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血脈相親。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中國和東盟關系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方高度重視印尼在東盟的地位和影響,願同印尼和其他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雙方和本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為此,我們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堅持講信修睦。人與人交往在於言而有信,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中國願同東盟國家真誠相待、友好相處,不斷鞏固政治和戰略互信。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勇於變革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探索和開辟順應時代潮流、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開了廣闊前景。我們應該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尊重各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實踐,堅定對對方戰略走向的信心,在對方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牢牢把握中國—東盟戰略合作的大方向。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商談締結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共同繪就睦鄰友好的美好藍圖。中國將一如既往支持東盟發展壯大,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第二,堅持合作共贏。“計利當計天下利。”中國願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對東盟國家開放,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東盟國家。中國願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水平,爭取使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支持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包括東盟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願通過擴大同東盟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同東盟國家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第三,堅持守望相助。中國和東盟國家唇齒相依,肩負著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責任。歷史上,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在掌握民族命運的鬥爭中曾經並肩戰鬥、風雨同舟。近年來,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從抗擊印度洋海嘯到抗擊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我們各國人民肩並著肩、手挽著手,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應該摒棄冷戰思維,堅持倡導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我們應該深化在防災救災、網絡安全、打擊跨國犯罪、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合作,為本地區人民營造更加和平、更加安寧、更加溫馨的地區家園。中國願同東盟國家進一步完善中國—東盟防長會議機制,就地區安全問題定期舉行對話。對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爭議,雙方要始終堅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妥善處理,維護雙方關系和地區穩定大局。
第四,堅持心心相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保持中國—東盟友誼之樹常青,必須夯實雙方關系的社會土壤。去年,中國和東盟國家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每周有1000多個航班往返於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交往多了,感情深了,心與心才能貼得更近。我們要促進青年、智庫、議會、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等的友好交流,為中國—東盟關系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撐,增進人民了解和友誼。中國願向東盟派出更多志願者,支持東盟國家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等領域事業發展。中國倡議將2014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今後3到5年,中國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5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
第五,堅持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享譽世界的輝煌文明。這裏是充滿多樣性的區域,各種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演進,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礎。我們要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發展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域外國家也應該尊重本地區的多樣性,多做有利於本地區發展穩定的事情。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東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息息相關,應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多元共生、包容共進,共同造福於本地區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一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北京時間10月3日11時,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攝影:蔡靖骉)
further reading:
Speech b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Indonesian Parliament
Comment
江作漢:大馬商人應把握優勢‧“積極參與海上絲路”
(雪蘭莪‧巴生18日訊)巴生港務局主席丹斯里江作漢表示,大馬商人應捉緊機會,積极參與由中國政府推行的21世紀新海上絲綢之路發展項目。
他今日出席巴生西港觀海國際商務酒店開業慶典暨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拓展國際清真市場馬中經貿合作洽談會時指出,馬六甲海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航線,所以大馬商人應該多與中國加強聯繫和往來,才能有機會參與這項經濟發展項目,漸而使海上絲綢之路項目成功。
巴生港口自由區董事局主席拿督鄭敬保說,在他歷經幾年的積极招商之下,如今總算成功把原本被喻為“白象計划”的巴生港口自由區,發展成一個實際的投資項目。
巴生港口自由區國際貿易與清真產業中心總營運商董事長夏寶文指出,今日舉行的“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拓展國際清真市場”馬中經貿合作洽談會暨觀海國際商務酒店開業典禮,標誌巴生港口自由區進入全面啟動階段。
巴生港口自由區首席執行員拿督謝觀龍表示,酒店在自由區開業猶如注入一劑強心針,不僅能加強外國投資客與本地商家的聯繫,也能進一步吸引外資前來自由區投資。
黃漢良:締結姐妹市促進往來
馬中總商會會長拿督黃漢良表示,大馬多個地區如今已與中國的一些省市締結為“姐妹”城市,這足以促進兩國人民包括經濟、文化等領域,在未來有更多的往來。
巴生中華總商會會長梁家興說,外國商家也可以在巴生港口自由區進行加工包裝後,把清真產品轉運到其他國家去,而且免稅和免報關,享盡便利。歡迎中國商家前來巴生港口自由區設立一個經商基地。
馬來西亞中小型工業公會署理會長江華強表示,目前大馬共有65萬家中小型企業,期望研發適合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使用的清真產品,打造共同市場,以減低成本。
“任何會員若有需要公會提供商業`對接’援助,歡迎隨時上門。”
出席者包括太子酒店董事經理梁海權和國際健康生產業聯盟會長牟傳敏。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
探討西港設辦事處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馬來西亞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伏元宣佈,繼在關丹、東馬及新山設立辦事處後,該公司正探討在巴生西港設立新辦事處,以全面推動本區域的馬中經貿往來。
打造自由區成國際清真市場
他今午在馬中經貿合作洽談會上說,該公司主要在中國產品入境大馬時,提供鑑定、檢驗、測試機認證服務,也在大馬產品入境中國時提供相關服務,以確保產品質量獲得保證,避免發生貿易糾紛或產品被退貨問題。
配合馬中經貿合作洽談會,巴生港口自由區國際貿易與清真產業中心今日與8個單位簽署戰略夥伴合作協議,以推動一系列計劃,為自由區打造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清真市場。
出席者包括馬中友好協會秘書長陳凱希和馬中總商會中央理事包久星。(19.4.2015星洲日報)
黃少萍:泉州如何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以來,泉州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快速響應、先行運作,深入開展先行區戰略規劃研究,以文化引領、經貿合作、互聯互通、互惠互利為主線,以推進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間政策溝通、道(航)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為重點,制訂具體方案,實施“十大行動計劃”,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和國家開放門戶。
人民網記者近日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泉州市委書記黃少萍(圖),了解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不解之緣,以及泉州在積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的新思路、新規劃,和“先行區”建設的美好前景。
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泉州優勢
人民網記者: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最主要的起點之一,在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中,泉州的獨特優勢有哪些?
黃少萍:早在南北朝時期,泉州港(古稱“刺桐港”)已是我國對外交通的港口;唐代中期,成為“全國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進入鼎盛時期,與100多個國家密切通商貿易、相互往來,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稱頌為“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波瀾起伏,但泉州與“海上絲路”沿線雙向通航貿易、人員往來未曾中斷,並延續傳承而惠澤今世。
泉州有積澱深厚的多元文化。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各國使節、商人和傳教士的頻繁往來,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東南亞諸多文化在泉州廣泛傳播,與中原文化、古閩越文化交匯交融、相生相長,孕育出了獨具特質的閩南文化。正如中宣部劉奇葆部長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所述,“泉州是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發站,是沿線各國多元文化交匯交融之地,鐫刻著中華民族和沿線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永恒記憶。泉州由此成為了東西方文化交融傳播的重要窗口”。泉州囊括了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首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首屆“東亞文化之都”三大文化頭銜。
泉州還有著分布廣泛的僑民僑商。“船到城添外國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佐證了唐宋時期泉州商旅雲集、市聲鼎沸的繁盛景象。泉州對外來文化和宗教的開放、包容,更讓許多外國商人、船員、傳教士世代定居、繁衍生息。目前在泉州的阿拉伯後裔有5萬人,其中也包括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家。同時,泉州人沿著“海上絲路”之路走向世界,共有791萬泉州籍華僑華人分布在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90%僑居東南亞等“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其中100萬人以上的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海外泉籍社團也多達8000多家。世界閩商100強中,泉州籍約占2/3。他們秉承愛拼敢贏、重商務實、開放兼容的優良傳統,在所在地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具有很強影響力,可成為推動我國與海絲沿線國家開展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的紐帶和橋梁。
泉州還有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泉州素有“民辦特區”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以僑資、僑房、僑眷僑屬起步,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泉州模式”、“晉江經驗”,成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2014年泉州GDP達5733.36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6年位居福建省首位,上市公司93家,中國馳名商標136件,並獲批國家發改委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民營經濟在泉州國民經濟中“十分天下有其九”,呈現集群化、市場化、品牌化、資本化四大顯著特點,造就一代又一代愛拼敢贏、海納百川的企業家群體,其中國內異地泉商150多萬人,赴“海上絲路”沿線投資或設立辦事處27個,商跡遍布全球,成為泉州“海上絲路”先行區的主力軍。
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泉州作為
人民網記者:泉州怎樣發揮優勢,主動融入,主動對接,為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作出應有貢獻呢?
