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張嘴即來
許久以來,我一直被一種現象所困擾:隨著人們語言能力的不斷提升,自覺實幹的意誌品質卻呈相應的下降之勢。在這樣情形下,不少人還在不遺余力地強調著說話與口才對人際溝通的主導作用,而不去關註一下自己每天在廢話上浪費了多少時間。於是我就要問了:“好口才”對提升社會實績而言,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也許,“說話”在一定條件下確實能解決一些問題,但如果光靠“說話”就能解決問題的話,我看這個社會早就不存在問題了。而如今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中,有多少恰恰是因為“說話”而引起的呢?如此看來,話說得越多未必就越好。古人訓誡中的“慎言”,其意就是告誡那些平素逢事未思先語的好“嘴癢”者應該管好自己的嘴,謹防言多了禍從口出。沿著這個話題,我就要談談關於“嘴癢”之害了。
其實“嘴癢”當屬人的一種痼疾,因為是人總要說話,說話總不能時時都遵循著鞍前馬後、秩序井然那般中規中矩,也不可能每說一句話前都要先看看他人的臉色後再娓娓道來,若是都按照拿捏說話的準則,那麽人類所有的語言就都將不再是語言,而是歌唱了。
人們不可能把所有的話都說得像歌唱那般動聽,還因為有太多的話未經大腦過濾,僅憑一時的“嘴癢”難當所致。癢蟲爬上嘴,就像一個煙鬼被人偷走了香煙立即會落迫得不成樣子一般——不讓他說話大有可能把他氣死或憋死!
這不,某日中午我與一個同事結伴去一家拉面館吃拉面。我們正“香吃辣喝”之際,只見一個年輕人走進店裏與我們對面而坐,接著便叫:“師傅,給我拉一碗面!”
“好哩——請稍等!”師傅道。
過了一會兒,拉面沒上,年輕人急了:“餵,師傅,我的面怎麽這麽長時間還沒拉出來?”“馬上拉,馬上拉。”師傅滿口應承。
我的朋友低著頭好像很神秘地瞄了我一眼。我沒領會,繼續吃我的,可是他卻把面碗往桌子中間一推——不吃了。
“你怎麽才吃幾口,突然說不吃就不吃了?”我問。
朋友不語。偏巧那位年輕人又朝著師傅嚷了一嗓子:“等這麽長時間你還沒拉出來,我不吃了!”說完起身揚長而去。
這時朋友才小聲地“提醒”一句:“聽到沒有,他要吃的面是叫人拉出來的。”
嘔——
不但我嘔了,鄰桌的兩個正吃著拉面的小女孩也嘔了。
我再擡頭看那個拉面師傅,只見他正氣勢洶洶地立在我們面前,表情煞是嚇人。為防止他把我們扔到大鍋裏涮一遭,我胡亂地從兜裏掏出一張十元的鈔票往師傅手裏一塞,未等找錢,便奪門而出。
在路上,我責備朋友:“你怎麽說話呢?真他媽欠揍!”
朋友一臉的無辜:“我也沒說什麽呀,難道那面不是拉出來的嗎?”轉而又怏怏道:“咳,還是因為我‘嘴癢’,沒忍住,就說出來了。”
“嘴癢”——怎麽又是“嘴癢”之害!
“嘴癢”難止,癢則難當——人總是要說話的,說話是為了人與人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如果人放縱了張口即來的“癢癢”嘴,反使交流與溝通出現瓶頸,那麽,我們為什麽平時不管好自己那張不經意間便禍從口出的嘴呢?為此呼問前後左右:
——你今天“嘴癢”了嗎?
