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造論》第8章 直覺 1

以上所說的各個問題如果勉強能納入傳統藝術理論的“內容”范疇之內,那麽,現在必須趕緊來討論“形式”的范疇了。因為這些問題的共同歸宿,都是它們的外化形態。離開了這個歸宿,每一個問題都無法繼續深入。

更重要的是,本書第一章已開宗明義地宣告,我們心中的藝術本性,在於形式,我們理解的藝術創造,是形式的創造。

藝術形式,從一個角度看,是一種以感性直覺為基礎的構成形態。因此,在研究藝術形式的時候,首先需要對感性直覺有所了解。

按照柏格森的說法,直覺是指一種掙脫了理性分析而能直捷、整體、本能地把握世界精神和人類意識的能力。柏格森為了醒目地把直覺的地位擡高而構成了對理性精神的輕視,但我們不應以他的某種偏頗而抹煞了直覺在藝術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是這樣,我們所犯的錯誤要比柏格森嚴重百倍。

一切忽視表現形式的藝術主張,幾乎都根源於對藝術直覺的輕視。不管是藝術家還是欣賞者的直覺,初一看,確實顯得匆促、偶然、草率、任性、莫名其妙。一下子滿眼明亮,一下子滿耳轟鳴,無端的厭惡,瞬間的傾心,這常常使人疑惑:這種直覺感受是不是真有價值?這種本能性的勃發是不是真有深加重視的意義?於是,處於直覺的迷醉之中的人也就惶恐地拔身而出,力求使自己清醒冷靜一些,設法借助理性分析的武器,把直覺解剖開來。一時解剖不了,則干脆把直覺趕走,認為那是理解不了的東西。這樣,藝術便在整體上退化成了以理性分析為經緯的嚴密實體,一切感性直覺只有經得起清晰明白的理性分析才能取得存身的權利。這樣的藝術也有形式,但那只是理性分析的消極呈示。

我們在前面申述了開掘藝術意蘊、人生意識、哲理品格和深層心理的重要意義。這種強調本身也包含著忽視直覺形式的危險。實際上,這種開掘實在像是在“露天煤礦”上的操勞:每時每刻離不開外顯,離不開直覺。因此,我們所追求的藝術的深刻性,也就永遠應該是一種可以直覺的深刻性。

當我們在旅遊中突然遇到一個美景時,總是立即地、整體地、本能地直覺到它的美之后,才會慢慢作一些分析。而無數次經驗證明,這種分析常常是蒼白乏力的,而許多特別美妙的部位則又往往是無可評說、無法分析的。

對一個陌生人的直覺更是如此了。即便是心靈深處的神秘,也希望能在他的氣度、勢態、神色、談吐中來尋找蹤跡。藝術主要靠這一途徑來把握人,而不是靠那種查出身、履歷、籍貫等一系列外在分析方法。這種種因素當然也有可能點點滴滴地參與了對人的塑造,但當人一旦站立,它們早已體現在他的肌膚容貌中,而不再是一種密封在檔案袋里的存在。誠然,也有人會偽善地遮蓋自己的真相,但偽善本身也可以體現為直覺。

Views: 1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