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血脈相親。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中國和東盟關系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方高度重視印尼在東盟的地位和影響,願同印尼和其他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雙方和本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為此,我們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堅持講信修睦。人與人交往在於言而有信,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中國願同東盟國家真誠相待、友好相處,不斷鞏固政治和戰略互信。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勇於變革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探索和開辟順應時代潮流、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開了廣闊前景。我們應該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尊重各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實踐,堅定對對方戰略走向的信心,在對方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牢牢把握中國—東盟戰略合作的大方向。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商談締結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共同繪就睦鄰友好的美好藍圖。中國將一如既往支持東盟發展壯大,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第二,堅持合作共贏。“計利當計天下利。”中國願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對東盟國家開放,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東盟國家。中國願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水平,爭取使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支持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包括東盟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願通過擴大同東盟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同東盟國家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第三,堅持守望相助。中國和東盟國家唇齒相依,肩負著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責任。歷史上,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在掌握民族命運的鬥爭中曾經並肩戰鬥、風雨同舟。近年來,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從抗擊印度洋海嘯到抗擊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我們各國人民肩並著肩、手挽著手,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應該摒棄冷戰思維,堅持倡導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我們應該深化在防災救災、網絡安全、打擊跨國犯罪、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合作,為本地區人民營造更加和平、更加安寧、更加溫馨的地區家園。中國願同東盟國家進一步完善中國—東盟防長會議機制,就地區安全問題定期舉行對話。對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爭議,雙方要始終堅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妥善處理,維護雙方關系和地區穩定大局。


第四,堅持心心相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保持中國—東盟友誼之樹常青,必須夯實雙方關系的社會土壤。去年,中國和東盟國家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每周有1000多個航班往返於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交往多了,感情深了,心與心才能貼得更近。我們要促進青年、智庫、議會、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等的友好交流,為中國—東盟關系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撐,增進人民了解和友誼。中國願向東盟派出更多志願者,支持東盟國家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等領域事業發展。中國倡議將2014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今後3到5年,中國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5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


第五,堅持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享譽世界的輝煌文明。這裏是充滿多樣性的區域,各種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演進,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礎。我們要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發展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域外國家也應該尊重本地區的多樣性,多做有利於本地區發展穩定的事情。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東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息息相關,應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多元共生、包容共進,共同造福於本地區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一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北京時間10月3日11時,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攝影:蔡靖骉)

further reading:

Speech b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Indonesian Parliament

Views: 409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CERI on July 7, 2015 at 3:00pm

絲路起點放飛“一帶一路”新夢想

6月1日至7日,作為中國文化報社發起並主辦的“夢想絲路國際行”系列媒體采訪活動的重頭戲,“夢想絲路國際行”(陜西段)大型媒體采訪活動在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西舉行。在陜西省各級相關宣傳、文化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中國文化報、香港文匯報、中國文化傳媒網、中國文化手機報、鳳凰網陜西頻道、中國文化交流網等媒體的近20名記者,走訪了絲綢之路沿線城市西安、鹹陽、漢中,深入10余個基層文化單位和企業、鄉村,開展務實座談和走訪活動,對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陜西文化煥發的新活力、新氣象,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

蓬勃興起的“一帶一路”,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繼去年走訪甘肅後,來到歷史文化底蘊格外深厚的陜西,挖掘絲綢之路經濟帶這座新聞與文化富礦,探究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近年來所煥發出的文化新活力,顯示出文化傳媒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能夠而且正在有所作為。“夢想絲路國際行”系列媒體采訪活動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兼中國文化報社社長劉承萱擔任總策劃,該系列活動從國情大局出發,以宏觀的角度和國家發展的高度,考察絲路經濟帶沿線城鄉文化發展,聚焦社會各界力量助力興辦文化,使得整個采訪活動的立意和視角呈現出諸多新意。

聚焦“一帶一路”文化傳播——
文化傳媒應有所作為

6月1日上午,在西安曲江舉行的“夢想絲路國際行”(陜西段)媒體采訪活動啟動儀式現場迎來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楊正泉,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化學者田青,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寶生,西安市副市長吳義勤和陜西省文化廳副廳長顧勁松、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國龍等各界嘉賓近500人。

“玉帶金路,花雨紛披”,這是田青對“一帶一路”的祝福,也飽含他對“夢想絲路國際行”的期望。陜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白寬犁則將古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稱為“歷史性的唯美相遇”。在他看來,絲綢之路所承載的絲路精神永遠不過時。

中國文化報社總編輯宋合意以“條條大路通長安”形容古絲綢之路與西安的歷史聯系。他說,如今,“一帶一路”建設在世界範圍內廣受關註,“夢想絲路國際行”既深入體察古老絲路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的厚度與溫度,又感受、傳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熱度與脈搏、聲音。也如啟動儀式主持人、本報副總編輯徐漣所說,“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將做好“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介紹者、闡釋者、參與者,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建言獻策、凝聚共識,讓更多的人了解“一帶一路”的願景和共同建設、共同發展的願望。

啟動儀式後,“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參加了由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一帶一路”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課題組等共同主辦,絲路國際、絲綢之路國際媒資中心、蔚藍傳媒承辦的“絲路講壇”及“一帶一路”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圓桌對話等系列活動,聆聽來自北京與陜西的專家學者關於“一帶一路”的獨到見地。

楊正泉在“絲路講壇”上發表的講話蘸滿激情。他說,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符合大家的共同願望,符合世界歷史的發展潮流,文化先行、民心相通是其重要抓手,文化傳播是一項重要工作。楊正泉對“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深入基層探訪、傳播絲路文化的高度自覺與實際行動表示贊賞。

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張國祚寶刀不老。他在題為《“一帶一路”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演講中指出,“一帶一路”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根本上要靠文化支撐,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建互學的絲路精神,也要依靠文化,因為只有文化的交流才能夠促使心靈的溝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銜接。

“一帶一路”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圓桌對話活動更進一步,這是一場真才實學的精彩對話。楊正泉、田青、張國祚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遺產專員杜曉帆、陜西省秦商聯合會會長劉阿津、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王長壽、陜西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呂建福、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陜西省文學基金會主席雷濤、中國商業史學會會長王茹芹等數十位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有關主題展開了激烈的交鋒與對話。席間掌聲響起不下十次,不少陜西學人盛贊,“夢想絲路國際行”(陜西段)媒體采訪活動啟動儀式及有關系列活動學術含金量很高,是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探訪古絲路遺產——
感受古老熱土釋放新活力

“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走進陜西的時刻,恰逢“絲綢之路”當選世界遺產一周年之際。作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絲綢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網”所包含的33處遺址遺跡,其中7處位於陜西。自申遺成功,它們成為中外媒體來到陜西後的必訪之地。

在西安,“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沿著印度總理莫迪訪華時的路線,參訪了大慈恩寺、大興善寺、古城墻。“自古以來,人類總是在追尋終極的安寧。相對於物質生活來講,精神生活才是獲得永久安寧的最終途徑。玄奘曾經到過我的家鄉,而今天我非常榮幸地來到這塊偉大的土地。”莫迪在大興善寺寫下的這段留言或許能夠代表來此瞻仰古跡的人們的心情。

建於明代的西安南城墻如今遊人如織。新中國成立後,這座古老的城墻險遭拆除,它之所以還能佇立在西安市的繁華地段,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習仲勛“三護城墻”。在位於西安古城墻南門月城內的城墻博物館,“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詳細了解了這段往事。對歷史、文化的尊重不僅成就了習仲勛的英名,更讓他贏得了每位來訪者發自內心的敬意。

鹹陽的文化遺產則是以乾陵、茂陵、長陵等為主的各大帝陵及墓葬群,陵區近年來成為文化旅遊的熱點。乾陵唐文化景區建設的總體目標項目頗為宏大,涉及旅遊基礎、文化體驗、旅遊產業、舊城改造、生態農業休閑五大類36個子項目。這一項目經過了一年多的規劃、勘察、測算、反復論證,顯示出當地對保護歷史遺跡與現代化發展之間關系的審慎思索,為絲路文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一個優秀樣本。

漢中是絲綢之路使者張騫的出生地和歸葬地。“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後,遊客的增多、媒體的關註對張騫墓等文物的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漢中市城固縣文物旅遊局工委主任王亞、城固縣文化廣電局局長伍宏賢介紹,城固希望將旅遊業打造成經濟跨越發展的新支柱。無論是其正在策劃打造的張騫文化產業園,還是40集電視連續劇《大漢張騫》,都顯示出借助“一帶一路”實現文化騰飛的雄心。在位於博望鎮白崖村的張騫祠,張騫第65代後人張華忠和他的子孫們,仍在以古老的方式堅持祭拜先祖,為的是讓後輩謹記先祖的勇敢、拼搏精神——這也是“絲路精神”的內涵之一。

除了意義非凡的文化遺產,陜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極其豐富。城固縣以活態形式傳承古老的非遺技藝所受到的歡迎,傳遞出古絲路文化遺產的當代活力。

走進古都新區——
眺望絲路新高地壯景

西安不僅因其悠久歷史而深沈厚重,也因其新城的蓬勃建設令人耳目一新。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區位優勢,立足歷史、關註現實、放眼未來,以西安為代表的陜西城市群正以文化惠民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打造內陸型開放新高地。

浐灞生態區城建博物館、西安領事館區、西安浐灞桃花潭公園、西安金融商務區以及西安世博園……在浐灞生態區管委會副主任成斌的指引下,“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對浐灞十年來的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發展等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采訪。該區的整體規劃和建設中,處處透著文化的考量。據介紹,其金融商務區正逐步建設成為西部區域性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總部聚集區、全國金融中後臺服務和金融外包服務基地。

西鹹新區的設立,則讓西安與鹹陽兩座古都實現了對接。位於涇河新城內的崇文塔景區,將建築與文化相融。據陜西省西鹹新區涇河新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龍介紹,崇文塔景區已打造了崇文塔保護區、陜商文化博覽區、文化雕塑園等亮點區域,並通過歷史、自然和城市生活的融合,致力營造“田園城市”氛圍。

前不久與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管委會正式簽約的西安樂華城·國際歡樂度假區綜合文化旅遊項目,是西安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座我國首個過山車主題樂園以“動漫城市”為核心,設有過山車、魔幻劇場、4D影院等多項大型遊藝設施和主題景觀。據介紹,樂華城將文化、旅遊、商業、辦公、居住等功能集於一體,並通過體驗式旅遊,滿足人們文化娛樂需求,探索文化旅遊發展新格局。

考察當地品牌企業——
見證現代陜商“絲路夢”

在明清時期,曾有三句話被用來形容當時的徽商、晉商、秦商:徽商——“徽駱駝”,意為徽商能吃苦;晉商——“晉算盤”,意為算得精;秦商——“陜棒槌”,意為直來直去,誠信待人。“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在走進大唐西市、世紀盛康藥業有限公司、安旗食品有限公司、張裕瑞那城堡酒莊之後,真切地感受到陜西企業家的實實在在,“陜棒槌”美名不虛。

世紀盛康藥業公司剛剛獲頒“中藥國粹”榮譽稱號。這家藥業公司歷經多年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營銷為一體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針對目前國內外對中醫藥成分及標準的一些質疑,世紀盛康負責人顯示出“陜棒槌”的風度,毫不回避。他們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用科學手段掌握中藥具體成分,確保其提取的精度和純度。世紀盛康董事長兼總經理吳芳說,其產品腎康註射液的原料大黃、丹參、黃芪、紅花,產地都在絲綢之路沿線地區,身處“一帶一路”大背景下,世紀盛康在迎來更多機遇的同時,也將自覺肩負起更多責任。