黃少萍:首先,我們開展決策研究。泉州成立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貿文化合作先行區”建設推進協調領導小組,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統一指揮、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委托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開展“海上絲路”先行區建設專題調研和《泉州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先行示範區戰略規劃》編制工作,科學定位泉州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著手制定《泉州市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貿文化合作先行區行動方案》,篩選配套項目180個,構建起“海上絲路”建設的關鍵項目支點。同時,由華僑大學成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為“一帶一路”戰略建設提供決策咨詢智庫。
其次,加速經貿拓展。泉州開展更加廣泛的商貿合作,以服務產業和貿易發展為目標,策劃生成一批展會,舉辦第十六屆海峽兩岸紡織品博覽會、第十五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及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赴海外開展“泉州品牌海絲行”、“中國品牌企業走進非洲”等系列推廣活動。我們還引導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收購,重點推動紡織鞋服等產業到東南亞、南亞、中亞等投資設立工業園區、營銷中心和跨境電商配送中心,開展跨國經營。同時,組團赴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和新加坡等“海上絲路”沿線國家,推介泉州,商討合作事宜。
第三,深化文化交流。在立足挖掘閩南文化底蘊的基礎上,泉州統籌推動“東亞文化之都”與“海上絲路”先行區建設相得益彰。2014年以來,啟動實施“古城—古港—新區—全域聯動”一攬子文化項目,成功舉辦“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開幕式、“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絲海揚帆嘉年華”系列活動和首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泉州作為唯一的“海上絲路”代表城市,參加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總部舉辦的“絲綢之路與創意城市”展覽,舉辦“中國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動。此外,泉州最早提出將“海上絲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現正與寧波、揚州等9個城市推動聯合申遺。
第四,搭建載體平臺。2014年以來,泉州先後舉辦“新世紀絲綢之路經濟論壇暨華文媒體萬裏行”、首屆中阿城市論壇、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大型采訪活動、21世紀“海上絲路”商務圓桌會議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大批國內外專家學者、海絲沿線國家使節代表以及中央有關部委齊聚泉州共襄盛舉,共同謀劃海絲建設戰略,並發起倡議成立“21世紀海絲常態化多邊商務合作機制”、“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工商理事會”等,發表《泉州共識》,為“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溝通交流平臺。
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泉州重點
人民網記者:作為先行區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泉州的重點突破工作是什麽?在哪些方面先行先試?
黃少萍:泉州作為戰略支點城市,特別是作為先行區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是國家對泉州歷史地位和改革開放探索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泉州在國家未來全方位開放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明確要求。泉州將根據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和福建省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重點合作布局,以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以及中亞、中東歐等為戰略重點區,以東北亞為戰略探索區,以東北非和西南歐,中、南美洲,北美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為延伸拓展區,努力在六大方面先行先試。
泉州將著力在華僑華人參與海絲建設上先行,構建面向華僑華人的聚集發展創新區。“僑”,是泉州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泉州將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機遇,做好新時期僑務工作,動員廣大泉籍華僑華人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密切與泉籍華僑集中地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斯裏蘭卡等東盟、南盟國家在文化、經貿、科技、教育、海洋、旅遊及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同時,規劃建設華僑海洋城、僑商與民商聯合創業區、華僑綜合保稅區、華僑商品免稅區,吸引泉籍華僑華人回歸創業。
泉州將著力在兩岸交流合作上先行,探索兩岸攜手共建海絲合作示範區。泉州是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臺灣漢族同胞有44.8%(900多萬人)祖籍泉州。泉州將圍繞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臺灣合作產業基地,充分發揮獨特的對臺人文、文化資源和工作基礎等優勢,深化提升與臺灣在“海上絲路”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等領域的深度融合;依托泉州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建設,探索建立泉臺兩地“兩區兩園”的合作模式,構建更高水平的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泉州將著力在民營經濟國際化上先行,打造成為我國面向東南亞、中東國家開放開發的戰略高地。泉州將重點培育壯大民營企業這一“主力軍”,依托國家級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營造投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的制度環境;堅持“高水平引進來”與“大規模走出去”並重,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擴大泉州與“海上絲路”沿線的雙向投資合作。
泉州將著力在金融開放上先行,打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示範區。泉州是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將進一步增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推動民間金融陽光化、規範化,努力打通金融資本進入實體經濟和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通道;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大在涉外金融領域的先行先試政策力度,加強與境外金融機構的雙邊、多邊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大力開發推動“海上絲路”建設的貿易金融產品,深化國際金融合作。
泉州還將著力在海絲文化交流上先行,建設中華海洋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區。泉州在世界海洋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世界海洋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泉州將進一步挖掘古港歷史文化資源,開啟刺桐古城復興規劃,加大歷史遺跡保護,推進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同時,推進泉州與“海上絲路”沿線的人文新聞交流合作,傳播泉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此外,泉州將著力在制造業綠色轉型上先行,打造中國制造2025樣板城市。泉州已形成了石化、紡織服裝、鞋業、裝備制造、建築建材等5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獲“中國鞋都”、“中國傘都”、“中國紡織產業基地”等國字號稱謂。自2013年以來,中國工程院推動泉州實施國家“數控一代”示範工程,並將泉州作為“中國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樣板和實踐範例,幫助編制《泉州制造2025發展綱要及2020行動計劃》。泉州將進一步支持企業全方位創新,推進泉州“制造”向泉州“創造”、泉州“智造”轉變,建設“海上絲路”綠色制造基地,科學引導泉州綠色制造“走出去”與“海上絲路”沿線更好地取長補短、合作共贏。
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泉州計劃
人民網記者:在謀劃推進“先行區”建設上,泉州近期有哪些計劃工作,以更好地發揮“一帶一路”先行示範作用?
黃少萍:為更好地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近期我們提出了十大行動計劃。
一是泉州港口復興行動計劃。主要圍繞泉州深水港建設的優良條件,推動泉州港列入全國主要港口名錄,推動泉州港口復興系列項目、吉永泉鐵路、泉州新機場、大型臨港物流基地等建設,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樞紐港,實現泉州港的升級和復興。
二是雙向投資貿易行動計劃。全面推進雙向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著重發展與東盟、南亞、中東等國家的合作,做強做優“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建立21世紀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加快泉州海絲境外投資建設項目等,加快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
三是發揮僑力、攜手共贏行動計劃。策劃發起海絲僑商、民商大會,建設泉州僑商銀行,建設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等,打造深化“海上絲路”經貿文化交流往來、服務“一帶一路”大局的重要橋梁紐帶。
四是阿拉伯新走廊拓展行動計劃。依托泉州與阿拉伯國家的歷史聯系、現實基礎,策劃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綠色產業合作泉州園區等項目,致力在石化、金融、礦山、文化、旅遊等重點領域深化合作。
五是綠色制造提升行動計劃。圍繞打造“中國制造2025”樣板區,推進“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裝備制造研究所等項目,致力建設“海上絲路”綠色制造基地。
六是金融創新行動計劃。加大泉州“國家金改區”涉外金融領域創新,加強與境外金融機構的雙邊、多邊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大力開發推動“海上絲路”建設的貿易金融產品,爭取國家“絲路基金”設立泉州海絲先行區子基金等。
七是自貿區建設行動計劃。發揮僑臺優勢,爭取獲批面向“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華僑定向自貿區、準自貿區、類自貿區,提升經貿合作的國際化水平。
