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47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August 25, 2021 at 11:57pm

限流30%之下,依然有矛盾待解——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推行預約制與限流30%的要求,多地景區將流量管控的關口前移,變被動的現場分流為主動的行前計劃和引導,為景區秩序帶來新變。但“限流30%”的紅線之下,依然存在一些矛盾亟待破解。

一方面,是景區整體限流與局部景點擁擠之間的矛盾。

51日,一段在社交網絡廣為流傳的視頻顯示,為了看日出,遊客排隊等候登山時造成了泰山景區局部區域的擁擠。盡管泰山景區在51日執行了接待量不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30%(3.4萬人)的要求,依然沒能避免局部擁擠情況發生。

業內認為,景區內部景點出現的“冷熱不均”現象,與局部導流不到位、重要節點的管理存在短板有關。在此情形下,即使整體人流得到控制,仍然因人流分布不均,增加局部的擁堵風險。

另一方面,是觸發限流應急預案與遊客體驗優化之間的矛盾。



51日晚,陜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圖)遊客暴增。對此,景區及時實行人流管控,臨時取消了“不倒翁小姐姐”的演出項目。

一些網友在社交網絡表示,被臨時啟動的人流管控預案,影響了遊玩體驗。“雖然理解景區為了控制客流取消演出的做法,但希望能提前通知。專門來看演出但跑了空,很可惜。”

此外,對於“預約制”短時間內的迅速鋪開,部分受訪遊客坦言“不太習慣”。“以往說走就走,一家人臨時起意想去哪兒玩都行。現在不但要提前預約,有的人氣旺的景區還得提前兩三天搶票,真有點不適應。”西安市民黃薇薇說。


“詩和遠方”如何承載新期待?


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在限制人流、提振消費、優化體驗三者之間找到平衡點,讓遊客“來之能遊、遊之能樂、樂之能返”,這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國內旅遊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的要求,也是未來假日期間景區需要繼續面對的挑戰。

業內表示,景區客流管控,既要講究整體限流,也要重視局部導流

對於整體限流的把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認為,景區限流需統籌兼顧經濟性、安全性、體驗性三個方面。

“景區應結合國家、地方和行業的相關政策、法規、標準,根據自身實際,采用定量與定性、理論與經驗相結合的方法核定最大承載量。”中國旅遊研究院景區研究主管戰冬梅說。


針對景區內的局部導流,魏翔建議,在涉及人身安全的區域,通過剛性手段,防止遊客穿越、禁止人群聚集等方式進行管控。更重要的則是以柔性的管理手段,即通過合理的動線規劃設計和科學的導引操作進行動態導流

結合當前旅遊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趨勢,魏翔表示,物流網應當成為未來旅遊景區人流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通過使用視頻攝像頭、路面傳感器,跟人工智能系統進行對接,對遊客行為進行實時實景的監測、提示和有效引導,不失為智慧旅遊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新華社記者張漫子、蔡馨逸 / 新華社北京2020年5月4日電,原題:“預約制”漸成常態,“詩和遠方”如何承載新期待?” 4.5.2020 新華社)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July 31, 2021 at 11:37pm


聯合國: 國際旅遊業到2023年才會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路透日內瓦630日 - 聯合國周三的一項研究稱,除一些西方市場外,今年國際遊客抵達人數將停滯不前,造成高達2.4萬億美元的損失,並稱該行業預計要到2023年才會全面反彈。


COVID-19疫苗接種和接種證明是恢復對國外旅遊信心的關鍵,這為許多國家、尤其是嚴重依賴旅遊業提供就業機會的小島國帶來了生機。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 的報告,2020年國際遊客抵達人數比2019年大流行前水平下降了73%,導致旅遊業和相關行業損失估計為2.4萬億美元。


“今年的前景看起來並沒有好多少,”UNCTAD貿易分析部門的Ralf Peters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前三個月又很糟糕,沒有太多旅行發生,”他說。


“預計下半年會出現一定的復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對北美和歐洲來說是這樣,”他告訴路透,稱要歸功於疫苗接種。


該報告列出了2021年的三種情景,顯示國際遊客抵達人數預計將比大流行前水平下降63%至75%,導致損失在1.7萬億至2.4萬億美元之間。
(2021年6月30日 l路透社)

報告全文:COVID-19 AND TOURISM AN UPDATE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July 28, 2021 at 3:58pm


莫蘭:新冠危機 :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法國當代哲學家、社會學家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近期接受 《世界報》專訪,分析新冠疫情危機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衝擊,指出疫情迫使我們質疑生活方式和真正的需求,他認為,對利潤不斷追求和不進行足夠的思考,是造成人類無數災難的原因。


年近百歲的法國社會學家莫蘭於2020419日接受《世界報》專訪,就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帶來的全球衛生危機分析,莫蘭回答,是否能夠預見該疫情迅速在高度發達的人類社會蔓延 ?是否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具有複雜文明的時候也必然發生蔓延全球的疫情? 如何看待對治療新冠傳染病引發的激烈爭論 ?如何汲取該疫情的教訓呢?