正如當年的茶葉等商品通過絲綢之路傳遍世界,人們希望中國的飲食產品能夠重新沿著絲路走出國門。陜西安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雲也是一位典型的陜商。20多年前,韓雲白手起家,從一家小小的蛋糕店做起。如今,安旗已經成為在全國各地擁有百家門店的大型食品企業。走進生產車間,“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感受到,這家企業的產品能夠贏得民眾信賴,與其衛生安全方面的高標準、嚴要求有必然關系。一直以來,安旗食品被認為是陜西食品界的業界良心,隨著時代前行,其生產理念也步步改進,如“用香味代替甜味”等理念飽含健康氣息。近期,韓雲又率團隊赴新疆喀什招商,尋找“一帶一路”的新機遇。在他看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飲食風尚、口味與我國西北地區相近,安旗在沿線地區將能夠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在陜商文化博覽館,“夢想絲路國際行”媒體采訪團找到了秦商精神的源頭——當年,陜西商人就是以自己的重義輕利、勤勞誠懇,換來了明清時期西部地區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回顧此行,陜西人敦厚和真誠的品格同樣淋漓盡致地彰顯在為媒體采訪團提供全程保障的陜西夥伴身上。“夢想絲路國際行”(陜西段)因為有了身為媒體同仁的鳳凰網陜西頻道、絲綢之路國際媒資中心、“絲路國際”團隊全心全力的協助,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收獲和啟發,也為“夢想絲路國際行”接下來赴新疆、中亞五國、土耳其的行程增添了動力。可以說,“忠義仁勇”不僅是當時陜西人獲得成功的基石,對現代人來說亦是一種勉勵和啟迪。傳承絲路精神,塑造陜商文化品牌,對“一帶一路”建設無疑有著特別的意義。

記者 葉 飛
2015-06-29 中國文化傳媒網

Comment by CERI on July 1, 2015 at 9:29pm

牛華勇·一帶一路是中國價值觀的崛起

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於世界最大的魅力,將不僅僅在於有多少投資和利潤,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給世界帶來一股新的潮流,讓平等合作、文化交流、經濟繁榮,而非軍事霸權,成為未來世界秩序的另一條主軸。

上萬軍人撤走後,夏鬥湖的服務業遭受重大打擊。如今軍營所在的土地和房產將被中國企業改建成“夏鬥湖”中法經濟合作區。

夏鬥湖市(Chateauroux)是巴黎南部中央大區安德爾省的首府,像大部分歐洲的中小城市一樣,整潔、安靜、秩序井然。二戰以後,城市郊區的機場附近,變成了美軍駐法國部隊的軍營。1966年,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宣布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法軍不再接受美軍指令,駐法美軍也離開法國本土。之後,這一軍事基地被法軍交通部隊接管,幾年前最後一批法軍駐軍結束使命,軍營廢棄。上萬軍人的離開,圍繞他們的整個服務業受到了極大打擊,整個城市面臨升級轉型。

廢棄軍營變身中法經濟合作區

軍營所在的土地和房產被法國政府轉作商業用途,幾番交易之後,2014年6月,這裏迎來了它們的新主人——來自北京的中國首創集團,他們用並不很高的價格,從其他投資人那裏買下了大約5平方公裏的軍營土地及建築,開始了中國式招商發展的進程,開始了把歐洲的優雅和中國的效率統一在一起的嘗試。

很短時間內,一個宏偉的規劃藍圖,以歐洲人難以理解的速度,迅速建立起來。“夏鬥湖中法經濟合作區”是涵蓋產業落地、創新研發、高等教育的綜合性園區,中法兩國產業界、教育界、地方政府等相關人士迅速地落座談判桌的兩邊,探討如何把已經廢棄的軍營改造成為繁榮的經濟區。

當年迎接美軍司令的市政府大廳,現在正等待迎接第一批來自中國的企業家和留學生。

近日,首創集團法國項目負責人王守玉在接受法國電視臺記者采訪時坦言:“我們今天在這裏所做的事情,與幾十年前的外國駐軍有著本質的區別,平等合作代替了軍事霸權,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不僅僅是法國的夏鬥湖經濟開發區,完全由中國私營企業運營的德國“帕西姆空港中德經濟合作區”,正在通過電子商務和保稅區的模式,把來自中國的商品低成本分發至全球,並把中國白領階層追捧的歐洲奧特萊斯式的營銷原封不動地搬到中國消費者家中。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以帕西姆空港所代表的中歐商業模式,將在未來商業競爭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全球秩序中的中國價值觀

這是不少觀察家至今還在無視的一個事實——中國在全球投資的發展,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不伴隨著軍事霸權而進行的會對世界經濟新秩序產生影響的活動。很顯然,中國企業高效率的運營機制、中國員工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以及中國人巨大的創新努力,都顯示出了巨大的影響力。盡管有人質疑稱,這一目標實現起來會困難重重,但這一趨勢在過去5年中得到了不斷的加強。

回顧中國歷史,在我們的盛世中,總有一個標誌性的現象,那就是貿易的繁榮。漢代張騫開辟的陸上絲綢之路聯通中國與西域;唐朝時代的長安是世界級商業大都會,在當時猶如萬國博覽園;福建泉州在《馬可。波羅遊記》中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港。中國企業過去幾年中的表現,顯示出了重溫歷史的可能性。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把零星出現的案例和想法,勾勒成為一幅高低起伏的畫卷。

正如夏鬥湖項目告訴我們的,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於世界最大的魅力,將不僅僅在於有多少投資和利潤,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給世界帶來一股新的潮流,讓平等合作、文化交流、經濟繁榮,而非軍事霸權,成為未來世界秩序的另一條主軸。這是形成全球秩序中的“中國價值觀”及“中國原則”的重要時刻。

合作共贏遠勝軍事霸權

“一帶一路”是各國經濟貿易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開放平臺,不是政治共同體,不是安全同盟,更不是一方主導多方跟隨的獨角戲。政府外交發揮且只發揮搭建溝通平臺的作用,政府會給予企業和民間足夠的獨立性,企業和民間自主聯系貿易夥伴、討論具體規則和建立相關跨國理事機構。

歐洲一體化進程是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一個模範,可以為“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平臺提供借鑒。在31年中,歐洲一體化進程,成為保持整個歐洲全球話語權的關鍵。與歐洲相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內政治體制和形式多樣,宗教信仰與文化差異較大且存在沖突;中國國內各項體制改革也面臨諸多挑戰,文化發展速度落後於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平臺是各國能夠接受的唯一公約數,而“一帶一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絕對沒有意願和可能變成一國主導的經濟政治或軍事同盟。

如何設計“一帶一路”的運行機制,保證各國相對公平、合理的參與權利?

公平,即“一帶一路”不是排他性制度設計,不圖謀亞洲地區事務主導權,而是“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參與國平等協商、共同參與經貿規則制定與具體項目合作。

合理,即“一帶一路”是從各國實際經濟狀況出發,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合作互助,是市場聯結的紐帶。公平合理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觀,“一帶一路”作為各國市場和企業溝通合作的橋梁,要盡量避免政府權力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幹涉,政企分開,放權給參與企業。

中國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改革開放、創新學習基礎上的增長。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基於真誠合作的分享共贏。

(2015年05月25日,文/新浪財經專欄機構百人論壇,作者 牛華勇,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副教授,雙誌精英會名譽理事長,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

Comment by CERI on July 1, 2015 at 8:35pm

現階段一帶一路應先面向海洋

現階段,“一帶一路”要首先面向海洋,中國企業要優先增強海洋意識,即開放意識、冒險意識、競爭意識等,要有對細節的關照、對創新的自覺、對博弈的崇拜。為此,要擯棄中國經濟中排他主義的地方化傾向、保守主義的本地化傾向。要用海洋意識來重塑中國企業的企業家精神。

一帶一路或將不戰而得歐亞一帶一路或將不戰而得歐亞

  

           一帶一路上的政府與政治

  於今(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智庫總編):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要與國家戰略決策同步,甚至要走在國家決策前面,要借鑒國際上政府治理的先進理念,因國情、黨情、民情、區情、社情制宜。否則事倍功半,甚至功虧一簣,尤其是“一帶一路”。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說在她國務卿任內有兩大功績,一是成功拉攏緬甸,二是推動美國重返亞洲。東南亞國家普遍政治上依靠美國,經濟上依靠中國,兩邊得益。這些東南亞國家,發現和中國走太近,並不能使利益最大化。反而與中國若即若離,才能得到更多好處。這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必須考慮的政治背景。

  何謂王道?對手不乖,便從他身上碾過。何謂霸道?乖的,也碾過。何謂孔孟之道?碾之前先跟他說一聲。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一帶一路”要得到沿線各國的更大程度認同,突破口或可放在金融領域。當前隨著國際金融體系的逐步一體化,各國金融系統愈趨深層次聯結,金融漸漸成為一種國際共同“語言”,各國民眾對股市、外匯市場、債券市場、重金屬價格等共同的體驗,已產生了廣泛“通感”,面對金融市場的表現,無論語言、風俗、民族、國籍都不是障礙。

  因此,適量增加通用的金融“語言”,與沿線國家溝通、合作,應可增加“一帶一路”對沿線各國民眾和機構的吸引力。印度總理莫迪在其訪問中國期間,和中國領導官員洽談了經濟走廊項目,莫迪表示“不能接受”中巴經濟走廊項目。

  曹紅輝(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不可能因為印度反對,就放棄與巴基斯坦的戰略合作。事實上,他們反對了六十多年了。

  李傑(山東省電建三公司總經理助理,海外市場部總經理):

  印度確實是一個很矛盾的國家,還是應該集中精力解決印度國內的問題,一心一意搞建設更實際一些。印度目前確實不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首選,需三思而後行。歐美日韓企業先後在印度投資建廠生產電力設備,但是國內企業沒有一家有類似動作。最近風電和光伏企業試水印度可再生能源,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莫迪經濟學如進行不下去,會開始死磕。巴基斯坦、中國。印度莫迪政府最近是麻煩不斷:前印度總理辛格、國大黨總理候選人拉胡爾-甘地,不斷批評莫迪推行的土地改革;近十萬農民四月中在新德裏示威,批評莫迪重商輕農忽略貧民。莫迪擔心民怨擴大,就宣布把土地改革暫擱一旁。土地改革涉及交通、電力和工業發展、基建配套等項目,土改暫停,這些項目也隨之暫停。

  另外,莫迪在印度國內的威信、權力開始走下坡路。例如他在競選總理時承諾停收回溯稅,但在今年初,印度稅務部門仍然向外來基金公司,追討過去3年資本增值稅,莫迪很難下臺。如果繼續發酵下去,莫迪經濟學就會慢慢演變成安倍經濟學,國內經濟搞不好,就轉移國內矛盾和視線,未來要麽和巴基斯坦,要麽和中國死磕。

  曹紅輝(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一帶一路”,不戰而得歐亞。一個世紀前,圍繞歐亞大陸(陸權)和海洋(海權)優先展開爭論。英國人麥金德(H.Mackinder)說:“什麽人統治東歐,就控制心臟地帶;什麽人統治心臟地帶,就控制世界島;什麽人統治世界島,就控制世界。”心臟地帶從東歐向東,南下包括伊朗再向北至新疆、西伯利亞。世界島即歐亞大陸。