八是現代海洋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圍繞創建中華海洋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區,傳承保護“海上絲路”歷史文化,加快環灣中心城市建設和“古城復興”工程,打造融海洋經濟、科技、文化、旅遊、生態為一體的現代海洋城市,展現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新形象。
九是文化旅遊合作行動計劃。以“東亞文化之都”建設和舉辦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為契機,大力傳承弘揚、保護開發“海上絲路”文化遺產,打造立足亞洲、走向世界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
十是人才培養引進和人員往來行動計劃。實施“海上絲路”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引進與“海上絲路”沿線經貿合作、交流往來所急需的人才,推動華僑大學海絲系列項目建設,積極向海外青年學生、華裔新生代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貿、文化、教育等方面人員往來的便利化。
泉州將緊抓機遇,快速響應、先行運作,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和國家開放門戶。(來源:泉州文明網 時間:2015-03-09)
地理標誌有望成為中歐“互聯互通”新載體
12月11日至12日,由質檢總局與中歐知識產權項目聯合舉辦的“中歐地理標誌保護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歐雙方的地理標誌保護專家通過對各自地理標誌保護法律制度與保護實例的剖析,與參會代表們共同交流探尋中歐地理標誌保護管理與實踐經驗,促進雙方對地理標誌保護領域的溝通與合作。
質檢總局科技司司長武津生在會議致辭中回顧了中歐雙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地理標誌交流與合作歷程。他表示,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規劃和“互聯互通”建設要求的時代背景下,中歐地理標誌合作有望成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雙方優秀的地理標誌產品有望成為新絲綢之路的新載體;在地理標誌領域深層次高水平的合作,是中歐地理標誌產品共享、文化共進、管理機制共促、“互聯互通”的生動體現。他相信通過在地理標誌保護領域的互信互認、合作與交流,有利於完善中國的地理標誌保護制度,有利於雙方優秀的地理標誌產品進入對方市場,也有利於雙方在地理標誌保護方面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歐盟駐華代表團公使銜參贊羅本諾表示,地理標誌保護是一種獲得世界廣泛認可的知識產權,很多國家都有進行地理標誌保護的傳統。中國在建立自己的地理標誌保護制度方面做出了持久的努力,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雙方都希望建立一個全面、平衡的地理標誌雙邊工作機制,這對歐洲和中國這樣擁有悠久歷史和眾多特色產品的地區和國家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據介紹,我國地理標誌專門制度經過1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目前獲保地理標誌產品達到1804個,其中國外地理標誌產品15個。今後,質檢總局將繼續完善地理標誌保護專門制度:加強地理標誌立法調研,推進中央、地方立法;加強地理標誌保護監管工作,開展執法打假活動,提高保護水平;加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宣傳工作,豐富宣傳形式,提高地理標誌產品的社會認知度和品牌影響力;加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保障體系建設;繼續推動和支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建設;加強國際交流,將地理標誌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到新高度。
中歐在地理標誌保護方面的合作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中法、中意就開始了地理標誌領域的交流與合作;2005年雙方又簽訂了地理標誌諒解備忘錄;2007年中歐開展10+10地理標誌產品互認試點;國家質檢總局還對法國幹邑、香檳酒、英國蘇格蘭威士忌實施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1年開始,雙方又醞釀實現中歐100+100的全面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將雙方地理標誌專門體制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國際經濟 |www.howbuy.com 2014-12-18 11:00來源:中國質量報)
萬綺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環境代價
人類一直以來都為海路發展付出自然代價。
當我們在高談闊論海運佔全球貿易約90%時,平均一年,估計海上活動共排放了――船舶45萬7千噸、海上勘探和生產2萬噸、沿海地區設施11萬5千噸、小艇活動5萬3千噸等共1千245萬2千噸的任何形式的石油進入海洋。
數據沒有到此結束,事實上,船舶不是最大的海洋污染源。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專家聯合小組(GESAMP)估計,陸地排放,如污水、工業廢水、城市或河流徑流,連同陸上工業排放入大氣的污染物,在1990年,約77%的海洋污染物由這些人類活動產生,而海上運輸估計佔了其中約12%;到了2002年,這個數字已經攀升至80%,而海運所佔比例則隨著郵輪安全的構建和操作跌至10%。
上述數據來自聯合國專責創建監管海運框架的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在2012年發佈的一份有關國際航運在貿易、安全、保安和環境的事實和數據報告,也是截至目前為至該組織對海運最新的統計。
報告所述的全球性數據對我們或許太遙遠,那把鏡頭拉近到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又如何?馬六甲海峽交通不斷增長,2013年甚至超越2008年的史上最高峰,不過海峽越繁忙,海洋環境越脆弱,卻是自1975年以來在國際社會中一個不爭的事實。事實上,隨著海峽船舶流量不斷增加,船舶出事的風險也越來越高,從1975至2003年的888起事故,2001至2007年的235涉及死亡的海難都發生在馬六甲海峽,而1975至2010年也發生過8起重大舶泄漏石油和有害物質事件,幾乎每一起都泄漏至少數萬桶的石油。
至於南中國海,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和濕地棲息地的退化、漁業資源耗盡、陸地排放污染都是說得老掉牙的問題。中國連同柬、印、馬、菲、泰、越共7國甚至曾在2000至2008年進行“逆轉南中國海和泰國彎環境退化趨勢”項目,但時至今日,南中國海的問題依然受領海衝突的威脅,其中一例是菲律賓已經就中國建設人工島導致大面積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一事匯報聯合國。
我特別在此重提海運的環境問題,是因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已經啟動,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路)正面向東盟,是本世紀最宏大的海運宏願,它將帶動東盟、南亞、北亞、北非、歐洲的海運和連帶的陸上工業,然而這些數字的攀升也附帶海洋污染的條件。有鑑於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和全球的環境退化趨勢,我們是否能夠預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加劇南中國海和馬六甲海峽懸而未決的交通擁擠、漏油事故、石油排放,以及因海運連帶的陸上工業排放污水、廢水、大氣污染物等環境問題?
在實現“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除了擴建基礎設施、實行更自由便利的物流政策、發展產業園等建設以外,沿岸國家在預防減少和控制海洋污染的法律和制度之間的差異是否也會得到解決?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國際海事組織對海洋環境設立了36份國際公約,但並不是所有公約都獲得沿岸國家,或僅僅是東盟沿岸國家的簽署。還有當越來越多國家的船舶享受航海越來越自由的便利時,維持海洋環境的努力和成本是否都像現在這樣落到沿岸國家身上?
我並不是在鼓吹視發展為洪水猛獸,叫大家回到森林裡生活,而是希望決策者在擬定任何發展計劃之前,都會預知其環境影響。當你告訴人民,這個計劃會營造帶動多少千萬令吉的商機,製造多少百萬的就業機會,GDP會因此得到多少巴仙的增長時,也切莫忘記,如果這一切都沒有一個環境監管框架,海洋會為此吞納多少噸石油、多少公升廢水、多少珊瑚礁棲息地會遭到破壞。
我很贊同敦馬(儘管他說的話不一定都對)說馬來西亞在2020年不會是先進國,因為我們缺乏先進國擁有的特定特徵,我想,其中一個特徵就是整個國家由上至下都極度重視環境保護,當環保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態度時,我們才來談先進國的事情吧。(11.4.2015 星洲日報/今綺言曰‧作者:萬綺珊‧《星洲日報》記者)
據觀察者報道,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一系列務實合作結出了早期的果實。近日,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宣告“一帶一路”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
央視新聞聯播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一帶一路 共建繁榮》,帶您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感受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向,了解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各方面尋求和實現互聯互通所做的種種努力。今天播出第一集《一帶一路繪就發展新藍圖》。觀察者網註意到,在央視發布的“一帶一路”版圖當中,首次加入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南線——從南海到南太平洋的路線。這一路線與官方文件相一致,但此前媒體制作的相關圖片中並未體現出來。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被中央賦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定位的福建,對接“一帶一路”的實施方案已經基本成形。福建省提出,支持泉州市建設“海絲”先行區,支持福州市設立福州新區,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等開放合作重點功能區建設。福建將加快通陸達海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爭取年內開工建設吉永泉鐵路、福廈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
“一帶一路”繪就發展新藍圖
橫貫歐亞大陸的古絲綢之路,留給世界“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遺產。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習近平主席準確把握新時期國際秩序深刻調整、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大趨勢,高屋建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關國家積極響應。
日前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近9000字的文件系統勾勒出“一帶一路”路線圖,標誌著“一帶一路”步入全面推進階段。以互聯互通為抓手,以金融合作為前導,激發大市場活力,共享發展新成果。
先來看一帶一路的版圖有多大。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陸地。它有三個走向,從中國出發,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兩條,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就此表示,(一帶一路)一端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另一端是極具活力的東亞經濟圈,由此來帶動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東南亞的發展,並且輻射到非洲去。
