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歷史上,香料貿易在蘇拉威西地區占有重要地位,當地政權和外來勢力激烈競爭以控制香料貿易,最終荷蘭取得瞭望加錫地區的貿易壟斷權。1942年二戰時望加錫被日軍攻占,印尼獨立後併入印度尼西亞。
從人口上看,望加錫是蘇拉威西島的最大城市、印度尼西亞第五大城市。1971到1999年間,城市以前殖民時期的一個城堡為名,稱作烏戎潘當(Ujung Pandang),望加錫和烏戎潘當這兩個名字經常互換使用。城市坐落在蘇拉威西島南半島西南海岸,面朝望加錫海峽。(Source of Photo:https://zh.wikipedia.org)
Tags:
Albums: 跟《馬來紀年》走一帶一路·望加錫
Location: Makassar, Indonesia 印尼蘇拉威西
Comment
二、貿易戰作為「承認衝突」(Struggle for Recognition)
在許煜的框架中,美中貿易戰正是一場「承認之爭」(struggle for recognition)。這不僅是關稅或市場競爭問題,而是一場關於誰能定義全球秩序與技術未來的辯證鬥爭。
美國作為「主人」:長期以來,美國透過全球化制度(WTO、美元體系、全球供應鏈)確立主導地位,享有技術與金融霸權。然而,當「奴隸」——即中國——通過勞動與技術自主實現自我強化,美國感受到主導地位被威脅。於是,「主人」開始試圖重新劃定邊界,透過「去風險化」(de-risking)與「供應鏈重組」等策略,試圖恢復控制與安全。
中國作為「奴隸」:在黑格爾的語境中,奴隸的慾望是「被承認為主體」的慾望。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積累了龐大的工業與技術能力,開始追求國家層面的「技術主權」與「文化承認」。然而,當中國試圖以「科技自主」或「一帶一路」的形式重塑全球化,便觸發了主奴關係的反轉危機。
這場貿易戰因此不僅是經濟博弈,更是一場全球承認體系的重新編碼:誰是技術的中心?誰設定全球規則?這正是「承認辯證」的核心張力。
三、主奴關係的顛覆與再組織
許煜的觀點強調,當「奴隸」透過勞動與技術實現自我,主奴關係將出現反轉——「奴」成為新的創造者,而「主」意識到自身對奴的依賴。這正是美中貿易戰的5結構性背景。
美國在高科技產業上仍佔據上游(晶片設計、軟體、生物技術),但在製造與稀土、供應鏈等領域日益依賴中國。
當中國利用這種依賴發展自主技術(如半導體、5G、AI),主奴結構出現反向壓力,美國因而啟動「科技封鎖」與「去中國化」政策。
許煜指出,「主人」此時「從矛盾中醒來」,必須「重新建立邊界」。這正是美國推動產業回流、本土化與盟友再工業化(如 CHIPS Act、印太經濟框架)的邏輯:試圖在失衡的主奴辯證中恢復「主體性」。但矛盾在於,這種脫鉤也讓「主人」失去長期依賴的利益——正如許煜所說:「當他們切斷與奴隸國家的聯繫時,他們也會遭受損失。」
四、全球化的「行星性」危機與未來
許煜提出「行星思維」(planetary thinking)正是為了超越這種主奴對立。他認為,全球化的終點不是「反全球化」,而是其內在矛盾的顯現——即:人類社會需要一種新的共存思維,不再以主奴關係為基礎,而以技術多樣性與相互承認為前提。
美中貿易戰揭示的,正是全球化作為單一現代性體系的崩潰:美國象徵「普遍現代性」(universal modernity)的中心化理性;中國則代表另一種「多元現代性」(plural modernities)的崛起。
二者之間的對抗,顯示出行星層面的危機:當人類的技術系統與政治想像都被主奴辯證束縛時,真正的「和解」
仍未發生。行星思維呼籲的,不是誰戰勝誰,而是如何重新思考「技術—政治—世界」的共存形式,使「主」與「奴」能共同轉化為新的世界公民(planetary beings)。
總結
因此,從許煜的觀點看,美中貿易戰並非僅是地緣政治或經濟摩擦,而是全球化主奴辯證的歷史反轉時刻:
美國作為「主」,因長期的技術與市場霸權而依賴「奴」的勞動。
中國作為「奴」,透過勞動與技術生產獲得力量,追求承認;當「奴」要求平等承認時,「主」反應為封鎖與去全球化;但雙方又無法真正脫鉤,因為彼此的存在早已在全球體系中共構。
這場貿易戰的根本矛盾,不在於利益分配,而在於承認與依賴的辯證困局。若無法超越主奴邏輯,全球化將繼續在對抗與自我否定之間循環。行星思維的任務,正是尋找一條超越這種對立的技術—政治—倫理之路。
愛墾APP:黑格爾《精神現象學》(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1807)中關於「主人與奴隸」(又譯「主奴辯證法」)的第§178–186節之主要原文與權威中文譯文摘錄,並附上解釋。
(中文譯文主要參考何兆武譯《精神現象學》(商務印書館,1987),及部分王玖興校譯版本,以確保準確性。)
178–186:主奴辯證法核心段落
178
德文原文:Das Selbstbewußtsein ist an und für sich, indem, und dadurch, daß es für ein anderes an und für sich ist; d. h. es ist nur als ein Anerkanntes.