  麥金德當時重歐輕亞,現已過時,但陸權原則仍可適用。其名言可改寫為:“什麽人統治中國,就掌控新的心臟地帶(中國經俄羅斯到東歐);什麽人掌控新心臟地帶,就能號令世界島;什麽人號令世界島,就能主導世界。”而當時強調海權的美國海軍將領馬漢(A. Mahan)說:“什麽人控制印度洋,就主導亞洲。印度洋是七海之鑰。21世紀世界的命運將決定於此水域。”“一帶一路”,通吃上述兩條。

  儲殷(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中美關系遠比中俄關系重要,也是“一帶一路”必須高度重視的基本前提。“一帶一路”不是挑戰美國,我們不希望美國這麽看,可是我們內部多少人就這麽看。這麽搞還不如繼續韜光養晦。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日本安倍政府很有“漁民基因”,漁民出海捕魚,追求的是“富貴險中求”,不但喜歡冒險,也慣常越界,被發現了、譴責了乃至被打擊了,就退回界內,要不就繼續直前。所以安倍政府的這套,不是“佼佼者”行為,而是“搞搞者”行為。

  安倍是在“情願做一天鯊魚,還是做一世鹹魚”左右搖擺,看起來非常“魚樂無窮”。

  曹紅輝(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美國人大多不看好“一帶一路”,主要理由與國內部分學者看法接近,沿線國家政治風險太大。對亞投行,則普遍認為自己搞砸了,但也懷疑中國是否能搞好,比如環保、勞工問題,還有中國能否公平處理越南、菲律賓這些與中國有領海爭議國家的融資申請。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從商業角度來探討的話,在商言商,外邊看好亞投行的不多。例如有人提出zero-base budgeting的概念,說美國搞世行,能做到“強大品牌、簡單生意、持續賺錢”。中國的亞投行,可能是持續燒錢。亞投行未必可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例如日本搞的亞行,沒見怎麽提升日元地位。日本當年采用的貿易結算與離岸市場的模式,推動日元國際化並不太成功,現在亞投行有些資本輸出與跨國公司結合的味道,但無論是美國還是德法英,他們資本輸出與跨國公司的成功,不是因IMF[微博]、世界銀行[微博],而是他們的跨國公司強,商品好,錢出去了還能方便回來。

  曹紅輝(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情況不同。當初,日本忽略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支撐,又缺乏基本的國際政治基礎,因此沒有國際貨幣所需的國際信用,沒建立起支付清算、信用評級等區域性金融基礎設施,而且區域性匯率協調和金融監管機制也沒有,日元匯率上竄下跳,幣值不穩,日元的國際化當然搞不起來。10多年前,我與如今的日本銀行行長就為此達成過共識。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亞投行還不僅這個問題。前段時間香港有個南南會議,會上那幾個小國的代表,把一帶一路、亞投行這事完全當作是要援助他們。孟加拉駐聯合國[微博]大使就在會上發言當眾說,他們的工程世界銀行都不肯借錢,只有中國會幫他們,一副天上掉錢欣喜若狂的樣子。我是一邊聽一邊流汗,這位仁兄太直接了和太赤裸裸了。這同時也說明,我們的一些海外宣傳和傳播不到位,讓這個仁兄誤會了。但如果宣傳得當,亞投行就未必如此受歡迎了。

  曹紅輝(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10多年前,制定人民幣國際戰略時,已全面吸取過日元的教訓。知易行難,中國何時建起來,需要根據自身金融改革與發展來決定,但至少不會重復日本的教訓。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世界銀行、亞行的宗旨是扶貧,消除貧窮。亞投行宗旨是搞基建。搞扶貧的,可能借出去的錢,最後都沒打算能收回來,所以世行、亞行很多壞賬。搞基建的,一般都是想收回成本加上一點利潤。那些窮國就會考慮,原來向中國搞的亞投行貸款是要還錢的?以前中國不是都援建的嗎?而且我們過去幾十年向歐美、日本借錢,都沒想過要還,頂多就是以後跟他們指揮棒走。既然最後是要還錢的,那少條高鐵、少條公路,還是能活,就不建了吧?亞非國家的民眾,之所以對世行、IMF反感,原因是你貸款給國家搞基建,肥的是該國的官員,還債的是該國的民眾,破壞的是他們家園、環境。從亞投行目前的態勢來看,和世行、亞行沒區別,只是把美、日,換成中國而已。沿線國家只是多了一個債主,別的暫時看不到還有什麽不同。

  曹紅輝(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以前,我們給全球160多國搞規劃,很多非洲國家就以為規劃項目就是中國援助資金,搞得一些駐外工作人員也這樣認為。到現在,還有很多國人認為,我們規劃的幾千億美元項目就是我們要投資的金額。我經常說,不能因為你自己缺乏常識,就趕緊把錢給你呀。當然,對外宣傳、人文交流的確急需跟上。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不知道亞投行屆時的年利率會是多少。中國目前年利率是7%左右,但歐美普遍是3%-4%,利率問題未來應該也是道門檻。如果未來亞投行的利率是3%,那作為中國企業,我還辛苦去投資幹嗎?玩套利遊戲更方便,找家沿線國家的關聯企業合作,借了3%利率的錢,再把這些錢拿回中國國內,7%的利率,當中套利4個百分點了,這筆投資更易操作。這個bug一定要想辦法堵上。

  曹紅輝(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這取決於亞投行在哪發行債券,獲得資金。相信會逐步增加在境外資本市場的債券發行和同業拆借。

  一帶一路上的企業與發展

  趙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一帶一路”企業要:用心(專註與熱愛自己的事業)、讀心(了解市場與客戶的需求)、交心(註重同客戶、媒體等社會多元主體的互動)、暖心(贏得尊重、提升福祉)。現階段,“一帶一路”要首先面向海洋,中國企業要優先增強海洋意識,即開放意識、冒險意識、競爭意識等,要有對細節的關照、對創新的自覺、對博弈的崇拜。為此,要擯棄中國經濟中排他主義的地方化傾向、保守主義的本地化傾向。要用海洋意識來重塑中國企業的企業家精神。

  許思思(中國南車(17.09, -1.27, -6.92%)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部政策研究室):

  (關於高鐵走出去)中國的貸款利息比日本高一倍。泰國兩方都不想得罪,所以兩邊都給。主要還是錢的事。

  俄羅斯、巴基斯坦、非洲、南美這些國家的單子拿下來無多少懸念。但不可能一個國家把全世界都吃完。

  中國還是太窮了。老實打工,永不為首。唯有投資,才能脫貧致富。

  張艷國(國家開發銀行):

  日本存款零利率甚至負利率,香港資金成本都比不過日本,何況國內資金。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馬來西亞總理最近去日本,邀請日本一起在伊斯蘭金融領域加強合作、優勢互補。作為全球最大伊斯蘭金融國家,馬來西亞沒邀請中國,而是選擇日本,以後通過伊斯蘭金融對高鐵、基建等項目投融資,日本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胡金有(北京建設大學校長):

  (關於企業創新)創新太需要努力和付出,抄襲則不需要,抄襲相當於偷盜,在全人類的道德規範中是一致被鄙視的。美國等一直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不滿,因為確實存在我們低成本拿人家東西的情況。2014年去矽谷科技論壇,駱家輝演講,重點談的就是知識產權保護。

  張國華(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綜合交通研究院教授級高級規劃師):

  配置資源的手段包括暴力、宗教、政治和市場。在國際關系中,常常沒有宗教和市場,有的是政治與暴力的攜手合作。

  楊善華(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招商聯合辦公室負責人,北京市豐臺區投資促進局黨組副書記):

  最近央行[微博]公布了大額可轉讓存單的相關事宜,這對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絕對是一件重大利好。今年以來央行在推進相關金融改革方面不得不說是大手筆、大動作,存款保險制度、大額存單,接下來可能還會有資本項目的進一步開放,乃至最終放開存款利率管制。

  趙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2014年,中美雙邊貿易額6000億美元,中在美直接投資創造了8萬個就業機會,5年前是1.5萬個。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要重視美國,美國也不會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

  許木林(百麟投資董事長):

  現在大家都在趕時髦,沒有真正的學習和應用,希望能有試點的單位或企業用傳統文化打造出自己的核心優勢,這時候才能夠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例如日本的稻盛和夫[微博]應用禪宗的思想體系打造企業文化,創造了經營上的奇跡,期待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有這樣的大師級人物出現帶領大家應用東方的智慧參與全球化的競爭。

  一帶一路上的人文與人心

  梁周敏(河南省委黨校副校長):

  “一帶一路”的推進在積極而為的同時應順勢而為。古代的絲稠之路山高路遠,困難重重,沒有現代交通的便利,全靠人牽馬馱走出了一條貫通歐亞的道路。可以想像當時如沒有不同國家和人們的需求,沒有彼此互利的交換,沒有交換中彼此的雙蠃,這條商路或許就不會開通。今天我們要重啟“一帶一路”,非常有必要走進歷史的深處,探究一下我們的先人為什麽開辟了這條道路,他們向遠方輸送交換了什麽東西,他們從交換中收獲了什麽,在交換中遇到過什麽障礙又是如何克服的?

  盡管今天與昨天的世界已大不相同,但歷史總有它驚人的相似之處,走進歷史的深處,向我們的前人學習,或許可以借鑒到我們期望得到的真經,也可避免前人曾經經歷的曲折和犯過的錯誤,得到我們如何順勢而為重啟“一帶一路”的正確答案。

  哇春芳(外文局總編室副主任):

  對古絲綢之路的研究確有必要,至少對豐富“一帶一路”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有益的,但研究的角度和切入點要認真思考,不能泛泛而言,也不能把所有古絲的研究都套上“一帶一路”的新帽子。其實,從研究的層面,我感覺,現在可以考慮將各種相關研究逐漸梳理到“一帶一路”的主題框架下,集歷史追溯、理論探討、政策解讀、現實分析、地區規劃、國別研究、對策建議等於一體,形成完整的帶路學研究體系。

  趙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要加強民心相通,推動科技和智力在兩大洲的交流互動,鼓勵教育、就業、旅遊、人才等市場相互開放,夯實亞歐互聯互通產業合作的社會根基。中國文化在輸出精英文化之前,要先做好大眾文化與流行文化的傳播與鋪墊。

  真正崛起的中國,不能在經濟上僅自大,不必在近現代歷史上僅悲憤,不需在文化上僅念舊,不容在現實博弈中僅忍讓……;坦坦蕩蕩、兢兢業業,崛起的目的,不是總量占比不斷提高,而是希望中國人內心有歸屬與溫暖,人與人之間有友善和關懷,國際社會對中國有欣賞與認同:既喜歡中國做什麽,更喜歡中國是什麽。

  劉建冬(國家電網[微博]英大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編輯、投資管理部主任):

  《請總理放心,我們一定給中國裝備長臉》文章,文章內容很好,但文章標題在國際文化傳播過程中,會產生誤解,不被國際文化接受。難道,我們做事就是為了讓總理放心?就是為了長臉?價值觀有點立不住啊。我們什麽時候看到過美國媒體報道某企業做了什麽事,請奧巴馬放心?為誰長臉?在“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過程中,類似表述,一定要避免。

  張榮剛(中共深圳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高級新聞顧問):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一帶一路”的落地同樣是一種對外價值觀的傳播行為,不但要考慮國際傳播的話語體系,更要考慮價值認同!

