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7)

在畫中作為無器官的身體的形象,實際上也是觀者的身體的延伸。從審美的角度來看,觀者審美感覺的生發與畫中的身體器官從缺失,到多功能,再到不確定性的生成是同步發生的。若將無器官的身體視為一種灌通事物之間的強有力的抽象的生命力量,那麽可以說,審美者與藝術家與培根的形象正共享一個無器官的身體。作為無器官的身體,審美的身體也必然歷經著自身的生成的運動:感覺在身體中穿梭,不斷打破有機體活動的界限,打碎感官的既定功能,穿越感知的各個層次,達成感覺的共振。正如意象-運動會歷經圖表到圖畫的兩個方面,感覺-運動也相應的歷經單獨的感覺到合和的感覺這兩個階段。首先,當繪畫中表現出的不可見的力穿越身體各個層次時,引起各身體的震動(vibration),形成單獨的感覺;其次,隨著力量地不斷湧現,它穿過身體的不同層次,從一種感覺進入另一種感覺,不同的感覺開始合力共振(resonance),形成感覺的聯結(accouplements)


在此,我們需要再次回到培根的具體意象中,以便更直觀地體會抽象的感覺的運動。德勒茲認為培根的意象並不只停留於“養眼”,而是喚起了整個感覺,其秘訣在於他在自己的繪畫中融合了古埃及繪畫的淺浮雕技巧以及色彩派藝術家使用色調的方法,使繪畫直達一種“觸覺般的視覺”。觸覺作為身體的向度, 是一種最能反映出各個差異的感覺之間的關聯性的感覺。因此,一旦在純視覺的繪畫中注入觸覺,就最大限度上打通了觀者的身體感覺。在《感覺的邏輯》中, 德勒茲花去半數篇幅詳述培根的繪畫技法,他上溯至希臘藝術,下回到印象派畫家,不遺餘力地為培根尋覓最貼切的參照,在說明培根實現“感覺之道”的過程中,顯示出卓越的藝術史修養。


德勒茲從三個角度概括了培根實現“觸覺般的視覺”的方法。


第一,“成為一個古埃及的畫家”20,創造出具有淺浮雕效果的繪畫:培根以矩形的輪廓區分形象與平塗背景,同時也保證形象與背景通過輪廓相接,從而共處於一個平面,“在這種類似淺浮雕似得很近的空間中,目光如同觸覺一樣工作”。2
1手和眼被調整到一種互不從屬且相對獨立的觸覺的視覺狀態下,達到感覺的交流。作為區分,德勒茲提及了“希臘古典藝術”、“拜占庭藝術”和“哥特藝術”:希臘古典藝術是“視覺加觸覺的藝術”,它致力於通過透視和景深再現某種有機整體的造型,對其我們只能眼觀,同時通過想象觸摸經驗,進一步回到對它的觀看中。而“拜占庭藝術”和“哥特藝術”作為對希臘藝術的反叛,前者以決然的距離感制造出一種遠景,使形狀、構圖讓位於陰影和光線的節奏,是依賴眼睛的純視覺的藝術;後者則專注於表現在運動中不斷改變方向,不斷被折斷、消失或以一種圓圈形回旋到自身的“北方的線條”22,眼睛對於它的速度、力量和生命力望而卻步,它成為全然的手(觸覺)的藝術。


20《感覺的邏輯》,第 156 頁。
21 《目光,話語,空間》
22 參考沃琳格《抽象與移情》135 頁。在《哥特藝術》中,。。。。。。(這個地方要不要謄寫??還是直接寫培根的書?? 這算是二次引用)

Views: 6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