中文譯文:自我意識只有在並且因為它對另一個自我意識而存在時,才為自身而存在;也就是說,它只有作為被承認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
解釋:這是主奴辯證法的出發點。黑格爾指出,自我意識的存在並非孤立,而是必須透過「他者的承認」而確立。這種「被承認」的關係(Anerkennung)是自我意識生成的條件。
179
德文原文:Das Selbstbewußtsein ist also nur durch ein anderes Selbstbewußtsein, es hat von sich selbst den Doppelsinn, daß es ein anderes ist für ein anderes.
中文譯文:因此,自我意識只是藉由另一個自我意識而存在;它對自身具有雙重意義:它既是為自己存在的,又是為另一者而存在的。
解釋:此處黑格爾強調了自我意識的「二重性」(doubling)。每個自我意識都需要另一者的承認,但同時又要求在這個關係中保持獨立性。這種矛盾推動了「承認的鬥爭」。
182–183
德文原文:Sie müssen in diesen Kampf gehen, denn sie müssen ihre Gewißheit an sich selbst zur Wahrheit sowohl in dem Anderen als in ihnen selbst erheben. ... Diese Bewährung durch den Kampf ist das Setzen der Freiheit beider, denn sie bewähren sich, ob sie dafür sind, daß sie an sich und für sich selbst sind.
中文譯文:他們必須進入這場鬥爭,因為他們必須在他者與自身中把對自身的確信提升為真理。……這種通過鬥爭的驗證,是雙方自由的設定,因為他們要證明自己是否真正是自身的存在。
解釋:兩個自我意識之間爆發出「生死鬥爭」(Kampf auf Leben und Tod),以爭取被承認為獨立存在。這場鬥爭正是主奴關係生成的起點。
184
德文原文:In dieser Bewegung ergibt sich das Verhältnis der Herrschaft und Knechtschaft.
中文譯文:在這一運動之中,產生了「主宰與奴僕」的關係。
解釋:當一方在生死鬥爭中退卻、屈服於生存的本能,便成為「奴隸」;另一方則保有獨立性,成為「主人」。這是辯證運動的第一次分化。
186
德文原文:Durch die Arbeit kommt das dienende Bewußtsein zur Anschauung seiner selbst als des Für-sich-seienden.
中文譯文:奴僕通過勞動而達到對自身作為「為自身存在者」的直觀。
解釋:這是主奴辯證法轉折點。奴隸透過勞動(Arbeit)改造自然,從服從中培養出「自我活動」的意識。這種實踐性勞動讓奴隸反而比主人更接近真實的自由。主人依賴奴隸的勞動維持生存,而奴隸則在勞動中超越了依附狀態。
總結要點(可作為學術引用說明)
黑格爾文本核心命題:
「自我意識唯在被承認中存在」(178節)
「在鬥爭中產生主奴關係」(184)
「奴隸通過勞動獲得真實自由」(186)
辯證運動的三階段:
承認的慾望(Begierde nach Anerkennung):自我意識追求他者的承認。
主奴分化(Herrschaft und Knechtschaft):生死鬥爭導致權力關係出現。
勞動的解放(Arbeit als Befreiung):奴隸透過實踐認識自身,主奴關係產生逆轉潛能。
哲學意義: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揭示了「自由」並非孤立主體的天賦,而是在社會關係中經由「承認—依附—勞動—自覺」的歷史過程生成的。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