  蔣正翔(光明日報社網評中心理論編輯室副主編):

  大環境的話語體系和導向,短時間內不會變化。但大家必須要一點一點努力改進,不管是企業還是媒體。

  陳平(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顧問委員會咨詢專家):

  “一帶一路”是國家發展的舉國之措,而不是為誰而做。應該是為國家繁榮和民族強盛而負責。

  孫楊(博雅公共關系公司):

  我們需要用對方聽得懂,易於接受的語言表達自己、宣傳自己。通過有效溝通建立互信、征服人心。從而為務實合作奠定基礎。

  劉建冬(國家電網英大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編輯、投資管理部主任):

  關於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問題,困擾高層多年。“一帶一路”同樣面臨如何走出去並走進去的問題。其實兩者本質是一樣的,那就是,你是否有他國真正願意接受的東西?有符合他們需要的好東西?或者價值觀契合(至少不排斥)、情感契合的東西……。目前,我們對外傳播之所以如此困難,不是語言表達的問題,不是翻譯問題,而是語言本身承載的內容出了問題,因此要在價值認同上做文章。無論孔子學院、紐約大屏幕播放的紀錄片,還是國家各種文化基金的巨額投放,都不能沈醉在自我陶醉和自說自話中。

  陳平(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顧問委員會咨詢專家):

  文化輸出要真正做到被國際社會所認同、接受,首先要了解世界的遊戲規則,既不能自說自唱、自以為是,生硬推銷,也不能僅僅投其所好。文化需要自尊,也需要受眾,如果用平等自信、不卑不亢,目的性不要那麽強烈的態度,走大眾底線,不要過度展現政治傾向、國家意誌。

  過去,我們總是習慣國家派團出去展覽、參加演出比賽,而其他國家都是社團甚至個人行為,我們聲勢浩大、財大氣粗,不是民間行為,而真正的國際舞臺大部分都是普通民眾的自發行為,出發點與效果自然不盡相同。

  “一帶一路”文化輸出,要切忌淡化政府行為,放手讓民間社團、個人、協會去參與,國家給予方向性把握與指導即可。這樣做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我們要總結經驗,為什麽這麽多年一直是大投入、大規模地搞文化活動,但影響力和聲望都依然有限?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深入民眾,像是完成政治任務,所以世界對我們也充滿提防和警覺。

  如果變成了民眾的自發交流,效果就不同了。就好比培訓,同樣是參加培訓班,官方出錢派人去參加與個人掏腰包去參加,目的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完成任務,而後者是自發的需求,主動性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民間外交就是最好的器。

  梁周敏(河南省委黨校副校長):

  中國傳統文化給了“一帶一路”什麽樣的力量支持呢?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等,都是解決國人生存交往、傳承發展之道。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學說總是正統和正道,它滿足了為政者和民眾進取的理想和奮鬥的文化支持。

  但人有自由的天性,有不願受生存發展束縛的內在向往,道家如莊子學說提供了人們心靈自由和實踐修為的自由觀。老子的道家學說述說了無為而治、柔弱如水的為政和個體修為的道理,滿足了人們自由想像和心靈無拘的文化滿足。人還有不滿足已知世界的追問,以及我如何、怎麽辦的問題,追問無窮的欲望和有限的時空的關系,這些追問亦是人的本性。

  佛教學說則對此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滿足了人們精神上的幻想和靈魂永生的需求,慰籍了人們在現實世界遭受痛苦的心靈。正因為儒道佛在文化上滿足了國人精神的種種需求,所以千年來不論焚也好、坑也罷,都不能弱減它的力量。國人精神和信仰的力量慣常從中汲取和尋找。

  民主和科學是時代的潮流,國人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崇尚之信仰之,並真正將民主和科學的力量升華成自覺的價值追求,推動並上升到信仰的層面。由此認為,國人的價值觀在中國社會大變遷大轉型中既有混亂、值得批判整肅重構的一面,更有堅定正確呈現正能量的一面,如不是,就不能解釋三十多年中國巨大的歷史進歩,也不能很好說明“一帶一路”所追求的融合、溝通、合作、共蠃的願景和行動的目的。 (本文作者介紹:定期發布“一帶一路”相關信息,融匯主流思想,傳遞各界聲音,推動“一帶一路”早期成果與標誌性項目落地。2015年06月11日,文/新浪財經專欄機構 百人論壇 作者 曹紅輝、梁海明等)

Comment by CERI on June 22, 2015 at 11:54pm

林智嵐·泉州用互聯網,織造海絲路

今年3月,清朝制茶名師王永信的第五代傳人、中閩弘泰茶葉合作社的制茶技術掌門人王大偉一家開展海絲電商之旅。王大偉說:“1916年,曾祖父三兄弟就到印尼賣茶葉,把安溪鐵觀音賣到了印尼、越南、新加坡等地。海絲路上有先輩的腳印,留有閩南的文化底蘊,更有我們的親情和鄉愁。現在,我們要借助互聯網,讓鐵觀音的韻香漂洋過海去。”

千年前,泉州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創造了“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盛景;改革開放後,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貿易額占全市貿易總量的一半以上;如今,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思路的指引下,泉州大力支持企業品牌國際化,鼓勵出口名牌產品、輸出優勢產能。

泉州是全國網商集聚區之一。2015年第一季度全市電子商務成交額達377.06億元,同比增長27.08%。為了鼓勵傳統企業和電商企業走出去,泉州政府致力於發展互聯網經濟和培育產業供應鏈平臺,通過出政策、造環境、搭平臺、樹標桿、促融合等舉措,大力發展行業性的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鼓勵發展互聯網金融,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生態環境,提高泉州品牌的核心競爭力,為品牌出海蓄能聚力。

泉州集中政府專項扶持資金重點在紡織服裝、休閑運動、水暖建材和食品飲料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供應鏈采供銷平臺。泉州一品嘉公司以供應鏈為突破口,通過整合鞋服產業鏈條上的材料供應商、生產商、渠道商、客戶,搭建起一個基於互聯網的供應鏈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實現微定制、眾包生產、訂單產能優化、溝通成本最小化等模式。”公司老總莊偉雄說。平臺運營不到2年時間,一品嘉創造了年銷售額10億元的佳績,吸引了4000多家企業進駐平臺。

品尚電商則是運用互聯網的技術打通紡織服裝的上遊產業鏈,以互聯網金融為抓手,搭建了商品訂貨平臺、企業征信平臺、互聯網金融平臺和垂直電商平臺四大平臺,有力地降低了互聯網金融服務風險,讓海絲沿岸的中小企業一起受益。

為了幫助泉州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泉州引進中興海絲路跨境電商平臺,借助中興通訊在全球107個國家的合作網絡,幫助泉州商品走出國門,以小量批發及零售的方式發送到全球消費者面前。不久前,泉州晨福億織造有限公司生產的服裝正是借助中興搭建的渠道銷售到馬耳他。4月14日,福建省新時穎服飾工貿有限公司通過電子商務賣往海絲沿岸國家和地區的28箱服裝順利通關,標誌著泉州商品乘著互聯網的浪潮再次從刺桐城起航。

近幾年來,泉州傳統的工業經濟受到互聯網經濟的沖擊,愛拼敢贏的泉州人主動擁抱互聯網、搶抓“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發展跨境電商,讓泉州經濟搭上時代列車,重新出發!( 2015年05月13日 福建日報)

Comment by CERI on June 19, 2015 at 12:26pm

名專家一句話解讀一帶一路

1、我堅信追求和平是人類真本性,尋求合作是時代大潮流。(於洪君,中聯部原副部長)

2、“一帶一路”:中國人打造發展新空間的國際觀、區域觀。(曹紅輝,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3、“一帶一路”是中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全新的對外開放,是中國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新的標誌,是在更高水平上和更大範圍內中國推動全球化浪潮的開始,是中國國際關系,國際合作及和平共處最大的機遇與挑戰。(王輝耀[微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會長)

4、帶上大家一路同行。(孫健,國家開發銀行大連分行辦公室主任,經濟學博士)

5、第二次偉大覺醒的展翼之舉。(王世勇,北京西城區委黨校副校長)

6、通過“一帶一路”沖破島鏈封鎖,輻射中亞西亞。(魏麗萍,中國文發集團文化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

7、共同現代化。(柯銀斌,察哈爾學會秘書長、高級研究員)

8、整合內部區域發展與引領區域間合作治理的雙向互動的中國模式。(蔣正翔,光明日報社網評中心理論編輯室副主編)

9、既不是新版的“朝貢體系”,也不是國際關系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更不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中國文明性崛起的標誌和途徑。(趙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10、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儲殷,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11、帶大家一路玩耍一路飛。(許思思,中國南車(20.76, 0.24, 1.17%)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部政策研究室)

1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乘勢之舉。(梁周敏,河南省委黨校副校長)

13、“一帶一路”,是中國夢的內涵,更是中國夢的外延。(劉建冬,國家電網[微博]英大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編輯、投資管理部主任)

14、“一帶一路”是在人類共鑄命運的新時代下,由中國倡議發起的、為推進世界平衡、良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奠基工程。(哇春芳,外文局總編室副主任)

15、“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三出三融三動”:產品輸出、技術輸出、資本輸出,融合政策、融合經貿,融合文化,推動中國的崛起,啟動全球化資源、資產進一步配置,拉動國際社會的共同發展。(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16、務實合作互利共贏的新途徑。(呂力,河北省旅遊局副局長)

17、“一帶一路”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新機遇,也是中華民族經濟強盛的新機遇。“一帶一路”還是中國哲學與中國思想重新顯示魅力的新機遇!(陳平,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中國區主席,貴州大學國際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

18、“一帶一路”是通往命運共同體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升級版,是重大技術突破、經濟結轉型升級和配置世界競爭力企業集團之路。(趙可金,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系 / 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教授)

19、一帶一路是延展“One world,one dream. ” 的和平友誼精髓,探索“One Belt ,One Road”的共同發展之路。 讓我們“帶著上路,路過帶起 ”! (楊善華,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招商聯合辦公室負責人,北京市豐臺區投資促進局黨組副書記)

20、“一帶一路”只是大中華崛起全球戰略的第一步,成功邁出這一步才能在世界上由局部發言權、地區發言權發展成全球性大而強盛之國!(武家奉,中宣部新聞局副局長)

21、中國“一帶一路”以“連橫”破美國重返亞洲之“合縱”!(方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22、“一帶一路”是中國經濟再開放戰略抓手,是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光明之路。(許維鴻,中航證券)

23、“一帶一路”是中國在新時代在國際話語體系中的表態,是中遠期目標,切忌急於求成。(易鵬[微博],盤古智庫理事長)

24、“一帶一路”是實現中國夢的核心抓手。(馬曉霖,博聯社總裁,國際問題專家,前新華社高級記者)

25、文化認同是基礎,經貿合作是紐帶,政治互信是目標!不要把“一帶一路”搞成一種運動,要接地氣的把帶規劃好,把路要走好!(陳喆,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

26、“一帶一路”是一項改變1500年以來人類命運的大設想,很難但很有意義,必須做,必須做成功。(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27、一帶一路,“世界島”、新“貿易”、新“絲綢”(張國華,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院院長)

28、“一帶一路”是在形成國際政治共識基礎上的區域發展觀:其對內是繼承發揚了新中國區域均衡發展、區域非均衡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區域發展四個階段的發展觀;對外則是在形成國際政治共識基礎上推進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倡議;這種區域發展觀,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可稱之為:區域協同發展觀。(於今,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智庫總編)

29、“一帶一路”是重新構建世界經濟格局的偉大之路。(鐘琦,中交集團處長、中央企業青聯委員)

