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發佈《陳楨: 札記2001》

《陳明發的詩與詩想》

《陳明發論故事》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我想將老子、莊子同後現代的領導美學聯繫上來。

不僅這樣,老莊鮮活的創意領導,必須替代現代管理思想中的理性中心主義。

讓它成為後現代人在知識社會中學習、工作和耕耘生活的基礎。

我希望這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人生抉擇。


創意人·故事人 精進計劃 》》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本事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攝影輯
文創玩家記事本 2001~2013
陳楨: 札記2001

說好的俳句 I
說好的俳句 II

馬來西亞微博
白垚經典: 中國寡婦山~~史詩的變奏

(Feature Photo: Are you searching for your soul? Then come out of your own prison by Avnish Dhoundiyal, http://avnishdhoundiyal.com/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80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November 6, 2021 at 9:08pm


陳明發《刷》


人世間最深情的癡男怨女

莫過於在社媒上發表作品

卻以為能像古人所云:

殊不知,網路文章往往是

還沒眨眼已被刷掉

作古去了(2017年6月10日 臉書)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November 5, 2021 at 9:29pm


陳明發《黄振渊》


謝謝振淵邀請我出席如此精彩的午宴。飯菜好夠我陶醉了,加上諸位精彩的專業對話,更是讓我思潮起伏。每一段,都足以放上中國抖音,供有心人學習。

振淵本身在專業與家庭方面的成功,是友好之間引以為榮的。他除了學問好,還特別"好事"。說是熱心,這形容詞還不到位。什麼事物要是讓他盯上,他可能不是百分百擅長那議題,但我欣賞他總有辦法把有關的各界人士拉在一起出策謀略,而且大家還是真心在做這件事。

在一個充滿怨氣,而大家又深感無力的建國階段,我們需要這份實在的領導。認識振淵28年。這28年,我們很多共同的記憶,已經是歷史的一部分。昨日聽玉輝兄提起的許多事,原來很多的歷史,很多人當時都曾在現場。

從留臺聯總爭取醫科系與工程系的許多往事,令人很擔憂的是,一切過往是否最終都"如煙"? 結果變成一些後來人可以無知,忽視甚至耍弄的"故事"。人無法證明自己曾經活過,除非留下一些痕跡。文字記錄,還是比較可靠而方便的媒體。與振淵共勉之。(28.10.2019)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29, 2021 at 10:13pm


陳明發詩想《杠桿》


玩這遊戲要格外的專注,比藝人在舞臺上對自己的要求更大些。要不,樂極生悲的皮肉之痛,往往不是一回,而是兩回。而且,被罵「還不知死」和被笑「笨得要死」,機率一樣的高。


玩法很簡單,一塊磚頭,加上一塊長方形的木板,就能樂上好幾個小時。九寸高的空心磚最理想,打中央擱上一塊木板。原理和蹺蹺板是一樣的。靠著木板與磚頭結合的杠桿原理,木板一頭的人落下,另一頭的人就翹高。與蹺蹺板不同的是,木板與磚頭只是空置著,二者之間沒有鎖緊的穩固支點。


而且,遊戲者不是坐著,而是先由一人站在木板落下的一頭,另一個人從更高處跳在翹起的尾端。


在那身體失衡、失重的一刻,二者要看自己是否夠功夫站穩,不摔倒,不撲地;更關鍵的,不讓突然翹上來的木板敲到。玩到最後,它是鬥智的玩意兒,彼此開始「玩臭」,例如從高處跳下者做狀要跳了,嚇得另一邊的夥伴趕緊先跳,姿態緊張狼狽,跳者就樂了;或跳者雙腳一離高處,原來必須在另一頭站穩的玩伴趕緊走開,害得跳者落個空,一時失誤撲在地上事小,被彈起的木板擊中,那可痛壞了。不小心撞上磚頭,免不了擦傷流血。


精彩的是小孩愛冒險,挑戰性越高越不信邪,再三嘗試。


中學時上物理課,老師提到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叫杠桿的東西對我來說不難明白。它不是理論,像我兒時的遊戲。

若干年後,聽聞一些金融界的神童說:「我有十塊錢,你有十塊錢,他有十塊錢,三十塊錢合起來做本錢,可以做三百塊錢的生意;加上好點子,銀行信得過你,借你三千塊,可以做三萬塊錢的生意;賺得了三十萬,就可能賺三百萬;三千萬也不是夢.........。」 我始终也弄不明白這怎麼個操作法,因為我那十塊錢得留著吃午餐,永遠沒有那多出來的十塊錢。


大家說,馬雲就是這樣子起家的。我想到的,是有人從高處跳下翹起一端的磚板,另一端不留神的玩伴就飛出去。運氣差時,就擦傷身體,甚至摔破頭。回家準挨父母一頓鞭打,所以說皮肉之痛往往是禍不單行。


不懂是不是這童年的陰影,鬧得我沒投資意識,更沒冒險精神。被人罵“笨得要死”,只好認了。
14.4.2021 / 網摘照片)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23, 2021 at 11:23pm


自然浮现的聲音


“盼望着,盼望着,” 這两句在初稿裏是没有的。寫完以後,可能是抗疫禁足令拖得過久,重讀“禁足令終於解除”這一句,有一種頓時释然的感覺,有些熟悉但適時的老話,趁腦皺褶鬆懈而崩了出来。確實是“老”話了,来自小時候背誦的朱自清散文。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83


盼望着,盼望着,禁足令終於解除,我萬分雀躍來到公園。帶了一疊廢紙在湖邊折紙船,祈願給地球送去祝福,结果却被罰款了。原因是:亂丟垃圾。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22, 2021 at 7:23pm