商務部綜合司副司長宋立洪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我們不設國別範圍,不搞排他性的制度設計,好事大家商量著一起辦,各施所能,各施所長,實現互利共贏,互利互惠,來惠及沿線國家更多的人。
地圖上畫出這幾條線路並不難,但如何把藍圖變成現實?關鍵在於做好“通”的文章,也就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政策溝通是重要保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優先領域。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當然基礎設施不只包括修橋建路,還有油氣管道、輸電網、跨境光纜建設等。貿易暢通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資金融通重點在於亞洲貨幣金融體系建設與金融監管合作;民心相通包括教育、旅遊、醫療、科技、文化等多層面的合作。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歐曉理表示,抓緊推進一批在建工程,力爭再能夠新開工一批工程,爭取簽署一批新的項目合作協議,包括的範圍比較廣,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也有產業合作的,當然也有一些人文交流的。
項目先行的同時,中國還主動拿出了真金白銀。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的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啟動;倡導成立1000億美金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前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加入,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亞投行熱”。
外交部經濟司司長張軍表示,亞(洲開發銀)行曾經作報告說,在2020年之前,亞洲基礎設施的資金缺口將達7300億美元,無論是亞投行還是絲路基金,它的目的都是解決“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問題。
目前,已經有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一帶一路的倡議,這些國家的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
億贊普大數據發現,在一帶一路沿線上,不同區域表現出的熱度體現在不同的方面。最熱的區域是東南亞,他們最期待和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中亞和南亞緊隨其後,他們最熱衷和中國做買賣;而歐洲最關註的是中國的海外投資。
當然,這些僅僅是一個開始,隨著合作深入,“一帶一路”將有可能成為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在這條經濟走廊上,2014年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達到1.12萬億美元,占我國貨物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而未來10年,這個數字將翻一番,突破2.5萬億美元。數字翻番,帶來的是更大的市場空間,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廣的合作領域。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也將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福建對接方案初定:泉州定位先行區 年內建福廈高鐵
福建在“一帶一路”願景文件中的定位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近日,澎湃新聞獲悉,由福建省發改委牽頭制定的“福建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實施方案”,已經基本形成送審稿,將盡快按程序報批實施。
按“一帶一路”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的設想,全國各省份都要制定對接“一帶一路”的實施方案,各地方案要在今年9月完成與國家規劃的銜接,最晚10月必須完成。
福建近期重點推進的五項重點工作之一,是構建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在這份打算很快送審的方案中,福建省提出,福建將發揮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寧德等沿海城市港口優勢,完善集疏運體系和口岸通關功能,積極打造海上合作戰略支點。支持泉州市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支持福州市設立福州新區,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等開放合作重點功能區建設。
觀察者網註意到,泉州此前還被敲定為“中國制造2025”的延伸和地區性示範。
福建下轄9個地級市,其中福州、廈門(計劃單列市)、泉州、漳州、莆田、寧德六市臨海。
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端分析,6個沿海城市均被列為“海上合作戰略支點”,但在發展重點或政策力度上還是會有一定區分,存在一些無形的差別。從現狀來看,漳州、莆田、寧德三市的發展潛力很大,福州、廈門、泉州三市的基礎狀況較好。當然,泉州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正在編制先行先試的實施方案中,涉及的具體政策還在探討。
圖為福建省泉州市石獅石湖碼頭。
廈門市在基礎設施、招商引資、對外投資、海洋合作、旅遊會展、人文交流六大領域,已確定了39項“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廈門的目標是,預計到2020年,廈門港與“海絲”沿線國海上航線將達到40條以上,空中航線力爭達到20條;廈門與“海絲”沿線9國進出口將力爭達340億美元。
福州市發改委辦公室相關人士也表示,福州自去年底已經出臺了“海絲”的實施意見,此前又在福州商務局設立了推進“海絲”領導小組。目前正在等候省級層面的進一步布局。
具體項目方面,福建將加快通陸達海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爭取年內開工建設吉永泉鐵路、福廈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強與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在港口碼頭、物流園區、集散基地和配送中心等建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搭建面向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跨境電商及物流信息共享平臺,促進與“海絲”沿線國家信息互聯互通、貨物通關和人員往來便利化。
在投資貿易合作上,將加快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大力推進投資、貿易、金融、政府監管等領域的改革創新,促進與“海絲”沿線國家投資貿易便利化。組織“海絲”沿線國家舉辦好福建商品展,以及福建與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的雙向投資推介會。爭取在老撾、斯裏蘭卡等“海絲”沿線國家設立更多的“經濟合作產業園”,實現互利共贏。
福建還將拓展海洋合作,深入推進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建設,加快設立“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籌劃建立“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印尼、泰國分中心。做好第二批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申報工作,爭取在印尼、緬甸等國家合作開發新的海外漁業基地。
這還不是全部。黃端表示,福建省正在推進的項目很多,無法完全在實施方案中體現出來,可能體現較多的,還是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合作的雙向項目。
黃端介紹,福建正在落實推進的三個較大項目包括: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廈門大學和馬來西亞合辦中國-東盟海洋學院,以及中國與印尼的海水養殖業合作。這三個項目均屬於海上合作專項基金——“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的相關推進項目。
據黃端稱,福建對接一帶一路的實施方案中涉及項目主要圍繞“五通”推進,可以分為擴大沿線國家雙向投資的項目,拓展“海絲”市場的項目,爭取國家政策支持項目(主要與福建自貿區相關的項目),以及海洋合作四大塊。(2015-04-14, 來源: 網易財經綜合)
銀河策略孫建波:迎接新常態,布局十三五·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先說說股票炒什麽。針對這個會議的,有:土改、自貿區、一路一帶、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高鐵、環保、休閑產業、新三板。當然,眼光放長遠一點,就是要布局改革,布局“十三五”。至於經濟預判,卻是不那麽樂觀。
經濟形勢主基調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下來讓人耳目一新:穩增長不再濃墨重彩,新常態的描述成為主流。每年的公告行文和措辭差異不大,但總會有些不一樣的地方,當然重點是關註不一樣的地方。今年應該重點關註四大焦點:
第一,正式提出了經濟新常態,系統論證了經濟新常態的特點。
第二,歷來會議都談到“穩增長”,但穩在什麽樣的水平,歷年卻不同,預計2015年是7%左右;
第三,貨幣政策雖然還是“穩健”,但與過去都不同的是,特意增加了貨幣“適度”,其意義自無須多說,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博士在近期也都反復強調了“貨幣寬松宜適度”,也符合銀河2015年宏觀主題“延續出清”。
第四,近年來都會談到“調結構”“促轉型”,但關鍵是怎麽去做,預計明年將通過加大改革力度去促轉型和調結構,金改、稅改、國企改、價格改、土改,都將加速啟動。這就是銀河證券2015年的策略主線“布局改革”。
投資的主線,如何把握?研究的基本依托是“十三五規劃”。明年中央將研究提出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十三五”的思路,將是未來2年布局的關鍵。敬請關註銀河策略正在開展的十三五系列前瞻研究。
2015年5大任務
當前布局什麽?布局2015年的5大任務:
一、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其中的核心做法是: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這就意味著,傳統藍籌的估值要提升了,因為他們要升級了。
二、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市場要活,創新要實,政策要寬。這個說的新三板呢?不是嗎?
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這裏的關鍵是農村土地流轉,但不要忘記是經營權。股票炒作的時候不會在意其中“經營權”三個字的,在2015年兩會之前炒農地流轉是熱點。但一旦強調經營權三個字之後,會再度降溫。註意進退有度。
四、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
敬請參閱銀河策略《高鐵改變中國》系列報告。以上三大戰略,正是高鐵時代的空間戰略,是高鐵帶來的經濟地理革命。高鐵的投資分為四個階段:修路、機車、運營、商圈。目前正處於機車為主的階段,運營和商圈正在政策催化下如火如荼。
五、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好就業工作,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和股市關系不大)
理解十三五的金鑰匙——經濟新常態的九大特征:
1、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
