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生態方誌詩· (四川)鮮聖的散文詩《獻詞:水問》
(一)
我承認,是一滴水的光芒把我照耀,是一滴水的營養把我養育,是一滴水的聲音把我喚醒,是一滴水的從前,把我感動。
掌心裏的一滴水,來自天空,也來自於一葉草尖。
一滴水是晶瑩的,她反射著太陽的溫暖。
我認得這滴水,她就來自於我的眼裏,來自於你的血脈裏。
凝視,或者輕輕撫摸,一滴水光潔的皮膚,像月色一樣溫柔。
一滴水的光芒裏,有我的影子;一滴水的營養裏,有我的故事;一點水的聲音裏,有我的歌唱;一滴水的從前裏,有我的記憶。
一滴水停泊在我掌心的海洋裏,我在水的呼吸裏,感受一條河流,對奔跑的這滴水的思念與牽掛。
(二)
水,來自民間。
水,來自歷史。
水,來自一個愛的世界。
記憶裏的水,流向了遠方,一路上的波光像我的眼神,消逝在時間的背後。
水走過的路上,留下的,還是水的足印。很輕很輕的足跡裏,藏著水的依戀和水的呢喃。
水在奔走,水在尋找最底層的位置,水把自己的肩膀,靠在了一株水草和一粒沙石之上。
水是民間的女子,從裏到外,如此清澈明凈。
水是古典的瓷器,從裏到外,如此光潔細膩。
水,是我的世界,漣漪泛起,水在我的懷裏奔跑,讓一輪波紋去追趕另一輪,讓一段往事去覆蓋另一段。
(三)
水向前走,這是水的秉性,水無法更改自己的道路。
一路向前,水遇到的溝壑最終成為水的領空,這是水的勝利。
跟在水的身後,往事、幻想、憧憬、回味,也跟著起起伏伏,像波浪一樣,一漾一漾走向遠方。
水鋪開的道路上,一葉帆船快樂地行走,帆船的方向,被水的前行指引,水面上閃動著帆船幸福的身影。
(四)
在水的世界裏,沒有貧賤之分,沒有高低之分,水的世界永遠是一個整體,底層的水與表層的水,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包容,相互托舉。
如果能成為水的一部分,如果血脈裏流淌的都是同一元素的水,誰都相信,身處底層的水,乾凈而有力。水把水托舉起來,底層的水,才是水的領袖。
事實上,水的世界,完整得無法劃分層面,就像躺在水裏,無法區分哪一片是水的過去,哪一片是水的未來。
(五)
是一個水手,說出了水的魅力。
也是一個水手,說出了水的威力。
水手的眼裏,水是他的敵人,也是他的勝利品。戰勝水,或者成為水的俘虜,水手的故事裏,水,都是他的主角。
對一個水手的表情,需要想象。真正的水手,臉上的波瀾,是一生的財富。
在水的籠罩下,水手活了一生一世。水,是他生活的物資,更是支撐他的精神。
我,是哪一片水域的水手並不重要,我看到了水手臉上的波瀾,浪花朵朵簇擁在身邊。
(六)
現在,水在蔓延,水在盛開,水在構建一個新的寓所。
水就在我的懷裏。與水擁抱,水用柔軟把一隻帆船、一個水手變得格外堅強。
與水舞蹈,水上的波瀾是最美的舞姿,水的歌唱,緩緩流過時光的隧道,緩緩流過愛的世界。
流沙河散文詩《草木篇》
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 — 唐·白居易
白楊
她,一柄綠光閃閃的長劍,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藍天。也許,一場暴風會把她連根拔去。但,縱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誰彎一彎!
