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中秋節,俗稱八月半,也叫月節。
中秋有二種算法,一是據四季算,
因四季之中,七、八、九為秋,
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稱中秋。
另一種算法則據節氣,
按照二十四節氣,一季共六個節氣,
秋季的六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
百露、秋分、寒露、霜降,
而秋分則是秋季之中,
此時正是秋糧收割之際,
一年污水拋散土地上,收穫在即。
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
答謝神的保佑,於是出現一系列
儀式和風尚活動,此外加上我國
古代即有拜月習俗,因此由祭月、
拜月逐步演化出賞月之風。
而中秋節正式成為歲時節日,
應起於唐朝,唐書太宗紀,
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
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
(Feature Photo: Pedro M Henriques by STELLA SIDIROPOULOU,www.facebook.com/stella.sidiropoulou.9)
至宋代更為普遍,
常在中秋舉行歡宴的活動,
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創新的意義。
據風俗史話等說法,
元人統治中國之後,
漢人基於民族大義,
準備在中秋之夜,以豎花燈為信號,
月餅中預置「殺韃子」的紙條,
約定趁蒙古人酒食之後,殺之起義。
因此明太祖建國之後,
為紀念這種舉動,獎令舉行中秋,
成為流傳久遠的風俗。
民國之後採用陽歷,北京內務部
就將農歷八月十五訂為秋節,
藉便民時。政府遷台後,
也正式明令公布為國定節日。
有關月亮及中秋月的傳說
由於中秋節主要活動內容是賞月、
拜月、玩月,所以又稱中秋節為
「月節」或「月夕」,因此月亮
就成了中秋節不可或缺的主角。
早在戰國以前,古人就傳說月中
有座月宮,而月宮中有「蟾蜍」,
故人們又俗稱月宮為「擔宮」
又因圓月如盤,故又稱「蟾盤」
或「蟾光」。
到了漢代,傳說中月有蟾蜍之外,
又稱多了一隻玉兔。
由於月中有蟾兔之說廣泛流傳,
所以古人又常以「金兔」、
「玉兔」或「蟾兔」
作為月亮的別稱。
到了唐代,則進一步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
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
這株桂樹不僅高大,
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癒功能。
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
因學仙有過被謫,令他在月宮伐
桂樹,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
就馬上癒合,因此吳剛在月宮
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但是關於月宮最美麗動人的傳說
莫過於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了,
相傳暴君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
之藥,而后羿之妻姮娥竊食後
成仙奔月,變成了蟾蜍。
姮本作「恆」,
因為避淮南王劉恆的諱,
故寫作姮娥。
「恆」乃「常」之意,
所以後代又寫常娥或嫦娥。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
遊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
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
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
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
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
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
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
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
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
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哪得幾回聞!」
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
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
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中秋節的活動
一、拜月
拜月、祭土地為中秋的祭祀活動,
古人以為月亮屬陰,為女性象徵,
所以稱太陰祭,古諺說: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婦人拜月,祈求月神福祐全家團圓
吉祥。至於祭土地神,
則具有勸農的功能。
二、走月亮
走月亮—中秋夜晚,秋高氣爽,
又明月當空,大家喜歡到郊外走走,
散步賞月,盡興而歸,故俗稱
「踏月」或「走月亮」。
三、偷瓜菜
偷瓜菜—又稱摸秋或偷秋,
這是未婚男女在中秋夜玩的遊戲。
在中秋月,趁著月色皎潔,
到田野去偷摘別人家菜圃的瓜果
蔬菜,看摘的多寡好壞,
來測定偷瓜菜者的天資好、
壞和健康、運氣如何。
如果未婚少女偷得蔥或青菜,
表示她們快找到如意郎君了。
所以訝語:「偷得蔥,嫁好尪
(丈夫);偷得菜,嫁好婿。」
四、吃月餅
月餅也叫「團圓餅」,
中秋節吃月餅,有以圓圓的月餅
來象徵團圓之意,
天上的月亮也是圓的、
月餅也是圓的,
親人怎可不團圓共賀佳節呢?