莫蘭表示認為,不受控制的經濟和技術的全球化,不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無控制的資本全球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系列災難,包括對生態和社會環境的破壞。

莫蘭說自己的觀點在法國屬於少數派,自己也沒有預見,病毒會對人類造成如此大的災難。

與此前比爾蓋茨 2012年關注非洲埃博拉疫情不同,比爾蓋茨曾經表示,公共衛生事件而不是核彈將劇烈衝擊人類社會,他呼籲各國建立相應的醫療應急措施,但是世界各國受到習慣思維方式,和不願意被干擾的舒適生活影響,包括美國在內沒有國家採取預防措施。


迅速蔓延疫情讓諸多國家措手不及


遵循自由貿易,如同法國一樣,許多國家信賴經貿交往的順通,而沒有儲備足夠的口罩等醫療器材,因此無法有力應對突發的疫情。


新冠疫情打破了不少我們曾經堅信的理念,目前不知道新冠病毒發源地,還沒應對藥品和疫苗,不知道疫情會如何發展。我們也不知道限足到什麼時候結束? 我們不知道未來社會,經濟,政治和地緣關係走向。未來情況更壞或者更好,還是喜憂參半。(編註:整個2020年全世界都在期待着疫苗)

莫蘭認為,危機有可能導致社會向兩個對立方向發展,一方面刺激想像力和創造力,讓科學家找到解決問題辦法。另外一個方面是尋找重歸過去的社會穩定,以及崇拜集權,懲罰肇事者。當然,會在這兩個極端思潮中間,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


如何汲取新冠疫情的教訓


不過,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的新冠危機,會讓大家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生活在充滿悲劇和不確定的世界中,如果確信自由競爭和經濟增長,是給人類社會造福的靈丹妙藥的理念,只會加劇全球化的悲劇。


人類社會把自認為可以控制自然和自己的命運的想法已經推到極端,如使用人工智能等,但是我們即是玩遊戲者,也被捉弄。

莫蘭認為這場新冠危機向我們展示出,目前全球化發展模式只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與團結互助無關。


全球化運動儘管在科技、經濟領域,造就了全球統一體,但它並沒有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各國採取閉關封國的措施,如此小小的病毒首先引起公共衛生危機,隨後是經濟危機,也帶來政治危機,不僅是個人危機也牽扯到世界各地的千家萬戶,也是一場系列反應的社會危機。

這場危機促使人們反思 :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21.4.2020 https://www.rfi.fr/)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July 17, 2021 at 4:33pm


陳明發《從空心到無器官身體》

——重讀艾略特的《空心人》


202176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3:00,吉隆坡上午11:00,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近185百萬。死亡:破400萬。悲劇遠遠還沒結束;病毒繼續再變種。

這不是修辭時刻,因爲我需要專心地悲傷。至少,要比在社媒上發個掉淚的表情符號更真誠些。我的意識于是循例想起艾略特,就像大部分人一傷心,不管甚麼情況、甚麼程度,都只說“天啊”那樣的自然。


準確地說,是艾略特在〈空心人〉一詩中的最後四行;同一句話,雖不用感歎號,但捅心捅了三次:


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

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
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


潛意識裏的我,固定反應地,把“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同樣唸三回。

就快要唸全詩最後一句,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我居然分心了。有人把這一句譯成“並非轟然落幕 而是郁郁而終”,怎樣先知似地譯得這麼貼近此刻的世況?

