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陳明發:敘事,就是Make Sense
心理學家Gopnik說:
在心目中創造一個玩伴,是七歲以前的
孩子努力組織生活經驗的自信行為;
這麼說來,講故事,則是成人設法
把無法具體說出來的體悟,
换另一個方式說出来,用以詮釋生活中
形形色色的經歷。
(陳明發 2015年7月21日 臉書)
Tags:
Albums: 吉隆坡(Kuala Lumpur)no.1
Comment
詩歌語言的內在速度很多時候,代表著詩人的內省品質以及生命的本質狀態。同時,詩歌語言內在的速度變幻在更深的層面又常常受到文化氣質的影響或指引。法國的左拉(Zola)當年在討論馬奈(Manet)的作品時,使用了témperament這個詞,可以勉強翻譯成中文“氣質”。實際上,“氣質”是一個純中國式的理念,很難找到完全相對應的西方術語。它與人的個性、修養、風度、稟賦及靈動的思想緊密相關,同時也與涵養其人的整體文明本質互為表里。宋人張載在《語錄鈔》中寫道:“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這句話的意義在於,一個人、一個民族或一種文明,只有通過不斷向傳統學習、不斷向傳統吸取力量,才能造就自身的氣質。
就中國傳統文化的氣質而言,總的傾向是舒緩而內斂的(通識的例子如太極、書法、圍棋、古琴、禪坐等),其舒緩或緩慢的氣質滲透於詩歌之中,形成一種特有的詩學律動——它似乎更接近於詩歌的本質——甚至成為對抗時間飛逝的一種方式。即使是前面我們提到的李白、郭沫若或北島,在看似急速的表象中,仍然深潛著一種中國式的緩慢律動。就像孔子所感嘆的那條河流一樣,它日夜不停地流淌,仿佛是快捷的;然而在孔子看來,這條永恒之河,卻又是如此安祥,聽不到一絲消逝的濤聲。一條奔騰的河,在孔子的詩思中,也是一條緩慢的甚至趨向於靜止的河。
事實上,作為時間藝術的詩歌,其內在速度大多時候是緩慢而非快速的,縱然是面對快捷無比的物象時,詩人也會有意無意間將之變慢,使之停留片刻,成為凝神的詩章。因此,詩歌語言在本質上更接近於音樂。蘇姍·朗格(Susanne Langer)認為:音樂揭示的是一種由聲音創造出來的虛幻時間,這個虛幻的時間並不是由時鐘標示的時間,而是由生命活動本身標示的時間,這個時間便是音樂的首要的或基本的幻象;在這個幻象中,樂曲在行進,和諧在生成,節奏在延續。虛幻的時間在詩歌中,成為構成內在速度的基本的幻象,可以稱之為速度的幻象。速度的幻象同音樂一樣,不受“時鐘”(物理時間)的約束,詩人常常會努力使速度的幻象慢下來靜下來,然後以詩歌的方式獲得永生。(向以鮮:緩慢的隱喻——詩歌語言內在速度的文化觀照 / 2019年06月03日《詩刊》)
對他者的關注與技術建構論的興起
技術哲學研究的經驗轉向,是在社會建構主義思潮興起的背景之下發生的。因此,談論“經驗轉向”的後現代特征,就不能不追溯社會建構主義思想的後現代特征。
建構主義思想最初發生於哲學領域,有學者將其追溯至康德、黑格爾、維科等人,隨著它向心理學及社會學各領域的延伸,已逐漸從“個體建構論”發展為“社會建構論”[9]。
作為一種哲學思維,“建構主義思想”突破了傳統的主、客體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突破了近代以來“施動者—被動者”的實踐模式,導向一種多元化、非決定論的哲學觀。
“當代建構主義的話語分流表明,建構主義在從哲學向社會學的延伸中,逐漸捨棄了其在本體論和認識論層面上的意義。……當建構主義思想被引入技術的社會學研究之後,便只剩下了方法論上的意義,對於這一點,許多學者也已指出,即技術具有可選擇性和社會建構性,對技術發展應采取相對主義或曰對稱性的分析方法”[9]。
技術的社會建構論,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中期,其標誌是比克、休斯和平齊於1987年主編的《技術系統的社會建構》一書的出版。這一時期也恰好是後現代主義哲學思潮剛剛興起不久的時間。
這里,我們尚不知曉該書的作者是否直接受到了這一思潮的影響,但作為一般“建構主義思想”中的後現代性則是無可置疑的。後現代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對偶然、次要、弱小、差異、邊緣、局部、斷裂的關注與強調,與此相關的是對對話與溝通的倡導(盡管個別的思想家過分強調差異和不可通約),對任何將“他人”變成自己的“總體性”的一部分的企圖的拒斥。
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技術的社會建構論體現出強烈的後現代性。“所有社會建構論者都認為技術發展是一個偶然過程,包含諸多異質因素,因此技術變遷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單向發展過程,更不是單純經濟規律或技術內在`邏輯'決定的開發過程,技術變遷只有依據大量的技術爭論才能得到最佳的解釋”[10]。
作為當代技術建構論代表人物,安德魯·芬伯格在《可選擇的現代性》一書中,更充分地表達了社會建構論的後現代主義實質。他說:“`可選擇的'現代性這一觀念意味著可能性範圍的擴展。
……最重要的是,它主張把更多的行動者,包容在技術決策的過程之中。而行動者,我們的意思是指那些參與到技術網絡之中的所有人,如工人、用戶、技術進步副作用的受害者或受益者等。這些行動者中的每一個都有一種獨特的發展觀。
他們的經驗和主張,構成了福柯所謂的`被抑制的知識'(subjugated knowledge),這是一種從下面來揭示現實各個方面的知識,而這種現實現在只是朦朧地受到那些處於權力地位的人的關注”[11]。(吳致遠《後現代語境中的技術與技術哲學》,2005 / 原載:東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第7卷 第3期 2005年 5月 / 作者单位:東北大學文法學院)
延續閱讀 》
故事人心靈素質(14)
遇上·北婆羅洲 02
[9] 邢懷濱,陳凡.社會建構論的思想演變及其本質意含[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2,19(5):70-73.
[10] 李三虎,趙萬里.社會建構論與技術哲學[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0,16(9):27-32.
[11] 安德魯·芬伯格.可選擇的現代性[M].陸俊,嚴耕,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6,32.
體驗設計·延續閱讀 》
文化旅遊
DESIGN-DRIVEN 設計力創新
福建惠安美女文創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