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血脈相親。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中國和東盟關系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方高度重視印尼在東盟的地位和影響,願同印尼和其他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雙方和本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為此,我們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堅持講信修睦。人與人交往在於言而有信,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中國願同東盟國家真誠相待、友好相處,不斷鞏固政治和戰略互信。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勇於變革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探索和開辟順應時代潮流、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開了廣闊前景。我們應該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尊重各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實踐,堅定對對方戰略走向的信心,在對方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牢牢把握中國—東盟戰略合作的大方向。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商談締結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共同繪就睦鄰友好的美好藍圖。中國將一如既往支持東盟發展壯大,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第二,堅持合作共贏。“計利當計天下利。”中國願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對東盟國家開放,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東盟國家。中國願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水平,爭取使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支持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包括東盟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願通過擴大同東盟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同東盟國家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第三,堅持守望相助。中國和東盟國家唇齒相依,肩負著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責任。歷史上,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在掌握民族命運的鬥爭中曾經並肩戰鬥、風雨同舟。近年來,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從抗擊印度洋海嘯到抗擊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我們各國人民肩並著肩、手挽著手,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應該摒棄冷戰思維,堅持倡導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我們應該深化在防災救災、網絡安全、打擊跨國犯罪、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合作,為本地區人民營造更加和平、更加安寧、更加溫馨的地區家園。中國願同東盟國家進一步完善中國—東盟防長會議機制,就地區安全問題定期舉行對話。對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爭議,雙方要始終堅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妥善處理,維護雙方關系和地區穩定大局。


第四,堅持心心相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保持中國—東盟友誼之樹常青,必須夯實雙方關系的社會土壤。去年,中國和東盟國家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每周有1000多個航班往返於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交往多了,感情深了,心與心才能貼得更近。我們要促進青年、智庫、議會、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等的友好交流,為中國—東盟關系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撐,增進人民了解和友誼。中國願向東盟派出更多志願者,支持東盟國家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等領域事業發展。中國倡議將2014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今後3到5年,中國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5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


第五,堅持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享譽世界的輝煌文明。這裏是充滿多樣性的區域,各種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演進,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礎。我們要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發展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域外國家也應該尊重本地區的多樣性,多做有利於本地區發展穩定的事情。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東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息息相關,應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多元共生、包容共進,共同造福於本地區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一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北京時間10月3日11時,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攝影:蔡靖骉)

further reading:

Speech b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Indonesian Parliament

Views: 409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CERI on April 2, 2015 at 8:41am

“一帶一路”帶動文化創意產業與非遺保護

主題為“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的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於3月26日至29日召開,近2800名來自49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商界精英、專家學者、媒體記者齊聚博鰲,就宏觀經濟、區域合作、產業轉型、技術創新、政治安全、社會民生等區域熱門話題進行探討。觀數天來的議程,最受關註的話題就是“一帶一路”。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就已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宏大系統工程,要突出重點、遠近結合,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確保“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開好局、起好步。要加強溝通磋商,充分發揮多邊雙邊、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和平臺的作用,擴大利益契合點,謀求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何立峰日前則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其內涵之一就是打造現代版的互聯互通。“不斷豐富與沿線各國的合作內容,具體體現在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經貿合作水平、拓展產業投資合作、深化能源資源合作、拓寬金融合作領域、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加強生態環境合作,以及積極推進海上合作等八個方面。”

博鰲論壇期間,多國媒體領袖共同簽署了《絲路倡議》。簽署儀式上,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蔣建國說,媒體是增進不同國家人民之間了解和友誼的橋梁。“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不僅給沿線國家帶來越來越多的合作機遇,也為媒體打造了越來越廣闊的舞臺。希望廣大媒體發揮自身優勢,為“一帶一路”戰略註入更多正能量。蔣建國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希望廣大媒體做好“一帶一路”建設的介紹者。二,希望廣大媒體做好“一帶一路”建設的闡釋者。第三,希望廣大媒體做好“一帶一路”建設的參與者。

今年還是國家“絲綢之路旅遊年”。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江說,旅遊業作為開放性、綜合性產業,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具有先聯先通的獨特優勢,應當主動作為,先動先行,努力實現“互聯互通,旅遊先通”。

