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8年之後,別期待你的面子書賬號還會塞滿交友邀請。
至少,專家是這麼說。
專家預言,用戶人數突破9億人口的社交一哥面子書(Facebook),在8年內就會沒落。
智治基金創辦人傑克森在國家廣播有線電視公司(CNBC)節目Squawk on the Street接受電話訪問,他說:“面書5到8年內就會消失,就像雅虎(Yahoo!)一樣。”
他解釋,雅虎現在雖然還在賺錢,仍有獲利,還有1萬3千名員工,但市值只剩下2000年鼎盛時期的10%,“不管怎麼看,雅虎實際上已經消失”。
(Photo Appreciation: Bear Necessities by Mike Wizowski)
傑克森提出網絡企業有三個世代。第一代由雅虎這樣的大型入口網站主導,此類網站囊括了所有使用者想要的資訊;然後第二代出現了像面書這樣的社交網 站;接著進入了現在的第三代,網絡公司聚焦於如何透過行動設備平台獲利。
面書在跨代銜接上出了問題,以致於該公司發展已出現窒礙難行的情況。
傑克森引谷歌(Google)為例,指Google主導了第一世代,卻苦無方法打入第二社交網絡世代,雖然該公司的Google+會員數量突破1億,但與面書的9億多用戶比起仍是天差地別。
他說,無論這些網絡公司花多少錢,延攬多少人才,似乎就是無法把成功延續至下一代。
面書是社交網站
不是行動設備公司
傑克森分析,面書的確可以砸重金買下許多行動應用程式,就像之前以10億美元買下照相程式Instagram那樣,但光憑這點還是無法創造一個賺錢的行動設備平台。
說到底,面書的核心企業模式是社交網站,不是行動設備公司。
總結傑克森所說,面書可能永遠無法成功跨足至行動設備世代,競爭者將接踵而至。
“面書不會倒閉,但我們過去從未見過的新東西會不斷出現”,而且“大家一定會迷上這些新事物,並受其吸引”。
對於面書將在未來5至8年內消失的說去,面書則跨出發展行動廣告的重要腳步,以行動回應外界的質疑。
為消除外界對臉書在行動市場前景的質疑,面書5日開始讓廣告商設計行動裝置專用的廣告,並開放使用者的最新動態頁面出現廣告,一改過去廣告僅限在特定部位的做法,提昇對廣告商的吸引力,跨出發展行動廣告的重大一步。
Pivotal研究集團的維瑟說,行動版本的面書降低廣告門檻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但面書對行動廣告應持續採取漸進策略,以免引起使用者反感。
目前面書的行動廣告服務已採自助式,廣告商不需透過業務就能和面書合作。
Ignite Social Media社群媒體行銷公司總裁托賓表示,菜單式的服務有助面書吸引廣告預算大至數千美元的大企業、小至數美元的本地商家。
(轉載自2012-06-07蕃薯藤 )
Tags:
(台灣)Catherine Yen:
我最近發現FB的交友系統有一個很詭異的現象:當你接受一個邀請確認後,會跑出一個方格,問你是否在現實中認識對方,你如果回答「否」,這個「否」的數據到達一個程度,可能會讓對方因此違反FB條款,而被處分禁止發送交友邀請一週,第二次則禁止十四天!
這是非常不通人情的條款,FB的精神是公開聯誼分享!交友也不勉強,每個人有自己的判斷能力,用這種違反人權的方式限制交友,實在令人難以理解!所以各位臉友在FB交友邀請確認後,請按「是」!或者乾脆不填略過(by pass),讓大家都較方便!
(收藏自www.facebook.com/catherine.yen.3)
女:為什麼你會在鐵道的那一瞬間決定愛上我?
男: 我腦子摔壞了,換個簡單一點的問題好嗎?
女:例如~~?
男:例如FB問人家: 你認不認識她?
星期一,要上班、加班;星期二,要上班、開會
星期三,要上班,應酬;星期四星期五,又是上班加班開會應酬
禮拜六,有親戚來、有朋友病了、老闆又結婚
禮拜天,應該留給家人了吧?