銀河證券強調的“延續出清”,正是這一基本宏觀經濟學含義。中國式出清,走的不是美國人那種“集中破產潮”的快速出清道路,而是政府主導型的緩慢出清道路。過剩產能和傳統行業的高杠桿在政府保護之下,依托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緩慢消化。政府穩住這些傳統的東西,讓其不倒,等待他們在發展之後能夠被接受。高杠桿和泡沫化,也將是在政策引導之下逐步破解。為此,我們要關註政府的“撇帳行為”。政府和誰劃清界限,就表明這個領域將要面臨市場化風險了。
2、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全面化解產能過剩,用的是中國式出清,政府一邊撇帳,一邊保護傳統就業部門熬下去。
但一味的保護傳統產業,資源就會像腫瘤一樣堆積在落後部門。這就是過去2年對“剛性兌付”整頓的思路。“利率”是最根本的杠桿,傳統部門的剛性兌付去除了,才能逼迫資金沖進有風險的創新領域。
宏觀調控方式:將正式告別四萬億以來的調控思維,有條件地向“供給學派”靠攏。這裏說的有條件,是國有企業的特性決定的,也是中國穩增長所需要的,中國經濟不會采取全面市場化出清的宏觀手段。
3、生產能力和組織方式: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
啥意思呢?以前是國家帶著大家一起追趕發達國家;以後是政府給大家掌燈,民營企業自己要鼓足了勁去追。這並非政府不管大家了,而是要做的事情不一樣了。以前我們缺的是社會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重工業基礎,這些玩意,必須政府帶著大家一起搞。現在這些都有了,但我們沒有蘋果、沒有思科、沒有矽谷,這些新玩意,要靠自由市場的激勵。政府給大家看好門,大家放心向前沖。這就是“供給學派”的核心觀點所在。鼓勵創新的新供給、新產業。
新三板是資本市場為適應這一趨勢的新陣地。銀河策略新三板團隊將在1月中旬發起“金融街新三板俱樂部”發起人大會。期待您共同見證中國資本市場的新紀元。
4、市場競爭: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這是和生產能力和組織方式相適應的。在新的產業結構下,傳統的價格戰將失去戰場,國民需求的升級,意味著企業的競爭必然是差異化、質量型的。利好的產業:專業服務業、商業服務業。
5、資源環境約束: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資源環境的約束,對中國產業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不僅是對現有的汙染治理必須加快推進,更是要求各行各業必須改變傳統的生產流程,進行環境友好型改造或更新。基於環保領域的設備制造商和生產性服務業,將長期受益。
6、出口和國際收支: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
國內發展的數量約束邊界非常明顯,對國際收支的要求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國將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出口導向國家,這是一次歷史的轉折。高水平引進來就是強調進口,不能再守著一堆外匯等貶值了。進口的關鍵是資源進口和技術進口。大規模走出去,就是鼓勵資本開拓國際疆域,不要局限於本國。
7、生產要素: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粗放的勞動力、粗放的環境、粗放的資本、粗放的土地,都成了永遠的過去。未來,一切都遇到了數量邊界的約束:環境要環保、資本要運作、人力強調知識,推動生產函數升級要靠技術進步。以科技服務為主導的產業,在美國GDP中的比例已經接近20%,這一比例在二戰之後尚不足5%。
8、投資需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
互聯互通怎麽理解?過去中國的發展是區域割裂的,也是部門割裂的,從而導致很多本該在區域之間,部門之間互聯互通的東西分開了。比如:天津的道路,到了河北邊界就斷了;住建部的數據系統,其他部委的系統就訪問不了。這意味著中國的管理將要成熟化了。新產品?如何選擇?敬請參考銀河策略報告《科技型成長股:滲透率的遊戲》
其他各類新的投資,都是基於前面所述的技術進步和社會進步的。一個本質:數量再難超越過去,質量才是主線。
9、消費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為什麽我們最後談消費?消費決定供給嗎?不是,是供給決定消費!關鍵是,誰來供給。過去的國內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都是歐美供給的,今後要我們自己國家的廠商來供給了。以往這類消費,是少數人群;今後這類消費,是大家都這樣個性化。這就是市民社會的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的背後,本質是品牌化。消費品的品牌,代表著使用人群的生活費方式和文化認同。品牌戰略如何做?敬請參考銀河策略報告《大眾消費品:品牌的故事》。
別著急,消費需求不僅僅是商品消費,還有服務消費。服務消費才是個性化、多樣化的主要領域。銀河策略對未來的判斷是:休閑服務業將是十三五的主導產業,自然也將是2015年布局的主要板塊。(2014-12-12)
中國瞄準高利潤商品‧黃漢良:大馬商家應改路線
(吉隆坡12日訊)馬中總商會總會長拿督黃漢良指出,中國政府為未來發展趨勢制定了全面的政策,且貫徹到底的精神,前景非常龐大,因此大馬中小型企業者必須積極充實自我,選擇適合的行業與中國商家合作,締造更好的企業發展。
他在“中國和平崛起:馬來西亞中小企業的商機及挑戰”的《文明磁場‧海上絲綢之路》系列研討會中分享他出席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體會。
“根據我在兩會上獲得的情報,中國將在2016年採取高進高出的路線,即進出口有高利潤的物品,因此大馬商家應該避免再向中國進行一些利潤較低的物品貿易如鞋子、衣物等。”
研討會邀請到拉曼大學會計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兼會計系主任葉乃傑博士、馬來西亞安邦智庫信息部門主管張倩燁以及馬中總商會第一副總會長陳友信作為研討會主講嘉賓,為與會者講解大馬中小企業者在中國崛起的時刻面臨的商機及挑戰。
陳友信:要站穩市場
進軍中國需可靠夥伴
陳友信在會上指出,在中國崛起,大馬中小型企業的優勢來自於國際營銷網絡、跨國雙語人才、身為東盟窗口的在地優勢及多元文化背景,因此必須把握優勢並加以發揚。
“要進軍中國市場,大馬中小企業家還必須尋找可靠的中國夥伴商家,讓企業經營本土化,同時加強附加價值,締造不可取代的優勢,才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步。”
他說,在馬投資的中小型企業者則要爭取獲得中國名牌的代理權,才能爭取到發展企業的機會。
他指出,大馬商家在中國崛起時刻面對的挑戰及隱憂包括與中國商家的溝通誤會、法制國情不一、規模相差太大、商業手法差異及地緣政治考量等。
“在中國和平崛起,世界政經轉型的時刻,若不掌握此時代契機,錯過的是整個時代。我以這番話來總結大馬中小型企業家在中國崛起時應該採取的行動。”
數行業或產能過剩
葉乃傑:投資須謹慎
葉乃傑指出,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最大的合作夥伴,佔了所有東盟國家的4分之一,是不可逆轉的優勢。
“世界的經濟中心已開始從西方轉向東方,而馬中關係正處在一個最好的時期,大馬商家們應該掌握語言文化的優勢,突圍而出。”
他說,隨著中國進行產業升級及轉型,一些領域如製造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大馬商家及投資者必須小心謹慎行事。
“在製造業中,水泥、玻璃、粗鋼、電解鋁及船舶製造設備等面對產能過剩問題。
此外,涉及化學業的橡膠、酒等的使用率也在70%以下,這些行業必須謹慎投資。”
他指出,中國的服務貿易則出現產能不足情況,因此運輸、旅遊、計算機、廣告、通訊服務等領域則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他總結時指出,中國經濟對全世界產生關鍵影響,有不可估量的潛能,因此大馬商家必須“軟硬兼施”,提昇軟實力及硬實力,才是發展業務的王道。
張倩燁:互聯網及環保
中國未來核心行業
張倩燁指出,根據該單位的情報,互聯網行業及環保產業將會是中國未來的核心業,因此大馬商家必須追趕互聯網商業的普及率,同時發展綠色科技及產品,才能迎合中國經濟的崛起。
“至於挑戰方面,由於中國政策隨著領導人的更換而出現巨大的變化,因此大馬商家必須對中國的政策有深入的瞭解及認知,選擇對的行業及對的地區,才能避免業務被政策拖累。”
她說,中國東西部省份對外資的待遇有所差異,如西部有15%減稅但軟件不足、而東部沒有減稅卻有完善的軟體設備。
她總結時指出,馬來西亞需要類似日本貿易振興會(JETRO)的機構,來協助大馬商家振興海外貿易關係。(13.4.2015 星洲日報,國內版10)
一帶一路·中企增列國際布局項目
大陸國家發改委日前提出的《關於加快裝備走出去的指導意見》初稿表示,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國企業布局國際的「菜單」將從鐵路、核電、建材等領域延伸至特高壓、4G網路、雲端服務等項目,未來將加快推進,打造中國品牌。
國資會副主委黃丹華表示,目前以高鐵、核電、特高壓、4G、重大基建等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為基礎,帶動中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管理整體發展,努力打造中國品牌。
數據顯示,2014年,光中國鐵路設備就出口267.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長了22.6%。業界普遍認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國企業布局國際的項目將會越來越豐富。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兩會期間曾透露,繼中國高鐵、核電之後,國產的雲端服務項目已推向國際,目前已賣出2000多萬美元。
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余衛平表示,中國已經自主開發了高鐵牽引、自動化、網路控制三大核心技術,而且高鐵九大關鍵技術和十大配套技術均已實現自主化和產業化,中國高鐵技術是受到世界肯定的。
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參則表示,中國水泥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技術水準和管理水準已經達到國際水準;近幾年,海螺已先後完成對印尼、緬甸、柬埔寨、老撾(寮國)等東南亞周邊國家的投資考察和規畫布局。海螺還先後組團對俄羅斯、蒙古、南非、巴西、馬來西亞、越南等國進行考察,為海外後續的發展做好儲備。(旺報,記者蔡浩祥╱綜合報導,中時電子報,2015年4月12日)
探索“一帶一路”上的旅遊業新機遇
3月2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與行動”)。
“願景與行動”提出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
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推進西藏與尼泊爾等國家邊境貿易和旅遊文化合作。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同期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一帶一路”更是成為曝光率最高的熱詞。
對於旅遊業來說,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的確定帶來了哪些新機遇、意味著哪些新擔當、將帶來什麽新變化?為實現“一帶一路”的旅遊願景,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旅遊主管部門和企業都已經行動起來。
旅遊業發展的新重點
絲綢之路是世界最精華旅遊資源的匯集之路,匯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是世界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黃金旅遊之路,涉及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據國家旅遊局預計,“十三五”時期,中國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送1.5億人次中國遊客、2000億美元中國遊客旅遊消費。同時我們還將吸引沿線國家8500萬人次遊客來華旅遊,拉動旅遊消費約1100億美元。
國家旅遊局將2015年確定為“絲綢之路旅遊年”是旅遊行業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重要舉措。旅遊業作為開放性、綜合性產業,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具有先聯先通的獨特優勢,應當主動作為,先動先行,努力實現“互聯互通,旅遊先通”。
在境外宣傳推廣中,今年重點突出絲綢之路主題。3月14日,第10屆莫斯科國際旅遊交易會開幕,中國展團突出宣傳了“美麗中國——絲綢之路旅遊”主題。在4月4日至8日舉辦的第49屆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上,國家旅遊局也將全力塑造中國旅遊新形象,吸引更多的國際遊客前來領略中國之美、絲路之美。