可以說,在“新絲路”建設過程中,各行業、各領域、各省區市乃至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探索與“一帶一路”的有機結合和創新發展。特別是在“一帶一路”開局之年,文化已經先行了。

當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政策密集發布,互聯網思維席卷各個傳統行業,“一路一帶”將中國帶回全球文化與經貿交流主陣地,引領著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毫無疑問,文化軟實力已成為民族復興的推動力。

同時,與“一帶一路”有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啟動。如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開展的“非遺推廣專項行動”,以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點國家和國內省區市為節點,以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為第一站,沿著絲綢之路經濟帶,途徑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跨越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土耳其、意大利等多國,開展一系列針對不同主體的公益推廣和非遺調查行動。

作為老牌文化創意產業領軍國家,英國新任駐華大使吳百納表示,英國對絲路基金很感興趣,並對中國提出的對外交往的戰略構想十分感興趣。英國政府和英國公司都非常強烈地希望參與到這個進程中來。3月12日,英國向中方提交了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確認函,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首個決定加入亞投行的七國集團發達國家。與此同時,英國格林尼治傳媒集團負責人表示,希望在“中英文化交流年”框架下與中國機構開展文化交流與藝術合作,其中,文化創意產業、民間民俗藝術等非遺項目將是合作的理想切入點。

絲綢之路國際媒資中心副主任、五洲傳播網絡中心運營副總監徐蘊峰表示,在“一帶一路”共建過程中,文化創意產業與非遺保護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左手傳統、右手創新,兩者的有機結合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家文化軟實力,也對沿線國家和地區“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增強大有裨益。

Comment by CERI on April 2, 2015 at 8:35am

“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發布:發揮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優勢

“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發布文件指出發揮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優勢,加快蘭州開發開放。

據新華社電 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3月28日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願景與行動分為8個部分:一、時代背景;二、共建原則;三、框架思路;四、合作重點;五、合作機制;六、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七、中國積極行動;八、共創美好未來。

願景與行動說,進入21世紀,在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的新時代,面對復蘇乏力的全球經濟形勢,紛繁復雜的國際和地區局面,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更顯重要和珍貴。

願景與行動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為推進實施“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讓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亞歐非各國聯系更加緊密,互利合作邁向新的歷史高度,中國政府特制定並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願景與行動說,一年多來,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溝通磋商,推動與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獲早期成果。

願景與行動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倡議,也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願望。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願與沿線國家一道,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平等協商,兼顧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訴求,攜手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一帶一路”建設是開放的、包容的,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積極參與。

願景與行動表示,“一帶一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只要沿線各國和衷共濟、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夠譜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篇章,讓沿線各國人民共享“一帶一路”共建成果。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

-區域合作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發展戰略對接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

-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一帶一路”是什麼?

-“一帶一路”合作方向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共建國際大通道和經濟走廊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一帶一路”怎麼建?

-政策溝通 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 交通方面,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提升道路通達水平;能源方面,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通信方面,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絡建設,暢通信息絲綢之路,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

-貿易暢通 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拓展相互投資領域,推動新興產業合作;中國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

-資金融通 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範圍和規模;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

-民心相通教育文化上,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醫療衛生上,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擴大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科技合作上,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

中國各地方如何發揮優勢?

-西北和東北地區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揮陜西、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和寧夏、青海民族人文優勢,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完善黑龍江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與俄遠東地區陸海聯運合作,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區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發揮雲南區位優勢,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推進西藏與尼泊爾等國家邊境貿易和旅遊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臺地區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臺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內陸地區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

“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果?

-簽署合作框架中國與部分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與一些毗鄰國家簽署了地區合作和邊境合作的備忘錄以及經貿合作中長期發展規劃。

-推動項目建設中國加強與沿線有關國家的溝通磋商,推進了一批條件成熟的重點合作項目。

-完善政策措施中國政府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發起設立絲路基金,強化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投資功能。推動銀行卡清算機構開展跨境清算業務和支付機構開展跨境支付業務。

怎樣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落實?