把時間留給家,留給家人重要
在一起做些事一樣重要
一起去吃飯重要
可是在飯桌上各自玩自己的手機、平板電腦,也沒意思
現在的很多餐館都比以前清靜,不是沒有生意
而是大家都不對彼此說話,而成了低頭族
連孩子滿場飛的情況都少見了,因為連三兩歲的孩子進餐館
第一件事就問:請問參觀的Wifi密碼是什麼?
然後繼續玩他的手機或平板電腦
父母則忙著在FB他們正在吃什麼,感覺如何
彼此就坐在對面,也要從對方的FB了去解彼此此時的感受
何春萍‧表態真的很重要嗎?
面子書(Facebook)崛起,許多人在這個自由空間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心情感覺及對事件的看法,若以正面的角度來看,面書的留言純屬個人分享或情緒抒泄的一個管道,但如果他人要以某人的面書來定義某人的性格及生活實情,這未免不符現實了。
比方說,你看某人在面書上耕耘的文字,不知覺以為某人的生活實景必然像他的文字所描述一樣精彩與美好。這其實不全然是對的,人的現實中有許多寫不出的無奈與無助,更沒有人會願意在面書承認自己的無能與弱點,你在面書所看到與所瞭解的一切,不可能是全貌的真相。
面書,你可以看,你可以瞭解,不過這只是參考值,而不是絕對值。就算我在面書上標識我住在“古晉”或“單身”,那也不一定是真相,面書有面書的遊戲,就像我對它的態度只是――好玩,但這個好玩不是意味著你可以借用面書去傷害人、破壞人、污蔑人甚至達到個人的私人議程。如果你只是用面書來造神,標榜自己像神一樣強大與偉大,那是你家的事,我沉默不代表我默認你的看法及意見。
很多人在面書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及意見,但有沒有在面書“表態”很重要嗎?人人以為“表態”這一點很重要,實際上“表態”可以解決問題嗎?你在面書“表態”等於你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嗎?
當人人已趨向熱衷於在面書“表態”,表態自己是環保支持分子、綠色運動支持者,但在面書表態其實不代表他們真的在現實中做到所表態的行為,就像自稱環保的支持者,並沒有在家做好垃圾分類、並沒有拿飯盒打包食物以便減少塑膠袋或保麗龍的使用、並沒有養成隨手熄燈的好習慣以避免養成浪費的壞習慣。這些人並不是真的在行為上支持環保理念,充其量他只是說說爽而已。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或青年在網絡時代中,已然是說的多,做的少;批評的多,建設的少;指責別人的多,自己力行的少,甚至在做一件好事或有社會責任的事,都沒有自我內化,只有流於形式,在一個虛擬的網絡上表態、在一個人為刻意安排的場面上做秀,看起來是很美好的事,然而在現實中,經常被人表態要支持的好人好事好組織,總是經不起時間及現實的無情考驗下,被打倒了,也被打回原形了,這就像環保一直無法普及化、大家認知森林很寶貴要保護之但是森林還是每年在消失一樣的道理。
人人高喊“愛地球”那麼多年了,怎麼地球還是越來越糟糕?人人說廢物循環,但是垃圾怎麼越來越多了?人人都說綠色環境好,怎麼自己家裡連小小的一塊綠地也要鋪上水泥以便可以多停一輛車子呢?
最後,你發現原來世界要很美好,並不需要要求別人個個都是好人,自己先做到好人再說,只要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好人、做到好事,那麼這個世界有可能才會變美好。(收藏自15.8.2013星洲日報/言路‧作者:何春萍)
甲(對網友):有何高見?.........閉嘴吧;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瘋狂的想法!!
乙(對網友):這是你寫過的東西中最爛的.........我按鍵盤啦,不再追隨你!
甲(面對面):什麼情況?
乙(面對面):好極了,社交媒體,我就是王!
甲:我也是,社交媒體真是好東西不是?
乙:是。再見。
甲:再見。
(再次陷進社交媒體)。
陳莉珍‧面書讓我們告別快樂?
幾個星期前一個午餐時分,閒來無事就在手機上刷面書,豈知,被面書上一名友人的貼文給嚇到了,她在網上分享往生親人遺體的照片。
面子書的確是個供個 人分享的平台,而有至親離世,你當然可以藉以悼念逝者,但是像這樣把遺體照片貼上網的舉動,不僅讓一些人看了不舒服,對往生者也是一種不敬!