“拉面”之事讓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年自己正是因為沒管好“嘴癢”的毛病而被一個老者當眾呵斥的經歷。
但凡會下棋的人也喜歡看別人下棋。但要做到觀棋不語,那真是比登天還難!因為有興趣,就會“自作多情”地投入棋局之中,這麽一投入,不說話怎麽受得了?也許正因這樣,在棋壇上才有了“觀棋不語是君子”的說法。問題是,我在觀棋時寧可不當君子,也要拉著被罵的厚臉皮“撓撓‘嘴癢’”,充當免費參謀。因此幾個棋友特別煩我,每逢下棋總要躲著我。
那天鄰居老孫頭和一個退休的老幹部下象棋被我逮個正著。我立即卷入其中。如果感覺一方走一招棋不甚理想,嘴便不可抑制地“開癢”:“哎喲,這棋走得臭哇——”如果說得對,老孫頭就要白我一眼:“我還用你教?”而那個老幹部則會客客氣氣地說:“要不下一把你來下。”在兩個老者“軟硬兼施”下,我被迫住嘴了。可是又見老孫頭有臭招出現,我那嗓子不知怎的還是奇癢無比。為了不再挨罵,只好勉強忍住,忍住,再忍住。
可是,如果再往下忍的話,那就有犯見死不救非仁義之嫌——因為那位出了一手妙招,老孫頭卻還蒙在鼓裏!我再次動用了“舉嘴之勞”:“快回馬!快回馬!”此話一出,就又知錯了,還來不及改錯,那位一直很客氣的老幹部終於怒不可遏:“你這人怎麽嘴這麽癢!”
受此一番羞辱,我悻悻然而離去,心裏卻很不是滋味。轉念一想,也是,誰喜歡在做一件事情時有人在一邊指指點點地絮絮叨叨呢?但又有多少人能達到自始至終的“觀棋而不語”那種心靜的境界呢?
看來要想治療“嘴癢癥”,已經絕非“動手術”之類簡單的醫療手段可以解決問題了。
於是我開始琢磨如何“制造”一劑治“嘴癢”的偏方,甚至幻想著該偏方終有一天能上市,療效是“一貼就靈”,這能使得普天下同樣患有“嘴癢癥”的匹男匹女匹夫匹婦匹老匹少匹官匹兵不再飽受其苦或堪負其累(俏皮)。
觀棋必愈
我對人易患“嘴癢”的痼疾琢磨了一段時期,竟然奇跡般地發現,一個人“嘴癢”與不“嘴癢”和止與不止並沒有直接的關系,因為真正造成“嘴癢”的根源是人本身感觀知覺的連帶性反應。比如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肢體(觸)——這些感觀知覺通過頭腦的傳感與過濾,再輸送到可以與外界交流的“工具箱”,這個“工具箱”就是刺激語言表達的器官——嘴。嘴是要說話的,如果不讓嘴說話,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人的一切感觀知覺從人的體內全部趕盡殺絕!
有道是瓶嘴紮得住,人嘴紮不住;壇口好封,人口難封;拴得住驢嘴馬嘴,拴不住人嘴;人間有裝水的瓦罐,世上無鎖話的木枷;頭可斬,舌不可禁——所有這些,無不來自民間流傳多年對嘴之癢的感悟。但這並不能說明嘴可以肆無忌憚。由於嘴既難防又難封,因而“嘴癢”給自己乃至他人帶來的禍害將無法估量。要不然為什麽會有人說“‘嘴癢’不算錯,不管會闖禍”呢?
其實說來,“嘴癢”也未必都一無是處。看場合,瞄對象,觀事態,依事理,適度的“嘴癢”,當屬申明大義之舉,此舉非但不應予止,而應著力弘揚才是。一如逢得憂國憂民的性情中人,國是家事社會之事,耳既濡之目亦染之,感觀知覺非麻非木,“嘴癢”難止則在情理之中。只是別遇上昏君,否則,因為“嘴癢”輕則要遭“掌嘴”,重則遭水煮火烹斬立決車裂之禍即在所難免。商鞅、呂不韋、韓非、金聖嘆等人的命運就是例證。好在他們的“嘴癢”不乏智慧,因而還給後人留下不朽的英名。
留不下英名,卻又因無畏的“嘴癢”而惹事生非者,那就太不值當了。無怪乎古人“下民”中逢事多持“關我屁事”之心,“關我屁事”言外之意無非是止嘴之癢,不管“閑事”死來活去,雖有悖人之起碼的德行,但也不至於因招惹是非而出禍端。
諺語中有一句話叫“言多必有失”。言多,亦即“嘴癢”。“嘴癢”是否意味著必定要出錯?這個說法值得商榷。我認為一個人在社會上的成敗與否並不在於他說了多少話,而在於他說的話對自己乃至對他人究竟起了什麽作用。要讓自己的話在影響力上起到積極而非消極的作用,慎言才是最重要的。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則祿在其中矣。”這段話的意思是: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寧可保留不說,其余有把握之處,謹慎地說出,就能減少錯誤;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地方,謹慎地實行,就能減少後悔。能夠做到言不招怪,行不招悔,就不愁得不到官職與俸祿了。其實,人與人之間語言禮儀的道理也是一樣:言之無慎,毋寧莫說;言之有慎,多多益善——又何必止嘴之癢?
