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文化建設“十三五”前瞻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系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系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關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十七屆六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做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部署,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長遠目標和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鬥目標,① 也成為設計“十三五”文化建設規劃的總體目標。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總道路”的具體道路之一,文化建設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更加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和任務,成為設計“十三五”文化建設規劃的“總綱”。

泉州西街。夕陽西下,仿佛時間停在這裏了。 然後就獲得了生命的大和諧!口''(霧 by lanchen199402 on 500px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深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立規範有效的長效機制對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全面釋放與持續迸發具有重要作用,成為“十三五”文化建設的改革綱領。

本文根據以上基礎提出文化建設“十三五”的基本思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十二五”時期文化建設做第三方簡要評估;第二部分分析“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的機遇和挑戰;第三部分建議“十三五”規劃文化建設方針、目標及指標;第四部分提出“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重點任務;第五部分對到2030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長遠展望。

“十二五”時期文化建設評估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期。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一是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整體規模和實力快速提升,但是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目標難以實現。2013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或達到2.1萬億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3.69%,特色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③湧現出一批總資產和總收入超百億的大型骨幹文化企業,現代市場體系基本建立,加快培育文化要素市場。新興文化產業發展快速,在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二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著力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尤其重點加強農村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2013年,全年全國文化事業費530.49億元;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38.99元,比2010年人均24.11元增加14.88元,增長61.7%,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42%,農村覆蓋率達到97.86%,全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達到2.24億戶,為世界最大規模,占家庭總戶數比重超過了50%,數字電視超過1.69億戶,數字電視用戶占有線電視用戶比重已達75.45%,有線高清電視用戶超過3000萬戶。基本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紮實推進,成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精神紐帶和共同思想基礎,主流思想健康壯大。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

四是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優秀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弘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達到4295處。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45項,位居世界第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順利推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國入選項目總數達到38個。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2658家。

五是文化生產創作空前繁榮,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國家設立專項資金,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創作生產了一批代表國家水準、體現民族特色的優秀出版、影視、舞臺藝術和文學作品,越來越多國有文化企業和優秀文化產品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規模不斷擴大,進出口逆差逐步減少。

六是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關鍵性進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任務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不斷深化。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基本建立。

“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的機遇和挑戰

文化改革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這重點表現在:

第一,文化戰略定位的機遇。十八大報告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進一步強化了文化發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支點。黨中央對文化發展、文化建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文化發展迎來重要的機遇期。

第二,文化體制改革紅利釋放的機遇。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已經卓有成效,釋放巨大的文化創造活力,文化生產力空前提高,全民積極參與文化創作與文化生產。全民文化創造活力空前迸發,體制機制改革為文化發展提供新的機遇期。

第三,中華文明復興的機遇。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文化大國,豐富而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在新時代背景下獲得巨大復蘇,成為我國文化發展的巨大源泉和重要資源,為我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創造出全球獨一無二的重要機遇。

另一方面,我國文化發展的質量和水平還不高,文化建設的布局和結構不盡合理,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尚未完全破除。面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長的新形勢,我國文化產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還不能很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的任務更加緊迫。

第一,網絡與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挑戰。面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明顯、鬥爭尖銳復雜的新形勢,增強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抵禦國際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更加緊迫。

第二,文化產業發展困難的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社會結構深刻調整的新形勢,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任務更加緊迫。面對現代信息科技和傳播手段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加快建立文化創新體系、推進文化創新的任務更加緊迫。其一是文化企業融資困難;其二是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雖然在總體上形成了差異化定位,但實際上存在名目繁多、定位雷同等問題;其三是文化產業項目開發缺乏市場分析與科學論證,盲目上馬,並且項目建設類型單一。其四是農村文化消費以及中小城市文化消費難以啟動。

第三,文化發展過度市場化、庸俗化的挑戰。習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座談會上強調“文藝不能做市場的奴隸”,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要處理好主流與一般的關系。在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我國文化建設出現過度市場化的不良態勢,這是忽略文化產品的意識形態屬性而只關註其商品屬性帶來的不良結果。

我們要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準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牢牢抓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加快文化改革創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十三五”規劃文化建設方針、目標及指標

在新時期,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建設的主題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線是: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全民文明素質更加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更加增強,中華文化更加走向世界。

