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很轻松说“算了”,如果大家都能“满足敞欢”,这“算了”才算數。

可是,太多太多事虽有人帮忙擦屁股,臭味还是嗅得到的。

更何况有天才鼓励大家在厕所做深呼吸。

更多精彩内容 ~

抱抱,看新聞: 永遠的豪門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5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Sunday

愛墾的梗:泥嗒嗒·嗒嗒泥

自從掛旗掛反者受到嚴懲,不愉快的事件大大減少;旗少掛了,人也自然少掛。

自從吹哨者受到嚴控後,貪污事件大大減少。———眼不見為淨。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ugust 13, 2025 at 11:04am

憤怒是火,行動才是光。

Anger kindles us, but action defines.

美國民權運動中 Malcolm X 有句話:

Usually when people are sad, they don't do anything. But when they get angry, they bring about a change.

人們悲傷時常無所作為,但憤怒時,他們會促成改變。

換著文創實踐,若有文創人想因為某個事件寫一部劇本,我會問他:你是生氣呢,傷感呢,還是憤怒?

Anger is a spark; action is the flame that lights the way.

Rage may ignite, but action illuminates.

Anger fuels the fire; action shines the struggle.

Fire without light burns itself to ashes; anger without action kills oneself.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ugust 12, 2025 at 11:38am

愛墾APP:種族關係緊張與社團~~在歷史與社會學研究中,當海外華人與所在國的政治關係緊張時,宗鄉社團往往會扮演多重角色,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看:

情感與身份的避風港~宗鄉社團(同鄉會、會館、宗親會等)通常以共同籍貫、血緣或祖籍地為基礎。當外部社會出現排華、歧視、政治衝突等壓力時,這些社團提供一個熟悉的語言、文化與價值觀環境,讓成員獲得心理支持與歸屬感。

社會支持與互助網絡~宗鄉社團會組織互助基金、醫療援助、法律支援等資源,幫助會員應對失業、法律糾紛或人身安全威脅。在政治衝突時,它們可能成為資訊交換與資源整合的平台。

政治與外交的緩衝或動員力量~有些宗鄉社團會充當華人社群與當地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協商權益、化解衝突。在某些時期(例如反華浪潮或戰爭期間),它們可能組織集體抗議、募款支援祖國,或對當地社會發聲。有時,為了保護成員安全,宗鄉社團選擇低調,避免直接介入政治。

文化延續與認同強化~緊張時期,宗鄉社團常加強節慶、宗教活動、語言教育等,以維繫成員的文化認同。這種「回歸傳統」的傾向,有時被學者視為對外部不確定性的一種防禦反應。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

宗鄉社團在政治緊張時像是海外華人的「避難所」與「支點」,既能安撫內部、維繫文化,也可能作為對外談判與自我防衛的力量。

墾友們可找一些具體的歷史案例,比如19世紀末美國排華法案時期1960年代印尼反華浪潮,來具體展示宗鄉社團如何發揮作用。这样可以更立體地理解它的功能。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ugust 3, 2025 at 11:09pm

不懂中華文化就是這個樣子囉。

大學先修班中文科不考中國文學史,沒聽過《詩經》的風雅頌;還有屈原的《離騷》,當然不知道「風騷」二字何來?。

領袖拼:引領風騷;心如碌碌撞的,才賣弄風騷

在含淚都要「愛國」、「救國」的年代,確實有人墜樓了;現在,先天下之富而富的集團,偷腥貪新鮮,騷上頭就不再害臊。

誠如廁長說的,有些事沒人敢作;他們不做,誰做?

像極了有的女演員想出頭,有句standard台詞:

「導演~~今晚~~奴家來您房間向您請教劇本,切磋演技,技職技職......」

上一代,賣大餅;新一代,賣騷餅。

以為是乾貨,原來是騷貨。

賣大餅沒什麼技術成分,新手轉一圈就成了;騷餅,講究煙視媚行,不簡單。

老一代也不認輸,破格掙眼球,豁出去了!

