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熊·時間、生命與直覺—論柏格森哲學(5)

柏格森意識到,他那個時代,有關身心關係學說的主要傾向,不是把心理歸結為物理的唯物主義,也不是把物理歸結為心理的唯心主義,而是 “把我們從自己的結構所借來的某些形式作為媒介以知覺事物”的先驗主義。他認為,自康德以來這種傾向越來越顯著。然而,這種康德式的先驗論也有其所面臨的困境。

首先,即便我們可以認定我們在認知事物之前已經有了某些認知事物的形式,這些形式來自我們的主體,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受到這些媒介的影響,我們是否能夠擔保在我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我們的認知形式不受到事物的影響呢?  柏格森認為,這是很難擔保的。這正如一個人在一次旅行之前已經有了某些觀念,他抱著這些觀念去看待旅行中所遇到的事物,然而他在旅行之後他原先的許多觀念會發生改變。

柏格森寫道:  “可是人們還可再進一步而提出這個說法,說適用於事物的種種形式不完全是我們自己的貢獻,說它們是物質和心靈二者調和的結果,說我們如果給了物質許多東西則我們多半會從物質得到一些東西,又說這樣一來,當我們企圖在外界作完一次旅行之後再來掌握自己的時候,我們就已經不再不受拘[3]( P152)束了。”

其次,康德主張時間和空間是我們認知事物的感性形式。柏格森認為,康德把時間與空間並列看待是不對的。時間與空間實際上是根本不同的。空間刻畫事物的廣延性,空間可以加以量化,用來測定外部世界的物理對象的大小、方位等。時間的特質在於綿延,時間總是在流變、在創新、在進行多樣性的整合。時間的每一瞬間都是不同質的。這樣的時間體現意識之流、生命之流的本質,這樣的時間發自我們意識和生命的內部,能夠被我們直接體驗到。

康德所說的作為認知事物的感性形式的時間,已經是空間化了的時間,是為了量化的需要而塑造出來的,即把時間當作均勻同質的一個一個連接的點,如同空間坐標一樣,建立時間坐標,用於測定外部世界中的事物發生的同時性和相對位置。在柏格森看來,康德所說的時間不是真正的時間,而只是 “時間象征”。柏格森寫道: “康德的大毛病在於把時間當作一種純一的媒介。他沒有注意到,真正的綿延是互相滲透的瞬刻所構成的; 沒有注意到,當真正的綿延好像具有一個純一整體的這種形式時,這是由於它被排列在空間。因而康德對於空間與時間二者的區別在骨子裏等於把這二者混淆[3]( P159)起來。”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