按照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鬥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公民素質明顯提高;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湧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黨全國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共同努力,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總目標和總任務需要堅持以下指導方針: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

第三,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第四,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處理好主流與一般的關系。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既要利用市場活化各種文化要素,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文化創造活力,但同時“不能做市場的奴隸”,防止文化產品過度市場化,妥善處理文化產品的“兩種屬性”與“兩種效益”。

實現“十三五”文化建設的具體目標是: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構建取得顯著進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建設工程,社會核心價值觀認同度顯著提高。第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到202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6%以上,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吸納的從業人數約占全國從業人數的6%以上,大力發展新型文化產業。第三,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進一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及均等化。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用戶占農村家庭總戶數比重提高至50%以上。全國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達到1冊左右。公共電子閱覽室廣泛覆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資源量進一步提高,並提供全媒體服務。第四,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水平顯著提高。積極推動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在國際、多邊、雙邊等場合舉辦國家級重大涉外文化活動,邀請國際文化名人與青少年文化使者來華訪問,加大對外文化援助的力度。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形成合理布局。

“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營造良好社會文化環境。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按照標準化、均等化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構建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首先需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統籌兼顧區域和城鄉文化發展,統籌兼顧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其次是統籌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最後需要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

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誌。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使得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發揮經濟支柱性作用,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第一,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創意進入到各行各業,進入到整個社會層面,形成創意經濟、創意社會、全民創意。第二,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力爭實現文化富民、文化惠民。第三,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發展新興文化業態。第四,擴大文化消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比重顯著提升,文化產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明顯增強,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需要統籌兼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首先,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其次,完善文化管理體制。第三,完善文化生產經營機制。第四,創新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的政策環境。最後,構建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構建文化體制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進文化科學發展。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第一,堅持正確創作方向,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第二,建立健全文化創新機制,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第三,推進文化創新,文化產品創作生產體系不斷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內容創新和傳播能力大大增強,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提高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拓展文化遺產傳承利用途徑,註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優秀民族文化進一步弘揚,國內凝聚力與國際感召力進一步加強,有效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傳承與創新。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擴大文化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主要文化產品進出口嚴重逆差的局面明顯改善。

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造就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繼續實施國家文化名家工程。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文化人才培訓機制。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作風建設。

從現在起到2030年,是中國文化迎來百花齊放文化復興的重要階段。新的文化形態出現,亦古亦新,植根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中國文化帶來社會主義文化的前所未有的大繁榮,中華文明的復興展示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2030年的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將更加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將更加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民族文化形成巨大凝聚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文明素質全面提高;現代文化市場更加成熟,產業體系更加完善,開放格局更加全面;文化產品極大豐富,精品力作更加湧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滿足,具有普遍的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重大提升,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範圍更大,在全球多元化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對世界產生更加深遠的文化影響力,對人類文化文明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目標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思想文化基礎。

(本研究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自選課題《“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及2030遠景展望研究》系列報告之五,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劉韜、鄢一龍對此文亦有貢獻)

註釋

1、《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2、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4)》,2014年1月12日。

3、2009年7月22日,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出,到2015年特色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能吸納約4000萬人就業創業。筆者估計約占全國從業人數的5%左右。

4、參照《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5、參照《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6、李長春同誌在談到正確處理文化建設十個關系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兩種屬性”、“兩個效益”的關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兩種屬性指文化產品的商品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

7、2012年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用戶占農村家庭總戶數比重僅有33.49%。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13》,第804頁,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年。

8、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實施文化名家工程。為更好地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一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著眼於培養造就一批造詣高深、成就突出、影響廣泛的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傑出人才,每年重點扶持、資助一批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文物保護名家承擔重大課題、重點項目、重要演出,開展創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專著等活動。到2020年,由國家資助的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文化名家達到2000名。

【摘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系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系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關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及中央相關文件的精神,本文梳理提出文化建設“十三五”的基本思路,首先對“十二五”時期文化建設做第三方簡要評估;其次分析“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的機遇和挑戰;再次對“十三五”規劃文化建設方針、目標及指標提出建議;第四提出 “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重點任務;最後對到2030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長遠展望。

作者簡介

胡鞍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中國經濟發展與發展政策。主要著作有《中國國家能力報告》、《中國地區差距報告》、《中國發展前景》、《中國戰略構想》、《影響決策的國情報告》、《第二次轉型:國家制度建設》等。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