The Hollow Men,2019,Gun Blued Steel,100 x 50 x 82 cm,Title inspired by T.S. Eliot)

whimper原含抱怨、抽噎、梗咽和哭泣等意思。這裏的中文譯成 “郁郁而終”,最能把那一份失重感的悲戚,從外在的舉動,及其以聽得見的聲音所發出來的詞,全部没收起來藏之內在感性。這是個“真理敞开”的細節,它交代了肺炎患者在將逝/剛逝之際,游絲若斷/已斷却因缺氧而發不出聲音的壓抑。極度的無助。


我求助艾略特的詩句充作個人對逝者的悼詞,念頭卻在最後一行拐了個彎,從而位移並變形。這點心理變化我得給自己說個清楚,不就只是唸四行東西嗎?怎麽閃了念、分了心?我把〈空心人〉全詩再讀一遍,發覺自己的腦波被韻控了。像含羞草,腦神經突觸叫這首詩的韻律给牽曳。

“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之前的23行,都是三、四個字的短句,唯有一行是五個字。其語調仿近一息將滅斯人快離去的急促呼吸,突然一口氣來個十個字,意識迴光返照似地猛然抽搐,難免發生飄移現象。


困擾我的,是這次的飄移經驗是否具有“創生性”、“有效性”?若是,它就是個人自身的詩性存在的一次交會。“分心”、“散渙”也就成了一個口訣,叫意識的莽荒迸裂的迸裂,敞開的敞開;製造必要的交叉口。

一個人歷經一首詩的步調,可能出現的岔道無可預測,但肯定不少。被前例、慣例所寵壞的讀者-創作人,也許最幸福,因爲他們的“標準答案”、“皇家大道”總是不缺補給。但來到真正的變異,誰能說得準?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July 17, 2021 at 3:01pm

是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破1億8千5百萬。罹難者,從我開始寫這篇文字時算起,幾個小時內又添近二千餘人。然而說真的,我們的悲劇豈只是病毒及其變種嗎?

以前聽人說過,人之所以為人,最簡單的鑒別是:人行人道;獸走獸徑。可是,那些寧讓疫苗逾期而坐視他人死去,還阻攔別人疫苗流通者,是哪門子的人道?人類史上最浩大的集體盛事奧運會,現場居然沒觀眾了;新一代成長最重要階段的學習,場景只剩下電腦的屏幕,春風何從吹雨何從化?上館子的樂趣縮小到餐盒且沒有騰騰的熱度;電影、演唱會?從數百到數萬人在一起呼喊一起笑的勝景,微型成客廳沙發上的個體行為………。而這或許還只是故事的序曲。


過去的生活方式不再是理所當然了。我是佇立巨浪前的一名讀者-創作者,在歷經自己和其他人的作品時,意識有所移位、鬆土,我應該諒解自己的“用情不專”;“有始無終”。

因爲一個中英文翻譯的轉折處,讓我的心念閃了一下而起了皺褶。皺褶的一個面向是問世快一百年的《空心人》(1925),艾略特是老掉牙了,但我還是當他敲的是暮鼓:災難當頭的眾生啊,萬萬不要再玩“空心”。翻去皺褶另一邊,我看見了德勒茲,他敲響了疫後的晨鐘:從已經顯得太不真實的一切恩寵中,掏空受到既有定義所囿限的器官;去塑造“無器官身體”吧,所有新的可能要從那裏重新生成。千百方不一樣的景觀就在無限面向的皺褶裏。

更完整、更具意義的生命需要新功能;新功能只能操作於新器官;而新器官也只能棲居於再造的肌體中。


我大概也就是一名陶瓷匠而已。此刻所有閱讀-創作所體驗到的“空”或“無”,是一個土胚上給菜肴的就位而作准備的那空間。因爲菜肴會是自己燒的,碟子應該先捏成什麼形狀,要塑得多深多闊,繪甚麼圖彩甚麼釉,除了自己,誰能比我抓摸得更準?
(6.7.2021)

:16.7.2021 更新數字:190,270,873確診 ,4,091,488死亡)


延續閱讀 》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愛墾網特寫·新冠肺炎:人文景觀

義大利都靈:尼采1889年的CARLO ALBERTO廣場

社會企業的定義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 》文化札記

文創抗疫·抗疫文創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une 28, 2021 at 9:31am


陳明發:冠病:史無前例的全球災難


18個月前,全世界(包括我自己,也包括很多中國人本身)

都以為新冠肺炎(當時還是叫“武漢肺炎”
/ 英文:Corona Virus),只是武漢人的事
就像2003年的非典災區,雖然全球戒備
但主要災區集中於香港與廣東

誰預料得到,一年半(201912月-20216月)後的

今天,地球表面沒有一處能幸免冠毒肆虐
最嚴苛的時候,全球一天有超過90萬人確診
29.4.2021);17,504人(20.1.2021)喪命

每分鐘就有12個人,不計性別、年齡、國籍、

宗教、財富、地位......,離開了這個世界
即使是最親近的人都無法送他們最後一程
遺體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送去火化

25.6.2021,全球冠病確診人數
已首度逾18千萬。而死亡人数已接近4百萬。

很多人形容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但回想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發生在歐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本土並無戰事
而這一回: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掉以輕心。

還有那一場災難,比這一次更讓大家了解到

全人類真的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任何個人或集團,不管其政治、經濟、文化或宗教

背景是什麼,不要再老想著本身的私己議程好嗎?

