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伊德是從意向關聯性這一角度來分析意向性。他認為,胡塞爾的現象學分析來自於嚴格的和不可分的關聯性「我—我思—所思」(Ego-cogito-cogitatum),即每一個所思必然聯系到我思。海德格爾的現象學將被經驗的和正在經驗的相互關係存在主義地解釋為:在世界之中存在…
Blog 吳國林:後現象學及其進展——唐•伊德技術現象學述評 3 6 Promotions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5從民族共同體的歷史來看,我們生存的所有彼此「關聯關係」是通過語言作為紐帶而建立起來的。海德格爾說:
存在的贏獲或者失去都是在語言之中。語言是民族的歷史性此在的世界構形和保存中心的存有;…
Blog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5 4 Promotions 桑婪譯詩: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詩集《音樂地獄》紫丁香花叢的著魔者I.
——遙遠之花在開放。我想要你望向窗外,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不確定的手勢,虛幻的物體,失敗的幽靈……去窗邊吧,就好像你此生都在為此而凖備。…
Blog 桑婪譯詩: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詩集《音樂地獄》紫丁香花叢的著魔者 4 Promotions 俞雪蓮·德莫特·莫蘭:交互主體性與文化構成 12019年7月3日下午,中山大學禾田哲學系列講座之「現象學的核心概念」的第五講,在錫昌堂103室如期舉行。本場講座中,著名現象學家、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
Blog 俞雪蓮·德莫特·莫蘭:交互主體性與文化構成 1 10 Promotions 王路《論關於認識本身的認識》2 Blog 王路《論關於認識本身的認識》2 8 Promotions Kappelhoff & Lahmann :情動詩學 (Poetics of Affect)5在其所有變體中,炮彈震撼的面容以情感的方式表達出一種深刻的道德困境:它將道德上的憤慨與虔敬的回憶結合,將控訴與莊嚴地紀念那些為維護政治共同體而犧牲的人融合。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將炮彈震撼的面容理解為一種「悲情公式」…
Blog Kappelhoff & Lahmann :情動詩學 (Poetics of Affect)5 8 Promotions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4同時,德勒茲的斯賓諾莎式進路把情動置於事物和關系( 內在性)中間,從而進一步把情動放置在同時構成身體和世界的複雜集成之中。這些探詢的線索中因而也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逆流———某種方向上外翻/內卷的差異: 情動作為原初「興趣」的促發者開始將力量變為身體力量( 湯姆金斯)…
Blog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4 8 Promotions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4 Blog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4 8 Promotions Kappelhoff & Lahmann :情動詩學 (Poetics of Affect)3 Blog Kappelhoff & Lahmann :情動詩學 (Poetics of Affect)3 8 Promotions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3海德格爾講道:你是誰?你自身是誰?我自身是誰?我們自身是誰?此「誰-問題」指向了作為「自身」的存在者之一般。我們現在可以將預先提出的問題的答案確定為:
人是一個自身(ein…
Blog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3 6 Promotions 愛墾APP: 非人稱力量vs無人稱自身愛墾APP:非人稱力量vs無人稱自身~~德勒茲的「非人稱力量」(non…
Blog 愛墾APP: 非人稱力量vs無人稱自身 6 Promotions 蘇德超:哲學為什麼不能是一門科學 1【摘…
Blog 蘇德超:哲學為什麼不能是一門科學 1 5 Promotions 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 8然而,也許萊布尼茲的意思並不是真說上面的話是存在的定義。假使這原來僅是個判斷標准,那麼借助他所說的「形而上學的完善性」,這標准能夠與他的流俗意見取得調和。…
Blog 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 8 5 Promotions Zenkov「如果我們讓所有東西,像是植物與動物都進入議會,會發生什麼事情?」(註1)荷蘭實驗組織「物的議會」,便是致力於解放動植物乃至所有事物的推測研究(speculative…
Blog 黃祥昀·與自然界對話: 荷蘭實驗組織「物的議會」上 9 Promotions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6在德勒茲那裡,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培根是塞尚的繼承者,他對非有機身體活性狀態的描繪不是從形象化的角度,而是從感覺本身去呈現非有機生命的純粹力量。在這裡,繪畫被當作一種解放人類的嘗試,帶著「對肉的憐憫」①,試圖將人們從日常的定見中解脫出來。…
Blog 李寒冰:藝術中的「有機力量」與「非有機力量」— 德勒茲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力量問題探究 6 8 Promotions 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 4 Blog 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 4 9 Promotions 文|讀書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下文中采用了遞進的方式來抒發了強烈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僅僅只是一日不見,但在自己心中好像是過了「三月、三秋、三歲」那麼漫長,形象地表達出了人們在思念戀人時那種分秒都是漫長煎熬的心路歷程。…
Blog 文|讀書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下 9 Promotions 愛墾APP:生命科學意識文創培訓以生命科學和意識研究為主題的文化創意培訓項目,結合科學、精神性和創新的教育模式,幫助參與者深入探索人類意識與生命的本質。
例子一,…
Blog 愛墾APP:生命科學意識文創培訓 9 Promotions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