發生在自我意識黑夜的返鄉


今早臨醒得此靈光,解決了自然人(原始人)、個體自我意識產生之前的黑夜/渾沌、主客體區分、最初的生命衝動(動物性)與藝術欣賞/審美本能的天然親密關係。這關係敞開了詩性存在的“返鄉”體驗。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82

人一出世還沒張開眼就親近藝術品了,而且是渾然一體根本沒有主客差異的生命體驗:母親的乳房,不是任何言辭都無法形容的美的容器嗎?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10, 2021 at 11:52pm


陳明發《書缘》

買書、藏書、讀書、寫書,確是美事。一遇上年紀,就掙扎了。明明眼力、體力已不允許,“雄心”卻似乎隨著洞識日增、智慧成熟而膨脹;苦樂參半在其中。特別是這些伴隨自己心靈生活一輩子的夥伴,要怎麽個打發?我早有這樣的想法:一個人的藏書大概都有一個傾向,世上不會有幾個學有專精的人藏書會一模一樣,他的私人圖書館就成了主題館了,肯定有很多可貴的珍本收藏在裏頭。擴大來說,那是一個社群難得的一筆文化遺產。只是要找對捐獻的對象,我們應該就有一個在做幾代人的工作的滿足感。我們可以理直氣壯跟妻子說,我這書不是買給自己看、自己用而已,我是為以後的同路人先買好這些書,算是留给未来盛事的禮物。當然,首先要確保賢內助也是愛書人,或至少是明理的人。有一回看台灣文化名人詹宏志說道,他妻子給他整理書房,結果好些朋友送的簽名書都送到舊書攤去了,結結實實讓圈內人嘲笑了一陣子。
(1.10.202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1, 2021 at 11:27pm


陳明發《思考的機缘》


文化看源頭,也看流向,討論文化的人常把“源遠流長”四字掛口裡,心裡所想的多是那遙遠的“源頭”,反而忽略了“長流”的沿岸風光。 

看看華族宗教在海外的發展,能更明白其影響力。

從民族關係、歷史文化、地理景觀、自然生態到寓言傳說,馬来西亚特别是沙巴是一個充滿豐饒資源與活力的區域,如何借文化創意給鄉土經濟與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想像力? 這是值得借《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神山組詩》等出版計劃而思考的機緣與參與。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September 28, 2021 at 9:34pm


陳明發《休息,為了走不同的路》


疫情起伏,不容樂觀,衷心希望諸位友好都平安無恙。 居家抗疫,發現過去走了世界好些地方後,現在有機會安下心來靜靜反思,發現最有趣,最神秘的景點,還是自己的家,特別是和家人的共同記憶,還有那瑣瑣碎碎收藏在抽屜裏的老照片、舊東西。 過去參與過許許多多的群體工作,常常聽見人們說讓世界看見我們(的地方、景點、目的地),可是我們究竟真正看見自己多少? 當世界真的走向我們了,我們能說的故事,能比以前更多、比網上材料更深入、精彩嗎? 謝謝每一天睡醒,總有很多朋友互相勉勵:“休息,為了走更遠的路”。 我說:“休息,為了走不同的路”。我就用這句話和大家互相鼓勵,直到我們下一回有機會面對面深聊。 在渾渾亂亂、棲棲惶惶的歷史時刻,小百姓如何安身立命?找不到厚厚的原著來啃無所謂,愛墾網幫你整理了一些至少可以自我領航的劄記,推動自己在續航以前,先想一想自己未來不同的路,往哪裏走。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1)

我將丘吉爾與愛因斯坦都視為領導人物—都是對其他人的思想、行為與(或)感情造成極大影響的人。丘吉爾經由他在許多場合發表的談話與演說,以一種直接方式施展他的影響力。因此,我稱他為直接領導人。愛因斯坦則透過他研發的理念,以及這些理念演變成理論或論文的方式來影響他人,因此,他應該算是一位間接領導人。(霍華德·加納著《領導大師風雲錄》,1997年,台灣遠流出版事業,9頁)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ugust 29, 2021 at 9:59am


陳明發:故事的詩性開發

企業投入故事詩性開發,這故事對於社群和解、親善有何幫助?企業的工作倫理、領導體會,是否可以提煉成一個社群的“全民品牌”?
創業這些年,年份可能和馬來西亞立國歷史一樣久遠;內部有何可共享的故事?外部和整個社群建設有何可共享的故事?

“那些(外部故事),你的印象最深刻?”

如何建立儀式(節慶),置入這些故事;讓它變得更有激動人心的意義?

如何在誤解中走出來;在失敗中站上來的故事?

這就是我們馬來西亞人,已經夠好了;不再需要虛假的東西,增添虛構的、不曾有的“履歷”。

需要再詮釋。

變動的時代,很多東西很快被遺忘;有什麼東西值得留下去;讓下一代無需從零開始做起?

社群和解:企業難得的表現契機。

(Feature Photo: vase painting by jaba idris, https://www.facebook.com/jabagusiot)

(陳明發:文創玩家記事本 2001~2016)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ugust 9, 2021 at 10:27am


陳明發·抵牾


我在地方創生與文字創作之間,可曾發生摩擦?我一般習慣的反應是這麽想:摩擦?好啊;二石相撞必有火花。但我明白這世界往往不和我同調。大家一想到“摩擦”,是從稍有干擾、抵牾、矛盾到正式衝突的那種生活狀態。嚴重者,常常是以“漢賊不两立”告吹。其實,創造一個共同的聚合場,讓雙方自由、互動就好了,融合可待。實際上,還有“不打不相識”的妙用。這場所叫“文化”。地方創生靠什麼創;要怎怎樣生?文化有答案。答案用什麼技藝切進;又怎樣呈獻出來? 不外文學。
(9.8.202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