當真咧,有些事;他們不做,誰敢做?

文中熱詞“手把手”的意境,真讓人只羡鸳鸯不羡仙。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ly 31, 2025 at 9:08pm

擬象政治寓言·Simulacra Political Narrative
金孔雀與水牛王

從前,在湄公河邊一片茂密的叢林裡,住著一隻羽毛耀眼、舉止張狂的金孔雀。牠自稱是「天神後裔」、「神鳥再世」,每天站在最高的枯樹枝頭,用刺耳的聲音對整座森林高喊:「我是百獸之王!」

牠的羽毛上鍍著金粉,是從外地騙來的亮片塗料;牠頭上那頂羽冠,也是用其他鳥的羽毛編成的戰利品。金孔雀還聘請了幾隻長著圓滑舌頭的猴子作為**「形象顧問」**,每天替牠打造聖鳥傳奇,在樹上畫壁畫、塗標語、唱讚歌。牠們甚至製作了「神蹟紀錄片」,聲稱孔雀曾以一瞪之力驅退猛虎,令月亮逆行。

不只如此,孔雀還養了一群暗中行事的野狗和鴉鷹組成「森林秩序小隊」,他們自稱「護林志工」,卻經常私下毆打懷疑孔雀說詞的動物,還散布謠言:「反孔雀者,即叛森林。」

一些小獸被迫低頭,一些中獸裝作相信,但內心疑懼。

有一年,叢林久旱,樹葉乾枯,河道見底。金孔雀卻再度出場,揮舞著羽冠大聲說:「只要大家每日三跪九叩,捐出果實和毛髮作為供品,我便可召喚天雨。」

許多飢餓的動物仍信了牠,或是被迫信了。每天在泥地裡朝拜,貢品堆滿高台,金孔雀則坐在用象牙與龜甲打造的寶座上,笑得輕浮。

這時,一隻沉默多年、滿身泥濘的老水牛從角落走出。他不善言辭,從不裝飾自己,但他耕田無數年,是森林裡許多生命的真正基礎。他走到孔雀前,聲音渾厚而堅定地說:

「孔雀啊,你若真能喚雨,何不立下誓言:若明日無雨,便脫下羽冠,不再自稱神鳥,讓叢林回歸真實。」

孔雀一聽,眼神一沉。牠揮手叫來形象手猴子,立即在樹上刷出標語:「水牛詆毀神鳥,是叢林的敵人!」私法惡棍們則威脅水牛的家族、踩爛他田邊的小灌木。孔雀還冷笑道:

「粗鄙的獸啊,你這種泥巴裡的牲口,怎能懂天意與神恩?你反對我,就是反對森林!」

那夜,金孔雀再次在樹上呼號祈雨,還讓猴子拍攝「神鳥夜禱」影片,四處播放。但天色無變,雲無動靜。

到了第二天,旱災更加嚴重。土地龜裂,雛獸呻吟。孔雀卻仍在講台上高喊:「這是因為你們不夠虔誠!有人破壞祭典!」

這一次,動物們終於不再沉默。他們看透了孔雀的羽毛只是金粉假象,看清了形象手與惡棍的表演只是幻術。他們集體轉頭,望向那隻泥地中默默站立的水牛。

水牛不說空話,也無多姿羽毛。他彎下角,一步一步地踏出尋水之路。他記得河流曾流過的方向,記得地形變化的細節。三日後,他在枯石間發現一處地下泉眼。

泉水湧出,森林再生。青草冒芽,小獸重笑。眾獸開始耕作、儲水、合作,重新建立真正的共存之道。

而金孔雀呢?牠仍站在那棵枯樹上,對著鏡子練習微笑,自語道:「只是暫時失誤而已。只要我的形象還在,牠們總會回來的。」

可這一次,沒有人再抬頭。

森林安靜了一會,然後,所有動物齊聲說:

「謝謝水牛。」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ly 8, 2025 at 10:39am

耍刀的,是人民的頭頭
落地的,是人民的頭

高調的,是「人民的喉舌」
切斷的,是人民的喉

8.7.2025 磚·法)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9, 2025 at 10:02pm

愛墾APP·信任成本:沉默,有時比言語更具殺傷力~~當一位領導人不只一次、也不只是偶然地被捲入爭議,人們會開始思考:信任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流失的?我們是否正見證它悄然消逝的過程?