-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中國願與沿線國家一道,不斷充實完善“一帶一路”的合作內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積極對接沿線國家發展和區域合作規劃。

-促進理解和認同通過合作研究、論壇展會、人員培訓、交流訪問等多種形式,促進沿線國家對共建“一帶一路”內涵、目標、任務等方面的進一步理解和認同。

-推進示範項目建設中國願與沿線國家一道,穩步推進示範項目建設,共同確定一批能夠照顧雙多邊利益的項目,對各方認可、條件成熟的項目抓緊啟動實施,爭取早日開花結果。
(來源: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

Comment by CERI on April 1, 2015 at 5:36pm

王義桅“一帶一路”的三重使命

“貿易通道明擺著,為何要復興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嗎?”這是筆者在意大利國際政治研究所講完“一帶一路”建設構想後,被問到的最多問題。看來,博鰲亞洲論壇尋求“絲路共識”,有望發表的“一帶一路”方案,恰逢其時。

其實,“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並非馬歇爾計劃單方面的輸出,它是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馬歇爾計劃內涵豐富得多,肩負著

三大使命:

使命一,探尋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使命二,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使命三,開創21世紀地區合作新模式。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王義桅,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28 07:4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Comment by CERI on April 1, 2015 at 5:32pm

“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亮相

據新華社報道2月1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學習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指示批示要求,安排部署2015年及今後一段時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事項和重 點工作。王滬寧、汪洋、楊晶、楊潔篪以及“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和有關部門單位負責同誌參加了會議。

張 高麗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宏大系統工程,要突出重點、遠近結合,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確保“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開好局、起好步。要堅持共商、共建、 共享原則,積極與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相互對接。要把握重點方向,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若干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重點港口城市,共同打造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

要強化規 劃引領,把長期目標任務和近期工作結合起來,加強對工作的具體指導。要抓好重點項目,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突破口,發揮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和示範效應。要暢通投資貿易,著力推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營造區域內良好營商環境,抓好境外合作園區建設,推動形成區域經濟合作共贏發展新格局。要拓寬金 融合作,加快構建強有力的投融資渠道支撐,強化“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保障。要促進人文交流,傳承和弘揚古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民意和社會基礎。要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法律法規,履行社會責任,共同建設綠色、和諧、共贏的“一帶一路”。要加強溝通磋商,充分發揮多邊雙邊、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和平臺的作用,擴大利益契合點,謀求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02月02日 07:02,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

Comment by CERI on March 30, 2015 at 7:52am

一帶一路中馬國際貿易峰會在京召開

一帶一路中馬國際貿易峰會暨馬來西亞巴生港自貿區國際貿易與清真產業中心項目中國區啟動儀式今日在北京新疆大廈舉行。來自商務部、交通部、中國國際商會、馬來西亞駐華使館及媒體記者共300余人出席。

中國外經貿企業協會會長、商務部原副部長周可仁致開幕辭。他表示,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符合中馬兩國利益,希望中國企業能抓住巴生港自貿區的發展機遇以及獨特的地緣和產業優勢,走進馬來西亞,走向世界。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全國商協會交流合作中心理事長王治國表示,巴生港清真產業中心的啟動,將對兩國經貿合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馬來西亞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翁忠義說,巴生港港口建設是兩國合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歡迎中國企業去馬來西亞巴生港自貿區考察,共同探討這個項目帶來的商機。

馬來西亞巴生港自貿區總運營商、馬來西亞國際(中國)商貿中心董事長夏寶文向與會人員詳細介紹了馬來西亞在世界穆斯林國家的影響力以及馬來西亞巴生港自貿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多種優惠政策。他表示,馬來西亞巴生港自貿區未來將依托自身在全球穆斯林國際采購中心的優勢地位,與中國天津自貿區、上海自貿區、福建自貿區和廣東自貿區一起建設大馬倉,為中國清真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共同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發力。

現場還舉行了來自清真食品、金融、基建等多個領域的十家優質企業代表與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產業中心的簽約儀式。這十家企業簽約後將正式入駐巴生港自貿區。夏寶文表示,自貿區將助力更多中國優秀企業走出國門,走入穆斯林市場,希望未來有更多中國企業盡快入駐,以充分享受園區給予的優惠政策和一站式便捷服務。

本次峰會由全國商協會交流合作中心和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管理委員會共同舉辦。(新華網北京27.3.2015電,記者 余南 姚斯彥 張曉浪)

Comment by CERI on March 29, 2015 at 5:35pm

文化強國戰略非常好

文化強國戰略非常好,但要理清文化和文化產業的關系。

我們應該弄清什麽是文化,應該發揚哪些理念和價值觀?