藤
他糾纏著丁香,往上爬,爬,爬……終於把花掛上樹梢。丁香被纏死了,砍著柴燒了。他倒在地上,喘著氣,窺視著另一株樹……
仙人掌
它不想用鮮花向主人獻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園,也不給水喝。在野地裏,在沙漠中,她活著,繁殖著兒女……
梅
在姐姐妹妹裏,她的愛情來得最遲。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誘蝴蝶的時候,她卻把自己悄悄地許給了冬天的白雪。輕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別的花不配被白雪撫愛一樣。在姐姐妹妹裏,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麗。
毒菌
在陽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現了。白天,用美麗的彩衣,黑夜,用暗綠的磷火,誘惑人類。然而,連三歲孩子也不去採它。因為,媽媽說過,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賞析】 這是一組五首托物詠懷的散文詩。全詩通過白楊、藤、仙人掌、梅和毒菌等藝術形象,隱喻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立身處世之道。作者在篇首借用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便是這一組詩的主旨。
作者賦予這些草木以人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它正是作者自己對現實生活敏銳的觀察和感受的結果。作者對各種草木的贊美或鞭撻,都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各種人生態度、處世哲學的褒貶。
如對 “白楊”縱然死去也不肯向誰彎一彎腰的詠贊,旨在啟示人們,在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要有“白楊”那種精神,在任何艱難險阻的環境下都要有骨氣,不向一切邪惡勢力低頭。寫 “仙人掌”沒有奴顏骨,不會阿諛奉承,雖被“逐出花園”,仍然頑強生活著,由此暗喻做人要正直,要不怕受打擊,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堅持正義的行動。寫“梅”不畏嚴寒,將自己許給白雪,一心等待冬天的到來,旨在啟示人們要具有 “梅” 那樣純潔高尚的品格,要有做人的真正的操行。
“藤”和“毒菌”是屬於另一類。“藤”為了達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采取損人利己的手段,甚至將別人置於死地。而“毒菌”則白天用美麗的彩衣,黑夜用暗綠的磷光誘惑人類,但是,她卻是 “毒蛇吐的唾液”,由此啟迪人們要警惕這種口蜜腹劍搞兩面派的偽君子。
上面兩組對立的藝術形象實際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兩種對立現象的反映,通過這兩組對立的藝術形象的比較,作者告訴了人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時也表露了自己強烈的愛憎感情。
這首散文詩有其獨特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作者不是將自己的思想、觀念標簽似的貼在作品裏,而是將它們化作鮮明的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讓形象去啟發讀者; 感染讀者,打動讀者的心。
作者還善於尋找各種人的性格特征、氣質與草木外形、生長習性的共同點,將對自然物的生動的描繪與深刻的思想內容巧妙地溶合在一起,既含蓄又富有韻味,從而使讀者在品味濃郁的詩意的同時,不得不認真思索這裏所包含的人生課題,從而得到有益的啟示和教育。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
七.多遜溫浴
地心誰撥火,石罅出溫泉。
半畝方塘鑿,四時活水濺。
滄浪差可擬,溱洧有同然。
念彼華清水,貴人獨擅專。