30、“一帶一路”在各領域相通百花齊放時,實現發展三境界:從互聯互通到“價值認同”,從“價值認同”到“文化認同”,從“文化認同”到“文明共同”。(程輝,鵬富國際董事、總經理)

31、“一帶一路”是中國作為後起大國,在深刻思考如何溫和的調整不合理的世界秩序,以及最終實現和平崛起的重大問題後,所做出的兼具傳承性和開創性價值、戰術可操作性和戰略方向準確性意義的重大戰略。(雷希穎,讀家傳媒董事)

32、“一帶一路”:就是通過區域合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是我國對外開向世界大國轉型的第一次正向構造適宜自身發展的全球治理機制。(張輝,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33、提升經濟密度,縮短經濟距離,打破壁壘分割;沐浴著強唐盛漢兩千年的榮耀輝煌,偉大的中華民族,重新邁上開拓文明版圖新邊疆的歷史征程。(王鑫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辦公室政策宣傳處副研究員)

34、中國戰略,文化聲音。(劉少軍,皇家驛棧董事長)

35、“一帶一路”的中心目標是聯通歐亞,重建海權時代被大國蹂躪和繁榮遺忘的歐亞中心地帶,使東亞和西歐發達的兩端帶動世界中心島的發展,形成歐亞一體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鏈,推動經濟文化社會交流的大繁榮。(吳誌峰[微博],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國際戰略處處長)

36、“一帶一路”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裏程碑。(孫千雅,CCTV老故事頻道《文化中國》制片人)

37、“一帶一路”:就是通過區域合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放的新思路和新平臺,也是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支持。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平臺上成為全球企業。同時,中國的一帶一路也為跨國公司進入新興市場提供了良好契機,跨國公司可與中國企業建立夥伴關系共同推動區域合作和經濟發展。(孫楊,博雅公共關系公司公關總監)

38、“一帶一路”,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重讀中國,它註定是中國“帶”你走的一條不同尋常之“路”。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夢”,也是中國引領的“世界夢”!(鄭秀國,中央電視臺制片人)

39、“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融入世界,引領時代潮流,立足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之舉。(趙妤婕,大連市委黨校教育長)

40、“一帶一路",民間組織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加強經濟交流共享的橋梁紐帶。(許紫琳,安然企業董事長、鎮江市創業精英聯合會會長)

41、“一路一帶”,20年後回頭看。(胡金有,北京建設大學校長)

42、“一帶一路”不應該只是中國漢唐夢的現代版,而是用天人合一哲學替代以人為本理念,用和平持續共榮代替單純國家利益,用歐亞公民意識替代狹隘民族主義的歐亞復興運動。(楊丹,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

43、“一帶一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謝明華,中咨公司戰略咨詢部)

44、“一帶一路”,百姓的新期待,國家的新希望(22.36, -0.65, -2.82%),世界的新熱點。(邢濤,2019世界園藝博覽會延慶籌備委員會辦公室發展處處長)

45、希望”一帶一路”能夠開創中華民族引領世界的又一個五千年。(何烈輝,達之路集團董事長)

46、“一帶一路”戰略,彰顯了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問題設置能力、規則制定能力和戰略引領能力,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國戰略的典範。(王霄漢,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研究室主任,煙臺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

47、科學、技術與工程,是中華燦爛文明對人類文明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實施,必將再創輝煌。(雷電,中船重工遠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遠舟高速船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48、一帶一路,實現中國夢!(高麗萍,山西呂梁市委外宣辦主任)

49、“一帶一路”,中國帶路。帶出硬實力,帶好軟實力,帶領中國新聲譽!(馮晞,零點研究咨詢集團高級副總裁、零點國際發展研究院院長)

50、“一帶一路”不是賣產品,不是賣技術,更不是輸出產能,而應該是打造可循環、可復制、可盈利的生態系統。(王沖,鳳凰網資訊中心總監)

51、“一帶一路”是中國全球戰略的轉折點。(廖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高級研修學院執行院長)

52、“一帶一路”是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進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動力,是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現的新引擎,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是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推進器!(王新,大連市政府副秘書長)

53、“一帶一路”要取得成功,一方面需要依靠真正的創新,而非新瓶裝舊酒,另一方面需要提前防範與有效應對各類風險。(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54、“一帶一路”最大的挑戰,不是沿線國家的戰略風險,而是社會各界只說不做的風險,是不能理解多元文化,做事添亂的風險,是思維方式一廂情願,無法與人深入落實合作的風險。所以,培養多語言,跨文化,多區域的無國界人才,是戰略推進的重中之重。(牛華勇,北京外國語大學商學院院長)

55、“一帶一路”,實質上就是在亞非歐畫了一個大圈。 (黃道新,北京商業管理幹部學院黨委書記)

56、歷史塵煙越絲路,綿綿不絕今再復。互聯互通相攜遠,旅遊先行人心慕。(曾博偉,國家旅遊局政策研究處處長)

57、“一帶一路”提供了解決世界經濟發展矛盾的平臺,也提供了解決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矛盾的平臺。(董小君,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

58、絲綢之路托起華夏千年輝煌,“一帶一路”透過五通助力中華復興,攜手沿線各國共譜發展樂章。(黃日涵,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執行所長)

59、基於歷史的影響力、現實的生產力和未來的發展潛力,中國高層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大國崛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自“合縱”之謀切入,推動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由“連橫”之策殺出,確保中華再續千年輝煌。 (梁喆,中航證券)

60、引領歐亞大陸回歸人類文明中心地帶。(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61、歐亞文明共同的夢。(王文保,山西省旅遊局副局長)

62、這是近百年來,中國第一次在全球範圍內主動進行資源配置;過去講全球化,是我們被全球化,是在別人的規則下全球化。現在,是我們可能參與制定規則。(侯守禮,國家發改委價格司)

63、“一帶一路”,為中國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值得期待!(汪斌,北京東方矽谷科技開發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64、“一帶一路”,互信,理解,融通,繁榮的橋梁!發揮電視優勢,講中國人的美麗故事,傳當代中國美好形象!(賈健,中央電視臺發展戰略部主任,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專業法學博士)

65、絲路美食,全球共享;美麗中國,你我相隨!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添彩!(桑建,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一帶一路美食旅遊聯盟秘書長)

66、“一帶一路”是為了整合發展動力,強化發展韌性,更新發展理念,核心是在“共”字上做文章,做漂亮文章!(趙明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CSCAP)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

67、“一帶一路”,重塑中國人的天下觀。(張雪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聞中心副主任、環球資訊廣播副總監)

  (本文作者介紹:定期發布“一帶一路”相關信息,融匯主流思想,傳遞各界聲音,推動“一帶一路”早期成果與標誌性項目落地。收藏自 新浪專欄·百人論壇)

Comment by CERI on June 19, 2015 at 1:32am

文創産業的好鼓還須重錘敲

加快文創産業發展步伐,將在産業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等方面激發出全新的發展動力。搭建“眾創空間”,開啟“創客”新時代,是草根創業者們為夢想奮鬥的一個理想選擇。

第十一屆文博會將於5月14日至18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為呼應國家戰略的國家意識,本屆文博會新設了絲綢之路專館和“創客空間”展區,具有指標性意義。(4月4日中國網)

深圳文博會是中國唯一國家級、國際性的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可以説是“中國文創第一展”。據報道,本屆文博會設立的絲綢之路專館,將展出1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15個省市的文化産品項目;而“創客空間”展區,將集中展示內地及港臺多個創客團隊的新銳創意,搭建吸引資本的平臺。

針對資源要素已制約經濟加快發展的現實問題,各地紛紛把文創産業當做地方及城市轉型中優化佈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質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地方實踐和對接“一帶一路”建設規劃,推動“網際網路+創新”的驅動計劃,文創是一個可積極拓展的要素産業。

對於“一帶一路”建設來説,民心相通是推進戰略的社會根基,而文化是一塊極為重要的基石。開展文化交流,加強與擴大旅遊合作,將為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基礎,而這都需要從文創産業中汲取力量,充實活力。目前,“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已經發佈,文創産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加快文創産業發展步伐,將在産業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等方面激發出全新的發展動力。搭建“眾創空間”,開啟“創客”新時代,文化創意産業就是草根創業者們為夢想奮鬥的一個理想選擇,也是一個重要的創新業態。深圳文博會開設“創客空間”展區,也是想利用這個平臺,促進相關文創的對接、引資工作。

在經濟新常態下,隨著“一帶一路”和“網際網路+”的熱潮席捲而來,加上國家對文化産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文化産業發展將釋放出新的發展活力,文化産業蓬勃發展可謂勢不可當,前景無限光明!以創新為內涵的經濟形態,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主動適應新常態的重要體現。實現文化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轉型創新。新常態下,文化創意産業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的促進重點。無論是北上廣等重要城市,還是從東到西、自南往北的各大中小城市,都紛紛地研究制訂相應的文化産業發展計劃。比如,廈門提出了推動千億文創産業鏈建設計劃,而深圳近日則提出,優秀?拇聰靠苫裾手篩枳罡?1500萬元的政府無償資助。

文創産業熱潮之下,我們還須看到,各地在發展中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鼓還須重錘敲”!文創産業是一隻響噹噹的好鼓,既要高度重視,還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拓寬産業的投融資渠道。推動文創産業,加強載體建設很重要,要積極利用國內的深圳文博會、台灣文化創意産業展覽會以及國外的一些重要平臺,做好文創産業的對接、引資工作。

文創産業集聚很重要,文創人才培育更是關鍵。有的二三線城市,人才緊缺現狀還是相當突出。我們知道,文化創意人才不光除了需要專業技術方面的,還包括文化藝術服務、善於文創企業及園區運營的管理型人才等,而這些人才不但要求薪酬,而且對文創基礎、發展氛圍都有較高要求,這無疑是一些地方發展文創産業的一大挑戰。

需要指出的是,全國各地在發展文創園中,往往缺乏差異性,定位區分不明確,而且入園企業間關聯性不強,實質上是一種文創短期操作,最終還是成長不起來。如今,跟文創“沾邊”,似乎很流行。假如一個園區,又搞民間工藝,也弄了一些與文創不搭界的企業入駐,文創園變成“大觀園”,賣煙賣酒加上吃的,甚至是工程安裝的企業入駐,您説還有文創味嗎?還有很好的文化創意生態環境嗎?

