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毛尖:中國電影導演缺乏責任感

     豆瓣毛尖小組這樣介紹毛尖:居於上海,在香港念過書。兩地紅塵,奔流眼底,經歷久了,觀人論世,自然比鄉原輩通情達理。撒起通來,更是萬夫莫敵。她還有一種獨門武功。她可以把一些風馬牛的題目搭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地跟你說著,呃,卻有本領教你聽得出神。沒錯,這就是毛尖,影評人,著名專欄作家。浙江寧波人,現任教華東師範大學,她的作品有《這些年》《亂來》《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慢慢微笑》《當世界向右的時候》《非常罪非常美》,還有最近出版的《例外》。在新書出版之際,毛尖接受了搜狐讀書的郵件專訪。

      談導演:中國電影導演缺乏責任感

  搜狐讀書:你的寫作大半是和專欄聯系在一起,是什麽機緣讓你走上專欄寫作這條路的?

  毛尖:2000年底的時候,我從香港科大讀完博士回到上海,當時的《萬象》掌門陸灝應香港信報老板林行止先生之約,在信報上開一個“上海通信”專欄,他約我一起寫,就這樣開始茫茫專欄路。算起來,至今也有十來年了,專欄苦長歲月苦短呵呵。

  搜狐讀書:在一篇隨筆文章裏,你提到了希區柯克的一個理論:最壞的小說常常可以拍出最好的電影。然而這個理論在國內並不成立,你怎麽理解國內外導演在這個問題上的反差態度?

  毛尖:希區柯克的理論不是最壞小說能拍最好電影,而是說,二三流小說反而能拍出好電影,這個理論,放在中國電影語境裏,也能成立。比如當代作家,王安憶、張承誌的小說,哪部改編得好?《失戀33天》誰寫的,弄成電影不是賣得很好嗎?電視劇也差不多,《紅樓夢》改成電視劇,成了《紅雷夢》,《潛伏》改編自二三流作品,很成功。

  搜狐讀書:中國的導演拍不好電影,總是能給自己找到理由的,大多也歸結於電影審查沒放開,電影分級制度遲遲沒能出臺等等。這樣,更可為大陸導演拍不好電影找到臺階下了。那麽,從外部環境看,除了審查這一塊很難放開之外,為何分級制度實行起來那麽難?另一方面,照你的理解,電影藝術遲滯不前,導演自身是不是應該承擔一些責任?

  毛尖:這個問題應該問廣電總局和張藝謀,不過電影審查和電影分級,對於中國電影來說,可能是同一個問題。就拿我們的電影節來說,“破壞世界和平”的電影是不能選的,那麽,什麽叫“破壞世界和平”,這個尺度很微妙,比演員露多少微妙多多。所以,分級制度不是電影內部的問題。至於電影藝術問題,本來當然是導演功課,不過,這兩年,我們都看到了,中國導演能承擔的責任變得越來越小,比如《唐山大地震》這樣的大電影,我們沒哭,導演就可以罵我們蠢。

  談寫作:告別單純作為電影趣味主義者的自己

  搜狐讀書:從《非常罪 非常美》出版後到現在,時隔九年你才出了這本《例外》,這九年裏,都在忙些什麽?在寫作風格上有什麽轉變或調整嗎?

  毛尖:工作,家務,寫作,主要就這三件事。中間其實也出版了四五本書,包括《慢慢微笑》、《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亂來》、《這些年》等等,只不過《例外》是我的第二本影評集。我自己覺得是有轉變的。最大的不同,是《例外》後半部分的文章,有點像告別《非常罪非常美》,或者說,我不再滿足於《萬象》時期的電影寫作,我基本告別了單純作為電影趣味主義者的自己。

  搜狐讀書:書名《例外》是怎麽來的?

  毛尖: 書中有一篇文章寫小津安二郎,取名《例外》,加上我自己喜歡小津,加上收在這本影評集中的文章和我以前寫的影評有些不同,所以就“例外”了。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的責編雷淑容她喜歡這個名字,這本書從篇名到目錄,都是她定的。在內容上,這是我的書,在形式上,這是雷淑容和朱贏椿老師的書,朱老師是本書的設計。感謝他們倆。

  搜狐讀書:我在豆瓣看到一位網友寫的書評,她這麽寫道:“讀她的文字,非常的輕松,就像鄰家的大姐姐,絮絮叨叨不停地給你說著不為人知的電影故事。”我也有這種感覺,在“聽”你講故事中不知不覺翻到了最後一頁。佩服您的底子深之外我也很好奇,比如“希區柯克喜歡用鏡頭虐女演員,阿考斯塔一步步攀上嘉寶女皇的冰雪高峰,梅賽德斯狂熱愛戀嘉寶的那段,而格蘭特和斯科特還有段戀情?”這些八卦邊角料你都是從哪裏找出來的?

  毛尖:謝謝網友鼓勵。不過這些故事也不能完全以“八卦”論之,基本上,這些材料都來自關於他們的權威傳記,如果作學院派研究的話,這些素材也絕對是“征候”或“歷史”。我不是完全用八卦心態來寫這些掌故,當然,我也承認,我喜歡八卦。

  搜狐讀書:讀您的評論沒有那麽多厚重,反倒更像是隨心所欲地寫。比如《例外》,您很少寫故事,而是把註意力更多的放在導演身上——從導演身上尋找諸多影片的靈魂所在。如果說《非常罪 非常美》重在“腐朽”,那麽《例外》有一種利落的辛辣,拐著彎兒的機鋒,屬於“健康”的文字。這種影評模式稱得上是一次影評的驚天大逆轉,是從什麽時候轉變如此?以後的文字風格是化“腐朽”為“健康”呢,還是“腐朽”與“健康”混搭進行?

