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秋譯·莫里斯•布朗肖《閱讀》(1)

閱讀:在作家的旅行日記中發現這樣的供認毫不奇怪:“寫作時,總是如此地害怕… …”當洛馬佐(Gian Paolo Lomazzo)談到利奧納多試圖作畫時,攫住後者的那種恐懼時。我們也能對此表示理解;我們感到,我們能夠理解。 

但如果一個人向我們透露,“閱讀時我總是焦慮萬分”,或者一個人很少而只在某些特定的時刻閱讀,又或一個人擾亂其生活,宣布放棄整個世界,先行在世界上的作品與歡樂之前,為的是給自己開啟一條新的道路,好接近一些閱讀的時刻,那麽,我們幾乎會毫不猶豫地把他和皮埃爾•雅內(Pierre Janet)的病人放在一起,後者,我們知道,她不願意閱讀,因為,她說,“書讀了就會變髒。

 

愛聽音樂的人在聆聽的同時(僅僅因為聆聽)也就成了音樂家,相同的事情也發生在喜歡觀摩繪畫的人那裏。掌握訣竅的人能夠輕易地進入音樂世界與繪畫世界。訣竅在於,“天賦” (gift),而這種天賦,也就是對某種品味的理解與迷戀。音樂愛好者與繪畫愛好者公開地展示自己的偏好,仿佛這種偏好是使人愉快的疾病,使他們孤立並讓他們驕傲。其他人則謹慎地承認自己缺乏鑒賞能力。要有天賦,才能去聽,才能去看。天賦是一個封閉的場所——音樂廳、美術館——人們把自己封存其中,以便享受某種秘密的愉悅。沒有天賦的人被隔離在外,擁有天賦的人則能夠隨意地進出。自然,只在星期天,音樂才被寵幸;音樂之神並不比其他眾神要求得更多。

 

閱讀,甚至不要求任何天賦,它還駁斥這種帶來自然優勢的才智。(閱讀上)沒有人會有天賦——作家沒有,讀者也沒有——,而覺得自己有天賦的人首先就會感到自己沒有天賦,就會一直感到自己毫無準備,會認為自己缺乏那種屬於自己的力量,這,與成為(being)一名“藝術家”意味著不知道已經存在藝術,不知道已經存在一個世界,是一回事;因此,對藝術作品的閱讀、觀看與聆聽,要求的更多是無知而非知識,它要求一種充滿了無邊的無知的知識,以及一種不被預先給定的天賦,每一次,這種天賦都會在自我遺忘中被接受、被緊握又陷入迷惑(lost)。

每一幅畫、每一部音樂作品,都送給(present)我們為接受這些禮物所需要的器官, “給 (give)”我們觀看和聆聽必需的眼鏡和耳朵。非音樂家(Non musicians)是這樣一些人:從一開始,他們就作出了拒絕聽的可能性的決定,他們躲避聽的可能性,就好像滿懷猜疑地對威脅或刺激封閉自己。安德烈•布勒東(Andre Breton)拒絕接受音樂,因為他要在自身內部保存聆聽語言不和本質、其非音樂的音樂的權利;卡夫卡(Kafka),總是承認自己比世上任何人更不諳音樂,卻能把此缺點視為他的長處之一:“我真的很強,我有種獨特的力量,那就是——用一種簡略而稍欠清晰的方式來概括——我非音樂的存在。”

 

通常,不喜歡音樂的人完全不能容忍音樂,正如覺得畢加索的畫令人反感的人,會帶著強烈的憎惡排斥它——就好像他直接感覺到畫對它威脅——那樣。他甚至都不看那幅畫,這一事實並不與其真誠抵牾。他只是無力觀看。

不看不代表他錯了,相反,使他閉上眼睛的,是直率,是對這種力的正確預感。“我拒絕看那東西。”“眼前這東西讓我不想活。”這些陳述比藝術愛好者可疑的自得更有力地界定出藝術作品的隱秘現實——絕對地不可忍受。確實,眼前的這幅畫真讓人不想活。

Views: 7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December 6, 2019 at 10:33am

許心倫臉書回饋

認真的說,藝術美感無所不在,每天就圍繞在人們周圍,從衣食住行開始。

你為何會選擇穿這件衣服?因為你認為穿了你會很美。為何懂得選擇褲子的顏色來搭配而不會撞色?因為你有基礎的審美觀,那是人類天生對美的天賦?


為何原始部落的粗糙作品卻常常讓我們驚嘆!因為它有一種樸實的美。我們都看得懂。


既然每個人都有基本的生活美感,那就要靠生活環境來增加其認識度,從小培養對美的認識。那又回到教育與教養。所以各種的美育教育與教養是多麽的重要!


於是在教育中,有*天賦*的被培養成各種藝術家。沒天賦的,也能懂得享受欣賞美好的藝術作品與物質創作。


一個國家人民生活環境的帶動,熏陶與教育是可以改善這種現象的。


很現實的例子就是,人們為現實而活,找生活很忙,追求物質在首選,時間不夠精神上的消閑。購物中心變成一種朝聖般的場所。音樂廳,美術館,表演劇場等等都不在他們的考慮之中。


在人類史中,這種現象一直在發生。一個國家與人民必須發現到美育生活對人民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才有辦法用行動去促進一個美麗的感性社會。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