文創為地産“暖被窩”,也是部分城市文創産業發展的怪胎。圈一片地,挂文創牌,躺著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其實是一個商業地産項目。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注重文創産業園的整體統籌規劃,形成不起産業聚集價值。有的地方,熱熱鬧鬧地創設一些文創産業園,起初迫於運營成本和産值的壓力,放寬入園門檻,招了一些不倫不類的“非文創”商戶入駐,往往是好景不長,落下閉園收尾的結局,最終變成為商業地産“暖被窩”。(來源:觀點中國 2015-04-05)

Comment by CERI on June 15, 2015 at 6:38pm

王焰新·“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帶一路”戰略是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大戰略構想,也為進一步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如何結合辦學在這一機遇中尋求發展,是當前擺在高校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培養國際化人才

“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層推進,人才是關鍵。當前,急需培養一批精通相關外語、熟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善於在全球化競爭中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的國際化人才。因此,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必須堅持人才優先戰略。高等院校要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學科學術資源優勢,突出重點和特色,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戰略,設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計劃,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教育,加快為中資企業培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招生培養規模,造就完備的留學生教育管理制度體系,培養出一批知華友華、學有所成的國際化人才,同時還要培養一大批能夠肩負“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國際化人才。

構建科技創新平臺

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仍處於開發利用和綜合治理的初期階段,需要相互學習和利用自身科技和產業優勢,通過科技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建立集人才培養培訓、產學研合作和資源戰略管理為一體的高水平智庫。高校要堅持學術導向和國家目標,加強與“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家目標高度契合的學科專業基礎建設,努力使學校處於國際學術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陣地,積極為破解國家面臨的科學技術創新瓶頸作出應有貢獻。例如,設立國別或區域研究機構,使之成為“一帶一路”科教合作的學術研究交流平臺、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和信息共享平臺;出版“一帶一路”專報,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持。可以組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促進中國與沿線各國教育合作和科技協同創新,建成為中國高校與沿線各國高校之間深度合作的橋梁和紐帶等。

促進文化理解交流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推動事有成。國際教育、人文和學術交流是國家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是我國面向全球傳播中國聲音、匯聚中國精神、宣傳中國道路、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戰略舉措。開展國際教育與學術交流,促進沿線國家公民之間的互相認識、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共同合作,已經成為今後破解人類共同面對的資源、環境、生態等全球性問題的重要機制。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絲綢之路高等教育合作論壇”,推進教育外交、論壇外交,吸引全球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學科領域的大學校長、專家學者來華參會,促進大學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孔子學院加強人文交流,這些都應當成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重大舉措。

國際化的樣本

近年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人才培養方面,註重國別分布和所屬學校均衡發展,調整留學生結構、優化類別層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質、資源、能源、環境、生態等支柱型產業發展需要,依托學校學科資源和人才智力優勢,組建了“絲綢之路學院”,擔負來華留學生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協同創新、絲綢之路國際資源環境論壇、推進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等職能。今後還將重點為沿線國家培養地質、土木工程、道路和橋梁等基礎建設工程技術的領軍人才,培養地質資源、環境科學、水科學、資源經濟、生態保護、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拔尖創新人才。成立“地球科學與礦產資源領域國際學生教育中心”,啟動了“全球地質礦產專業人才留學中國計劃”。同時,通過產學研相結合,采取訂單式培養、定向委托培養、項目聯合培養等方式,打造國際學生實習和實踐教學平臺,先後為一批企業提供國際學生畢業生,為國家實施礦產資源“走出去”戰略提供了人才支撐。

同時,在科技創新方面,強化與相關國家政府、產業界的契合度,按照基地、平臺、項目的思路科學構建協同創新平臺,圍繞沿線國家地質、資源、環境問題的深入研究,形成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平臺;圍繞沿線國家地質調查與災害預警水平提升,運用地球化學調查技術、災害監測預警技術、航天航空遙感技術、鉆探技術、海洋勘探與開發等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構建高水平的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圍繞沿線國家地質資源環境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公共管理、礦業信息交流與管理等,構建整體的信息共享平臺。目前,我校與沿線國家15所高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成立了俄羅斯中亞地質資源環境研究中心、東南亞地質資源研究基地,開展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地質資源環境科技問題研究項目;牽頭成立了“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召開了“絲綢之路高等教育與地學研究合作論壇”,成立了“絲綢之路沿線地質資源國際研究中心”等。(26.5.2015 武漢光明日報 作者王焰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

Comment by CERI on June 15, 2015 at 6:16pm

瞄準沿線國,中國培訓“一帶一路”精英

大公網北京5月23日訊(記者李理) 除了在“一帶一路”國家推進產能合作,北京還在醞釀專項計劃增加中國在沿線國家的軟實力。大公報記者獨家了解到,由商務部牽頭的“援外高級學歷學位教育專項計劃”將瞄準“一帶一路”所在國家的未來精英,今年首選全國26所大學,計劃招生270人。

和為外國來華留學生提供的政府獎學金不同,新的專項計劃更看重參與者未來成為領袖的潛質。一名納入招生名單但不願具名的大學項目負責人向大公報表示,“以前中亞和非洲國家的高官子女都去了美國和英國,現在這個項目就是瞄準這些未來的地區精英,不論是政界還是商界。”

今秋啟動 首批招生270人

人們總是將目光投向中國援外的基建項目,而了解援外培訓的人少之又少。事實上,援外培訓一直是中國提高國家軟實力的一張王牌。商務部援外司副司長俞子榮此前透露說,下一步將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和周邊重點受援國的援助力度。新增援助資金主要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周邊國家傾斜,重點項目就包括人力開發。

大公報記者獲悉,在最高領導人的直接推動下,新的援外人才專項計劃今年秋季啟動。由中國駐外使領館的經參處和教育處遴選推薦後,在全國精選的26所高校中主要完成碩士階段培訓,另有一小部分將被授予博士學位。

“埃塞俄比亞的總統就是中國培訓的,現在對中國非常友好。”上述大學負責人稱。埃塞俄比亞總統穆拉圖·特肖梅是北大留學生,而達成中哈產能合作計劃的哈薩克斯坦總理卡里姆·馬西莫夫也有在華留學經歷。

中國只是國際領袖培養的後來者,美國國務院長期以來資助各種國際領袖培養計劃。復旦-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協同發展研究院院長侯楊方說,培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年輕精英,是鞏固、加強雙方友好關系的必要舉措。他特別強調說,過去國家之間往往是硬實力的比拼,但如今國家軟實力的推廣越來越重要。(2015-05-23 08:42:36|來源:大公網)

Comment by CERI on June 6, 2015 at 11:07am

胡鞍鋼·“一帶一路”——場經濟地理革命

胡鞍鋼:非常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又給我提供一個機會,因為昨天我也在這裏參加了陳雨露校長主持的關於中美關系的會議。大家知道今年9月份,總書記要到美國訪問。昨天經濟學院院長張宇教授也專門發出邀請,讓我今天就“一帶一路”戰略談一些看法和觀點,正好我還準備了這方面的材料。同時利用這個時間,將我們對“十三五”,甚至2020年、2030年中長期的一些設想交換一下想法。

我今天演講的核心觀點是通過中國國內的經濟一體化,以及周邊區域的一體化,進而經濟全球一體化,重塑兩個經濟地理:一是重塑中國經濟地理,二是重塑或者推動世界經濟地理。

21世紀:重塑世界經濟地理

2009年,世界銀行發布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報告《2009年世界發展報告:重塑世界經濟地理》,首次從新經濟地理學、新貿易理論和新自然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這一主題,提出了三個關鍵詞:密度、距離和分割。

它的思路比較清楚,首先要不斷提高人口密度、經濟密度,而且根據它的計算,大體世界各國只用1.5%的國土面積就創造了50%以上的經濟總量。

二是解決距離問題,既要通過交通基礎設施和通信基礎設施縮短物理和空間的距離,同時實行貿易自由化、降低關稅稅率、通關便利化等,在非物理距離上進一步縮短距離。

最後一個問題是各國各地區之間確實存在分割,由於要素積聚,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差距拉大了。一個國家內部也會出現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差距,怎麽來解決這些分割問題等等。

該報告所討論的這些世界性發展問題,既為我們提供了前沿性的國際發展理論,又提供了前沿性的國際發展經驗。我們來分析中國經濟地理的理論框架,不僅要考慮它所說的密度、距離、分割,可能還要討論第四個經濟學角度——新自然經濟學,就是要考慮一個地區發展的資源承載能力、環境容量。以北京為例,最大的約束條件實際是水資源。如果我們從長江調水過來,成本還是非常高的,這時就要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有一個新的分析框架,不僅要遵照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還要遵照自然規律,才能進一步討論重塑中國經濟地理。

今天我們討論“一帶一路”戰略時,在本質上有一個關鍵詞恰恰被人忽略了,就是重塑中國經濟地理,以及重塑世界經濟地理。由於時間關系,我不在理論上進行更多地討論和分析,而更多從實證角度分析一下中國發展戰略和全球發展戰略的關系。

中國經濟地理革命變遷史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中國是如何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的呢?或者我們稱之為一場持續了幾十年的經濟地理革命呢?中國區域發展格局是從哪裏起步的,又是如何演變到今日的新格局?為什麽說“一帶一路”戰略是4.0版的中國區域發展戰略,不僅會重塑中國經濟地理,還會重塑世界經濟地理?

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可以看出來,傳統農業時代到它的解體,再到現代是有一個長期的演變過程的,特別是到了1949年,中國引入資本主義因素、現代化因素後就基本形成了三大經濟板塊,第一大塊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東北板塊,即當時由日本占領的滿洲國。日本已經在這些地區建立了相當高的鐵路密度,特別是鐵路基礎設施,也包括其它方面如能源、電力等。這個經濟板塊是獨立為日本服務的,90%以上是對日本出口,並沒有與我們說的內陸經濟的板塊相關。第二大塊,很顯然按照政治和經濟地理所描述的,就是沿海和沿江地區,特別是沿長江流域形成了現代經濟飛地和腹地。第三大塊是幅員最大,也是最落後的,就是內陸傳統農村地區,它們至今是落後的傳統農業經濟形態,境況和幾百年前差不多,到了上世紀40年代末已經十分雕落,糧食總產和單產都降到現代歷史最低點。當時的中國是現代與傳統二元經濟並存,如果按照當時毛澤東的說法就是“一九開”,90%都是傳統經濟,只有10%才是現代經濟。

建國後,我們通過建立計劃經濟體制,發動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第一次大規模地重塑中國經濟地理。也就是說,第一次通過政治上的統一,形成了東北、沿海沿江、內陸三大板塊本身的高度統一、高度整合、高度一體化。對此美國的中國經濟專家尼古拉斯·R·拉迪曾經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他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問題專家。

在“一五計劃”期間,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國情,研究沿海與內地兩個板塊。劉少奇也重新認識到要解決這個不平衡的問題,也就是第一次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當時還沒有這個詞,但實際一定意義上是這樣做的。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這次重塑中國經濟地理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能夠解決中國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如果我們按照不變價格計算的話,可以發現建國以後各省市區的人均GDP相對差距系數實際是上升的。

第二次重塑中國經濟地理,就是小平同誌提出的改革開放。特別是他提出了沿海發展戰略,實際上是充分利用了經濟地理的一些基本思想,引入了市場和開放經濟手段,最重要的是通過開放14個沿海城市,積極引進外部投資,充分利用外部技術,開始重塑中國的經濟地理。這一時期,我們也發現,1978年到1990年間地區發展差距是縮小了,然而從1990年實行沿海地區發展戰略之後,無論是按30個地區,還是東、中、西三大板塊之間的差距系數都擴大了。

人們對如何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的認識又進一步深化了,尤其在20年前的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制定“九五”計劃及2010年遠景目標時就提出了東、中、西三大板塊,提出的重要政策就是要“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不過當時我們提供的研究,包括與國務院研究室合作的一項研究,認為可能是先縮小社會發展差距,將來才有可能縮小經濟發展差距。

可以這樣講,江澤民時代提出的這些思路,尤其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始了第三次重塑中國經濟地理革命,還帶來了很大影響,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國地區差距擴大趨勢將得到逐步扭轉。事實上在2004年,這個發展差距達到高峰進而下降,比原來的設想大大提前了。

