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對於台灣群眾而言,大陸作家畢飛宇有些陌生也有些熟悉。喜歡文學的人,或許讀過他的《青衣》、《玉米》、《平原》、《推拿》等在台灣以正體字發行的小說。對文學不那麼熟悉的人,若聽說電影〈搖呀搖,搖到外婆橋〉是由他編劇的,大概許多人會「啊!」的一聲作出反應。
近年來,他的作品常在兩岸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話題,像是《玉米》裡書寫的王家村三姊妹,其中對於女性身心的描寫,興起了一股「玉米熱」。最近的小說《推拿》,寫盲人推拿師的日常生活和情欲愛恨,深刻但不矯情,更令他獲獎無數。
寫了二十多年小說,而且這二十多年來只寫小說的畢飛宇,在他之前有莫言等文壇前輩,在他之後則有韓寒等1980年後出生的年輕作家,他在這中間是承上也起下。
寫實的想像
畢飛宇在1964年誕生於江蘇興化,1966年文革開始時,他才二歲。也因為文革的緣故,讓他的父母都去了鄉下,因而他六歲前是在鄉下度過的。鄉下的童年記憶,很難說對一個不滿六歲的孩子在往後會有什麼影響,文革似乎也沒直接波及到他。但是,從父母輩那裡聽來的事情,以及從長輩的言談間的感受,使他對這十年的文革,有了想要著墨的心情,而且事實上,這時期也對中國大陸產生了許多影響。畢飛宇說:「1971年是林彪死的那一年,1976年是文革結束的時候,這兩個時間是中國大陸的『關鍵時間』。」所以,《玉米》和《平原》分別以1971年和1976年為背景,寫出王家村在這兩個時段的人與事。
選擇一個蘇北的小鄉村為背景,一群鄉下人為主角,大時代、大環境的故事縮小成偏遠鄉村的柴米油鹽和愛怨嗔恨,畢飛宇想要傳達的是人性,也是在此非常態的文革意識型態下,不僅是大環境怎麼樣發生變化,而是從日常家庭的人際互動中就能感受到「疼痛」。就像《玉米》裡寫的玉米和玉秀兩姊妹,玉米爭的是一口氣,玉秀想要的不過是一場愛情與一個依靠,為此兩人各自互相競爭、勾心鬥角,算計著(或是交易著)如何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卻是流不完的淚。用小人物、小事件來寫大時代,個人的記憶與歷史社會的記憶,如此似乎便連結在一起了。
然而,在《青衣》之前,畢飛宇的小說可不那麼「寫實」,他仍是以現代手法來書寫為多,就是不管時空,只著重於人物內心的動態,甚至有些語言實驗的性質,直到《青衣》之後的《玉米》才真真切切地回歸現實。
畢飛宇表示,他後來的小說雖是寫實,但仍是由「想像」構成的,他說:「早期的想像宛如有了雙翅膀,一飛就飛上了天。現在的想像,雖然也有雙翅膀,但多了兩隻腳,會走到地面上來。」就像他寫《推拿》,除了他有上推拿房的習慣之外,畢飛宇年輕時曾任教於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這是間為殘障學校培育教師的學校,他在那兒教了五年書離職後,在心中就想著要為盲人寫一本小說,而這念頭一擱就是二十年,最後他終於寫出了一部書中人物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盲人的小說。因為他常上推拿房,自然跟這些盲人按摩師成了朋友,就算不做推拿也會聊聊天或是一起抽根菸,但是他的小說卻不是寫這群朋友的真實故事,仍是在了解的邏輯上,用想像來寫成他的作品。
又因為吸收了現代小說的養分,跟百年前的寫實主義比較起來,畢飛宇的寫實小說,在時空切換上更為自由,也對於人物內心的探討更為深刻。
比起大陸80年代先鋒小說的「語言實驗,但人物薄弱」,畢飛宇的小說更重視人物塑造,也因為他寫活了《玉米》和《平原》裡的幾位女性角色,相形之下使得書中的男性角色較不那麼讓人記憶,因而被稱為「現代最了解女性的男作家」,但他說:「我不是把女性角色寫得好,而是把人物寫好了。我相信把人物寫得好的,不管女性角色或男性角色都能塑造得很好。」這句話可以從他後來的《推拿》得到驗證。事實上,從《平原》以男性為主角開始,畢飛宇小說中的男女角色始終勢均力敵般的精彩。不過若真要細看,他書中的女性角色不管是外柔內剛或是身不由己,在精神上仍是強悍、明快的鮮明個性居多呢!
