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11》:上帝泣問:你的文化呢?

果然,2006年德國世足賽魅力難擋。連球技全球排名第146的馬來西亞,也“見賢思齊”起來。青體部長說,有人請教上帝:“您看我們何時捧世界杯?”上帝絕望得痛哭不已。

上帝哭就哭吧,部長還是笑嘻嘻的。5億元的體育館,就要在倫敦動工。這是否太奢侈?信誓旦旦說不搞巨型計劃的政府,倒已巧埋伏筆:“這只是頭期預 算。”

求快求現,散彈打鳥

有的決策人,貪圖政治決定的方便,卻畏懼政治決心的承擔。其腦神經是很 特別的,就像小學操場的大喇叭,只能單線路地往外喧喊:“誰說我們不能?”若是雙線路,既輸入,也反饋;可交流、內省,他們便能了解,真正叫上帝難過的,不是那球技的落後;而是我們的文化底蘊淺薄。淺薄得連硬體與軟體都無法分辨,或有其他理由不去分辨。

(Feature Photo: The Last Shot by Pink Sword, www.facebook.com/p1nksword

看看我們的國會大廈,花耗巨款裝修復裝修,硬體外觀堂皇得自稱五星級,是否提升了軟體的議政文化?與德國此次的部分競賽球場比起來,我們的一些運動場,論規模與設備,有過之無不及,但體育文化與成就又如何?

文化,就是我們做事的方式。從政者受到今年頭號盛事的啟蒙,不妨先看看德國人的辦事精神。臺北五觀藝術事業總編輯桂雅文,曾出版大塊頭的德文書籍《文化管理A-Z》中譯本。對於德國人,她的體會是“一板一眼、決不馬虎、理 智細膩、邏輯推理、結構嚴謹、追根究底。”華人呢,“求快求現、散彈打鳥”;缺乏精益求精的心。兩個民族面對面,差異立現。求快求現,散彈打鳥,不也是本  土慣見的文化嗎?

做事精神:立足與展翅

再看看,在德國人的眼裏,本屆世足賽是怎麽一回事。首先,它當然是一 項環球體育事件;一整個月的球迷節慶、文化與飲食觀光;還有,它也是一項經 濟振興計劃。要實現這些目標,缺一點專業能耐都不行。可是,這只是他們立足 的底線,一定要做好;但做好了也不算甚麼,因為它是理所當然的事。

文化,不僅關系到我們怎麼做事,更關系到我們怎樣看待自己。德國人對 今次賽會更大的興致,是讓他們展翅的天空:對集體的大我認同而言,是兩德國 民統一16年後,整合為單一的德意誌民族,不再受到經濟縣殊與意識形態的疏 離;對個體的自我認同而言,則是找回民族自信與尊嚴,以明確回答:“身為德國人,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德國產品大多質量可靠,早已聞名遐爾,不就是他們沒完沒了、求好心切 的文化結果嗎?為何需要再造自我形象?因為,僅僅體現於經濟造就的文化,是殘缺的;健全的文化,還包括我與世界正常的互動。

二戰災難、種族屠殺,戰 敗後被蘇俄與美、英、法占領,割裂成體制互異的兩個國家後,多少家庭妻離子 散長達40年 ……,歷史風暴在一般德國人的心中,留下根深蒂的恐懼感、罪惡感。

就拿一件簡單的事為例。德國人向來“事事爭第一”,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我們多希望具有這文化素質?可是,在他們的反思裏,事事爭第一,是否過 於妄自尊大,不近人情?過去,德國民眾甚至不願意在外人面前掛上國旗。他們憂慮別人會起疑,德國是否又強大得成為威脅。

到我的地方來吧

我在德國時,讀過國際先驅論壇報的一篇報導,引述佩尤環球民意調查(Pew Global Attitude Project)的分析說,75%的英國人,79%俄羅斯人 和89%法國人,對於德國人持有正面的看法。

耐人尋味的是,輪到德國人評價本 身時,只有64%認為自己的民族形象良好。在攻打伊拉克的課題上,德國與美國 唱反調,可是,仍有60%的美國民眾對德國感覺友善。比起來,德國人本身只謙 卑地高出區區4%。

其實,地處歐洲中心的德國,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過去3年,她是全球 最大出口國。5年來,她的出口貿易量成長了50%。德國在研發領域,擁有悠久 的優良傳統。其科學家所發表及被引述的研究論文數量,世界排行第三。

不僅如 此,她一些聞名世界的研究機構,不斷把新開發的知識,大力往工商界轉移。可 以理解,她所註冊的環球專利件數,為何年年高踞歐盟榜首。有時,甚至比英國 和法國合起來還多。

借助世杯契機,德國人要走出往昔的陰霾。讓世界看見,從戰火灰燼中再 次站起來的他們,熱情好客,寬懷大度,時髦現代並創意叠出。本屆世杯賽組委會主席碧根鮑爾說:“這種機遇,50年內不會再有。”

然而,他們並沒吹擂硬體建設方面的成就;反而借助文化創意的軟力量,表現他們其實並不是那麼地刻板乏 味、具有侵略性。其中的一項行動,便是在倫敦、巴黎和紐約地鐵站,豎起巨型廣告墻:德國名模克勞蒂婭身披輕紗似的德國國旗說道:“到我的地方來吧。”

納粹已不在德國街頭

德國人並非從此就忘記了,納粹當權的那12 年。克勞蒂婭通過倫敦歌德學 院,給鄰邦英國的學生、老師和文化團體,寄上個人照明信片。卡上寫著:“納粹曾走過德國的一些街道。然而,這些街頭今天已經改變了許多 ……”歷史已經過去;德國戰後這些年的蛻變很大。最重要的,是他們改變了看待自己的眼光;他們促請世界也改變對德國的看法。

德國心理學家葛蘭瓦德(Grunewald)說,德國人希望這回能復興民族自尊,就是因為害怕再表現出,處處分勝負的慣性。換句話說,德國人的尊嚴,無 需再體現在凡事與人一爭長短。難怪,漢堡民俗博物館館長對關愚謙教授說,德國足球隊贏得大決賽季軍,是一個“恰如其分”、“比較完整”的結果。

早在籌備賽事之初,德國人便開始探索,如何再造國家形象與自我認同。多 年努力,終於贏得了舉世贊賞。而民眾對於國家的樂觀,也在市場上反映了出 來:商業信心指數,升到1991 年統一以來的最頂點;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達到近 5年的新高。

文化決定了我們如何做事,如何正確地評價自身與世界。這裏說的文化,是我們的日常實踐,不是一般新年獻詞或五年計劃前言式的書面教誨。

要是我們的 文化所鼓勵的,不是人人用心做,事事求結果;而是樣樣沾一手,通通不上手,我 們會連立足點都沒有。此時去談展翅高飛,那來的能耐?也許,上帝不久即將停 止哭泣。當他搖頭嘆息時,你知道為什麽。(13.7.2006 南洋商報經濟版專欄)

Views: 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