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們同樣可以在畫家席德進1970年代的民間藝術調查影像、畫家劉奇偉1960至90年代的非洲、大洋洲、婆羅洲與台灣的人類學調查、黃永松1970至1990年代的英語與中文《漢聲》雜誌中的民俗調查與搶救古蹟運動、1987年王墨林在三芝廢船廠與飛碟屋製作的「拾月」劇場計畫、1980至90年代撒古流的達瓦蘭部落教室與古陶瓶文化書寫、2002年台東金樽海邊意識部落的藝術家集結創作行動、2010年以後吳瑪悧的樹梅坑溪計畫、姚瑞中的「海市蜃樓」蚊子館調查行動、高俊宏這兩年展開的大豹社踏查研究計畫,發現一種「野根莖」式的組織形式。
它的特徵可以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自由異質的聯結;
反系譜反符號的斷裂;
非中心化的開放系統;
重新製圖與轉印式的呼應關係。
(一)、1966的《上山》:《上山》以一個自由異質的聯結行動開始,陳耀圻用接近日記電影的手法,紀錄三個藝專的青年,由台北搭火車出發,經過台北車站、西門町、西本願寺,轉搭公車往竹東五指山腳積穗橋,步行上山,中途遇雨,山徑上遇見牽牛農夫,在茶莊休息,然後是老和尚的迎接。
住在觀音寺兩天後,第三天穿雲破雨,爬上五指山最高峰,一派清風霽日,三人無言席坐,有一種山頂上的《草地上的野餐》的異樣前衛感,完全不知他們依據什麼樣的系譜,全無當時黨國控制的符號指稱。
三位年輕藝術家並沒有《家變》式的個人苦悶獨白,但在情感思想不得自由表達的時代氣氛,三位青年受訪的片斷,一方面不經意地指出了周遭人文藝術環境的壓抑,另一方面卻像離開了俗世陰霾、置身雲端的山頂一般,談論著電影夢,反指出這個錄像行動與上山行動也像是一個夢的本體,讓影像的串接成了一個敞開的、非中心化的系統。
最後,老和尚又送了他們下山,青年們揮別自然。反覆吟唱四個版本的《California Dreamin’》,成了一闕轉印的精神印樣,其實在辭意上對既對宗教與祈禱保持距離,同時又對感情上的欲去還留有所著墨,但對於夢和陰冷天氣的反覆對比,著實呼應了影片中沿路風景氣象的變化,也對於「路過教堂、假裝跪下祈禱」這個時代主題,巧妙製成了一張屬於五指山上三個年輕藝術家特有的精神地圖。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