所以在外地謀生的人,
總要趕回家過中秋節,吃團圓餅;
如果有人未歸,也要把他的一份
月餅留著,等他回來過年時吃。
中秋節的習俗
1. 祭月(拜月娘)、賞月:
祭月早在秦漢以前就有了,
當時主要在宮廷內進行。
後來歷代的帝王都沿襲這個儀式,
每逢中秋節,
必舉行隆重的祭月儀式,
現存北京的月壇,
便是專門用於皇帝祭月的場所。
八月十五相傳是太陰娘娘月神的
誕辰。在當天晚上,
都會在屋外庭院擺設香案,
案上放置香爐、燭台,燃燭焚香,
用柚子、西瓜、月餅來敬奉月神,
並且由婦女兒童負責祭拜男子不是
後拜,就是不拜)祭拜結束後,
一起喝「團圓酒」,吃「賞月飯」,
嘗「團圓餅(即月餅)」。
而這天回娘家探親的婦女,
必須返回婆家團圓,
民間有「寧留女一秋,
不許過中秋」的俗諺,
就反映了這個習俗。
祭月的習俗之所以在唐代以後迅速
流行於民間,與唐明皇遊月宮的傳說
有很密切的關係。《唐逸史》記載:
鄂州人羅公遠,俟候唐明皇在中秋夜
賞月。看著唐玄宗目不轉睛的一直
望著明月,便邀請玄宗去遊月宮。
他取出一根拐子向著空中擲去,
突然化為一條銀色的大橋,
他請玄宗一同上了大橋,差不多
走了數十里遠,覺得精光奪目,
寒氣逼人,才發現到達一座大宮殿前。
羅公遠說:這就是月宮了!
玄宗見到有數百個仙女穿著素練寬衣,
在廣大的宮廷中跳舞,歌聲嘹亮,
音韻非常優美,便問說:
「這是什麼曲子?」羅公遠回答說:
「就叫霓裳羽衣曲」。
玄宗牢牢記住那曲子的聲調,
回到宮中,立即命人依照他所記的
聲調,編成了一支「霓裳羽衣曲」。
賞月之俗由來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
的晉代就有了,到唐宋時才開始盛行。
唐代許多詩人寄情於明月,
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詠月詩;
宋代亦不遑多讓,最為世人所傳頌的
無非是蘇東坡所寫的「水調歌頭」了:
現今雖然因為太空人登上月球,
神話傳說已經破滅,很少人家會再拜
月娘了。大家反而都趁著天清氣爽的
時候,到野外踏青,欣賞明月,
男女老幼,結伴出遊了。
2. 吃月餅、柚子:
月餅的演進歷史可以從周代算起,
到了漢代已有蒸餅、胡餅、
湯餅等點心;到宋代已經有月餅的
記載,但是月餅成為正式的應節食品,
則始於明代,當時人們已經有用月餅
相互饋贈的習俗了。民間傳說月餅的
起源是來自於元末明初的抗元故事:
蒙古人統治中國後,實行殘酷的民族
壓迫。為了防止漢人聯合起來反抗,
凡是漢人百姓家所有的金屬器具一律
沒收,十個家庭只准合用一把菜刀,
而且還派駐一個蒙古的爪牙負責監視
漢人的一舉一動,胡做非為,
魚肉百姓,漢人十分痛恨他們,
稱他們為「家韃子」。元朝末年,
全國各地鬧饑荒,人民顛沛流離失所,
於是便有許多有志之世起義,
推翻蒙古的統治。有一年中秋節,
泰州的張士誠暗中串聯,
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
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藏在
圓餅裡,送到各戶人家,約定中秋節
起義。到了中秋節那天,大家一起
動手,殺死了「家韃子」,揭開了
起義的序幕,終於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人們為了紀念這次的起義,
每逢中秋節就製作月餅,互相饋贈,
相沿成襲。
在我國,由於各地月餅用料、調味、
形狀等的差別的形成了不同的風格的
品種,諸如京式、蘇式、廣式等。
餅餡更是種類繁多,甜、鹹、葷、
素各有特色,而且色香味俱佳。
儘管地區風格各異,但不外提漿、
酥皮、硬皮三大類:1. 提漿月餅,
又名漿皮月餅。熬糖漿調入麵團做
月餅皮,包鹹肉、甜肉、火腿、棗泥、
豆沙、蓮茸等,餅面印各色花紋,
廣式月餅即此類。2. 酥皮月餅,
將麵粉、飴糖、豬油用熱水攪拌做皮、
有百果、豆沙、火腿等餡,
蘇式月餅屬此類。3. 硬皮月餅,
用白糖、飴糖、香油加上小蘇打
和麵做皮,冰糖、白糖、香油、桂花、
瓜子仁、核桃仁等攪拌為餡,
北京自來紅即是。現在,
月餅依然是群眾最喜愛的節日食品,
而且質量更高,花色品種更加豐富多采。
柚子是臺灣中秋的名產。
俗信以為吃柚子可以使眼睛明亮;
女孩用柚皮擦臉,可以使皮膚細潤。
而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
更使人喜歡它,大家都希望用它來祭拜,
可以得到神明的庇佑。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