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15)

時間-影像的第三種樣態與晶體沒有關係,而是換了一個全新的“晶體敘事”的角度關照那些在晶體相關討論中沒有被提到的影片類型。按照德勒茲的說法: “前兩種時間影像涉及的是時序,換言之,連系的共存或時間內的元素的同步性。第三種則是時間系列,將之前與之後整合在流變之中,不再將它們分開: 它的吊詭之處就是引入時刻中延續的區間。”[2]578

其實在我看來,德勒茲在有關
時間-影像研究的,一開始便聲稱時間-影像來自於一種平淡無奇日常生活的純聲光情境。

而在有關晶體的討論中,我們看到的不是豪門歷史( 實際與潛在) 便是強烈戲劇性( 清晰與不透明) 和超現實表現( 種子和地點) ,似乎與時間-影像概念建立的初衷相去甚遠,以致不得不借用某一種理論,將那些遊離在晶體之外的影片聚攏過來。

由此,我們看到了在
這一部分不但有有關新浪潮、新德國電影、新好萊塢電影、蘇聯電影的討論,甚至還有關於紀錄片和日本電影的討論。這些影片共同的特點是在敘事上擁有“非歷時性的時間性時間,它制造出必要‘不正常’的運動、根本‘造假’的運動”。[2]551

敘事不再是一種同( 感官
機能) 真實描繪相串聯的忠實敘事,而是描繪完全成為它自己的客體,而敘事變成是暫時且偽造的。”[2]553這裏所提到的描繪“成為它自己的客體”,是說主客的渾然一體,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主體匿身不見,影像變得虛幻。

德勒茲在時間-影像的三種不同樣態中表述了他對於時間-影像的想象,這一想象將某些類型的影像置於了浩瀚時空的虛實之間,與一般所謂的影像,也與他的運動-影像拉開了距離。



“時間-影像”的邊緣

在德勒茲有關時間-影像的論述中,邊緣的形態是放在典型形態前面論述的,所謂從邊緣到中心。由於德勒茲電影理論對一般人來說有理解的困難,如果不對其核心的觀念有所知曉,是不容易把邊緣形態區分清楚的,因為邊緣本身便具有似是而非的兩可形態,所以,我們把對於邊緣形態的討論放在了最後。德勒茲把處於時間-影像邊緣地帶的影像分成了三種: 回憶-影像、夢境-影像、世界影像。[2]467

我們先來看回憶-影像。由於回憶牽涉到時間,德勒茲首先區分了回憶的兩種不同形態,一種是感官機能的確認,另一種是關注性的確認。後者屬於純視效( 音效) 影像,因而與直接時間相關。正是由於回憶-影像的這種雙向確認的可能性,因此其究竟屬於哪一種影像形式需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僅從其自身的形式無法對其屬性進行判定。

[2][法]吉爾·德勒茲.電影 2: 時間-影像[M]. 黃建宏,譯. 臺北: 遠 流出版公司,2003.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