到“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逐漸形成了地區發展總體戰略,即四大板塊。特別是“十一五”規劃,我們把它稱之為是第三次比較完整的重塑中國經濟地理戰略。“十二五”規劃第十八章進一步強調了四大板塊,同時也出臺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這一點已經超過了世界銀行所提出的重塑世界經濟地理的框架,它不僅有原來的三維,還多了一維,特別是考慮到自然環境、自然地理條件等因素,可以說這是中國的一個創新,將主體功能區分為四大功能區,在接下來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的路線中,不僅考慮到了經濟發展規律,比如前面所說的三個新(新經濟地理理論、新增長理論、新貿易理論),還考慮到了社會發展規律,特別是強調了所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具有包容性和共享性。最重要的是考慮到自然規律,也就是說尊重自然規律來發展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在很大意義上我們也看到這個重塑經濟地理的過程中有兩只手,不僅要充分利用市場之手,加速要素的集聚,同時也要通過政府之手在幾個方面起重要作用。

例如中西部地區之所以能夠獲得比較快的經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算了下至少有三大基礎設施做出了重大貢獻,包括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和通信基礎設施,此外還有公共服務。通過這些手段來解決前面談到的分割性問題、差距擴大的問題。中國也在不斷找尋這樣的路子,從“十一五”到“十二五”,以及將來的“十三五”都可以在這方面做出重大貢獻。

尤其在提出“一帶一路”時,其實中國已經提出了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的框架,或為4.0版本,這就是“十一五”包括“十二五”所提出的“兩橫三縱”路線,這為後來提出的三大戰略(三大支撐)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說明在重塑中國經濟地理時是需要不斷實踐和不斷試錯的,一步一步走過來,這包括對三大國情——經濟國情、自然國情、社會國情比較的全面認識。總書記講要尊重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怎麽才能實現它的科學發展;二是尊重社會規律,怎麽樣進行包容性發展;三是尊重自然規律來進行可持續發展。

我們再來看看1952年至2012年全國各地區人均GDP相對差異系數變化曲線圖:2004年之後地區差距在明顯下降,到2012年已經低於1990年水平,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信息,也就是說在發展過程中差距不一定是必然拉大的,通過政府和市場兩只手,通過建立要素的統一市場,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和集聚,讓人們用腳來投票。我們看到,從2000年到2010年,至少有六七個省區總人口數是下降的,而那些要素比較好的地區,總人口是大幅度增長的。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已經出現了地區發展趨同趨勢,如果我們用更專業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來計算,就可以發現中國的人類發展過程,實際上從第四世界為主,逐漸向第三世界為主,進而向第二世界轉變了。

什麽是第四世界呢?我們指的是極低人類發展水平。2000年,全國人口大幅度進入到第三世界即中等人類發展水平,大體上占總人口的86%。到2010年,第二世界即高人類發展水平(占60%以上)、第一世界(指極高人類發展水平)都有了較大增長。我們估計到2020年,中國大體上都進入到第二世界(占96%),少數地區(4%)可以進入到第一世界。如果按照這個趨勢,2030年也有30%的人口進入到極高人類發展,基本上中國是在第二世界和第一世界。這也告訴我們在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的過程中是可以解決分割問題的,但它的前提條件可能還真是需要政府創新基本制度,如促進要素流動,還要由政府這只手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

我們看到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經過四個階段或4個版本,從毛澤東時代的1.0版本,到鄧小平時代的2.0版本,再到2000年後的3.0版本,特別是以十六大報告為標誌,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民並共同分享的小康社會,其實就是開始轉向協調發展和共同發展的思路。

黨中央三大戰略布局

下面我們對區域發展戰略做一個分析,今天黨中央所提出的三大戰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際上是四大戰略,還包括海洋強國戰略,只是今天我在這裏沒有強調。繼承前面四大板塊,今後中國大戰略就構成了我們稱之為的“4+3”,或者“4+4”,由此就形成了4.0版本。

這個4.0版本非常有意義,它不僅按照三大規律在我們960萬平方公裏國土面積、300萬海域面積上來重塑中國經濟地理,對加速區域一體化、國內一體化具有深遠意義,特別是對加速以交通、通訊、電力、水利等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促進大的統一市場的形成也有意義。這樣就有可能出現進一步發展趨同,這是我們對中國區域發展戰略4.0版本的簡要概括。

下面我想就黨中央所提出的大戰略,來談談怎樣從對國內統籌,到對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的統籌。很顯然,長江經濟帶將形成中國的經濟脊梁,也會進一步加速東部、中部、西部一體化,以及沿著長江經濟帶的南北進一步一體化,有了一體化我們才有可能出現大趨同。

此外,也提出了長江經濟帶的重點任務,而這些重點任務都是以基礎設施為主、優先的,特別是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以及打造綜合的、立體的、現代化的交通走廊。在這裏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考慮到自然發展規律和中國的自然國情,首次明確提出要把長江帶建設成綠色生態走廊。另外,長江帶也為我們實行“一帶一路”提供了最重要的經濟地理圖示。可以想象如果該綱要公布的話,會一直指導到2020年,甚至更長時間。

最重要的是,黨中央提出的統籌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這裏有必要多說幾句。通過統籌兩個大局,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正在不斷成功塑造本國的經濟地理,同時開始塑造或者重塑周邊經濟地理,進而重塑世界經濟地理。

“一帶一路”是黨中央的決策,都是通過大量調查研究才實現的,兩個主要領導同誌習近平、李克強先後訪問了20多個國家,幾乎所有的重大項目都看過了。可以說“一帶一路”使得我們形成了中國內部格局和世界格局的一個大的東西雙向互動,構建了沿海一線與歐亞大陸橋的“大T字形”,因此這個框架拓展到周邊國家,就形成了經濟地理的視角,形成了我們所說的統籌兩個大局。這兩個大局,我理解是中國企業,包括中國投資者,從配置和投資960平方公裏的要素,進而向周邊國家、向沿線國家、向全世界投資,這也反映了中國對外開放本身的邏輯。

過去30年,我們主要是通過優惠政策,在那些經濟地理條件比較好的地區搞特區、開發區,讓世界投資中國。從未來角度來看,很顯然是要中國投資世界。我們看到“一帶一路”正在有序推進,“一帶一路”的路線圖一旦確認,就會給更多的投資者,特別是國內投資者非常有意義的信息和指導。

2014年,總書記出訪了1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今年出訪了2個國家,共計20個。我也看了一些重大工程,特別讓我感慨的就是港珠澳大橋,因為它的投資額雖然只有一千多億元,但珠江三角洲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出海口、航運路線。它不只是建一個橋,而是通過海底隧道出去,這個橋的建設是世界最高標準和最高技術,很多都是中國自主創新的技術,沒有任何先例。我把它稱之為中國的“新都江堰”,預計壽命在100年左右。從這個意義上來看,100年後再評估,你會發現這項重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幾乎接近零成本,也會加速三個地區的一體化,從而成為我們走出去,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最大的橋頭堡之一。

當然不只是珠江三角洲,也包括長江三角洲地區。這是中交建集團的路橋公司,重塑吉爾吉斯斯坦的公路,當然也是幫助他們制定公路發展規劃,幫助重塑經濟地理。圖片所展示的是修成後道路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說,通過基礎設施,驗證了“要想富先修路”,這個先修路改變了區域優勢。

這是中吉烏鐵路項目,也是中國幫助設計招標,包括將來負責建設施工。這也包括我們的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配套的變電站,他們是央企和民企合作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中巴經濟走廊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大改變了新疆的經濟地理,直接通向印度洋。這是中交建總承包的瓜達爾港,將來它會成為到達印度洋的最近出海口。還有中交建對科倫坡港的總體建設。最成功的是在馬來西亞搞了檳城二橋,我覺得這是標誌性建築,一旦建成標誌性建築,可以向全世界說明“中國建設”,“中國制造”,包括裝備制造、承包工程的質量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而且這些工程全部是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公開招標、公開競爭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黨中央的統籌兩個大局,大致的大手筆、大布局已經基本形成,這就是“4+3”,即四大板塊和三大支撐帶。

我還要特別強調的是海洋強國,從“十一五”規劃到“十二五”規劃都分別做了部署,我想“十三五”規劃還將進一步規劃和布局。

重塑世界經濟地理和中國經濟地理的本質是實現經濟一體化,這就帶動了區域一體化、全國一體化和周邊地區一體化,特別是我們說的24個周邊地區經濟體,包括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就會帶動幾十個國家。

最後,最核心的還是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問題。在1956年黨的八大中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特別談到了“交通運輸現代化”,而後被“科學技術現代化”取代。改革開放初期雖然我們不大懂什麽新經濟地理理論或者新增長理論、新貿易理論,但我們卻付諸實踐,無論是從領導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形成一個共識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既是一個簡單真理,又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真理。恰恰中國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推動我們的基礎設施現代化。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四化同步”,我們認為到了“十三五”,特別是從長遠的角度看,要重提基礎設施現代化,從“四化同步”到“五化同步”,到2030年基本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

過去我們考慮的主要是國內範圍,現在我們也可以幫助其他國家來做這件事,可以說中國的基礎設施現代化將帶動這一輪的全球基礎設施現代化。

我也去過澳大利亞,他們在舉辦G20峰會已經明確提出到2018年要使世界經濟增長率額外增加2個百分點。我認為基礎設施投資是有效投資、長期投資,或者說從長期壽命角度來看接近零成本的投資,特別是降低所有市場主體、投資者的交易成本,這樣通過“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就會達到三個重塑:

第一,進一步重塑中國經濟地理,實現全國經濟一體化和發展大趨同。

第二,進一步推動和重塑“一帶一路”的經濟地理,互聯互通,實現歐亞大陸一體化和共同發展。

第三,進一步重塑世界經濟地理,推動全球基礎設施現代化,提高全球經濟增長,實現全球一體化,促進南北國家發展大趨同。

為什麽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可以作為世界的火車頭或帶頭羊呢?我想最大的背景就是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和位置發生巨大變化,如果說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體,相當於100年前的1913年美國取代英國成為第一大貿易體一樣,具有歷史性意義。言外之意,也許100年之後可能有第二個取代我們,如果我們假定的話。

第二,從PPP角度看,2014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即使按照匯率法計算,到2020年前後中國也是第一大經濟體。經過30多年,中國從世界第29個經濟貿易體變成第一大經濟體,也完成了從商品輸出進一步向世界的資本輸出、技術輸出,尤其是裝備制造輸出。中國也成為世界第一大工地,這就使得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企業,特別是我們的國有企業、央企紛紛走出去,像中交建在海外走出去差不多有40年的過程,它在全球國際承包商250家中排名第9位,中建是世界第20位,中電建是第23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第25位,中鐵建第28位。這些都是擁有我們稱之為走出去的航空母艦型、聯合艦隊型,他們在全球招標都是靠實力競爭,並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靠政府。只不過現在中交建采取了非常重要的制度創新,通過聯合體形式走出去,競爭力更強,獲得了世界同行的認同和尊重!

謝謝大家!