我們需要發揚的應該是那種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的理念和價值觀才行。

我們提出文化產業,一定要梳理好文化理念。

對於“文化強國”戰略的推進和實施,要形成國家和民族真正的軟實力,文化產業只是一個載體,‘文化軟實力’,其本質是‘軟’,是對廣大人民群眾春風化雨般的潤物無聲,而不是鼓角齊鳴、大張旗鼓的表面文章。

文化建設絕不等於文化產業的建設。再者要挖掘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世界文化、民族文化、民間文化、時代文化的基礎上,倡導並開發出更高層次的文化形式,提高文化的感染力、能動力和影響力。

Comment by CERI on March 29, 2015 at 5:00pm

首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在西安召開

面對全球經濟社會形勢的深刻變化,在“一帶一路”戰略決策下,3月28日上午,由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產業戰略格局為主題,吸引了近300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及界別代表,就文化產業智庫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機制,文化產業支持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路徑與模式選擇等議題,展開深度討論和研究。

在實施文化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過程中,文化產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抓住新的歷史發展時機,提高中國文化的話語權,擴大中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版圖,提升文化產業對國家戰略的“軟支撐”,是文化產業面臨的一道深刻命題。論壇匯聚了來自科技、金融、文學、藝術、法律等多個領域的院士和權威專家學者,集思廣益,建言獻策。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姚建銓做了《發揮科技支撐及助推作用,推動“一帶一路”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旨演講,從科學技術視角深刻闡釋了科技與文化的相互關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的報告《創客時代:文化絲路與互聯網+》,則是探討了如何充分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融入文化絲綢之路的構建,運用好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這三把互聯網+的利劍;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劉雙舟的主旨演講《我國文化發展戰略的法律保障問題》,暢談了在踐行依法治國的當下,法律如何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保駕護航。

作論壇主旨演講的還有: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導師祁述裕的《“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總結和“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思路》,國家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副司長、中國科技金融建構者鄧天佐的《“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思考》,中央黨校文史部範玉剛教授的《“一帶一路”戰略下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理念探討》,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文化部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魏鵬舉的《特色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問題及對策》,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副院長、楊明剛教授的《重振華夏文化雄風,構建文明傳播絲綢之路》、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羅宏才的《“一帶一路”非遺最緊迫的是科學的關懷》,北京中傳文化金融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德恭教授的《創新驅動與智庫建設——“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產業發展》,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沐的《“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維度》。

在本次論壇上,還正式掛牌成立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該中心是我國首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機構,也是一個跨學科、跨界別的新型專業化協同創新研究機構。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由中國經濟網、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藝術品行業協會(籌)、陝文投集團、北京中傳文化金融產業研究院、陝西中華文化促進會、輔仁書苑等共同發起成立,中心建立以主任及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的小機構、大服務、大研發團隊的組織架構,構建中國文化產業的思想庫、案例庫、業態研究策略庫與文獻庫以及政策研究室,努力打造面向世界、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高水準中國文化產業智庫。

另據了解,“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是非盈利性民間性學術研究機構,每年擬計劃發布進30個文化產業不同業態與產業鏈的年度研究報告,文化智庫致力於圍繞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目標,服務決策部門實施與實現科學民主決策,破解文化產業發展難題的新型智庫。(2015年03月29日,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記者姜峰

Comment by CERI on March 29, 2015 at 4:40pm

西沐:“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取向與維度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3月28日,首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專欄作者、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發起人、首席科學家、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在會上指出,一帶一路雖然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但它是用文化將歷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化的一個戰略架構。所以,站在這個視角下,文化是一帶一路的靈魂,文化產業是其中的戰略基礎。