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有關人士透露,國家旅遊局於2014年12月完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合作發展戰略規劃》初稿,該規劃將包括實施重點行動、完善保障機制與推進3年計劃等務實內容,目前已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對規劃進行了兩輪討論,在完成第3輪討論後將基本形成定稿。
產品開發的新思維
“願景與行動”提出要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這將給普通旅遊者提供最實惠的享受——線路更多元、更好玩。
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委,將與泛北部灣地區的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國家和地區合作,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精品旅遊線路,推進形成廣西與泛北部灣地區跨國旅遊一體化發展格局,使“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精品旅遊線路成為以海上跨國郵輪度假旅遊為主體,融合遊覽觀光、商務會展、康體養生、文化體驗、修學科考、休閑地產等功能於一體的復合型國際旅遊精品。
“215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打開了絲綢之路的大門。而在當時長安以東的武漢,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物資非常豐富,集聚了大量的陶瓷、茶葉和絲綢等商品,這就使它成了絲綢之路的經濟起點之一。”
湖北省旅遊局局長錢遠坤說,“下一步,我們將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大戰略,加快組合包裝打造”湖北——西安絲路覓源之旅“等精品產品,進一步彰顯‘貨到漢口活、人到武漢樂、景到荊楚美、業到湖北盛’的優勢。
我們將依托長江中遊城市群區域合作發展優勢,發揮湖北‘金腰帶’作用,做好‘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對接,用旅遊舞活長江經濟帶,推動長江中上遊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合作發展,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旅遊的一體化發展。”
遊客到臺灣旅遊也將不只限於過去的模式。“願景與行動”提出,要充分發揮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臺合作。“作為對臺旅遊交流的先行先試區域,平潭將積極貫徹落實‘願景與行動’,進一步加強嵐臺旅遊合作。”
平潭綜合實驗區旅遊發展局,將深入挖掘殼丘頭文化、南島語族文化和古沈船文化等平潭海絲文化,推動海絲文化旅遊;引導本地旅遊企業加強與臺灣大型旅遊企業對接合作,引進臺灣主題酒店、特色民宿等新興旅遊業態項目落地平潭。
同時,積極培育“海峽號”“麗娜輪”航線,做活海峽旅遊主通道,打造以平潭為兩岸旅遊集散地的雙向旅遊精品線路;邀請旅遊業界來嵐踩線,舉辦“臺灣平潭周”文旅交流會;舉辦“翟墨領航2015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啟航儀式”,不斷提升平潭旅遊的形象。
2015年,西藏旅遊委根據“美麗中國——2015絲綢之路旅遊年”主題,確定了“美麗中國——2015唐蕃古道旅遊年”的宣傳主題。相關支撐產品的打造,將充分展現唐代“國強民安、民族團結、開放包容、睦鄰友好”的歷史及漢藏一家的美好情誼;旅遊產品包括探秘古道之旅、拉薩歷史文化遊、山南雅礱文化觀光之旅、林芝森林生態之旅、昌都香格裏拉之旅、那曲(藏北)草原生態之旅、藏地盛宴之旅等。
此外,寧夏、新疆、雲南、海南等地都將依托《願景與行動》,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
地方旅遊的新利好
湖南省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揚先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給湖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他認為,近年來,湖南國內遊發展迅速,但入境遊卻一直是“短板”。“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將會進一步打開湖南的入境遊市場,吸引更多的國外遊客到中國來。
湖南還有很多旅遊資源亟待開發,隨著大量國外遊客的到來,客人也有可能變成投資商,勢必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向湖南旅遊。因此,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湖南把重點放在了入境旅遊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局局長伊那木·乃斯爾丁說,發展絲綢之路旅遊,新疆有著優越的旅遊資源和天然的區位優勢,與8個國家接壤並擁有17個國家一類邊境口岸,讓新疆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向西走出去的前沿陣地。
國家把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振奮人心,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和非洲開放的最前沿,這是新疆的優勢,發展旅遊業應該把絲綢之路做成旅遊品牌,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旅遊概念。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著眼點在於“練內功”。區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寧夏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戰略支點。固原市旅遊局已經把發展旅遊業作為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要爭取借“一帶一路”的機遇大力發展旅遊扶貧,創出一條脫貧致富的綠色新路。
“‘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海南是‘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要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而且特別指出要加強旅遊合作,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這讓我們倍感振奮。”
海南省省長助理、省旅遊委主任陸誌遠說,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海南確定了將建設世界一流的旅遊特區作為海南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突破口,並同時將海南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精品旅遊目的地,打造國際旅遊島的“升級版”。
“1月8日,‘絲綢之路旅遊年’在西安舉行了啟動儀式,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的地位和優勢進一步突顯。”陜西省旅遊局局長楊忠武說,“陜西將不斷豐富和提升旅遊內涵,著力打造‘絲綢之路起點旅遊’品質、‘紅色旅遊’品牌、‘帝陵文化旅遊’’品牌、‘秦嶺國家中央公園’品牌,加快把陜西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奮力開拓陜西旅遊發展新境界。”
旅遊企業也因“願景與行動”的公布而信心“爆棚”。“2015年,蘭神國旅要回歸家鄉”。甘肅蘭神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裴建宏表示,“願景與行動”的發布一定會讓更多喜歡甘肅絲綢之路深度遊的客人充滿期待,未來的甘肅遊客結構會更加豐富,看景的、拍景的、戶外的、體驗的都會來,而且“一地多遊,一地多日”的旅遊格局一定會實現。
旅遊互通的新便利
《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個方面的合作重點,其帶來的便利化程度提高將使得旅遊業大大受益。
福建省旅遊局局長朱華告訴記者,今年福建將突出“海上絲綢之路”營銷主線,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海絲”沿線國家開展旅遊宣傳推廣活動,推介“海上絲綢之路”旅遊資源和產品;推動加強與境外航運公司合作開辟新航線,開通通往東盟、東南亞國家以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線路。
圍繞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重點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省市、粵閩臺港澳等旅遊經濟圈的合作,提升“清新福建”在旅遊業界的影響力。廈門市旅遊局,也將用好用足廈門市外國遊客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發揮廈航獨有的資源優勢,聯合“海絲”沿線國家各運營基地,進一步構建完善的航線網絡,搭建空中便捷通道。
按照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甘肅將充分發揮地理區位、歷史文化資源能源和產業基礎等優勢,緊密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著力構建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三大戰略平臺,重點推進道路互聯互通、經貿技術交流、產業對接合作等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肅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的黃金通道、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經貿物流的區域中心、產業合作的示範基地、人文交流的橋梁紐帶。
“願景與行動”中重點提及的廣西北部灣旅遊圈資源將得到重點整合。今年將加強環北部灣沿海地區的旅遊基礎設施、接待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特別要加快郵輪、遊艇碼頭及配套的口岸聯檢系統、停車場、旅遊咨詢服務中心的建設。
北海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表示,為把北海建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合作平臺和北部灣國際旅遊目的地中心城市,將加快旅遊航空交通建設,建設主要面向東盟、輻射廣西沿海和腹地的國際機場。
“加快雲南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是雲南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一系列戰略的關鍵核心所在。”雲南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據了解,今年雲南將力爭完成1130億元以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路網、航空網、能源網、水網、互聯網5大基礎網絡建設,為雲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重慶市交通委表示,為了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重慶鐵路建設總體布局為“一樞紐六幹線兩支線”。主要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渝新歐鐵路,其主要支撐點蘭渝鐵路預計明年底前全線貫通。
為連接海上絲綢之路,重慶市將建設通往昆明的高鐵,目前正與四川、雲南對接,預計明年將啟動渝昆鐵路前期工作,借此打通南亞通道。此外,通往長沙等地的高鐵即將啟動前期工作,並力爭納入“十三五”鐵路規劃。
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楊麗瓊介紹,以前,渝新歐要在新疆阿拉山口出關,今後,渝新歐將實行客貨兩運,乘客可坐著渝新歐去旅遊了。重慶中旅集團總經理廖偉表示,渝新歐交通大通道的貫通,勢必帶動渝新歐沿線旅遊市場的發展,有利於旅遊企業開拓出境遊業務。