(2015年6月3日 來源:觀察者網)

Comment by CERI on June 6, 2015 at 10:13am

“一帶一路”:中東國家戰略新支點

2015年3月28日,“一帶一路”政策文件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公布,近50個國家有意成為“一帶一路”創始成員國,其中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阿聯酋、埃及等中東國家。

2300多年前,浩瀚的路上絲綢之路以中國西安為起點,由河西走廊出新疆,經巴基斯坦,再由西亞抵達歐洲大陸,成為貫通中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交通要道,為中國與中東地區架起一座溝通之橋。這條綿延7000多公里的美麗絲路見證了不同國度、地區之間的政治互信、經濟互利與文化互動,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綺麗瑰寶,更是歷史留下的珍貴遺產。如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對於地處戰略核心地位、兼具復雜多元環境的中東地區來說,將是拉近同中國政治關系、促進本地區發展與安全的戰略新支點。

(The Grand Mosque by Rilind H, PLease LIKE https://500px.com/RilindHoxha

第一,“一帶一路”是中東拉近同中國政治關系的情感紐帶。中國與中東是兩大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因為絲綢之路而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漫長的2000多年中擁有共同的文化積澱,連接著一樣的絲路情結。如今,“一帶一路”又被賦予了“新絲綢之路”的意涵,回溯中國與中東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歷史軌跡,對於進一步弘揚交流、融合、合作和共贏的基本價值,促進新時期的政治對話與深度合作具有更為重要的時代意義。

以埃及為例,古埃及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端點,兩國自古以來就有頻繁交流的傳統。新中國成立之後,埃及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地位的阿拉伯、非洲國家,自1956年5月30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兩國關系一直呈良好的發展勢頭。1999年4月,兩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2006年5月,兩國外交部建立戰略對話機制,同年6月簽署關於深化戰略合作關系的實施綱要。2007年5月,中國全國人大和埃及人民議會建立定期交流機制。2014年12月,中埃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在2014年6月北京舉辦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上,埃及表示歡迎並支持“一帶一路”的戰略提議,總統塞西表示願積極參與實施。埃及作為本地區重要國家,長期飽受工業落後、基礎設施不足之苦,加之近幾年政局動蕩,對實現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有強烈需求。“一帶一路”以兩國交往歷程為情感基礎,助力埃及政府在經濟發展和基建領域獲取中國支持,對發展中埃關系、加深兩國戰略合作有重要意義。而對於其他中東國家,“民心相通”是夯實國家之間、兩國人民之間政治情誼的基石。科威特提出要花費1300億修建“絲綢城”,建立一個集金融、休閑於一體的海上港口來連接歐亞。阿曼欲借鄭和紀念園區來凸顯古代文化的交流,同時促進兩國的文化和旅遊交流。“一帶一路”的積極意義在於,加強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是中國與中東各國人民的民心所向。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長遠的政治眼光,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不只是要在中亞“樞紐之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更是要以開放、包容、合作的態度與中東各國共商互利共贏宏偉藍圖,在建立長期友好的政治關系的同時,貫穿“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以經濟和人文合作為主線,加強政策溝通新渠道,在合作發展的理念基礎上,充分依靠中國與中東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共同構建行之有效的區域發展平臺,重塑亞洲政治經濟新格局。

對於中東國家來說,拉近與中國的政治關系,建立與中國的政治紐帶,無疑也將對地區發展起到積極作用。2004年,美國提出大中東改革計劃,遭到阿拉伯國家的一片批評和質疑,在當年的中阿論壇成立宣言中,中阿雙方對此做出了如下聲明:“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主權平等和不幹涉內政原則;強調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並應根據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及聯合國決議,支持各國人民在其全部領土上獲得自由、獨立和主權的權利”。中阿雙方在國際問題上,特別是在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方面,是具備一定共識的,因此,利用“一帶一路”的有利契機深化中國與中東的政治對話和文化對話,有利於鞏固傳統友誼,加強各領域合作,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建立更加公正和人道的國際秩序。“一帶一路”為中東地區國家帶來的將是一種“新文明”。

第二,“一帶一路”是推進中東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驅動力。經貿合作一貫是中國和中東地區國家合作的重要內容,雙方的合作領域歷來廣泛,而“一帶一路”的提出又為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利益交匯點和契合點。

此前,中東多國爆發了大規模政治動亂,引發地區局勢與國際政治的深刻變動。本輪動亂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發展乏力導致的生活水平低、失業率高、貧富差距加大等社會問題,並以惡性循環的方式加劇各國政治經濟社會危機。要使中東地區從當前困境擺脫出來,發展經濟無疑是一劑良藥。“一帶一路”戰略中提出的“利益共同體”理念立足於各國開展“互利共贏的好夥伴”的務實合作,提升利益融合,倡導將經濟的互補性轉化為發展的互助力,不斷擴大利益交匯點。長期以來,中國和中東地區在產業轉移和承接上的匹配度很高,在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領域開展互利合作的潛力巨大。與此同時,中東國家積極響應“向東看”的戰略號召,與中國進行經貿合作對接,共謀互利合作的大棋局,將為實現自身的經濟跨越式發展帶來無限的機遇。

“一帶一路”對中東地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拓寬基礎設施建設版圖,二是加速能源合作產業發展。拓寬基礎設施建設版圖是“一帶一路”的經貿戰略落腳點。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刁春和說過,“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是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內容”。以卡塔爾為例,作為一個體積小但能量大的國家,卡塔爾在中東地區乃至國際社會所能夠發揮的作用是遠遠超出其自身承載量的,因此,它必須要充分地走出去,與外部世界聯系在一起,所以,卡塔爾需要擁有更多的港口。在商討參與“一帶一路”發展的過程中,卡塔爾就明確地提出了要在擴大現有港口範圍的同時建新多哈港的想法,並提出要與中國加強合作,由中方企業參與擴建港口和增設與海灣合作委員會六國聯通的鐵路,以此使自身成為地區性綜合中心。與卡塔爾類似的是埃及,盡管埃及本身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園區、蘇伊士運河和新航道,但是要充分地鼓勵國民投資和吸引外資,就必須建設整套配套設施,因此,對各類基礎設施、港口建設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對於經濟實力本身較為薄弱的黎巴嫩來說,長期處於動亂之中的狀態迫使他們開始尋求持久的穩定和發展,此時,“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就意味著重建國家的機遇。目前,已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等國正式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了中國倡導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由此構建的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等平臺也將為雙方的深度合作提供戰略支撐。在這一秉承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無論是中東還是中國,都將成為“一帶一路”長期戰略構想的直接受益者,而中東地區因為之前所受到的發展局限,將為在創造就業、對外開放、總體發展等方面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同時,“一帶一路”戰略也將會對中東能源產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效應。中東是全球主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在國際能源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中國與中東地區的能源產業合作,是提升歐亞大陸整體發展水平、密切各國經濟往來的關鍵形式。目前,中國與中東地區已形成中阿能源合作大會、中海戰略對話等能源合作形式,其優先方向是構建互聯互通的夥伴關系,形成由能源開發和油氣管線網絡等多種因素構成的多元經濟走廊,進而構建全球能源大市場。在這一系列的發展鏈條上,出於基礎地位的是建立能源開發中心,釋放中東陸地資源潛能,大規模開發中東油氣資源。就在今年“五·一”前夕,新疆貝肯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定向井技術服務項目部在伊朗波斯灣海洋鉆井區塊施工中,成功完成了一口水平位移967米的小井眼水平井施工,獲得了伊朗海洋公司的信賴,將海洋鉆井市場交由中國方面進行技術施工,為雙方共同有效開發傳統能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隨著能源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越發激烈,供求關系和市場地位的變化決定了未來能源格局的變遷。因此,中國和中東共同形成的能源生產-供應鏈將會打破現有的壟斷格局,提升自身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話語權,為中東地區的能源發展機制構建提供穩定的長期發展環境。同時,建立加工煉化中心、擴大能源產業鏈、提升中東和歐亞地區能源加工煉化技術水平,是中東地區進一步擺脫西方國家能源控制的關鍵一步,也是開放就業、提高各國技術層次和實現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步驟。

總體來看,“一帶一路”戰略對中東地區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起到關鍵性作用。無論是在穩定國內經濟局勢、創造就業機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還是在加快對外開放、“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充分發揮本地區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一帶一路”建設將使中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發生重大變革,為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創造無限可能。

第三,“一帶一路”是為中東地區創造和平條件的立足點。中東歷史充滿流血與戰爭,而絲路文化象征著和平、友好與發展,代表著當前中東人民的共同心願。“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作為當代絲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沿線各國友好和平繁榮昌盛的夢想。

絲路文化視角下的“一帶一路”戰略,將在中東地區經濟發展與經合領域發揮重要,甚至產生功能性外溢,加強各國間情感聯系與政治互信,推動和平進程與安全合作。“一帶一路”夾雜著狹長的不安全、不穩定地帶,其中包括阿富汗安全問題、中亞五國社會的不穩定問題、巴以沖突、伊核問題、伊拉克問題、敘利亞問題、也門問題,以及新生的“伊斯蘭國”安全威脅。管控地區安全問題、促進地區和平穩定,不僅只看到政治手段在其中發揮的作用,還要考慮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問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聯通中東各國,推動中東地區的平衡穩定發展,為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物質基礎,甚至在安全合作領域產生外溢效應。以巴以沖突為例,鑒於雙方政治分歧較大,安全互信水平較低,完全依托和談恐怕難以解決現有矛盾。因此,將視角轉向通過增加合作領域、拓寬合作視野來深化各方的相互認識與交流,也許是緩解巴以緊張局勢的有效之舉。今年2月,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訪問時,中國中東特使宮小生強調,處理巴以問題要“通盤考慮”,站在巴以兩方立場平衡得失。巴勒斯坦方面,政治解決不能單純盯緊桌上談判,人道主義援助、戰後重建、經濟發展、社會安全等諸多方面考量要同時跟進。一帶一路就是一個契機。

同時,“一帶一路”也會進一步改變世界不同力量之間的相互作用狀態。一旦“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中巴鐵路全線貫通,中國向西可繼續經伊朗、土耳其進入歐洲。通過這座大陸橋,伊朗將會成為中國向西戰略的最大受惠國,兩國之間的依賴關系也將進一步加深。中國與中東地區也有了更多直接面對面的機會,雙方在其他很多國際和平與安全問題上所共同面臨的緊迫問題也將進一步得以磋商和解決,例如阿富汗毒品和武器走私問題、“三股勢力”問題等,通過“一帶一路”的實質性建設,雙方將會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立場協調、共同行動,一起維護中東地區及世界的和平安寧。

在不斷促進中東地區矛盾緩和、提出政治解決方案的同時,“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有助於中國及其他國家對中東各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戰後重建、經濟恢復等方面的實際支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向西推進,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中東地區原有的文化和社會傳統。例如阿富汗當地的階級分化情況就十分嚴重,上層相當世俗化乃至西化,而普通民眾受宗教保守主義的影響極大,社會中的兩極分立所造成的惡劣影響目前還沒有完全消解。“一帶一路”所帶來的自由和開放,將會對這一固有傳統造成良性的沖擊,其中比較重要的影響將會是增加當地普通民眾的受教育機會、就業機會,加強當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中東地區具有很強的發展勢頭,不僅在於它所蘊藏的物質潛能,還在於中東地區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在“一帶一路”戰略所提供的良好契機的基礎上,中東地區的人民完全有能力通過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技能,依靠雙手重建家園。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是基於中國和世界局勢的實際情況,立足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發展目標制定的長遠規劃,它的實現將會拉近中國和中東地區的地緣關系,進而拉近彼此政治關系,為中東地區的發展與和平做出貢獻。中國和中東地區正處於這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雙方能夠用以學習、借鑒與交流之處眾多,具備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合作前景。中東地區應抓住這一促進未來長遠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積極協調處理內部的矛盾和沖突,加快與中國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加強雙方的經常性對話,將“一帶一路”戰略所提供的發展機遇轉變為拉近中國和中東地區政治情感的重要紐帶、推進中東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驅動力和為中東地區創造和平條件的立足點,審慎地考慮未來發展新主題,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共創繁榮與輝煌。(2015年6月1日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 2015年05月26日)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