國家,電影工業由於沒有廣大的放映網做它的基礎,必然會很快衰落下去。1911年以來,歐洲電影衰退的情形可以從影片生產的曲線圖中看出。意大利電影呈現了急劇下降的情況,法國電影則從1912年以來一直停滯不前。相反地,美國的生產指標卻一直驚人地上升,不過美國電影此時在質方面,還是很差的。這是由於在最初十年中間美國電影一直進步很慢,而且在電影界內部又發生了鬥爭的緣故。美國放映業在數量上有很大發展,但在結構形式上仍然非常落後,具體表現在那些很像市集戲院的「鎳幣影院」上。這種放映業的情況對影片的生產很有影響;因此要使影片生產成為一種藝術,首先必須將「鎳幣影院」改變為豪華的電影院,而這種改變在美國卻比歐洲晚開始了六年。但它的改變的速度卻打破了其他國家的紀錄,而且給那些與影院放映網有聯繫的獨立製片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另一方面,歐洲的製片商也依靠著美國。《你往何處去》這部影片就是由芝加哥一家影片發行商的投資拍攝的;百代賣給美國的影片,就比賣給世界其他國家的影片數量要大20倍。

  「鎳幣影院」和大電影院在若干年內並存的情況,對成套影片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在平民化的影院中,當時已有把長片分為幾次上映,每次只放映一本的習慣。

  美國系列影片(Serial)和法國的分集影片(Filmaepisodes,如雅塞的《尼克·卡特》以及費雅德的《芳托馬斯》)不同之處,在於它和報章連載小說有密切的關係。

  1913年,農業機器大王麥考密克的歷史悠久的《芝加哥論壇報》,和另一家作風潑辣造謠生事擁有很大勢力的日報,即報業大王W.R.赫斯特(影片《公民凱恩》取材的人物)所創辦的《芝加哥美洲報》,為了爭奪報章連載小說的生意,掀起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在芝加哥市上赫斯特和麥考密克兩家敵對的打手們,時常互相開槍射擊,以致他們需要組織經常性的救護隊來搬運傷員。雖然如此,他們並未忽視報章小說的技術革新,麥考密克根據科尼斯堡的建議,把每週末能夠拍成電影在當地影院上映的報章小說每天連載出來。

  這樣,他們終於使五年以前曾被他們看作下流的「鎳幣影院」的觀眾,變成了他們的讀者。

  1913年12月29日,芝加哥100家電影院同時上映了根

  據《芝加哥論壇報》連載的小說拍成的第一集《卡斯林奇遇記》。《芝加哥論壇報》的銷路,在一星期之間就增加了15%。

  赫斯特在33天以後,也以愛迪生公司攝制的《洋娃娃的故事》來和山立格公司攝制的影片《卡斯林奇遇記》相對抗。此後所有的美國報紙競起倣傚他們的辦法,把連載小說紛紛攝成系列影片。

  在這種新影片樣式中,不久也有一些傑出的作品。《百萬美元的秘密》這部有名的影片是麥考密克和丹霍塞聯合攝制的,共分33集,攝制費用雖然花去了12.5萬美元,但卻獲得了十倍的利潤。這部由佛洛倫斯·拉巴提及未來的導演詹姆士·克魯茲共同演出的影片,不久又被赫斯特和百代合作的系列影片,即法國人路易·卡斯尼埃導演、美麗的白珍珠主演的《寶蓮歷險記》所壓倒。後一影片獲得如此大的成功,使赫斯特和百代以後又拍了幾部系列影片,如《捏緊的手》、《笑面虎》等。

Views: 1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