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提出的,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驗與中國發展的一種全球化共享。一帶一路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它之所以會成為今天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戰略架構,我認為最為核心的是,一帶一路雖然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但它是用文化將歷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化的一個戰略架構。所以,站在這個視角下,我們講,文化是一帶一路的靈魂,文化產業是其中的戰略基礎。

一、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背景

1.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提出與實施,最大的背景就是全球化。而在全球化背景中,最為重要的是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在當下全球化發展出現的新的趨勢,對這一趨勢的梳理可以簡要的歸納為:從冷戰時期的二極世界到蘇聯解體後的一極世界,再進一步發展到由於經濟、科技全球一體化催生下的全球多極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在這一大趨勢的進程中,亞太地區的發展活力,以及中國的快速發展越來越被關註,這是全球多極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點;二是與全球多極化的發展相對應,全球化發展的中心已經在開始出現新的變化,美國、歐洲、亞太以及新的經濟體,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中不斷發展演變,舊的格局正在被一點點打破,特別是中國的不斷崛起與亞太整體競爭能力的提升,正在成為全球化發展中的重要一極,並會不斷成長為全球化最富活力的中心。

2.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在中國面對更加復雜的重大挑戰,在全球化背景下應對挑戰的戰略框架。當下中國發展遇到的重大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國內問題;二是國際化問題;三是有可能國際化的國內問題。國內問題最為重要的就是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內需的激發與擴大,內陸與沿海經濟的平衡發展及能源、環境等問題,在新常態下,這些問題與挑戰,在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中可以尋找更多的機遇、可能與發展的空間;國際問題最為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國際綜合競爭能力,不斷推動中國經濟的國際化與提升人民幣在世界貿易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即人民幣國際化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都會有更多的發展可能與發展前景。

3.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發展的內在需求,而文化產業則是重要的戰略基礎與融合性戰略產業。一帶一路為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帶來新的戰略機遇與空間。我們知道,中國經濟持續30年的高速增長,我用兩句話來總結,第一句是促成了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的根本改變,第二句話是取得這樣的成就,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要素投入、成本到資源控制效率這個角度來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等許多方面已經達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極限,到了一個極限狀態。所以說在這個時候我們把文化產業的發展當做一個國家戰略提出來。這其中有兩個大的背景,一個背景就是目前從我國人均GDP來看,已經到了一個消費結構快速轉型的時期,2003年我們的人均GDP到了8700,據估算到2020年,我們的人均GDP達到1.27萬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其中這種消費結構的快速轉型裏面,文化消費的迅速崛起是非常重要的體現,這是一個背景。

第二個背景,我們積極實現新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問題,因為不合理的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已經造成我國生產能力大量閑置和生產產品的大量剩余,到了今天我們必須要重視並且要盡快加以改變這種狀況,而改變這種狀況無非我們有兩個方面要進行轉型:一個就是發展方式必須要轉變,另一個就是必須要尋找新的發展領域和新的發展資源。關於新的發展方式大家討論的比較多,在這裏我重點談一下新的發展領域和新的發展資源的問題。新的發展領域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方面,互聯網是重要的發展領域,而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下的全球化則是更為龐大的領域與空間,文化藝術產業也是一個新的發展領域;新的發展資源首先就是文化藝術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而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下帶來的新的資源更加豐富、更加多元、更易進行價值的整合,對文化產業的發展來講更是如此。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僅從產業發展層面就可見一斑。