這是位於蕉賴(Cheras)附近杜順大(Dusun Tua)的天然溫泉,毗鄰吉隆坡市區,稱作雙溪士乃溫泉(Kolam Air Panas, Sungai Serai)。“多遜”今譯作杜順。這里至今仍是“半畝方塘”出溫泉,遊人男女老少雜相浸身泡足;全然不定管理條例、未設規矩限制。宜乎詩稱“滄浪差可擬,溱洧有同然”。吉隆坡周邊的多處溫泉區,大體都如此同然“溱洧”景象;渾然不解滄浪水之“濯足”與“濯纓”。然而正是如此天然野趣當中,方顯得日夕飛鳥之“真意”。念彼富貴之流的獨樂專利,索然不解真趣。(摘自:林連玉基金網站 )
延續欣賞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一、降真觀瀑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二.鄧苑尋芳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三.尼山遠眺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四.情湖弔影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五.古洞探幽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
四.情湖弔影
癡戀甘共死,哀艷動人心。
義重恩尤重,水深情更深。
波光浮黯淡,景色覺蕭森。
欲弔投身處,跡堙不可尋。
這裏“情湖”位置未敢確定。但據開篇“癡戀甘共死”,知系男女二人雙雙投湖殉情。翻檢資料,萬饒附近根登新村(Kundang)的藍湖(Tasik Biru)(見圖)本是廢棄的錫礦湖。因其水深湖面呈碧藍,周圍樹蔭綠地,湖心島上郁翠倒映湖中,景色宜人,向來遊客不斷。但傳聞有不少失戀男女在此投湖。
若論雙雙殉情,則1979年4月下旬發現一對二十出頭的年輕男女相互縛綁一隻手溺斃湖中,相信是殉情;當時頗為轟動。其實林連玉先生在1950年代前期曾寫過一篇〈箴為情自殺者〉,很不以殉情為然;但文中僅論“愛情失敗”的自殺者。若以此雙雙縛手投湖殉情者,難保不免心中唏噓。(摘自:林連玉基金網站 )
林连玉佚诗〈吉隆八景诗〉
三.尼山远眺
立足尼山上,凝眸意豁然。
群峰罗眼底,一水绕村前。
显晦千樟树,高低万户烟。
顿时蠲世虑,不尽此留连。
这是吉隆坡市中心Bukit Tunku,中译为“东姑山”,以马来西亚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命名。此山原称Kenny Hills,即肯尼山;本诗题简称“尼山”。这是吉隆坡一带最高端的住宅区之一。地势高耸,绿茵环翠,静谧清幽,早期英殖民官员富商较多聚居于此。所以目前仍留下不少战前殖民风格的住宅建筑。林连玉立足于此间,近处山顶豪宅富贵户,远处山脚平常百姓家,显与晦、高与低的对比反衬,既写眼前实景更寓胸中感怀;当下难免百般思虑,却道“顿时蠲世虑”。(摘自:林连玉基金网站 )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
二.鄧苑尋芳
怡情有勝地,鄧苑辟江津。
曲徑隨溪轉,奇花映眼新。
林深藏猛虎,水澈見遊鱗。
休沐一瀏覽,胸襟消俗塵。
這是距離萬撓六公里的鄧普勒公園(Templer’s Park),與降真瀑布區相連。公園以1952-54年任職的英殖民政府欽差大臣鄧普勒將軍命名,園內本就是一座古老的叢林。1954年9月8日,雪蘭莪蘇丹宣布開設為一個自然生物的保護區與熱愛自然者的聚集地。至今茂林小溪、珍禽異卉,猶與林連玉詩中所題無二。“林深藏猛虎,水澈見遊鱗”為全詩詩眼,對仗工整。奇花遊鱗,水澈眼新,爽然怡情消塵;須知徑曲林深,疑藏猛虎。(摘自:林連玉基金網站 / 網照)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
一、降真觀瀑
美景自天造,懸崖滾雪堆。
漫空飛急雨,平地響驚雷。
赴壑千層湧,渟泓一鑒開。
聯翩蒞止者,半是濯纓來。
這是位於萬饒與士拉央之間的天然瀑布群,稱Kanching Waterfalls;地處吉隆坡北面。“降真”,即Kanching譯音;早期又寫作“間征”。間征山屬於雪蘭莪最早的重要錫礦區,也是雪蘭莪境內最早的華人聚居地。(李業霖1997:38-78)降真瀑布群是由七個上下斷續相接的瀑布組成,總高度落差逾兩百米。開篇詩句造勢頗勁,曰“滾雪堆”、“飛急雨”、“千層湧”,至末尾卻突轉而靜止,且雲“半是濯纓來”。描景之動與狀人之靜產生的巨大反襯,使開辟泉湧的洪流驟然聚焦於觀瀑一人。所謂“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遊人半作遙想銀河九天,半作嬉水濯足與纓,獨我介懷於滄浪水之清兮濁兮。(摘自:林連玉基金網站 / 網照)