最近美國有一份研究發現,面書用的越多,人就越不快樂。研究人員用了兩週的時間,觀察82名有智能手機的面書用戶,發現到使用度越高者,對生活的滿意度就越低。
我覺得美國網絡心理學家Graham Jones針對這份研究的評論,非常貼切的道出這個世代的問題。
他認為這份研究是針對那些過度使用面書的人,他說,面書是近期崛起的社會現象,而我們還在 學習如何使用這個平台。他指出,社會還未探索出如何能讓面書充份惠及我們的生活的方法,並讓一些人不會失控。
(My mums on Facebook - illustrations by griffinabox, http://pinterest.com/pin/137641332333949749/)
面書的分享功能到底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早前,美加就有年輕女性被性侵,因為過程被拍成視頻在網上流傳而自殺――《新聞周刊》針對這個現象做了一個專題報導。
你或許會好奇為何被性侵,會被 拍下視頻,或許是遇上類似李宗瑞那類有特殊癖好的施暴者。但在美加發生的這些案例,不乏是年輕女孩出席狂歡派對,喝的不省人事之後,被人當眾施暴的案例, 而拍攝視頻的人就是在一旁的“觀眾”。
當然很多人,或許會認為這些女生也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應該更妥當的保護自己,但當時那些拍攝視頻而後流傳的人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態?
是否就像車禍現場所見,一些公眾忙著扮演記錄者,而忽略了伸出援手的現象一樣?
這些年輕女孩被性侵,視頻還被廣泛流傳,身心受創,不敢舉報,無地自容的走上絕路,其中一個案例中,女生的父母在舉行葬禮的那一刻都不知道女兒的慘 痛經歷。除了身心受創,這些視頻往往還會成為法庭上對受害者不利的證據,即辯方可以用來抗辯指女生同意進行性行為,而讓施暴者得以脫罪。
當然,有人會說, 出席類似狂歡派對乃至喝得爛醉的女生沒有好好的保護自己,而上載/拍攝這些視頻的網民實在濫用科技提供的方便。
但女生喝得爛醉並不意味著她願意進行性行 為,也不代表“觀眾”們有權拍攝乃至上載而不出手阻止暴力事件的發生,而我們更不能忽略社交媒體是如何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習慣,也或許顛覆一些原本美 好的價值。
在這個叫人無所適從的面書年代,如何尋求平衡,真的完全要看個人的努力了。
(收藏自 2013-08-17 星洲日報《言路版》)
顧著打機上FB 智能手機造無禮世代
(倫敦5日綜合電)曾否遇到一些人在戲院看戲時猛講手機,旁若無人的人?有沒有見過在與親朋戚友吃飯時只顧低頭發whatsapp,當同枱人不存在的人?英國權威禮儀顧問Debrett’s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智能手機、社交網絡等的確在破壞禮儀,產生了“無禮世代”。
Debrett’s調查發現,72%受訪者認為手機、手提電腦和社交網絡令人變得無禮。77%覺得年輕一代的社交技巧比20年前退步了。
Debrett’s亦訪問了58位公司高層,過半人表示考慮擢升員工時,會重視社交技巧多於學業成績,但大部分高層認為時下年輕雇員的主要問題,是時常在辦公室講手機和上社交網絡,過份倚賴社交網絡和電腦的拼字檢查功能等,並覺得年輕雇員的寫作能力“令人吃驚”,有高層甚至埋怨“有員工已不懂得如何寫字”。
該調查亦發現“虛擬和真實性格斷層”現象,15%的人表示走入一個充滿陌生人的房間會充滿信心,表示有信心在社交網絡建立個人檔案的人卻有62%。這導致年輕人在現實世界不懂面對別人,1/4人表示面對新同事時渾身不自在,近半表示在會議上站立作正式報告時會心情緊張。
負責幫Debrett’s向30歲以下人士提供商業培訓的Louise Ruell表示,年輕人必須發展並維持高水平的社交和專業技能,確保在事業和人生都成功。
(收藏自二零一三年九月五日馬來西亞《光華日報》)
日出,起床,第一件事是打開大門,看看更早起的派報大叔,是不是已經把早報扔進院子;嗯,來了,撿起,打開,讓那油墨香伴著早晨清新的空氣,驅走睡意,掃描一下頭條新聞,呵呵,怎麼又是那個黨的新聞,噢,應該是笑話,才對。
或者,頭條是汽油起價!睡意馬上消散,氣急敗壞,查看油箱,此時看見鄰居也在院子,一樣為汽油起價一事嘀咕著,兩人就開始高談起來,數落政府的不是。
等等,這場景應該不是發生在院子,鄰居應該是網友,那個黨肯定是笑話,在網上確是被當作嘲諷的對象,汽油起價的事,不需要等到隔天早上,面書上昨晚早就罵翻了!
