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二節 火與火神
火是人類無數發現中最偉大的發現。人類因為獲得火才能熟食,從而優化大腦,最終與動物分開。
火是一種自然現象,自然起火的歷史比人類的歷史還長。對於火,如果不能認識、控制和掌握它,便是一種極大的威脅。神話傳說有大火毀滅人類的追憶。人類對火的了解和利用,曾經過很長的過程。火的使用對人類的發展有劃時代的意義。這一偉大的發現,凝結在各民族火神的形象中。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火神,早期是動物神,然後是女性神,再後轉變為男性神。當人類自我意識不強的時候,在大自然面前有自卑的一面,每種動物的特長都成為人羨慕、模仿的對象。如高山族有兩種不同的火神鳥的故事。一種說神鳥裏必士主動給人們銜來了火種,人們才知道用火、保存火。人是被動的,鳥是恩賜者,是神。另一種說人派鳥去取火種,被派去的鳥叫“考約伊西”,這種鳥飛得慢,取到火以後,才飛了一半裏程,火已燒到它的嘴。人們只好再派烏胡古鳥去,終於把火叼來了。人們為了答謝它,特許它在稻田裏自由地啄食谷子。
上古的燧人氏便是因啄木鳥的啟發而得到火的:據說遂明國有棵大樹,名遂,盤根錯節,占地萬頃。有一位聖人漫遊到日月光照以外的地方去,來到這個國家,在這棵樹下休息,看到有鳥啄樹,發出火光。這聖人受到啟發,也用小樹枝鉆木取火。以後這個人便叫“燧人氏”。(見《太平禦覽》卷七八引《拾遺記》)
人對火的重視,下一則神話折射得很有趣:
“在古時候,人像鳥一樣會飛,想到哪裏就到哪裏,但是卻沒有火。在嚴寒時,人只得躲進山洞,吃的全是生食。在大森林中居住著一種鳥叫“飛羅”,它有火,但不會飛翔,整天停在洞中,望著別的能飛的鳥發呆。有一天,一位獵人從它身旁飛過,看到飛羅悶悶不樂,就問它發呆的原因。飛羅訴說了無翅膀的苦惱,獵人就提出用翅膀換它的火。飛羅聽後,非常高興,很樂意地和獵人交換了。飛羅插上翅膀,鳴叫著飛向天空;而獵人得到了火,卻不會飛翔了……但由於有了火,天天能吃熟食,嚴冬時能得到溫暖,黑夜中能驅走猛獸。火使人們受到極大的益處。”
這是傣族布角人的火神話。“布角”意即“祖先”或“創世人”。布角人居住在邊遠的雲南猛臘縣猛臘鎮西北角的寨中,幾乎瀕臨滅絕,現在人口又有所發展。看得出來,他們這則神話很特別、很罕見,象征人類一旦認識火的重要,便不惜用人類所渴望能飛的翅膀與之交換。這不是比等待鳥兒的恩賜或幫助要積極得多嗎?
此外,傣族還有螳螂教人從石頭取火的傳說;拉祜族有人從老鼠那裏換得火種的傳說等等。火神由動物神過渡到人神,中間應該有個人獸合體的環節,可惜已發現的此類資料還不多,但布依族卻有猴娃造火的神話,說猴娃因射弩,擊到石頭而生火。
人類雖然通過不同途徑得到了火,但是保存火同樣很艱苦。如苦聰人搬遷時,必須由家長捧著火走在前面,遇風雨要把火種揣在懷裏。在原始民族那裏,一旦火熄滅了,被認為是不祥的預兆。所以保存火是整個群體的神聖使命。
我國少數民族各自有不同的方式保存火種。西藏珞巴族用篝火的方法保存,在房子中間設一火塘,由年長的老人管理,使其長夜不息。這種習俗在西南各少數民族仍有遺留。每家的火塘是神聖之處。東北鄂倫春族每年正月初一早上要舉行全家祭火神的儀式,前來拜年的親友,先要向篝火敬香,進獻酒肉。用餐前先要向火中投進食物。他們的火神是一位老婦。傳說有一位婦女,因為火星蹦到她身上燒壞了衣裳,蹦到臉上燒壞了皮肉,便罵罵咧咧地亂搗亂捅,從此再也點不著火了,因為她傷害了火神。一天她去鄰居家取火,見一老婦一只眼流淚,一只眼流血,原來這就是被她刺傷的火神。她嚇得連連哀求,這才把火點著。刀耕火種時期,人們還靠火燒荒種田。雲南布朗人每年燒山前,先要供祭火神。人們很害怕火的威力,因而希望能加以控制。布朗人一邊祭火神,一邊又求火神不要越界燃燒。他們把茅草、樹皮、草灰放置於竹籮裏,請巫師念經,然後點燃籮中的草和樹皮,再將竹籮投入河中,隨水漂去,表示把為害的火神送走了。
人類由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是飛躍的進步。一旦能人工取火,就不必為能否保存火種而發愁,人們可以隨時得到所需要的火。大約在舊石器的中期和晚期,人類已在保存火種和傳遞火種的基礎上,發明了人工取火。不過人工取火,在我國的舊石器考古學上尚未找到具體的例證,只在上古神話傳說中留下了一點蛛絲馬跡。傳說祝融是上古南方的一位火神,他的形態在《山海經·海外南經》屬於人獸合體形,人面、獸身,騎著兩條龍。何以見得這是火神,因為此神能顯現天地之光明,即“祝融亦能明顯天地光明”。(《國語·鄭語》)又有古書上說祝融是竈神,最初是女性,後來是男性,還有了妻子。如“竈神祝融是老婦”。(《太平禦覽》卷五二九引《五經異義》)竈,是用來燒火做飯的。竈神,自然也是火神。上古的竈神不少,地位比封建社會晚期的竈神地位要尊貴得多,所以傳說中的祖先黃帝、炎帝都當過竈神。炎帝曾是火神,證據更充分。“炎”即“火”,當是火神無疑。有的說:“炎帝為火師。”(《左傳·哀公九年》)既為“火師”,與一般火種的保存者便不可同日而語,意謂炎帝是火的掌握者、使用者,當然也能人工取火。因此有的說炎帝能鉆木取火,煮熟葷臊食品,使人們吃了不會生病。“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左傳·昭公十七年》)凡是崇拜火的氏族,便奉炎帝為神。炎帝,可能標志我國上古祖先在掌握火方面,具有歷史性的進步。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