鮑爾吉《原野》
從質地上說,花瓣是什麼?它比綢子還柔軟,像水一樣嬌嫩。雨後的山坡上,如果看到一朵花,像見到一個剛睡醒的嬰兒,像門口站著一個被雨淋濕的小姑娘。花瓣的質地,用語言形容不出來,而它的鮮艷,我們只好說它像花朵一樣鮮艷。無論是小黃花、小白花,都純潔鮮艷。花能從一株卑微的草裏生長出來,人卻不能,連描述一下的能力都缺乏。
從性格說,馬比人勇敢,而性情比人溫和。馬赴戰場廝殺,爆炸轟鳴不會讓它停下來,見了血也不躲閃。冰雪、高山和河流都不會阻擋馬的腳步。它的眼睛晶瑩,看著遠方。它把勇敢與溫良結為一體。它的性情可謂君子。
從流動說,河水一定有巨大的喜悅,一直奔流不息。大河流動時的莊嚴,讓人肅然起敬。它不是在逃離,而是前進。只有貝多芬的音樂能描述河流的節奏、力量和典雅。貝多芬的交響曲沒有多余的音符,也沒有樂器單獨演奏,一切共進。而河流裏也沒有一滴多余的水,每滴水和其他的水密不可分,一起往前跑。河對於魚來說是巨大的家園,魚在河裏享受著比人更幸福的生活。夜晚,河流兜攬所有的星辰,邊晃邊亮。
從胸懷看,鳥比人更有理想。當遷徙的候鳥飛越喜馬拉雅山的時候,雪崩不會讓它驚慌。鳥在夜晚飛越大海,如果沒有島嶼讓它歇腳,它就不知疲倦地一直飛。它不過是小小的生靈,卻擁有無比巨大的勇氣。
人的勇氣、包容、純潔和善良,本來是與生俱來的。在漫長的生活中,有一些丟失了,有一些被關在心底。把它們找回來,讓它們長大。人生其實沒有什麼艱難,每一寸光陰都有用。(原載《愛墾網》)
空間與時間:連續性與差異性
生態女性主義的論述認同,當今世界的生態危機起因,是二元對立論為主的思維體系。要修正這一錯誤對立的重點,首先必須認知到所謂人與非人、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連續性與差異性”。拉圖爾的政治生態學著眼於觀察人與非人,如何在局部性互動中逐漸形成一整體性網絡。主張沒有清楚的疆界或固定的本質,與環境間也未截然劃分,取而代之的是彼此間的根莖連結與局部網絡 (rhizomes and networks)。這種新物體的觀念有效的地方,在於它帶出了某種時間性,簡單的說,就是伯格森所說的,在注意到物體除了我們眼見的空間化輪廓 (spatial configuration)之外,還有所謂“在時間中的存在”(a way of being in time),亦即其綿延的韻律 (a rhythm of duration)。(参考:林宛瑄·綿延之群)
啟蒙精神與工 具理性的自然觀念
被啟蒙精神與工具理性框架的自然觀念有待商榷,那訴諸於一種先於文明宰制的素樸自然又有何不妥? 馬考利(David Macauley)對西方哲學自然觀念的考察,與拉圖爾(Bruno Latour)所提出的政治生態學(political ecology)主張,都提供了解答此疑問的相關線索。
馬考利認為,由於西方哲學可說是源於對自然的思考,自然觀念因此早已有之,亞里斯多德對自然史的投入即是 一例;而這種早期希臘哲學式自然觀察的重要性,倒不在其是否有科學上的精準度,而是在於其如何標示出一種屬人之外的場域。
然而在對心智(mind)的興趣後來居上之後,哲學家從非人(nonhuman)的世界離開,逐漸與自然切割,終而企圖以心智力量凌駕並控制自然。
培根(Francis Bacon)認為,必須以工藝與科技施加於自然,迫使自然展露其奧秘。
笛卡兒(Rene Descartes) 則認為,人必須與自然分離,並對其進行準確的測量,才能如實測知自然。
兩位哲學家的主張都透露出,將知識建立在與生存環境切割開來的人,回頭來掌管自然的基調,而之後討論生態問題的哲學論述,也多半遵循兩人的理論框架, 思考屈居於人之下,且以其使用價值被認知的自然觀念。
馬考利的考察所獲致的結果,乍看與前述對啟蒙精神矮化自然的批判雷同,但 他所欲強調的毋寧是,以保護某種想像中的素樸自然為主的訴求,如何不切實際。
因為誠如論者如盧卡斯(Georg Lukacs)或阿多諾(Theodor Ardono) 所言,自然觀念事實上受社會制約,每一種對自然的認知,總不免以隱晦的方式訴說,人類整體社會的構成為何。(林宛瑄·綿延之群)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