現代人的信息來源,或者說傳送信息的管道,是網絡,面子書、微博、微信、推特……,報紙的功能太單一化了,只能接收,不能及時傳輸,少了互動。早上 等報紙的心情,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已經換成是確保手機電池處於飽滿狀態,網絡信號穩定,然後,猛刷面書,深怕遺漏了任何一條信息,哪怕只是朋友的狗昨晚 有沒有吃到朋友承諾買給她的大包,這件事……
過去人們只依賴一份報紙,好吧,有人是兩份或更多,再加上電視、電台,所獲取的信息就已經足夠矣。現在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發達,信息如洪水缺堤,一發不可收拾,充塞每個人的手機、平板電腦,讓人應接不暇。
如“長江水源源不絕”的信息,都是我們所需要知道的?
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我們被信息承載,看似擁有一切,然而,天際瞭望無垠,泅泳在這片大海中,心裡恐怕愈是焦慮,因為根本不知道哪裡是盡頭。
信息量大,不等於質高,更非有價值。當信息接收程度,遠比信息消化速度來得大,記憶容量負荷不了,處理得慢,就會產生“信息超載”的現象。
信息是一種刺激,透過我們的眼耳口等的感受接收,再傳輸到大腦,從而產生知覺。人腦如電腦,在接受刺激的感知,作信息處理,會有所謂的不對應期,在 絕對不對應期,再強的刺激也引起不了反應,因為容量和工作量有限度,一旦外界刺激度過強,信息變化太快,就無法迅速處理,而最後“當機”!
看似任何事物都瞭如指掌,但卻“blur blur”,或者完全不在狀況,甚至處於空白狀態,就是這種情況吧?
傳統的書報,當然也有海量的信息,不同的是,傳統媒介能讓讀者在閱讀時有喘息的空間,少了網絡上的過度壓迫感和刺激性,加上書報的信息,是經過專業 的編採團隊,精心挑選,小心嚴格求證,始傳播出去的,而且每個參與編採的人,都是以真實身份示人,以示對每一則輸送到讀者跟前的信息負責。
在面書上,充斥著各種的粉絲頁,打著甚麼新聞爆料,新聞分析的名號,吸引面書友們按“讚”,分享,轉載,然而很多幕後團隊是何人,大家都一無所知, 而且當中不乏是將主流媒體信息加工而來的。有些甚至是打著專家學者的名堂,散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訊息,混淆視聽,令許多人不明就裡的人,誤信了錯誤、虛假的 信息,而惶惶不可終日。
報紙誕生後,除了為讀者帶來各種信息和知識外,假新聞,沒營養的八卦,也隨之出現,這是傳播媒介和閱讀大眾一直都必須面對和處理的問題。在信息相對 完整,專門和限量的情況下,人們是能夠對應自如的,但一旦信息海量化,碎片化,零零散散,過度刺激,在眾聲喧嘩的年代,也許能創造民主,和知識普及,但信 息一旦超載,人們就要耗費更大心力,也需要更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來應對。(收藏自14.9.2013星洲日報/騎驢看本‧作者:張立德‧《星洲日報》主筆,網路照片說明: 我們沒提供無線上網服務,你們聊聊吧。)
黃關:續一場未知天命
透過詩文 確能感受人生告白
寫實筆記 令人還原驕傲
雖已不是 曾經真與純
確做過 令人相信的事
走一場 沒動搖的緣份
