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剛·進入消費的“身體敘述”:一個符號倫理學分析(9)

(二)從個人到集體做勇於承擔責任的符號倫理

人在消費社會中,已經被普遍接受的常識認為,不管消費對人類和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必須把它作為使我們自己就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國家方針來追求。這種假說深入人心[15]78

基於這種假
說,各種媒體極盡所能地安插各類廣告。例如,漫遊汽車(Range Rovers)在美國的主要雜誌上買下正版的廣告,懇求道:“買一些東西吧,當然我們希望你們買———漫遊車;但是如果不可能的話,就買一個微波爐,一隻哈巴狗,一張劇票,一個滾腳筒。總之,買一些東西。”[15]78

這種懇求聽起來似乎帶有商業社會嚴密的經濟
邏輯———如果沒有人購買,就沒有人銷售,沒有人銷售,就沒有人工作。一旦這種邏輯形成連鎖反應,就可能造成經濟的大蕭條。看起來“不消費就衰退”的論據的確包含有真理的成分。

但是,如果這種邏輯繼續維持,將會造成更大的災難:溫室效應、水汙染、大氣汙染、酸雨、旱災,等等。即使有商業在一個行將就木的星球上有何發展可言。人類要可續發展須立刻行動探索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在維持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上,廣告既起促進消費的作用同時,本身也用掉了大量的紙張。例如,各種雜誌刊物和各類日報中都刊登了廣告,其消費紙量書目驚人。有數據顯示:加拿大每年砍伐1.7萬公頃的原始森林(相當於哥倫比亞特區大小),為
美國的日報提供刊登廣告的新聞紙[15]89

這還沒有算電視廣告和網絡廣告,以及各種其他類型的以電為能源的廣告。就網絡廣告而言,看似輕輕的鼠標一點,豈不知其背後的服務器,每年要燒掉多少煤炭為其提供電力。

從哲學意義上,可將上述所論總結成這樣,生來具備西比奧克所說的本源意義上的語言能力的人,似乎以其擁有的悟性或理解力,才配得上享有將地球上物之種種符號化後加以利用的權力。作為符號動物的人讓大自然服從於他的設計,將宇宙萬物繩之於人的意志。


[15]艾倫·杜寧.多少算夠[M].畢聿,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