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7)

五要素文學活動模式的直接提出,也經歷了一個過程。2003年筆者於四川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馮憲光教授的課堂教學中最初聽到文學活動五要素的說法。筆者完成於2006年3月的博士學位論文《現代傳媒語境中的文學存在方式研究》中,對文學傳媒是文學本體性要素和五要素文學活動問題作了相關討論。

李玉臣先生發表於2006年11月的文章《由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引發對藝術媒介的理論探討》,也明確提到了「構成藝術整體活動的基本因素應該有五個,即世界、作者、媒介、作品和讀者」 [30]的觀點。筆者發表於《文藝報》2007年3月29日理論爭鳴版上的論文《現代傳媒:文學活動的第五要素》就傳媒構成文學活動第五要素是個事實存在問題進行了專題探討。2008年4月24日「中國當代文藝理論的發展與文藝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桂林召開,筆者提交了題為《文學活動範式革命與五要素文學活動論的建構》的會議論文並作了同題大會發言,倡導五要素活動說與四要素範式向五要素範式轉換的問題引起了與會專家的廣泛關註和積極回應。

 

三、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理論構成

立足於現代傳媒文化語境,立足於現代傳媒文化語境中文學活動。發生不同於以往的新變化以及可能引起的理論主體對文學活動形成的新的「發現」,從文學傳媒在文學活動中處於本體性地位的現實存在出發,通過對傳播學中的大眾傳播模式、語言學中言語信息交流模式、傳播符號學模式和中西文學活動模式,以及此前我們對這一問題的初步研究,本文認為,今天的文學現實發展和文學理論建設,要求我們建構一種新的可以稱之為「五要素」的文學活動範式。很顯然,這種五要素範式與四要素範式相比明顯的不同是在傳統四要素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第五要素——文學傳媒。但對於文學活動理論而言,傳媒要素的增加意義重大。關係性思維、歷史主義和場域理論的方法論原則告訴我們,系統、場域中新元素特別是較活躍的新元素的增加將會打破此前各元素之間既成的關係結構,使所有元素按照新的規則重新組合,建立新的聯系,從而給系統、場域的整體存在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就文學活動場域而言,傳媒要素的增加,將使我們對文學活動要素之間的結構關係、存在態勢的認識發生根本性變化。

「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由作品、世界、作家、傳媒、讀者五個基本要素形成的整體結構和它們之間的動態關係構成,如圖所示。在五個本體性構成要素中,作品是其中的本質性要素,即它是使文學活動成其為文學活動的關鍵環節,這也是艾布拉姆斯將其放置於三角形模式中間的道理所在。但作品置於中間的三角形模式無法形成文學信息的動態循環,劉若愚改造後的模式解決了這個問題。筆者的五要素模式把作品被放在其他四個要素組成的倒三角形的上方,這既意味著作為本質性要素的作品對其他四個功能性要素具有統領地位,又意味著其他要素對於作品的「物質性」和基礎性意義。「世界」是與人的生存緊密關聯的「大地」,也必然是文學存在的基礎。艾布拉姆斯認為文學活動的世界要素「可以認為是由人物和行動、思想和情感、物質和事件或者生命感覺的本質所構成」。 [30]即是說,作為文學活動要素的世界無怪乎表現為客觀現實世界和人的主觀精神世界兩個方面。波普爾認為,我們生存其中的大千世界可以一分為三:「第一,物理客體或物理狀態的世界;第二,意識狀態或精神狀態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觀內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學思想、詩的思想以及藝術作品的世界。」 [32]

[29]李玉臣:《由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引發對藝術媒介的理論探討》,《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30]卡爾·波普爾:《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舒煒光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頁。

[31]M·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酈稚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4頁。

[32]卡爾·波普爾:《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舒煒光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頁。

原載《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第1期 );《新華文摘》2009年10期摘編,《文藝理論》2009年8期轉載)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