或許 這些曾經的曾經
讓 堅持漸漸消失 軟弱變變成熟 格調吋吋流失
如感覺還在
自問 老練了嗎 有梗了嗎
或許情願變得 低調不衝動
但
能否走到從前 記得之間的快樂
區區小成小敗 不致麻木吧
曾經都太認真
傷痕一場場 容不下現實
累了 肯定需要療傷
且戰且走
難道這就是旅程
輪迴告白 一次又一次
真被刺傷 善被誤傷 美被刮傷
不像從前 變了
每每 用詞態度
變得不再給活路 殺氣橫生
何必嘛
最後的歸心
說明 人生境界
真應保持年輕
維護原本真實的自己
曾幾何時
真心地付出
毫無保留地分享
是對 也是錯
因為人的存在
本身就有真 有偽
衝撞人生 且走且戰的同時
立馬修續 一場未知的天命
(收藏自黃關臉書)
蔡鎮鴻:語言的漏洞
言入東方,
聽者,
四位八方, 語解意像, 角度差異各芬芳。
北有冰晶極光絢, 地無蜂蝶百花燦,
西隱落日說空無, 夜鶯松枝啼月娘,
南魚潛洋, 赤熱之下盡說涼。
網繫六合,
百家混混爭悅說忙,
管音弦奏到處風光,
匯曲琴樂舞台交響,
一意論壇七彩光芒。
銀鐵銅板光黯兩面,
油塗顏彩色瑰均亮,
灰階飾度紋波盪漾,
獨孤玄意廣有真量。
FB時代, 有心就有自我平台。
不過互動之中, 仍難免機峰交惡。
言論相左或可彼此交峰辯論,
但直言攻訐, 妄下罪判, 無禮,
互不尊重的現象還是有的。
有理就說,無言守默,
不是利益, 不分版圖, 何苦舌劍相殺。
有意琢磨, 無趣過窗, 自尋心寶,
自築營台, 和平連繫,值識互勉。
(圖文收藏自 蔡鎮鴻 《愛墾網》專頁)
葉子正綠:FB是何物?
FB是何物?Friendship & Brotherhood而已
何苦自劃城池,各鎖營台,區隔我你?
有緣深入交流勉勵;話不投機且尊重離去
何必亂套罪名,傷人失禮
葉子正綠:重新對話
人,真是熱鬧;碰面交往,既有投契之人,也有看不順眼的行為、聽不慣的話語。
碰面交往,無非走出自己的既知、既熟、既舒適,去和不知、不熟,甚或不舒適打交道,
有得必有失,有好必有壞,或是不好不壞、偶好偶壞。
重點是這過程能打開某些門徑,讓我們和自己的內外重新對話。
所以,社群媒體上那些帖子、圖像、視頻音頻、鏈接網址等等內容,有者能吸引我們眼球,大概就是它聚焦了我們心底的一些關切。
正視那關切本身,然後和人交流;同意不同意,談得下下去就多談,談不下去也就回來看看自己為何不想再談。
這個過程貴在自我理解與提升,不在虛擬空間與不相識的人慪氣耗時。
社交網路平台 Facebook風靡全球,許多人使用 Facebook接收資訊,和親朋好友互動,眾多的使用者更是吸引了商人在此放置廣告增加自己的曝光。然而一項新的統計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族群離開 Facebook,單是美國的青少年使用者就減少了 1100萬人。
不再年輕的Facebook
《時代雜誌》報導,在過去 3年間,美國臉書的青少年使用者人數減少了1100萬人。數位顧問公司 iStrategy從 Facebook的社交廣告平台取得資料,並進行統計調查,調查的數據讓人相當吃驚,根據 iStrategy的資料,從 2011年開始,臉書流失了約 420萬名高中生使用者以及 690多萬的大學生使用者。
數位顧問公司 iStrategy所公布的統計資料,統計時間從 2011年 1月到 2014年 1月。
影響廣告收費?
