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8

錢學森在《開篇的話》中指出: 「知識,或者說人類的精神財富,包括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現代科學體系:還有一部分可以叫做前科學,即進入科學體系以前的人類的實踐經驗。」中國的《易經》、古代的中醫實踐均屬於前科學,那麼,從藝術實踐中總結出的形象思維規律是前科學嗎?如果我們能從藝術的規律中總結出更多人類形象思維乃至靈感思維的奧秘,那麼這些寶貴的知識將突破目前生物學、腦科學、心理學研究的瓶頸,帶來人工智能科技的飛躍。

(三)培養交叉人才

錢學森出生於進步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為他營造了一個和諧民主而又充滿文化氛圍的家庭,他從小受到了精英式良好教育,培養了全面的藝術修養。他對於文學、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建築等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多有實踐。他的夫人蔣英是著名的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他們的生活充滿了藝術與科學。

錢學森是藝術與科學的受益者,也是藝術與科學結合的倡導者。他反對文藝創作與科學研究的割裂,他的秘書涂元季曾記錄他的感嘆: 「我國文藝人發牢騷的多,論中國古代文藝輝煌的多,就是缺乏對新文藝形式的探討,缺乏研究科學技術發展所能提供的新文藝手段。」他尖銳地批評: 「我深感我國文藝人和文藝理論工作者對高新技術不了解之病。」更直言不諱: 「回顧本世紀的歷史就看到這是文藝人和文藝理論工作者的老毛病。

電影出現了,是自生地發展:電視出現了,也是自生地發展。錄音伴奏(卡拉OK)出現了,文藝人、文藝理論工作者驚惶失措!這怎麼行!被動呵!」雖然這是20多年前錢學森的擔憂,今天仍能夠給文藝工作者很多啟示!錢學森身體力行,多次語重心長地鼓勵藝術家與科學家交朋友。當下,中國文藝創作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等問題,引發文藝界大討論。筆者以為,其中是否也存在一些文藝工作者對鮮活的高科技手段漠視,視野還拘泥於狹小的空間,對日新月異的新技術後知後覺的問題呢?!

人類所處的21世紀,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和人民的福祉。如何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佔得先機?當代社會,任何一個前沿領域、任何一個產業、任何一個學科,都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而非單一學科能夠支撐。

(文章原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1期;關鍵詞:錢學森; 藝術與科技; 思維科學; 系統論;作者簡介:馮亞, 音樂學博士,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孟雲飛, 藝術學博士, 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

Views: 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