我也創造了世界
怎麼會開始寫小說呢?小說又要寫些什麼?做為一名小說家,這恐怕是最常被人問起的問題。
從中學時期就開始文字創作的畢飛宇,大學時期也寫了些詩歌,之後卻發現寫小說才符合自己的脾性,才專心致力於小說創作上。但是,那一段與詩歌為伍的日子,對他而言也是個很好的經驗,至少是個用字遣詞的最好練習。
「寫小說是很迷人的事。」畢飛宇回看自己的作品時,常常覺得不可思議怎會寫出這樣的小說來。他說:「如果上帝創造了世界,寫小說的我也是在創造世界。這種感覺非常地吸引人,是渾身會起雞皮疙瘩的那種。」至於題材的選擇上,他傾向於從情感因素著手,而這情感因素則是一種生活理想的投射與反思,也是順著創作的性子而行,就像背後有雙手不斷推著他要寫出什麼來,也宛如單相思的少年般魂不守舍,整天想著都是小說創作——不知道這是不是他那南方人的浪漫呢?事實上,畢飛宇的小說確實帶有中國南方文學的特色,有些綺麗、有些纏綿、多了些纖細和幻想,尤其是在節奏上的控制,予人意味深長之感。
然而,雖然有著這些南方文學的特色,小說中的人物角色本身卻是奔放的,甚至是通俗的,沒有太多的裝飾,總是活在當下,處於現在進行式的生活中。畢飛宇認為,不管什麼角色、背景,他相信做為人的基本感受是相通的,就像他寫盲人推拿師,別人覺得好奇甚至期待盲人的感受跟常人不同,但畢飛宇筆下盲人的愛、恨、傷痛、妒忌等等,都是普世性的,放諸四海皆準的七情六慾,甚至比常人還多了些尊嚴。《推拿》裡長得漂亮又有音樂天賦的盲女都紅,在成為推拿師前有這麼一段描寫,極為深刻:
都紅把宿舍裡的同學打發乾淨,說:「老師,鋼琴我不學了,妳教我二胡吧。」
老師納悶了:「什麼意思?」
都紅說:「等我畢了業,我總得吃飯。我總得有一門手藝。哪一天到大街上去賣唱了,二胡帶起來方便。鋼琴我買不起,買得起我也搬不動。」
都紅的這席話說得刻毒了。口吻裡頭包含了與她的年紀不相稱的老到。但都紅所說的卻是實情,她也不小了,得為自己的未來打算。總不能一天到晚到舞台上去還債吧?她不欠誰的,沒債要還,可她總得養活自己吧。都紅很後悔當初的決定,為什麼要學鋼琴呢?要是不學,她又何至於到舞台上去對著「全社會」賣唱。
都紅懸崖勒馬了。這一次她在老師的面前是決絕的。她不僅拒絕了鋼琴課,同樣拒絕了所有的演出。「慈善演出」是什麼,「愛心行動」是什麼,她算是明白了。說到底,就是把殘疾人拉出來讓身體健康的人感動。人們喜歡感動,這個社會需要感動。但都紅再也不希望讓別人感動。她是都紅。她不是「可憐」的都紅。
中國小說往上走
如同許多近代文人,畢飛宇最喜歡的小說是曹雪芹的《紅樓夢》,讚這是將中國字詞之美發揮到了極致的書。近代他則推莫言,形容莫言的小說有血性、充滿了豐沛的精、氣、神,那近乎爆炸的敘述,讓人像在面對一群奔馬的馬腿。而國外的作家,他欣賞杜斯妥也夫斯基書中傳達的彷彿農民刨地般,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這一點可說跟他自己的小說所表現出來的很相似。
他認為在精神上、宏觀上,中國大陸作家的作品總是富有社會性和歷史感,也許跟他們受到的文學教育或是從小的記憶有關,也或許因為普遍的美學觀點所致。這美學觀點不只表現在文學作品上,而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像是現在中國大陸的家具,就算不是紅木、檀木製的,也要漆上了木頭的厚重色澤,才讓人覺得有價值。這社會性和歷史感也就表現在文學的涵蓋面上,假設小說裡有了張三這個角色,這個人在小說裡雖是獨立存在的,但在社會裡則有許許多多的張三。譬如他在《玉米》裡寫文革意識型態,但這意識型態卻是從日常生活裡諸如一家人的餐桌上,或是青年男女的情愛中顯現出來。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不斷有新的小說作品產生,也有許多80後的優秀作家冒出頭來。雖然跟目前全球的出版趨勢一樣,讀者有愈來愈少的跡象,但畢飛宇認為中國大陸的小說其實是在往上走,有愈來愈好的傾向。對於小說創作的品質,他持樂觀的態度。至於為什麼讀者會愈來愈遠呢?他以為大概是有些作品和大眾的基本生活沒有關係,產生了距離感。他認為,文學是作家跟讀者的互動,是活的,就像呼吸一樣。小說的語言也就是呼吸的一種方式,好比中學時被人告白,雖然不見得知道愛情是什麼,但瞬間心跳怦然、呼吸急促的感覺卻是真實的,這時候小說也漸漸有了高潮和波瀾起伏。
對於新生代70、80後出生的作家,像是韓寒等人,畢飛宇也給予了肯定,更期待他們未來的樣貌。因為他認為,一位好的小說家,是會經歷第二次成長的,而這成長多半發生在四十歲左右,因為人生多了些歷練和視野。就像人發育,除了兒時長得好之外,青少年時期的二次發育實則至為關鍵。
此外,他說,中國大陸新生代作家在文壇能獲得的資源較少,或許是因為評論家多為老一代的,比較不關心新一代的作家和作品。但有趣的是,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卻在這些新生代作家身上,因而產生了不少所謂的「明星作家」。
不管如何,從十幾、二十歲開始寫小說,二十年來寫了近百篇中短篇小說和幾部長篇小說的畢飛宇,言談間對於中國大陸的小說創作,依然是有所期待!
(原刊於《聯合文學》2010年3月,收藏自 【如城之夢】廖之韻的部落格)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