  毛尖:謝謝你的觀察,我的確是準備從“腐朽”走向“健康”了,因為亂世本身就夠腐朽。這個變化,時間點上看,大約是從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吧,因為有了孩子你的“歷史責任”和“未來態度”就不一樣。不過,更內在地說,還是和我的師友相關,這些年,我周圍的老師和朋友越來越自覺地有了“大局觀”,他們或者進入歷史思考,或者介入民間調研,上下求索,尋找正面能量,他們的工作,對我影響很大。至於以後怎麽寫,我還說不好。

  搜狐讀書:我很喜歡書封上的這句“最美好的記憶都和電影有關……”這句話應該是所有愛電影人的座右銘。那麽,電影在您的生活中屬於什麽角色?情人嗎?還是親密的伴侶!或是別的?

  毛尖:其實我看電影的頻率現在大大降低了,尤其最近這幾年,我花主要時間看電視劇。以前頻率高的時候,一天四五部,現在少多了。有了碟片以後,我主要在家看,當然對視覺效果有特殊要求的電影除外。電影節來的時候,就會看很多,但這個屬於間歇性發作了,不像以前,是熱病,不看電影不能睡。所以,現在的電影,不可能是情人,不可能是伴侶,好電影是好人,壞電影就是壞人,遇到壞人,恨不能讓有關方面出點政策,罰款或關押,浪費老百姓時間金錢!

  談"影評人":不拿紅包的影評人,也未必能獨立

  搜狐讀書:《南都娛樂周刊》這兩天做了一期關於“中國電影到底需不需要影評人?”的報道,羅列了包括“槍稿、紅包稿、人情稿,壞品味、做宣傳、博口碑”等影評人的壞現象,說影評人這個稱呼已近貶義詞,並質疑“中國的影評人是不是變質了的群體?”報道很犀利,可謂打到一大片。您怎麽看待當下影評人的狀況與作為?

  搜狐讀書:我在《例外》後記中也寫了,現在說自己是影評人,不過表明自己更能罵。影評人的光榮時代早結束了。與此同時,我也不同意“影評人”就是個貶義詞,豆瓣上活躍著那麽多民間影評人,就是事實。不過,我們中國沒有獨立影評人是真的,這方面,首先是我們的學院派影評沒建構起來,那獨立影評人怎麽可能?獨立影評人又不是不寫人情稿不拿紅包就獨立了,獨立影評人首先得有自己的電影價值觀和電影理想,學院影評第一步沒走好,獨立影評永遠就是江湖拳打打,罵罵人了事。當然,現在的情況的確是,連不寫槍稿的影評人都沒有。

  搜狐讀書:說到影評人的作用,很多人會想起法國新浪潮和美國的那些牛逼的影評人,那些法國人能對電影史產生影響,而現在這些美國人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影的票房,而中國影評人,在您看來,不論是對影片還是觀眾,有沒有產生影響?原因是什麽?

  毛尖:沒什麽影響。我自己就遇到過一個事。一個制片給我電話,讓我寫文章贊美一下某片,我說,沒法贊美啊,只能批評。他馬上熱情接口,批評也好的,反正贊美或批評,對我們來說,都一樣。影評人是什麽,跟陪哭陪笑的差不多。

  搜狐讀書:洪晃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中國的獨立影評存在很多問題,沒有獨立影評人,更是缺少像韓寒這樣的意見領袖。您怎麽看洪晃的這個觀點?

  毛尖:抱歉沒看到洪晃相關評論。

  談“人文電影”:電影都快死了,人文哪裏去投生?

  搜狐讀書:現在很多國內的電影追求一種強烈的敘事快感和視覺快感,比如《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等等,人文關懷似乎與商業電影格格不入?而像《賽德克巴萊》、《我11》等影片只在小範圍內叫好,這個現象你怎麽看?你認為叫好不叫座的原因是什麽?

  毛尖:叫好不叫座,很可能就是還不夠好。《賽德克巴萊》我也不喜歡,導演也很吊詭,又想在大陸拿票房,又想在臺灣調動本土情結,兩邊都想討好,天下哪有這麽好的事?

  搜狐讀書:在上海電影節榮獲金爵獎的《神探亨特張》票房也很不理想,目前的票房統計才四百萬,人文電影不叫座是國際趨勢嗎?在當下的環境下,有責任的電影人該做些什麽?

  毛尖:《神探亨特張》有自己的追求,但也不能因為演員中很多人文大腕,就是人文電影了。當然,人文電影不叫座,也可以說是大勢,這個責任,倒也不能讓電影人負,因為電影和人文已經沒什麽關系,現在承擔人文責任的,與其說是電影,不如說是某些電視劇。至於有責任的電影人能做什麽,我的看法是,誠誠懇懇拍點老百姓能看的,跟中國有關的片子吧。

  搜狐讀書:國內很多藝術性很高的人文電影都沒有獲得公映的機會,也沒有進行音像發行,這樣一方面導致作品無法與更多的觀眾見面,另一方面,觀眾也無法給導演一些信息反饋。如此下去,國內人文電影的市場就會萎縮、萎靡,你怎麽看?

  毛尖:抱歉我不是很明白你這裏人文電影的定義,這幾年我連好電影都沒怎麽看到,更別提人文電影了。

  搜狐讀書:比較兩岸三地的人文電影,目前是什麽一種情況?有哪些差異?在你看來,中國人文電影的前景如何?

  毛尖:中國人文電影沒有前景,因為電影的定義已經訛變。在我的少年時代,看電影具有的儀式感,現在已經被一種消費感代替,電影都快死了,人文哪裏去投生?(收藏自 搜狐讀書

Views: 2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