當今社會,“嘴癢”者無處不在。從政客到市儈,從掮客到商人,從說客到布衣,無論是無聊的還是有聊的,也無論是“有禮”的還是“無禮”的,逢人逢事張嘴說話,是有效溝通的一種必然。如若沒有語言或語言貧乏,那如何溝通?殊不知語言溝通一旦稍有不慎,各種難料的不測就會如期而至。真乃無嘴氣死人,有嘴也會言死人!
前不久,鄰居趙某找來三位“麻友”開牌局,挑燈夜戰。及至淩晨時分,趙妻夜班回來卻被吵得難以入眠,遂與丈夫趙某口角,三個“麻友”見勢不妙,自知理虧,敷衍幾句,便溜之大吉。其妻聽說趙某輸了錢,睡意頓無,忿勁沖天,於是兩口子的口角漸漸升級,雙方惡語相向、拳腳相加。天亮之時,趙某屈於雌威,似乎已敗下陣來,可其妻卻越戰越潑,摔鍋砸碗扔瓶子,且哭且鬧且吵嚷,不但毫無見好就收之度,而且大有和趙某戰個你死我活之勢。
鄰人有“好事”者紛紛起床勸架,未果。我去時,瞧得趙妻正從廚房摸出一把菜刀,說是先劈了趙某再說。一夥人上前將刀奪了,她仍不罷休,又回到廚房,不知又要摸出什麽利器來。
拉架人越多,趙妻“瘋”得越來勁——看來,這場戲若是照著趙妻的“劇本”演下去,那將必然以出人命案來收場了。大家著急,我也著急,想說些什麽但就是不知該說什麽。
大家都在“多動手少動口”地忙著勸架,誰都沒有找到“一招就靈”的勸架辦法,因為誰也不敢多說什麽有實質性意義的話,慎言在上,誰都怕自己“嘴癢”說錯了吃力不討好。
此時此際,住在我樓上的王老師出現了。只見他一步上前,勸開拉架的人們,大聲嚷道:“大家都閃開,咱們倒要看看這兩口子誰把誰打壞了,誰掏錢上醫院,誰侍候誰去?”王老師的話剛落,幾個勸架的人巴拉巴拉全退到門廳口。王老師又緩了點口氣道:“你們兩口子吵架,是吵給別人看的,還是吵給道理看的?”接著他又對趙妻說:“吵就吵了,還要大打出手,你們打呀!拿刀砍呀!你把你男人砍個好歹,你就能活得好?”那趙妻聽了王老師這番話,囂張的氣焰頓時全消,坐在地上“哇——”地號啕起來。
我看趙妻已威風掃地,便給旁邊的幾個婦女遞了個“送臺階給人下”的眼色。她們立馬心領神會地走過去,輕勸柔哄地讓她“順坡下驢”,她怏怏地爬起來,跟著婦女們走了。
一場家庭戰爭因王老師的一陣“欲擒故縱”的“嘴癢”而告終。可以想見,如果沒有王老師的一陣嘴,那位趙妻在人人皆怕“嘴癢”的情況指不定要把事折騰多大!
知此事者,誰還敢一味地聲稱“嘴癢”都只是過而無功可言?故而引得“改版”《詩經》雲:
路漫漫其“嘴癢”兮,
誰將上下而止之?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