                                                      (27.6.2021 陳明發臉書)

                                                                                              (29.1.2020陳明發臉書)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May 11, 2021 at 7:01pm

Times Higher Education: 冠毒與在線高等教育

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Sichuan University – Pittsburgh Institute)的助理教授鄭雅妍(Areum Jeong)身處祖國韓國,正為2月底在Big Blue Button會議網站上,開設的在線英語寫作和韓國電影課程進行遠程備課。她稱讃學校的管理人員“全天候不懈地工作”,為該網站的使用方法提供培訓;她也很感激在微信上分享實用技巧的同事。

鄭教授一直在練習配合視頻和不含視頻的授課方式、共享視頻片段和幻燈片。她修改教學大綱,設立課程主頁,並上傳要求閱讀的材料。為了使學生保持興趣,她還準備了課堂活動、小組討論和線上調查。她甚至更新了PPT演示文稿以使它們“更加醒目”。


她承認,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英語寫作對學生來說可能都是一個“無聊又困難的學科”,尤其對非英語母語的理科專業學生而言,他們可能會對長論文作業產生“不確定和壓力感”。她說:“與學生建立融洽關系是使他們受到鼓勵並積極參與的重要因素。”她補充說,她通常會在會面時間盡可能地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如果沒有當面交流的機會,“適應性和靈活性將是關鍵”。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學習體驗無法在線上復制。鄭教授最初想舉行定期電影賞析,以及和韓國電影人的問答環節。現在,她的一位學生正在幫助尋找可以在線觀看電影的中國流媒體平臺,但她很遺憾學生們會錯過一起觀影的共同體驗。


她說:“我曾想象在課堂上,學生們會熱切地分享他們對某個場景的看法,並詢問這部電影和韓國歷史及社會的關係。”
(摘自:新型冠狀病毒會否讓在線教育從此普及?)(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

                                                   (Source of Photo:https://campustechnology.com)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May 9, 2021 at 5:58pm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April 17, 2021 at 1:01am


冠毒:死亡人數破三百萬

2021417日,全球冠毒確證個案破一億四千萬宗,同一天,死亡人數破三百萬。其中,一百萬宗發生在歐洲;美洲方面,美國、巴西與墨西哥死亡人數加上來逾一百一十萬。(數據來源: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La Gioconda In Barcelona:
Coronavirus has affected the whole world. People are anxious, and the streets are empty. Well, almost empty. You can only expect one group to roam and stay loyal to them, and they are the street artists.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March 24, 2021 at 11:45pm


陳明發《從文化研究出發投進疫後振興》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021128日所發佈的數據顯示,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旅遊人數大幅減少,2020年全球旅遊業收入損失1.3萬億美元,成為“旅遊業歷史上最糟糕年份”。所損失的收入是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所損失的“11倍多”,1億至1.2億個與旅遊業直接相關的工作面臨風險。

回顧2019年及之前的連續8年,旅遊業所取得的GDP成長,一直大於全球整體的GDP成長。每十份工作中,就有一份與旅遊業有關。實際上,在過去十年,全球所創造出來的新就業機會,五分之一落在旅遊業。它是最大的經濟領域,不止關係到服務業,也帶動了國家的出口貿易與民生福祉。


但是,在我們繼續看好觀光業前景的同時,旅遊體驗需求越來越多元;越來越創新,這給業者帶來越來越艱巨的求變挑戰。


其中,文化旅遊是多元、創新最重要的大趨勢之一;怎樣把馬來西亞素來深感驕傲的豐饒文化資源,轉化成旅遊業者更上層樓的新動力?從文化研究出發,有何地方創生與文化創意的概念與技藝,把一個地方的文化旅遊潛能釋放出來?這會是我們社會疫後振興的一個大題目。
(23.3.2021)

平時出入泰國國際機場的旅人多如過江之鯽,在冠病疫情時期,冷清情景令人淚下。這是全球機場的共同命運。Police captain Nicha Nitinavakarn works at the Arrival Immigration Bureau in Suvarnabhumi Airport in Bangkok, Thailand. Photo: UN Women/Ploy Phutpheng UN Women/Ploy Phutpheng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