這是當前社會中不少人心中的疑問,隨著某位領導再度遭到前戰友提出嚴重指控——此次為民事訴訟,指稱涉及性侵行為——這些疑問再次浮上檯面。指控本身性質重大,社會自然高度關注。

然而,除了司法系統中的調查與審理,還有一場更微妙的評價,正在公民心中悄然進行。

對一位領導人的信任,往往不僅關乎法院的最終判決,更取決於這位領導人在風波中的態度與行為。這當中包括是否回應、是否負責、是否展現透明度。尤其當爭議重複發生,民眾的不安與疑慮也會隨之加劇。

重複的衝擊:指控與印象之間

在初次面對指控時,人們往往願意保持觀望、給予當事人解釋空間。但隨著相似事件反覆出現,原本的信任會逐步受到侵蝕。第三次、第四次時,即使事實尚未釐清,許多人也可能已開始形成預設立場。

這正是重複的風險所在:當同類指控一再發生,它便不再只是單一事件,而可能開始影響外界對此人的整體評價。

回應的分量:沉默與誠意之間

對許多民眾而言,領袖的回應方式比具體法律結果更具象徵意義。如果選擇沉默或完全交由律師或輿論鉗制單位處理,可能會被視為逃避;若能主動說明、尊重程序、展現誠意,則往往更能獲得理解與信賴。

現階段,沉默本身已成為一種訊號。而它釋放出的訊息,未必有助於化解社會疑慮。

領導的需求與政治疲勞

社會對領導人的期待,不僅是有效治理,更包括穩定與可信賴。當政治爭議成為常態,民眾的不安感與倦怠感也會升高。

在多數人為日常生活奔波的時代,公眾更渴望少一些風波、多一些務實。每一次新的醜聞,都可能讓國家的改革進程停滯,使民眾對政治的期待與信心逐步流失。

即使真相尚未明朗,這種拖延與不確定的狀態,已足以構成一種「信任成本」。

法律之外的試煉:信任的維度

即使最終證明當事人無罪,公眾的信任往往早在判決之前就已做出反應。因為信任來自穩定、一致、負責任的表現,而非單一的法律結論。

這也是領導力的情感試煉:當人們開始質疑「這個人,仍然是我能信任的領導者嗎?」,其實已不僅是法律戰場上的攻防,更是一場關乎誠信與價值的深層考驗。

公正與問責,缺一不可

作為公民,我們需要同時堅守兩項原則:一是所有人,包括領導者,都應享有正當法律程序的保障;二是所有持權者,都應主動展現應有的正直。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6, 2025 at 10:23pm

愛墾APP:魯迅對寓言故事的評價~~是複雜而多層次的。他既肯定寓言作為文學形式的社會批判功能,又對其局限性有所質疑和批評。

以下是魯迅對寓言故事的一些主要觀點:

肯定寓言的批判功能

魯迅認為寓言是一種能夠藉由隱喻與象徵對現實社會進行批判的文學形式,尤其在言論受限制的時代中具有特殊價值。他自己在《野草》、《故事新編》等作品中也運用了大量寓言元素來諷刺現實。例如,《故事新編》中的〈非攻〉、〈奔月〉、〈出關〉等故事,都改寫古代神話或歷史故事來影射當時社會現象。

他曾說:「譏刺和寓言是言論受限制時的一種表現方式。」

這說明他理解寓言作為批判現實的一種策略,是文學在壓抑環境中發聲的重要方式。

批評傳統寓言的保守性與妥協性

儘管魯迅認同寓言的潛在批判力量,但他也批評一些傳統寓言(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往往淪為教化與維穩的工具,內容常常服從於「教訓」與「道德」的目的,而非真正揭示社會矛盾。