4.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國際社會合作協同、和諧發展的共同需求。從目前來看,中國的崛起需要有兩個大的前提:一是要有強大的國力和不斷創新發展的競爭能力;二是要有和諧、合作與共同發展的國際環境。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在當下來看,對我國國力的增強及競爭力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更為關鍵的意義,我認為在後者,即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框架,可以與廣泛的國際社會加強互利合作,建構雙邊、多邊或者是國際社會共同發展的框架與平臺。在這一架構與平臺上,可以通過資本的聚合,通過投資大量的公路、鐵路、港口、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來實現互聯互通,並在此基礎上,真正實現東亞與歐洲這兩大經濟發展極間的經濟、文化等的交流、互補與合作。同時,在這種互聯互通的合作中,大量的發展中國家也會不斷受益。在這一戰略架構下,中東、非洲等地區也會不斷地受益。可以這樣說,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架構下,通過資本的聚合與互聯互通的戰略突破口與抓手,中國發展模式也會不斷被國際社會所認可,而這種認可與平臺的建立,很可能在今後不遠的將來,會引發新的一輪多邊、多元化的戰略合作的潮流,從而進一步從縱深加快加深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二、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定位。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從目前看至少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不是一個單向度的功能性戰略,而是一個超級的綜合性的構想,這個構想的落實,關鍵是要變中國的倡議成為國際社會共同的共識,這就需要通過多層面、多渠道的雙邊或是多邊合作或是交流,取得在發展上的共識,共同打造文化互認、政治互信、經濟互融、產業互容的利益共同體,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文化共識與價值的認同,來建構面向未來的責任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這既是各相關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落實的需要。而要實現這一點,其中,最為重要的前提是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來進一步落實文化共識與價值認同。

2.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基於歷史發展的脈絡,建立在文化共識之上的經濟合作倡議,強調的是合作機制與平臺的建立與建設,突出在合作機制與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貫徹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充分照顧各方面的具體利益及相應的區域發展地位,中國不會把一帶一路格局的建構當做地緣戰略的工具,而是著眼於開放、包容的建設態度。由此可見,文化共識的達成與取得是落實這一合作倡議的基礎,而文化價值的融合與新價值建構的形成是保障,但要落實這一基礎與保障,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主要的一個戰略路徑。

3.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亟需突破口及落實的抓手。現在我們看到的突破口主要是,利用資源優勢,通過一帶一路格局中的互聯互通來實現雙邊或是多邊的國際合作,從而推動地域經濟發展,我們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建立絲綢之路發展基金就是構築突破口的有力舉措。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主要抓手就是首先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所建立的雙邊或是多邊合作機制,建立一帶一路的合作平臺,重點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鐵路、港口、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合作建設,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經濟合作發展,如合作建設產業園區,在產業鏈整合中進行產業轉換和產能轉移。其實,在突破口的選擇方面,還有一個更具需求優勢、為具有親和力與認同性極高的產業,那就是文化產業。所以,在資本聚合的過程中,如何根據合作國家的文化資源特性,建構不同價值形態的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平臺,通過產業資本來發展不同國家與民族的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業態,從而實現保護不同的文化生態,這是極為重要又極具戰略前瞻性的突破口與重要抓手。

以上三個不同層次的文化產業戰略定位,從宏觀、中觀與微觀等方面勾勒了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這為進一步探討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認識,取向及維度打下了基礎。同時,這也從一個方面,探討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在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

三、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誤區

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不斷展開與深入,人們的認知也出現了多元化及不同層次的取向,特別是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問題。具體來講,對文化產業戰略在一帶一路格局中的認知,有以下幾個誤區需要我們加以關注與重視:

1.強調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格局中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合作的博弈問題,忽視了文化及其產業在其中的歷史與融合的基礎作用。大家都看到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不斷嘗試通過雙邊、多邊等機制與周邊及世界共同尋找依存共贏發展的路子,可以說是中國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走出去的關鍵。與美國先軍事合作再經濟合作的方式不同,中國走的是先文化、再經濟、再安全的基本路徑。在這裏,文化及其產業的戰略基礎與緩沖作用不可忽視。目前,我們看到通過雙邊或多邊機制的合作國家,特別是我們的周邊國家,往往會出現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反復,這種反復除了爭取更大利益之外,對戰略的指向與意圖的不同理解不認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文化共識及其產業的基礎戰略的地位與作用,不失為一個重要的認知向度。

2.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的概念,它更是一個建立在歷史文化概念影響的基礎之上的一個文化影響力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貫穿的空間包括歐亞大陸,東邊連接經濟繁榮並具活力的亞太經濟圈,西邊連接經濟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在這兩大經濟圈之間,涉及中亞、南亞等數十個國家的廣泛地域,而在這些廣泛的區域中,政治勢力與政治格局復雜,美國的影響力大,不少區域可以說是根基深厚,在這種廣度多維的區域空間內,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政治、經濟手段則易形成硬碰撞。所以,如何淡化一帶一路的空間概念,通過文化及其產業先行,通過文化影響力概念來淡化地緣政治效應,逐步形成共識與相互信任,達成諒解,則更易架構一帶一路中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同時,這也有利於發揮傳統文化及其資源的巨大優勢。

