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筱渝*湯皇珍行動藝術的創作形式: 以《我去旅行》系列為例(15)

總而言之,湯皇珍融合物質的身體行動和精神的概念思考,以存在主義式積極的反抗態度,反轉虛無與荒謬,並透過行動藝術詰問人存在的樣態與意義,「人生的可以期待,旅人的無盡行旅,正是印證生命是一種進化挑戰以及動能創性,藝術是所有生活成為意義的釀作過程。」(湯皇珍, 2009,頁116)。若以波依斯(Joseph Beuys 1921-1986)「思考是雕塑,雕塑是創造的原則」的造形理論(Plastischen Theorie)來看,湯皇珍的行動藝術中富含的思考與概念,無疑是一種以身體行動表達思考的雕塑。這或許符合雷曼的想法:「行為藝術雖名為『踐履』,而實則恰恰是『非踐履』(德語:afformativ)的,也就是說: 不是簡單的一種踐履行為。」(李亦男,2010,頁234)。筆者認為,〈尤里西斯機器〉在行動藝術的劇場式表演層次所展現的,是一種「既是又不是」的表演,刻意打破「表演」與「非表演」、「表演」與「觀看」的分際,以進入抽象甚至全面思辨的寓言場域。足見湯皇珍的行動藝術所創造的,不是徒有思辨而流於空想的經驗,而是對一事件主題(例如旅行)的省思, 藉由親身參與的行動表演、舞蹈姿勢變化的進程、語言敘述等等,引領觀眾進入另一種知覺空間,創造一種潛在的經驗, 繼而擴大我們的感知能力,銳化(sharpen)我們的意識和批判力,同時也透過觀眾的參與以及交流, 共同創造該行動展演空間的聽覺、視覺、觸覺的各種官能的豐富性。

 

參考文獻

王坤(譯)(1998)。符號學與戲劇理論(原作者:Keir Elam)。臺北:駱駝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80)

吳牧青(2007)。沒有家的藝術家—湯皇珍。取自 http://www. pots. com. tw/node/676。

吳瑪悧(譯)(1993)。行動藝術(原作者:Jürgen  Schilling)。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78)

吳瑪悧(譯)(1996)。造型藝術在後資本主義裡的功能( 原作者: Martin Damus)。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73)

李亦男(譯)(2010)。後戲劇劇場(原作者:Hans-Thies  Lehmann)。北京:北京大學。(原著出版年: 1999)doi : 10.1007/s11712-010-9183-0

林志明(譯)(1998)。說故事的人(原作者:Walter Benjamin)。臺北:臺灣攝影工作室。(原著出版年: 1991)

柯應平(2009)。湯皇珍,問答&七件旅行作品。取自:http://blog. xuite. net/ dogpig. art/xox333/22979689。

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譯)(1999)。哲學辭典( 原作者: Peter A. Angeles)。臺北:貓頭鷹。(原著出版年:1992) 

張漢良(譯)(1998 年)。薛西弗斯的神話(原作者:Albert  Camus)。 臺北:志文。(原著出版年:1955)

許綺玲(編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 的 年 代 ( 原 作 者 : Walter Benjamin)。臺北:臺灣攝影工作室。(原著出版年:1935)

陳永國、尹晶(編)(2010)。哲學的客體。北京:北京大學。doi : 10. 6335/CRN.2010.62(8)

湯皇珍(1991)。湯皇珍巴黎首次個展——415 筆畫.7 分鐘。雄獅美術雜誌,244,78。doi : 10.1074/jbc.M109.023887

湯皇珍(1996)。咦?──湯皇珍個展自述。藝術家雜誌,256,433。

湯皇珍(1997)。現代的宿命──身體的撩撥。山藝術,93,68。

湯皇珍(1998),你聽我說創作自述。取自:http://hctang.net/works/entry.php?style=4C&period=1999-2012 &no=44。

湯皇珍(1999)。我去旅行一/北京之行。取自:http://hctang.net/ works/entry.php?style=4C&period=1999- 2012&no=45。

湯皇珍(1999)。我去旅行二/我去旅行了。取自:http://hctang.net/works/entry.php?style=4C&period=1999-2012&no=46。

湯皇珍(2001)。我去旅行四/旅者‧峇里。取自:http://hctang. net/works/entry.php?style=4C&period=1997-2011&no=24。

湯皇珍(2009)。尋找藝術。臺北:臺灣書房。

湯皇珍(2010)。我去旅行九/遠行的人。取自:http://hctang. net/ src/ 1999-2012/61/desc/紀錄展 01 尋人啟事計畫.pdf

湯皇珍(2015)。2014-2015  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展覽手冊)。臺北:北師美術館。

湯皇珍(2015)。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取自:https:// www. facebook.com/TangUlyssesMachine/photos/a.153 0206773882028.1073741830.1449853155250724/1599050450330993/?type=1&theater/

游崴(2006)。旅行的人在路上:第四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得主湯皇珍訪談。典藏今藝術,164, 136-138。doi : 10.6120/JoEMLS.2012.501/0435.RS.CM 

Deleuze, G. (1966). Le bergsonisme. Paris: PUF. doi : 10.2307/2018012

Views: 7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