他指出,這類寓言往往讓弱者順從強者、接受命運,例如《農夫與蛇》、《狼和小羊》這類故事,其實在潛意識中鞏固了壓迫秩序,而非質疑它。

轉化與創新:寓言現代化

魯迅在創作中對寓言進行現代化改寫,賦予它新的意義。他不滿足於傳統寓言的道德說教,而是透過反諷、荒誕等手法將寓言變為尖銳的社會批評工具。他的作品往往帶有深刻的反思與現代主義風格,突破了寓言原本的簡單框架。

小結:魯迅對寓言的態度可以總結為:

工具性肯定:寓言在特定環境中有批判與啟蒙的功能;

內容批判:對傳統寓言中妥協、消極的道德教訓保持警惕;

形式革新:主張改造與再創造,使寓言成為更有力的思想武器。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pril 28, 2025 at 9:49am
《荀子·勸學》還有那麼一句,譯文如下:

螃蟹有六隻腳和兩隻鉗夾,(但是)如果沒有蛇、黃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十分浮躁啊。

(反觀蚯蚓光秃秃的,却能在大地上生存、活動。)

讓当今的人反思,有的個人或社會,所有的好處都有了,却偏偏不好好實幹,整天還老盯着别人的好處,想佔人好處。这不只是浮躁,還貪婪呢。

原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說法,大道理,可以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延續閱讀)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pril 21, 2025 at 5:27pm

陳明發·馬中契合:新「黃金5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15日(周二),傍晚6時30分抵達馬來西亞,16日行程主要是和最高元首和首相會晤,17日早上離開大馬,完成3天國事訪問,然後啟程到下一站柬埔寨。

這是習先生第二度官訪馬來西亞。社媒上有篇廣泛流傳的帖子,替華商-華團惋惜:你們怎麼這回不像2013年那次受重視?

當我想到,在過去12年間,又新添了多少的對華社團,怎麼都沒可扮演的角色?那篇帖子更耐人尋味。

我的理解是,習先生前回是應時任首相邀請而來,政治人物有政治人物的議程與安排;而這趟,則是回訪最高元首蘇丹依布拉欣去年的大陸行。

再說,眼下面對美國關稅壓力,策略伙伴關係內部的互相洽談與觀察,恐怕才是重頭戲。

是的,我17日在社媒用了「互相洽談與觀察」這修辭。

而根據媒體18日的報導,習先生在續程往柬埔寨訪問時,则用了「雙向奔赴」一詞。

中國領袖有本身一套務實的修辭學。不少所謂自由世界的領導人,事無大小都習慣了張口就來。對此能領悟多少,是自求多福了。

在習近平眼中,中柬關係,除了充满「雙向奔赴」的激情,更有具體(政治、產能、農業、能源、安全、人文)「鑽石六邊」合作框架。

而在馬来西亞方面,新華社的快訊最簡練了:習近平會見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我願同易卜拉欣最高元首一道努力,引領中馬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共同打造高水平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譜寫睦鄰友好、團結合作新篇章,開啟中馬關係新的「黃金50年」。

馬來西亞曾是「一帶一路」65個伙伴國最優先伙伴,而2018年以後的情況,明白者自然明白。

覺得自己明白還不够者,不妨關注最高元首和習近平會晤時提到的合作重點,特别有關文化的部分。隆新高鐵、森林城市等部分的故事?已不是2013年時候的氣候。

文創教懂我們什麼是像徵,理解大環境時才可能有多幾個角度,多幾個實在的抉擇。不是「見仁見智」一語就打發掉一切。

所謂文創,回到文化,就是不離文史哲;元首殿下說馬中要加強文化合作,最大的資源无疑便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與哲學。

這新“黃金50”,如何結合上;人文科技-藍綠數旅經濟;東盟-中國命運共同體與青年一代相知相親等議程?除了“来者可追”,還要自問一句:我們是繼續「互相洽談與觀察」;還是“雙向奔赴”?(18.4.2025)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