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德勒茲講述的世界也是一個「隨機能量強度小點」(aleatory points of intensity)瞬息萬變的世界。(「能量強度小點」或稱「能量小因子」。)
整個宇宙裡所有龐雜的微小因素都彼此相連,不可分割,人的內在與外在也是如此。萬里之外的一個因素的改變也可能帶來當下所在之處某個現象的轉變。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的蝴蝶效應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在動態的大千宇宙中,事件之初任何一個細小的變化最後都會讓整個事件結果大不同。人類雖然一向以「萬物之靈」自居,卻不知自己所能感知的世界其實只是這個大千世界裡的一粒沙。這也呼應了凱蒂·布朗波(Cate Bramble)在《風水建築》(Architect‘s Guide to Feng Shui)裡說的:「任何生物,都有自己傳遞訊息的方式,比如,大象可以在極遠的距離之外找到自己的象群,細菌也能有自己傳遞抵抗抗生素的方法。」我們的「世界」是個極為複雜的系統,我們感應不到的世界,依然以它們的方式存在,而且這個複雜的「系統」裡任何一個因素都與其他因素密切相連。
關於「對」與「錯」
大自然裡也沒有二元,只有人間有,我們的理性思維裡有。黑夜與白晝是一寸一寸變成彼此,只有光的挪移而已。只有我們在為對與錯、黑與白較勁;可我們的較勁是必需的,不是因為真有二元,而是因為人腦按照這種程式運作,世間事沿著這樣的軌跡運行,我們必須遵守規則,才能開展自我,延續人間慧命。
德勒茲也問我們:我們的世界到底有沒有真理?行為有沒有凖則?人間有沒有對錯?如果沒有,為什麼我還要日夜賣命地去追尋,去守護?
真理不是「沒有」,而是相對或者絕對。(當然,如果真理是相對的,也等於沒有真理!)
世間有無絕對的真理?如果世間沒有真理,我們還要不要為真理獻身,為自己熱切認同的價值而活?這可能是某些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卡在喉嚨裡最大的刺。
德勒茲在《褶子:萊布尼茨與巴洛克風格》裡寫道:「不是因為人的不同而讓真理產生變化,而是因為條件或者情況的不同,讓人感受到了變化這個真理。」換句話說,不是真理有相對性(a relativity of what is true),是相對本身才是真理(a truth of relativity)。
前者強調特定的「某個真理」,或者某個道理、價值觀,而這個價值觀卻因為環境變化而不同。比如東西方文化對於子女與父母相互對待的關係,就有不同的價值觀。西方父母較重視子女獨立人格的養成,東方父母較傾向對於子女行為的指引,甚至過分干預;西方子女也沒有奉養父母的孝道規范。
而後者強調的是只有「相對」這個萬物的現象。
「真理的相對性」(relativity of truth)意思是「我覺得我的感受、我的認知是真理,你覺得你的感受、你的認知是真理」,但是最後因為這種認知的不同,我們所有的認知都是真理,所有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那麼,若是沒有絕對的對和錯,這樣的思考最後就走向「沒有真理」了。這種說法又仿佛是說:每個人都是「對」的。
我覺得我自己的價值是「對的」,同時也要肯定你的價值也是 「對的」。也就是說,在對錯的爭辯裡,洋蔥剝到最後,只有「對」存在,大家的觀點都是「對」的。這種思維模式像是在公司的一場會議上爭論,最後竟然來個模糊的皆大歡喜。原本大家認真討論、唇槍舌劍地為自己的觀點辯解,到最後人人都繳械投降,因為原來老總給的議題是個游戲,故意玩弄大家的神經,根本沒有必要爭論,大家白忙一場,哭笑不得。或者,正要劍拔弩張,卻忽然像動畫片裡的人物一樣,發現手中那把磨得明晃晃的青龍劍變成了法國麵包。
然而事實上,是這樣嗎?
德勒茲的「相對性的真理」(truth of relativity)指的是:「相對本身即是真理。」這個概念所要表達的,不是世間有「很多」真理,不是「每一個人的價值觀都是對的」,而是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在特定的時空,對我們而言,暫時是對的,但是它不代表「永恆不變的」真理。所以,在這個框架裡面,對錯是存在的,為真理而戰大多數時候是必要的。
(《欲望與歸零——從西方後現代思想家德勒茲看人生》;作者:[美]杜鍾敏;出版時間:2023-03-01;社科學術出版)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