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海外華人移民與全球視野下的中國(6)

“離散時刻”:全球史視角下的中國與海外華人

 

陳珮珊關於 “離散時刻“的另一個重要的論點是,通過考察“離散時刻”下的中國與海外華人的聯系,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歷史是如何與全球史交織在一起的。陳注意到,過去對於海外華人移民的研究,被隔離在了不同國家的歷史敘述中,而少有人將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與中國置於一個全球背景下加以系統地考察。那麼,如何在一個全球史的框架下去考察海外華人與中國的關係呢?陳認為,對這個問題,學術界存在著兩個既有的研究范式。第一個范式可以被稱為“整體是部分的總和”(the sum of parts),也即認為全球是一個由各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組成的整體。在這種范式下研究中國與海外華人,就是將中國視為一個中心,將散居各地的海外華人視為一個從中國移往各地的同心圓, 所謂全球史視野也就是在討論中盡可能多地涵蓋不同的國家,比如討論中國到拉美的移民,中國到歐洲的移民,中國到澳洲的移民,等等等等。陳認為,這種范式錯誤得假設了國家和地區是固定不變的,邊界清晰的實體,並且在移民出現之前即以存在。陳接受的是第二種范式,也即強調總體是“各部分之間的互動”(interaction between parts)。這種范式將移民視為連接國家、地區和全球變化的一個線索,考察的是地方與全球性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具體來說,陳指出,由於工業化、殖民化和民族主義等並不是獨立地存在於某個空間中的,他們在全球范圍內爭奪資本、勞動力和資源,正是這些全球化的要素將華人移民帶到了世界各地,使得他們的故事與東南亞、美國、拉美等國和地區的歷史交織在了一起,同時也正是這些全球化要素,使得海外華人移民在某些時刻與中國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系。所以海外華人移民與中國的關係,不僅僅是一個短暫居留還是融入當地的問題,它還與全球化各要素交織在一起。而作為海外華人移民的祖國,中國的歷史也因此被鑲嵌在了全球史的發展脈絡之中。 

在上面關於拉美華工危機的例子里,陳指出,華工危機的出現,以及清政府的回應和最終苦力貿易的終止,除了華工自身的努力,以及清政府對海外移民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外,還與當時的許多國際因素有關,比如,奴隸制的結束,資本主義發展對自由勞工的需求,國際媒體對華工問題的報道,英、法、西班牙各帝國在拉美的擴張,以及拉美殖民地內部的變化。在後面的討論中,陳也一直強調,“離散時刻”如何反映了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以及中國歷史與全球歷史的糾纏。 在第二章中,陳考察了一群知識分子,他們在1920-1940年代參與了暨南大學發起的南洋研究項目,或編輯,或翻譯,或撰寫了大量關於南洋地區地理情況和歷史發展的報告,他們中比較出名的有劉士木,李長傅, 溫熊飛,和張相時。陳分析了這幾個重要的暨南學者的作品,發現他們的研究吸收借鑒了歐洲的殖民主義思想,比如,他們認識到了海洋的意義,相信建立殖民地和進行海外殖民是向落後地區傳播先進文明,他們也接受了對於東南亞當地人口的種族主義的看法,認為當地人在文化上和種族上都落後於華人。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