3.在一帶一路的架構中,過分強調互聯互通過程中的經濟合作關系,特別是把基礎設施的合作建設,如鐵路、公路、港口、能源、通訊等項目的合作作為戰略突破口與抓手,而忽視了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過程中文化資源的價值發現及文化平臺的合作機制建設。事實上,通過雙邊或多邊文化交流與合作機制,在文化共識形成的基礎上,不斷建構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享利益、共識推動的文化平臺,不僅可以整合豐富的文化資源,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發展長效機制與產業優勢,共築民意基礎。同時,在文化及其利益的共享中也會進一步提升對一帶一路的認同感。

4.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規劃與實施的過程中,文化產業的戰略後置問題比較突出。任何一個戰略都必須要有相應的突破口與抓手,充分發揮我們的資本優勢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勢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後置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的趨勢,應值得警惕。大家都知道,在國際交易與貿易的過程中,文化具有其它無法替代的先天優勢,一帶一路的多元互聯互通,在巨大的要求中,文化的積極介入勢不可擋,以項目為抓手,以資本為紐帶,以平臺建設為根本,充分發揮文化及其產業的先行優勢,有利於形成平等與尊重的氣氛,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實施由獨唱到合唱。

四、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的取向與維度

在一帶一路格局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討論中,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在系統研究與分析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其戰略的取向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一是戰略先行;二是建構平臺機制;三是發揮多元效應。也可以將以上這三個方面簡要地概括為:在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及其產業的發展戰略要前置,一方面可以建立共識,清除戰略誤解,減少摩擦或沖突,另一方面,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新興業態,也可以豐富與壯大一帶一路的戰略內涵與規模。文化的交流、資源的整合開發、產業的規模發展,一定要建立在平臺機制的形成上,這樣既可以提升有效性,又可以持續並做大規模。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多元效應,不僅僅包括短期與長遠效應、戰略與策略效益、資源與產業的效應、民意與認同的效應,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文化及其產業戰略的有效架構與落地,對最大程度地發揮一帶一路戰略的長效作用,推動形成中國崛起的戰略局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以上戰略取向的分析研究的支持下,我們認為,文化產業在一帶一路的格局中的戰略維度,重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戰略共識維度。從以上的分析與研究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總的來講,基本的戰略共識有三個:一是文化產業戰略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一個急需要在規劃過程中需要前置的一個戰略;二是文化及其產業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格局中的重要突破口與抓手,其意義不低於基礎設施在互聯互通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三是文化及其產業拓展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內涵與視角,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重要基礎。

2.戰略資源維度。文化資源是一帶一路發展中的極為寶貴的戰略資源。在一帶一路格局中,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生態,它們基於不同的民族與文化特性,培育著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文化傳統及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的挖掘、整合,並使之能夠有效地流動與充滿活力,才能有效地激發不同文化背景參與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文化資源的融合、共同發展。也只有在這些文化資源的流動、融合、共生與競爭中,才能形成共識,達成認同。

3.戰略平臺維度。戰略平臺主要是指在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化機制。而這種平臺化的機制主要包括5個方面:一是文化交流的平臺化機制;二是文化資源流動,包括文化資源資產化、金融化發展的平臺化機制;三是各種戰略力量聚合的平臺化機制,包括政府的支持,企業、社會及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產業市場支撐體系的參與支持等;四是基於不同文化背景及利益訴求而形成的雙邊、多邊或者是區域化的平臺發展機制,這都是文化產業戰略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新科技融合,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及信息管理技術融合,以及大數據技術、雲服務平臺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平臺化戰略維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戰略資本維度。資本及其市場是一帶一路文化產業戰略推動的核心力量,沒有戰略資本及其市場的存在,就難以形成一帶一路格局中的文化產業戰略。所以,戰略資本維度是文化產業戰略格局中的重中之重。戰略資本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資本市場,在一帶一路架構下不斷發展統一的文化產業資本市場十分重要。為此,應該重點關注:一是充分發揮絲綢之路基金及亞投行機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關注與投資;二是可以設立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三是重點發展一帶一路格局下不同層面的產業投資基金與股權投資基金。