《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在通關便利化方面,廣西已有所考慮。陳建軍表示,將盡快爭取國家給予從海上和陸路口岸入境廣西的越南遊客落地簽證政策,對越南以外的第三國遊客從中越邊境陸路和海上入境廣西的實行限時過境免簽或落地簽證,實現旅遊通關便利化,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到中國廣西旅遊;建立中國—東盟無障礙旅遊合作區,在邊境地區旅遊合作區與邊貿互市點試行過境免簽、臨時落地簽等政策。
挖掘發展新動力
“《願景與行動》明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這對福建旅遊業來講,是擴大‘清新福建’品牌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契機。”朱華透露,將依托福建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優勢,啟動編制《福建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合作發展核心區規劃》,與“海絲”沿線國家在旅遊品牌、旅遊標準、旅遊營銷等方面開展合作。
並且聯動上海、江蘇、浙江、海南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省市,在今年5月舉行的第十一屆海峽旅遊博覽會期間成立“海上絲綢之路旅遊推廣聯盟”,共同簽署“聯盟宣言”;協助國家旅遊局開展“美麗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聯合推廣活動;聯合福州辦好“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指導推動泉州舉辦“中國(泉州)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不斷強化“絲綢之路”主題年的主題營銷,放大福建省海絲核心區在旅遊景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優勢。
廣西的著眼點在於設計激勵政策促進產業發展。陳建軍介紹,廣西將努力促進相關優惠和激勵政策的出臺,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吸引東盟國家旅遊企業到廣西投資,鼓勵廣西企業到東盟國家開展旅遊投資;設立中國(廣西)—東盟海上旅遊發展專項基金,支持“海上絲綢之路”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及宣傳推廣。
盡快啟動北部灣區域性國際旅遊發展研究,制定北部灣區域性國際郵輪旅遊建設方案,爭取盡快獲得國家支持;大力發展跨國郵輪旅遊合作,積極推進峴港、胡誌明港、西哈努克港等港口渡輪旅遊的建設和合作;盡快建設北海、欽州、防城港的郵輪碼頭或國際客運碼頭等。
西藏與尼泊爾的旅遊合作也被寫入《願景與行動》。尼泊爾和西藏山水相連,都是聞名遐邇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具有較強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在國際旅遊產品打造上具有較大的合作空間。
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透露,今年將在尼泊爾召開會議,對進一步加強西藏與尼泊爾旅遊交流合作有關事宜進行磋商,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區外事僑務辦公室、區交通運輸廳、西藏公安邊防總隊、西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將參加會議。此舉措將有利於推進西藏與尼泊爾的旅遊文化合作發展。
雲南省旅發委結合雲南旅遊強省建設和萬億元大旅遊產業建設中“推動旅遊業與對外開放融合發展”的戰略思路,切實推動“跨境旅遊合作區”建設,力爭今年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相關部門支持下,將雲南設立為全國旅遊業沿邊開發開放試點省份,全面提升雲南旅遊產業的沿邊開發開放水平,形成雲南參與和引領國際旅遊合作競爭新優勢,為全國推進旅遊產業沿邊開發開放與國際合作提供經驗和示範。
在建設旅遊人才隊伍方面,廣西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林娜認為,培養適應於國際化旅遊服務的高層次人才是非常必要的:“‘一帶一路’將推動旅遊業跨越發展,客觀上對旅遊從業人員的數量、服務質量、文化素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她表示,學校將進一步提高對旅遊服務相關專業的教學水平,加強涉外語言人才的培養,加大旅遊交通、旅遊會展、金融、物流等專業的人才培養,適應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國—東盟博覽會、亞投行等貿易或金融領域對人才的需求;擴大中國東盟旅遊教育培訓基地的教育,增收國際留學生(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向海外增派交換生,促進旅遊教育的國際合作。
湖南也在從多方面謀劃。高揚先說:“下一步,湖南省旅遊局將針對入境旅遊市場,作好旅遊產品建設,改善配套設施條件,提升旅遊服務水平,練好內功,把旅遊產品做精做亮。同時,將積極加強外宣,針對目標市場,做精準營銷。另外,針對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遊客對旅遊服務人才的需求,我們正在研究人才培養政策,引導旅遊院校有針對性地培養小語種語言人才。”
郵輪將成新亮點
《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要“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地處海上絲綢之路核心位置的海南,未來將大力發展以郵輪為核心的海洋旅遊,不僅國際旅遊島將成為旅遊新亮點,同時也為推進中國—東盟海洋旅遊經濟圈的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海南省旅遊委主任陸誌遠說,一方面,海南會加強海洋旅遊規劃編制,今年底前會完成《海南省海洋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一方面,將加快推進郵輪母港和航線建設,依托三亞、海口,加快建設鳳凰島國際郵輪母港二期和海口灣南海明珠國際郵輪母港,利用去年11月加盟的“亞洲郵輪專案”這一合作平臺,吸引更多郵輪公司開通海南航線,開發更多郵輪旅遊產品,努力推動環海南島郵輪旅遊和“中國—東盟”郵輪旅遊產品建設。
目前,三亞正在積極聯合周邊國家開拓精品旅遊線路,實現雙贏、共贏。他表示,三亞完全可以依托鳳凰島國際郵輪港和各個遊艇碼頭,爭取政策支持,策劃海上絲路郵輪旅遊航線,爭取放寬免簽國家旅遊團組團人數限制以及海港口岸、空港口岸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加快發展郵輪遊艇為主的海上旅遊。
《願景與行動》提出,加強福州、廈門、泉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積極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因此,不僅是海南,福建、廣西都將目光瞄準郵輪旅遊。
廈門將大力發展郵輪旅遊,打造 “海絲”精品旅遊線路,深度開發包括郵輪旅遊在內的“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實施東南亞旅遊營銷行動計劃,吸引“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遊客赴廈旅遊。發揮廈門旅遊美國咨詢中心作用,持續開展“口碑廈門”和“咖啡店體系”北美市場精準營銷等,做大“海絲”主題旅遊。
北海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介紹,北海將大力發展郵輪旅遊,加快郵輪母港建設,開辟國際郵輪航線。按照世界一流郵輪母港標準,加快建設石步嶺國際郵輪母港,盡快規劃建設銀灘、廉州灣、潿洲島等遊艇港,形成以石步嶺郵輪母港為主體的北海郵輪經濟組合港。
加強與三亞、廈門、上海、青島等郵輪港口合作,開辟國內沿海遊掛靠航線。進一步優化升級北海至越南下龍灣航線,提升質量,加快將航線延伸至越南南部沿海城市,逐步延伸至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文萊、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沿海城市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其他國家相關城市。
廣西明港國際船務股份有限公司,在已推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北部灣段海上遊航線的基礎上,正在積極開辟新的海上航線,準備落實開通湛江—欽州—防城港—越南—東盟國際海上航線。
同時加強北部灣旅遊發展及區域合作,進一步打造中國—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東盟國際海上郵輪航線,使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北部灣段、東盟段海上遊航線成為北部灣—東盟旅遊圈的新興海上旅遊產業代表。(來源:中國旅遊報 作者:執惠旅遊 時間:2015-04-02)
“一帶一路”帶來發展機遇那些行業受益?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新的國際戰略框架,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多重發展機遇。其戰略願景可分為遠近兩大層次:近期著眼於“基建互通、金融互通、產業對接、資源引入”,遠期則致力於“商貿文化互通、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共同繁榮”。基於以上分析框架梳理,“一帶一路”戰略給國內產業發展將帶來五大主題機遇:
一、“通路通航”主題:包括交通運輸業(港口、公路、鐵路、物流),鐵路建設與相關設備,航空服務、設備、整機生產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交通運輸是優先發展領域,以加快提升我國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水平,並形成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
交通運輸業(港口、公路、鐵路、物流)將率先直接受益於亞歐交通運輸大通道的建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將加快推進公路、鐵路、民航、海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互聯互通,吞吐量將明顯提升。連雲港至鹿特丹港連通的新歐亞大陸橋,將強化其在國際陸路運輸中的骨幹作用。中國也將全力打造與我國第三大貿易合作夥伴——東盟地區的海陸空綜合交通方式:海上——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連起來;內河——中國出資瀾滄江-湄公河河道建設,打造黃金水道;公路——南(寧)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經開通,東南亞正在形成兩橫兩縱的公路通道;鐵路——中國計劃以昆明和南寧為起點,建設泛東南亞鐵路聯系東南亞陸路國家。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走出去”,也將帶動鐵路建設與相關設備,航空服務、設備及整機生產等產業增長。
中國的港口有著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經驗,鐵路建設“走出去”給其他基礎設施類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樣板。同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存在強烈的建設大港口的需求,這些領域的優質企業存在建設和運營“走出去”的良好前景。
尤其是在鐵路建設方面,突破國家界限的“歐亞鐵路網計劃”,也會刺激鐵路建設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意向的鐵路工程已達到0.5萬公裏,和歐亞鐵路網的8.1萬公裏規劃目標相比還有巨大空間。
二、“基礎設施產業鏈”主題:包含建築業(建築及基礎設施工程),裝備制造業(設備及配套類裝備制造),基建材料(鋼鐵、建材、有色等)。
從需求端來看,“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無論是從國內需求或是未來區域經濟合作的角度分析,這些國家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均極其旺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於財政緊張的原因,基建投資支出不足,普遍呈現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人均GDP、人均公路裏程、人均鐵路裏程等指標均遠低於我國,亞洲和非洲的沿線國家較中國分別有10%和20%的城鎮化提升空間,而中國在自身城鎮化過程中累積的大量經驗和產品、服務能力可以對外輸出。從國內來看,西北部各省區鐵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國均排在後面,新疆、青海、甘肅在倒數5位之中,寧夏、陜西居於中後段水平,為實現“一帶一路”各國間的基建對接,中國西北部的城市建設、交通運輸網絡等基建領域投資很有空間。