Facebook身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平台,眾多的使用者吸引了許多人在這個社交平台放廣告,也讓他們在 2013年第 2季交出利潤 18億的漂亮成績單。登廣告的人特別偏好年輕族群,因為年輕人喜歡的產品更有未來發展性,因此當iStrategy公司公布資料,指出 Facebook流失年輕一代的使用者,在將來很有可能會影響 Facebook收取的廣告費費率。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讀者請參考"More Than 11 Million Young People Have Fled Facebook Since 2011" (原文收藏自2014-01-17 地球圖集隊)
另一方面,2011-06-13 的 《數位時代》 曾指出,Facebook主打的口號就是他們擁有大量的使用者資料,藉由這些資料,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對的廣告投放給對的使用者,讓使用者對廣告有興趣進一步產生互動。如果臉書可以證明他們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他們可能不需要太擔心會因為這份統計資料失去自己的名聲。
Facebook也承認在 2013年秋季,他們流失了許多年輕一代的使用者,Facebook的首席財務官埃伯斯曼( David Ebersmanu)就說:「我們確實有發現在這一季,青少年使用者越來越少,年紀更小的使用者人數減少的速度更快。」
社交網站龍頭臉書日前因第三季財報亮眼股價大漲15%,卻在後來坦言正在流失青少年用戶使漲勢露出疲態。
臉書Q3營收成長 60% 衝上20億美元。不過,臉書財務長艾伯斯曼(David Ebersman)今天在電話會議表示:「本季我們確實見到每日(青少年)用戶下滑…」但全美整體青少年的使用量還算「平穩」。
先前就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臉書在青少年之間的人氣下滑,不再被認為是個「很酷」的社交平台,但臉書持否認態度。上季,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說,這些消息「都不正確」,臉書在青少年市場完全沒問題。
艾伯斯曼一番話,又說臉書預計不會增加用戶使用頁面上廣告比重,發言反應在股價上,使股價回落。
不過,好消息是臉書行動廣告的營收表現亮眼,占Q3總營收49%,超越前季的41%,超出分析師預期,對去年夏天才開始行動廣告業務的臉書是非常驚人的成長。
行動廣告無疑是臉書長久發展的金雞母,但要如何投置更多廣告才能達到廣告最大收益,又不致惹火旗下12億會員將是一大課題。
My Faceless (cyber) Friend by Beth A. Rogers
Your face, your smile, I have never seen.
I don't know the color of your skin.
Your voice and laughter I have never heard.
I don't know if it is soft or loud.
Your hugs I have never felt.
I don't know the strength of your arms.
Your hand I have never touched.
I don't know if it is calloused and worn.
But to me you are my friend:
Dearer and sweeter than many I've found.
The questions come to me, "How can that be?"
"You don't know a face, touch, or a sound."
But is it the physical nature of a person
That causes me to call you "my friend?"
Or the feel of a touch or the strength of a hug?
I don't need those for you to be my friend.
You have shared with me words of strength
When at times I have felt weak and worn.
You have brought to me a smile, a laugh,
Uplifting me and bringing me joy.
You have bent your "ear" to me and listened,
Then gently guided and directed with your words.
You have hugged me tight, wiped my tears,
Then generously given to me above and beyond.
You are more to me than words on a screen;
For behind those words is a person who cares.
A person with feelings, a tear, and a laugh,
Who holds my mind safe and secure.
For even though I don't know your face, your touch,
I feel and see you in my mind.
You have been all to me that
I've needed you to be Now and forever
within my heart... My Faceless Friend.
(Feature Photo: Faceless by Roman Nebelkin,www.facebook.com/unsquirell)
Mars Chien: 你(觀FB友人有感)
你把所有心思放在公開場所讓人翻閱/
任人隨意撿擇/
只為了那些姆指豎起的剎那/
你把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
透過一條線供人觀賞/
你忘了人的心總是起伏不定上下難平/
於是你開始抱怨沒有甚麼永遠/
你早已經遺忘你的真實情感/
連笑都不自然/
你以為早晚噓寒問暖就代表愛已圓滿/
你傻傻的等那些人們來來往往/
你天天等著一句一句問安/
你想像一聲聲溫言軟語是對你真實的表白/
你將現實跟虛幻混為一談/
你不住地搜尋那一個個你以為的友善/
你越來越懼怕無人留言的那個當下多麼孤單/
你說誰人是你的知己天涯/
雖然你苦笑說你都知道那不過笑話/
你卻還是不斷追尋誰來你家/
你說你要的不多/
你只求一個日日夜夜的貼心對話/
你一字一句編導了自己的悲劇/
因為你是如此/
孤寂/
文:沒之
圖:網路相片 (原始人早就懂得更新他的生活信息)
(收藏自 愛墾納達故事城 臉書)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