5.戰略產業鏈整合維度。產業鏈整合是針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特質而確立的。我們知道,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創意,所以它的產業鏈構成比較復雜,從創意、設計、生產制造,再到流動銷售、消費,產業鏈較長。因此,如何發揮我們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先發優勢,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在全球整合配置產業資源,按照產業分工與整合的內在規律,合理布置產業布局與產業鏈布位,不斷在高端、戰略產業鏈整合中占有主動權,是有效利用戰略產業鏈整合策略,整合產業資源,拉長產業鏈,做大產業規模的關鍵。

6.戰略效應維度。文化資源、文化傳統的雄厚與悠久,以及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是我們實施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戰略並產生戰略效應的基本前提。在這裏,影響力的形成不是抽象的,它是共識形成的基礎及產業影響力不斷作用的結果。所以,戰略效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大的方面:

一是基於共識的戰略認同;
二是基於廣泛合作交流的國際形象的樹立及國際影響的產生;
三是基於文化競爭力基礎之上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四是通過共建共享機制,彰顯尊重歷史文明,積極應對全球化挑戰的文化自信與勇氣。(2015-03-28 中國經濟網)

Comment by CERI on March 29, 2015 at 9:07am
王亞非·應設立“一帶一路文化產業發展基金”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文化發展成果”,這是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話,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團總裁王亞非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2005年安徽文化產業進行全方位體制改革,得益於文化體制改革“黃金十年”裏出臺的很多政策,他們從年銷售收入不到10億元、利潤幾千萬元、出版圖書1000多種,是一個弱小、封閉、單純做出版的企業,到2014年底,已經發展成銷售收入、利潤、出版圖書品種分別是2005年的23倍、12倍、10倍,人均創利25萬元、人均創收350萬元,等於再創7個出版集團。

集團現有30家成員單位、4個海外公司,其中包括1個上市公司、1個新三板掛牌公司、全國出版行業唯一在上海自貿區設立的文化企業、全國唯一跨地區在北京設立的獲得出版資質的出版機構,業態多元。

“前幾年我們國際合作對象多是歐美發達國家,這幾年重點向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拓展。我想提一條具體建議,就是設立三個‘基金’。”王亞非說,一是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作為政策性專項引導資金,以項目扶持或獎勵的方式,鼓勵和支持重點文化企業和項目走出去;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引導基金,用來支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出版、立體開發、傳承,獎勵為保護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三是互聯網新媒體融合發展引導基金,激勵各行各業特別是文化產業堅持互聯網思維,使用新媒體技術,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開發衍生產品,培育新興業態。

Comment by CERI on March 26, 2015 at 11:45pm

全國政協委員︰讓兩岸文化產業帶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靚麗風景線

海峽之聲網北京3月9日訊(記者楊娜 特約記者鄧睿軒)13年秋,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宏偉構想。今年,“一帶一路”則寫進了兩會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兩岸該如何抓住“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共同發展?

專家預期,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會繼續鞏固我國貿易大國的地位,還能使我國對外投資的大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回應,也能夠推動雙邊的機制性的合作,貿易、產業、文化合作。

  政協委員們認為,“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台灣地區不能缺席。全國政協委員劉新文說︰"’大陸和台灣都應該非常關注“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不論是經濟利益、還是文化繁榮,于兩岸都是有利的。”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認為,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閩南文化產業帶,更有利于充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涵。 他提議,“以兩岸閩南文化的交流合作為突破口,使兩岸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政協委員們建議,設立閩南文化產業帶,包括文化創新帶、交流先行帶、區域穩定帶和文化傳播帶,以閩南文化為突破口和特色資源基礎 ,提高文化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推動閩南文化產業帶的經濟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李藹君說︰“閩南文化的傳承發展需要兩岸一起來弘揚和維護,只有這樣,才把兩岸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收藏自 海峽之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