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9

對於今日席卷全球的現代技術和資本工業,我們當然要抵抗,但是一種聽命或者認命的抵抗。這種姿態並不是「技術決定論」或「技術宿命論」,而是「技術命運論」,在思想立場和人生態度上類似於尼采所主張的「積極的虛無主義」。「技術命運論」是一種聽起來相互矛盾的二重性姿態:既承認技術的統治,又堅持抵抗的意義。

五、未來哲學的藝術性:藝術與哲學關係之重構

未來哲學的藝術性比較好解,實質上就是藝術與哲學關係的重構。這個重構過程是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的歷史階段開展的,也許我們今天也還在這種重構過程中,也許未來依然將繼續展開這種重構。

在主流傳統柏拉圖主義的知識譜系中,藝術一直處於被哲學貶低和歧視的低端位置。這是西方文化史上的老話題了,「敵視藝術」甚至成了柏拉圖的一大「罪狀」。在近代知識論中,藝術與哲學的關係通過感性與理性的認識論的對立而得以確立。雖然在近代的歷史進程中,在尼采所謂「科學樂觀主義」的歷史氛圍中,也出現了諸如維柯和哈曼等少數先知先覺的思想家試圖破除理性對於感性、哲學對於藝術的權力秩序和等級關係,但真正的破局者是19世紀後期的尼采。在《悲劇的誕生》時期,尼采就把創造的藝術與批判(認識)的哲學之間的關係設為民族文化的軸心關係,認為一個美好的文化狀態(比如希臘悲劇時代)是藝術與哲學協調共生的狀態,而至蘇格拉底時代,理論科學興起,知識沖動失去了控制,藝術與哲學的姐妹關係轉化為等級對抗關係,藝術受到了理論文化(科學文化)的擠壓。尼采給出的診治方案是:重新調適藝術與哲學的關係,期待一種藝術性的哲學和哲學性的藝術,以及與此相應的一個新人類類型,即所謂「哲學家藝術家」。後來的海德格爾接過了尼采這一思路,把它轉化為作為語言存在方式的詩與思的關係問題。而究其根本,是因為海德格爾在這方面未脫離尼采的基本思想策略。

尼采和海德格爾等思想家關於藝術與哲學關係問題的重思為戰後當代藝術的興起作了准備,也可以說在當代藝術中獲得了印證。當代藝術本身就是藝術與哲學關係的重構過程,藝術與哲學對立關係得以消解,兩者進入相互滲透和相互介入的狀態。當代藝術(無論是裝置、行為藝術還是新媒體藝術)根本上都屬於「觀念藝術」。然而,「觀念」如何可能成為「藝術」?「觀念藝術」如何可能?如我們所知,在歷史上,無論是柏拉圖還是黑格爾,他們之所以貶低藝術,都是因為藝術達不到普遍「理念」或「觀念」。他們怎麼也不可能設想一個藝術獲得再生的後哲學時代的到來。

「觀念藝術」這個名稱最好地闡釋了當代語境中發生的「藝術哲學化」和「哲學藝術化」的雙重差異化運動。「觀念藝術」向來就是哲學藝術(哲學化的藝術)。無論是當代藝術的開創者約瑟夫·博伊斯的「擴展的藝術概念」以及他關於藝術超越視覺中心、轉向物質研究的主張,還是當代藝術家安瑟姆·基弗通過藝術探究「基本元素」的努力,藝術主題的替代見證了我們所謂藝術與哲學關係的重構。

未來哲學是藝術哲學,是我們自然人類最後的抵抗。今天我們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技術統治景象:互聯網、虛擬技術、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加速把人類帶向一個非自然化的甚至非人化的狀態。自然人類文明的傳統要素越來越被技術文明所擠壓和消滅,人類文明和知識體系中可形式化和可數據化的部分將很快被智能技術化。然而,我們仍然可以預期的是,在奇思妙想—奇異性—想象力—創造性意義上,藝術與哲學構成互構交織共生的關係,將成為自然人類文明的最後地盤。

本文刊載於《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年第5期。注釋有刪減。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