從供給端來看,伴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臺階,我國建築業及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日趨嚴重,“基建輸出”能夠大幅緩解我國建築業、制造業的產品需求壓力。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大背景下,我國參與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國加大對外開展基建投資業務的戰略構想。
根據總體基建投入約占GDP的5%估算,“一帶一路”沿線對基建的需求或達到每年1.05萬億美元,而中國對外承包完成額2013年僅為0.14萬億美元,僅占其中的13%。主觀意願和客觀條件形成合力,未來我國建築業和制造業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將大幅加快,海外市場廣闊的產業擴張前景將逐漸打開。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政策支持下,對外工程承包施工企業“走出去”能形成較大的出口拉動,有效對沖國內需求端的下滑,從而帶動整個“基礎設施產業鏈”。
目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也面臨艱難轉型,全球貿易環境不佳,追求出口增長容易引起諸多摩擦和矛盾,而對外投資更容易被接受,用對外投資啟動外需是比出口更好的選擇。利用施工企業輸出方式,能帶動國內設計、咨詢、制造、材料、勞務、金融、保險、服務等多行業的輸出,對沖國內需求端下滑。不同於外貿出口通常的低成本和低附加值,施工企業“走出去”方式有效帶動的是中國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如機電產品,符合國家產業升級的目標。
三、“能源建設”主題:包括中國油氣進口的管道建設相關產業,電站建設、電力設備等。
拓展穩定的油氣資源進口途徑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目標。近幾年我國對油氣資源的需求在快速增加,但我國的油氣資源進口主要通過馬六甲海峽的海陸運輸,獲取途徑較為單一,能源安全較易受到威脅,拓展新的油氣資源進口途徑十分緊迫。
“能源建設”主題之下,構建中國陸上的能源大通道戰略,將直接利好中國油氣進口的管道建設相關產業。與新疆接壤的中亞國家油氣資源極為豐富,是僅次於中東的第二個油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目前我國從中亞及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占比仍偏低,天然氣近幾年從中亞的進口量在不斷攀升。隨著天然氣的普及,國內需求量的快速增長,通過新疆從中亞的進口量仍將持續增加。
未來,為滿足新增進口量的輸送需求,新疆將建設多條能源管道,構建中國陸上的能源大通道。配套的輸油管道、天然氣的輸送管道、電網以及道路運輸等,這些領域必然迎來進一步的利好。
需求面來看,“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電力消費水平極低,發展空間巨大。根據2013年的電力消費統計數據來看,“一帶一路”沿線非OECD國家的人均年電力消費量僅約1655.52KWH,而同期OECD國家的人均年電力消費量約為7579.49KWH,前者僅為後者的21.84%。因此單從電力消費角度來看,“一帶一路”沿線的非OECD國家的未來電力消費水平將會有極大的增長空間,伴隨著電力消費量的增加,必然會帶動這些國家的電力投資,從而帶來巨大的電氣設備需求。
由於這些國家國內制造業比較薄弱,“一帶一路”所涉及的主要國家電氣設備嚴重依賴進口。上述國家的總體進口比例約為56.73%,按照此比例並且結合“一帶一路”涉及地區的未來投資趨勢計算可以得出,在2014~2020年期間,“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非OECD國家大約有年均1396.06億美元或更多的電氣設備進口需求,今後我國的電力企業有可能會分享這個巨大的海外市場。
供給面來看,現階段我國電氣設備的產能明顯過剩。2013年,我國發電設備產量約1.2億千瓦,約占全球總量的60%,而我國的年均裝機水平只有5000萬~6000萬千瓦,產能嚴重過剩,因此我國的電氣設備企業有“出海”消化這些產能的迫切要求。
我國電氣設備的技術水平在諸多領域都已屬於世界先進水平,具備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目前我國的水電項目及設備在國際上是極具競爭力的,全球的水電工程中約有80%是中國企業建設的。在光伏市場方面,我國的太陽能電池產品的轉換率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平,並且出口組件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0%。
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漸展開,我國電氣設備走出去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我國的電氣設備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非OECD國家市場上占有40%左右的市場份額應該是可期的。照此比例計算,我國電氣設備企業2014~2020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總額將可能達到984.35億美元/年左右,這將使我國的電氣設備企業大幅受益。
四、“通商文化”主題:商貿與文化旅遊產業。
長期來看, 道路連通、貿易連通中同樣伴隨著文化溝通,“絲綢之路”自古是文化交會的體現,其交流合作的內容涵蓋了文化、旅遊、教育等人文活動。培育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可以積極推進特色服務貿易,發展現代服務貿易。人員的流動還會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特殊旅遊產品、文化產品、民俗風情、旅遊線路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旅遊企業可以開展旅遊管理協作、旅遊業務合作、旅遊包機航線、旅遊投資貿易、旅遊服務采購。
從政策支持方面來看,文化旅遊產業也將伴隨著“一帶一路”整體戰略的推進而迎來新的增長空間。
五、“信息產業”主題:抓住各國經濟的數字化趨勢,加快我國信息產品和服務走出去。
“互聯互通”是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由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組成,還包括互聯網、通訊網、物聯網等通信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深度互通會對信息基建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對中國通信行業特別是像華為、中興和信威等已經成功“走出去”的通信基礎設施提供商,構成重大利好。
中國通信設備產業作為“走出去”戰略的先行者,在全球五大電信系統設備廠商中已占據兩席,華為的銷售收入已超過愛立信躍居第一。目前華為海外收入占比已超70%,中興海外收入占比達到50%, 烽火通信也有10%的收入來自海外。中國電信系統設備廠商的全球競爭力,為落實“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的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基礎。
回想中國企業的第一輪“走出去”,華為、中興和信威等公司受益於國務院扶持優勢裝備出口的優惠政策, 相繼獲得國家開發銀行數百億元規模的買方信貸融資支持, 從而在非洲、拉美、東歐等新興國家市場拓展中占據優勢;現在中國企業迎來了第二輪“走出去”的戰略機遇,一方面,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趨勢意味著“一帶一路”國家存在持續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增長空間;另一方面,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融資機構必會積極對海外信息基礎設施進行融資。中興、華為等已實施“走出去”戰略並取得良好海外布局的排頭兵,以及ICT領域其他已經開始海外拓展的公司,都將迎來重大產業機遇。
六、自貿區建設主題:除產業迎來發展機遇外,自貿區戰略也將和“一帶一路”戰略產生良性互動。
“一帶一路”規劃將以推動建設自貿園區或港區的形式推動經濟走廊建設,目前中國正在推進一系列自貿區談判,逐步構建輻射“一帶一路”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一帶一路”與自貿區建設是“一體兩面,相互配套”的關系,將共同構成我國新對外開放格局,前者側重以基礎設施為先導促進沿線經濟體互聯互通,後者則以降低貿易門檻、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域內經濟一體化為主要內容。“一帶一路”戰略與國內自貿區的連接互動關系如下:
1.自貿區是“一帶一路”新開放格局下先行先試的載體。推動沿線地區發展港口經濟和自由貿易園(港)區,為建設“一帶一路”提供先行先試的載體。“一帶一路”的持續發展需要若幹沿路港口經濟區作為支撐。我國要用好自由貿易園(港)區這一區域合作平臺,加快沿線地區自由貿易園(港)區建設,著力消除現有開放領域當中體制機制障礙和壁壘,擴大市場準入,推動重點領域對外開放。
首先要總結上海自貿區的寶貴經驗,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進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同時,加快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雲南等沿海、沿邊省份推進自由貿易園(港)區建設。
2.自貿區構成“一帶一路”框架下內外聯動的抓手。縱覽我國各省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規劃方案,不難發現,建設各有側重的自貿區是標準配置。“一帶一路”主打開放型經濟,自貿園區建設將成為“一帶一路”內外聯動的重要抓手,上海、天津、廣東、福建“1+3”自貿區構建完成後,未來不排除會在中西部地區設立更多自貿區。
上海自貿區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切入點是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價值目標,建立健全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與國際經濟規則相適應的經濟運行機制。同時,促進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緊密結合的金融創新,包括擴大人民幣的跨境使用、金融服務業更大程度的開放、金融市場 的建設等。
以港口為樞紐,打通東北亞、東南亞,通過印度洋、南太平洋,連貫歐亞大陸。因此,加快建立廣東、天津和福建自貿區,是加快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舉措。廣東自貿區的功能主要是加強粵港澳合作,帶動珠三角地區發展,其起點相對較高,在高端服務方面有較多投資機會;天津自貿區的功能主要是面對東北亞市場,航運、金融租賃有較強優勢;福建自貿區則主要發展臺海貿易,在與我國臺灣企業開展深入交流、合作方面有優勢。
3.自貿區建設和“一帶一路”戰略的互動構成深化改革的動力。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中國的自貿區戰略不僅要在國內建設以上海自貿區為代表的若幹個自貿區,為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嘗試、總結經驗的機會,而且要與當前和未來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在貿易、投資等領域建立自貿區,為經貿合作夥伴增強雙邊經貿活動能力、提升資源跨境配置效率提供更為重要的平臺。
從新設自貿區的優勢,我們不難看出,以開放倒逼簡政放權改革的戰略,更是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更大範圍改革的起點,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經由國內自貿園區和國際自由貿易區建設,“一帶一路”戰略將獲得更加堅實的支撐。(收藏自 3.3.2015 第一財經)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