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探索歷史來淬煉劍鋒

時隔六年,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昨天下午在北京,以「傾聽一個人的記憶」為題演講。她強調,面對集體記憶可能「被塑造、被遺忘」,每個人心中應有把「自覺之劍」,並透過探索歷史真相來淬煉劍鋒。

龍應台先以自己當年回大陸探親故事為例,指出外婆就埋在親戚家旁的竹林裡,然此事卻是在一個十分不經意的聊天被提及;她也以宜昌興建鐵路挖到抗戰遺骨說,三千名將士白骨就在當地,但這段歷史卻被遺忘了。

(Featured Photo: Green Rusty Iron Padlock by Jozef Jankola) https://500px.com/ahojdoma


龍應台強調,「讓集體記憶消失很容易,但要找回來特別費勁」;她還以抗美援朝被俘虜的戰俘營「反共義士」指出,當時不是每個人都想投奔自由到台灣,很多戰俘才十幾歲,他們只想回家鄉,很多人是「被反共」的。

龍應台打個比喻說,集體記憶是一張大網,個人記憶是整個大網的絲線,如果把個人從網絡抽出來,就會不斷地斷裂,但國家有時為了更大的目標,會「有計畫地封鎖記憶」。

對於這種國史與個人歷史間存在的張力,龍應台認為,國史有存在的價值,問題在於,撰寫國史的人會為了特定的目的去掩蓋其他東西;而一個個人所能夠做的,就是帶著「自覺」,知道國史有一半真一半假,並用自己所有的努力,去平衡瞭解這段歷史的真相。

對於目前台灣的鄉土亦是轉化為國家認同,並造成兩岸年輕人疏離的問題,龍應台認為,兩岸民眾都要磨亮自己那把「自覺之劍」,當兩岸都可透過「自覺」來照出何謂真假時,兩岸就會自然接近,否則都是在兩種假像中爭吵。

龍應台還強調,政府並非集體記憶的唯一壓力來源,政府只是一幢大樓的四根柱子之一,大財團、具跨國背景的媒體等,都希望人們能保存某些記憶、放棄某些記憶;她認為,不論藍綠紅,都應該從「慈悲心」出發理解歷史。

這場演講原訂昨天下午兩點在首都圖書館舉行,卻在臨前三小時通知改地點,也引發議論。對此,龍應台笑著說,車子就帶我來這裡,不知道改地點。據了解,首圖具有官方背景,而換到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約兩百人的會場舉辦,屬民間性質。(收藏自2016-01-07 聯合新聞網

Views: 16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